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老残游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老残游记
作者: 刘鹗 译者: 高新 标点 岳麓书社 2003 - 4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本书流行五十年来,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许多人都称道它的文字艺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赞说:“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都看得出作者不愿因袭、追求创造的精神。与晚清的同类小说相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
楚辞 豆瓣
所属 作品: 楚辞
9.3 (9 个评分) 作者: 屈原 / 校注 林家骊 译者: 林家骊 注释 中华书局 2010 - 6
《楚辞》内容简介:当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战国时代的时候,我们无法不为这个时代绚丽辉煌的文化所惊叹、所倾倒。那正是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的人类文明的黄金时段,那绝对是一个大动荡、大沉沦、大崛起的时代,多少动人心魄的历史妙闻,多少让后人恨不起死从之游的先贤,中国各种经典的传统文化、思想与学术均在此期间喷射而出。这期间,出现了一位凝聚中国文人精神的世界文化伟人——屈原以及让千百年来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沉醉的一种文体——“楚辞”。
东京梦华录注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孟元老 / 邓之诚 译者: 邓之诚 注解 中华书局 2005 - 1
本书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唯一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注本。在印行前,除对�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本书北宋梦元老撰。他从靖康丙午南徙居东京二十三年,至淳熙丁未始有刊本。全书对北宋汴梁描述颇为详细,对街道、河道、民俗皆有涉及,是研究城市历史地理必不可少的资料。
太平广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太平广记
作者: (宋)李昉 等编 中华书局 2013 - 3
《太平广记》是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因为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名为《太平广记》。这部书是李防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的。从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三月开始,至次年八月结束,成害五百卷,目录十卷,六年(九八一)正月雕印(据《宋会要》及灸进书表》)。后来因为有人说这部书并非后学者所急需,就把板子收了起来,所以流传不广。
围炉夜话 豆瓣
作者: 姜 辣 / 翁 炬 译者: 姜辣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 - 3
《围炉夜话》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炉边围坐,会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浊浊红尘蹇塞的种种烦闷,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是超逸,抑或痛苦、压抑,现在难以说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时,心中也常存在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