雜文
华盖集 豆瓣
9.4 (6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4
《华盖集》收作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九版次。《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灵,牺牲谟,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忽然想到(五至六),杂感,北京通信,导师,长城,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和“系”,咬文嚼字(三)等内容。
而已集 豆瓣
9.2 (42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所作杂文二十九篇。附录一九二六年的一篇。鲁迅在本书《题粹》中说明了本书题名的用意:“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资中筠自选集(全五册)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资中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资中筠自选集(套装共5册)》包括:《资中筠自选集:感时犹世》、《资中筠自选集:士人风骨》、《资中筠自选集:做观天下》、《资中筠自选集:闲中记美》、《资中筠自选集:不尽之思》。本人忝列“学者”圈,以笔耕为业,实际上是半百以后才开始。前半生所写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为“内部”报告,偶然以他人名义公开发表,也多为应景文章,不值得追认。我笔归我有,迄今不过三十载。前期主要是专业研究的学术著作。在“正业”之外兴之所至写点东西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然是与当时的开放形势分不开的。对我这个半生为驯服工具的人来说,发现原来这支笔还能属于自己,可以这样来用,是一大解放。开始只是偶一为之,且多为读书心得,后来逐渐欲罢不能,大量写作始于90年代,特别是正式退休之后。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诸笔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命题作文之累。80年代初的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热情和期待,自己似乎大梦初醒,从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来。尽管仍然感觉到旧的顽固势力和种种太熟悉的思维习惯的羁绊,总的心态是乐观而有信心。以后种种是那时未料及的,所以从文章时序来看,越到后来,所表达的心情越沉重。
飄移中國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韓寒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0 - 7
《時代》周刊給韓寒戴上「桂冠」後,媒體網絡前所未有的掀起對「韓寒現象」的反思,或炮轟韓寒或批評社會。有人叫我們要「警惕韓寒」,因為「韓寒根本沒有獨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眾的情緒」。有人則言辭犀利地將矛頭指向了當下社會,「與其說這是韓寒的勝利,不如說是庸眾的勝利,或是整個民族的失敗。」
韓寒只是一個八○後的壞孩子嗎?
他說,「所謂的影響力,我經常非常的慚愧,我只是一介書生,也許我的文章讓人解氣,但除此以外又有甚麼呢,那虛無縹緲的影響力?在中國,影響力往往就是權力,那些翻雲覆雨手,那些讓你死、讓你活、讓你不死不活的人,他們才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但是不知道是因為他們怕搜呢還是不經搜,往往在搜索引擎上還搜不到他們。我們只是站在這個舞台上被燈光照着的小人物。但是這個劇場歸他們所有,他們可以隨時讓這個舞台落下帷幕,熄滅燈光,切斷電閘,關門放狗,最後狗過天晴,一切都無迹可尋。我只是希望這些人,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影響力,而我們每一個舞台上的人,甚至能有當年建造這個劇場的人,爭取把四面的高牆和燈泡都慢慢拆除,當陽光灑進來的時候,那種光明,將再也沒有人能摁滅。」
本書是韓寒寫到2010年6月中的最新的雜文精選,讓讀者和賽車手韓寒一起飄移中國。
且介亭杂文 豆瓣
8.2 (1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本书收作者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六篇,1935年末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南腔北调集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南腔北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2-1933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 包括《我们不再受骗了》,《听说梦》,《为了忘却的记念》,《关于女人》,《沙》,《上海的儿童》,《火》,《论翻印木刻》,《家庭为中国之基本》等。
1932年2月编定,收入了1932年至1933年间创作的杂文51篇。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