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万物皆有伤心处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王芳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2005年起,王芳芳在豆瓣网以“这么”之名,发表了大量散文随笔,成为豆瓣最受欢迎的实力派作者之一。她的文字有英气,句子短,断语多,好比武艺高强人的匕首,飒然爽落,片片寒光。这英气底里却有很缠绵的东西,羞于表露,而出之以爽朗。因了这一层辗转,其滋味便尤为久长。
《万物皆有 伤心处》是她八年来散文的精选集,其中多数文章,曾在豆瓣广受推荐与好评。书大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动如参与商”,是个人的忆旧。木槿树下的外婆,关于烟和初恋的往事,童年的鹅毛大雪,写来皆是人世相逢与离散的茫茫。第二部分“有味是清欢”,关于吃的种种,因为作者是个吃货,愿意为吃点东西跑路,这些文字就更见烟火气。第三部分“多情似故人”,是读书有间的八卦与杂谈。从胡兰成的三板斧,到东坡先生的隐疾,热闹泼辣,有味有趣。
--------------
封面插画:周小兜
另赠送精美书签一枚。
太阳黑子 豆瓣
所属 作品: 太阳黑子
7.2 (51 个评分) 作者: 须一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 4
三个谜样的男人,一个美丽的女童。
正值盛年的杨自道、辛小丰、陈比觉,拼命工作,低调做人。他们不娶妻,不交友,回避闹市区的繁华,在偏僻处,合力抚养一个叫“尾巴”的弃婴。率性、狡黠的漂亮姑娘伊谷夏对的哥杨自道一见钟情,却遭到拒绝,的哥此间的种种表现,令人疑窦丛生;阳刚正义的协警辛小丰,习惯性地把燃烧的烟头用自己的左手捻灭,他是刑警伊谷春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伊谷春从没放弃过的怀疑对象;看守鱼排的陈比觉,常与两人汇合于城郊小屋,尽享三个老爸一个娃的亲情之乐……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一直盯着一双热衷于偷窥、记录的房东的阴暗的眼睛……
情节分线展开,共线延续,但答案,却伴随着万劫不复的过往……
小说用丰富的元素,展示人性的复杂与脆弱、迷茫与挣扎。表达了对知罪悔过的赎罪品质的珍爱。扑朔迷离与条缕清晰并举,起伏跌宕与情理逻辑共行,十分引人入胜。
我为我所了解的逃犯心理着迷。一些人在负罪逃亡中,那种求生、求善的精神内核非常强大。对他们来说,余生就是灵魂减负和洗濯之旅。
——须一瓜
须一瓜,用尾条的新闻,写头条的小说。
——李敬泽
须一瓜告诉我们有这么两种类型的好人:一种是阴暗的好人,一种是有罪的好人,你到底喜欢谁?在这道选择题前,我仿佛看到须一瓜在冷笑:看你们怎样对待上帝的承诺?!
——贺绍俊
《太阳黑子》,当代中国的《罪与罚》。
-——郭春林
三个令人疑窦丛生的独身男人之间的超乎常人的默契。那其中的情愫似乎超越了亲情,有令人感叹的敬畏和救赎。
——陈艳
几个边缘人,一个充满悬念的犯罪故事。丰满的细节,处处暗藏独特而扣人心弦的追问。
——萧春雷
一本让人看完独自面墙抽泣的小说——而且不是爱情小说!
——杨小果
日本有东野奎吾和宫部美雪,中国有须一瓜。
——网友
2021年11月9日 已读
嫌犯在明推理在暗的路数,挺有趣的。第八章伊谷春在电话里要尾巴喊他爸爸那一刻其实已经在宣告推理可以落锤。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犯罪 须一瓜
十八相送 豆瓣
作者: 苏童 2008 - 1
大师经典短篇全收录。此套图书将苏童自1984年至2006年的经典短篇小说全部收录,以编年的形式分为五卷,值得读者珍藏。苏童在自序中写道:“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短篇小说,喜欢读别人的短篇,也喜欢写。许多事情恐怕是没有渊源的,或者说旅程太长,来路已经被尘土和落叶所覆盖,最终无从发现了,对我来说,我对短篇小说的感情也是这样,所以我情愿说那是来自生理的喜爱。”
《十八相送》为此套图书中的一卷。收录了《蝴蝶与棋》、《十八相送》、《犯罪现场》《新天仙配》等短篇小说。
遍地風流 豆瓣
所属 作品: 遍地风流
作者: 鍾阿城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 - 7
《遍地風流》是鍾阿城的短篇小說集。書中「遍地風流」一輯有山川風景的襯托;「彼時正年輕」一輯的內容有年輕作為底色,寫各種知青下鄉的景況;「雜色」一輯裡,寫各種人生百態,使人迫得承認人生不過如此。傳奇或神奇褪盡,一把破提琴、一塊豆腐,一雙布鞋,一座茅房,提醒人們俗世無所不在的物質性。阿城的小說讀來如行雲流水,彷彿不著一力,細看則頗有講究。
棋王 樹王 孩子王 豆瓣
所属 作品: 棋王树王孩子王The King of Chess, The King of Trees, The King of Children
8.6 (7 个评分) 作者: 鍾阿城 新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1996
阿城的三個中篇:棋王,樹王,孩子王,取材截然不同,可是,他所要表達的主題是相同的:人,是最重要的。稟性善良的人,關愛人群,沈默工作,永遠是社會的瑰寶。偏激的主義違反人性,也違反自然,產生了愚昧盲動的行為,也就成了無可彌補的災害。
阿城不只是一個說故事的小說家,實在是藉著小說來傳佈觀念的思想者。他的小說有些情節雖然近乎超現實的描述,卻緊緊地抓住現實嚴肅地透露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棋王》一文的起始,便是一群知青被下放,在月台搭火車遠行,每個人的心,沈沈地壓著!此時月台播放著毛語錄的教條和語錄歌,頓時,一個最大的反諷在書中的情節表露無遺!這播放著的聲音,毋論是教條或“旋律”,正是迫使這群知青被放逐蠻荒的咒語啊! 《樹王》則是敘述著一位貴州山民蕭疙瘩,他懂山,懂森林,知道森林是山的髮膚,但共產當局要砍山林,說:「這種野樹,是障礙,要砍掉,這是革命,根本不是養什麼小孩!」當森林的樹王被砍倒了,人間的樹王蕭疙瘩也倒了,一病不起,衰竭而死!這是人與自然偕亡的一場悲劇! 《孩子王》一文中,文革時期,盡責的老師因不與教條合作而被調走,一走出辦公室,「陽光暴烈起來。望一望初三班的教舍,門內黑黑的」,對於制式教育體系的反抗,成為《孩子王》探討的主題之一,此外,阿城提到「教材倒真是統一,我都分不清語文課和政治課的區別。」是明示也是暗示,反諷之意不在話下。
谁翻乐府凄凉曲 豆瓣
作者: 叶广芩 新世界出版社 2002 - 10
本书是“中国作家档案书系”中的一册,书中选编了著名作家叶广芩的处女作一篇,代表作一篇,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一篇,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多篇,还有作者近期的谈话录一篇,透过别人的眼光写成的印象记一篇。并在书前收录了她自童年到今天的重要照片20幅——形象的直觉有文字不可企及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名作家的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