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鲁迅传 豆瓣
作者:
朱正
香港三联书店
2008
- 1
魯迅雖然已經離世大半個世紀了,但他無疑仍是今天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當代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德、法、俄、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
魯迅的文章如匕首,似投槍,既解剖歷史,又批判現實。他對中國人精神的拷問,對國民性的鞭撻,提出「立國」必先「立人」的思想,大聲疾呼改變「國民性」「救救孩子!」等,無不振聾發聵。魯迅創作的狂人、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形象,給我們似曾相識的感受,並時刻提醒我們作深切的自我觀照。
本書作者朱正研究魯迅五十多年,是魯迅研究領域中的專家,文獻基礎紮實,考證功夫精深。過往的“魯迅”,總是脫不了被“捧”與被“罵”的宿命,時而“旗手”時而“過時”,被人按照意識形態的需要烙上不同的印記,可以說,魯迅“被尊崇的程度就是他被歪曲的程度”。但朱正先生不同。
朱正在書中大量引用魯迅及其同時代人的文章和書信,結合魯迅研究的最新成果,把魯迅的一生置於歷史大環境中,更將國際及中國近現代史中的一些大事件,與魯迅個人的生活及其作品的背景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他立場持平,讓歷史再現,讓同時代人説話,使我們對魯迅、魯迅的作品以及那時代有更深入的理解。書中雖然引用了大量歷史資料,但因爲都是選用魯迅、周作人等文學大家的文字,讀起來並不覺得枯燥,適合中文科師生閲讀。
魯迅的文章如匕首,似投槍,既解剖歷史,又批判現實。他對中國人精神的拷問,對國民性的鞭撻,提出「立國」必先「立人」的思想,大聲疾呼改變「國民性」「救救孩子!」等,無不振聾發聵。魯迅創作的狂人、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形象,給我們似曾相識的感受,並時刻提醒我們作深切的自我觀照。
本書作者朱正研究魯迅五十多年,是魯迅研究領域中的專家,文獻基礎紮實,考證功夫精深。過往的“魯迅”,總是脫不了被“捧”與被“罵”的宿命,時而“旗手”時而“過時”,被人按照意識形態的需要烙上不同的印記,可以說,魯迅“被尊崇的程度就是他被歪曲的程度”。但朱正先生不同。
朱正在書中大量引用魯迅及其同時代人的文章和書信,結合魯迅研究的最新成果,把魯迅的一生置於歷史大環境中,更將國際及中國近現代史中的一些大事件,與魯迅個人的生活及其作品的背景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他立場持平,讓歷史再現,讓同時代人説話,使我們對魯迅、魯迅的作品以及那時代有更深入的理解。書中雖然引用了大量歷史資料,但因爲都是選用魯迅、周作人等文學大家的文字,讀起來並不覺得枯燥,適合中文科師生閲讀。
南腔北调集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南腔北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2-1933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 包括《我们不再受骗了》,《听说梦》,《为了忘却的记念》,《关于女人》,《沙》,《上海的儿童》,《火》,《论翻印木刻》,《家庭为中国之基本》等。
1932年2月编定,收入了1932年至1933年间创作的杂文51篇。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1932年2月编定,收入了1932年至1933年间创作的杂文51篇。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 豆瓣
作者:
【澳】张钊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共分五章:一、尼采到东方的旅程;二 、奴隶价值的重估;三、尼采的反政治性和精神激进主义;四、尼采的永恒的“民族性 ”改革;五、鲁迅文学创作中的尼采影响。在鲁迅研究的历史上,该书不仅是最新的成 果,而且在全面和深入方面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在课题的拓展和研究进展上,该书至少有两个方面作出了 新贡献:第一是在鲁迅对尼采美学的中心主题的吸收方面;第二是在鲁迅与尼采哲学的 政治因素方面。本书在尼采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应该说是一种全面的重新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