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铁袈裟 豆瓣
作者: 郑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这是一次将艺术和历史打通的开放性、综合性研究的尝试。艺术史著作卷帙浩繁,博物馆更是包罗万象,对特定题材、风格、技术、流派的展示,井然有序,眉目清晰。我们几乎忘记了所面对的只是碎片的碎片,更忘记了碎片所经历的种种劫难。本书试图重新关注碎片这一特定的形态,它瓦解了艺术品的完整性和视觉边界,也因此引导出一些不为我们所注意的新问题。本书的取材范围不再限于绘画或雕塑等某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而涉及造像、城市、建筑、器物、文学、金石和装置等更广泛的领域,试图从毁灭、破碎、再生、聚合等多元的角度发掘物质性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潜力。
失忆与记忆 豆瓣
作者: 张晓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本书选录了张晓刚与当代艺术界代表人士自1981到1996年的来往书信。全书提供了一名中国当代标志性艺术家在整个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个人成长的鲜明个案,以及西南艺术家群体在迷茫困惑之时的共勉互助,他们特有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追求反应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环境的渐变过程。全书除了大量首次出版的文字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书信手稿、作品以及部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等图片资料,对于研究张晓刚等当代艺术家和中国当代艺术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美术馆里聊怪咖 豆瓣
ヘンタイ美術館 所属 作品: 美术馆里聊怪咖
7.8 (26 个评分) 作者: [日] 山田五郎 / [日] 古山淳子 译者: 汪婷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
一本贱萌贱萌的艺术史
蛇精病的外表,史学家的灵魂
.....................
※编辑推荐※
♚ 一档艺术家们的吐槽大会,12位具有代表性的蛇精病大师,演绎12种精彩到爆的艺术人生,谁是怪咖中的战斗机?答案就在书中……
♚ 两位作者化身书中角色,对话帮你说 出内心os,23333333中将干货灌入你的脑海,精彩停不下来……
♚ 超过180幅全彩图片,大图、小图、细节、图文对照。全方位为你呈现一个妖艳到炸裂的艺术世界!
………………
※内容简介※
名画为何神秘?艺术家有何怪癖?本书为你实力揭秘。在本书中,你不仅可以看到描绘多到爆炸的肌肉猛男的巨作,冥冥中预示了画家本人一生的神秘画作,屡遭磨难、命途坎坷的“被诅咒的名画”,还可以看到痴迷于描绘后背和肌肤的画坛掌门人,画极度写实裸体的自恋狂人,以及疯狂连画200幅的超级奶爸等怪咖。
在本书中,你将全方位领略到西方艺术大师们趣味十足的艺术生涯。本书没有复杂难懂的深奥语句,没有故弄玄虚的费解描述,而是以浅显易懂的趣味对话形式为读者揭示艺术大师们的神秘世界,呈现他们别样的生活以及名作诞生背后的奇闻轶事。阅读本书,艺术史将不再枯燥乏味,你将轻松入门毫不费力。
古诗文名物新证(全二册) 豆瓣
作者: 扬之水 紫禁城出版社 2004
《古诗文名物新证》(共2册)从具体的名物考证入手,每一次历史细节的发现,都引领作者看见一片新景致,发现一片新天地。特别是这种历史的细节,被现代考古发掘和传世的文物,历史文献、古代诗文和绘画图像等三种不同的话语和文本“三证归一”、相证如一的时候,更具有惊人的历史冲击力。
西方艺术批评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西方艺术批评史
作者: [意] 文杜里 译者: 迟轲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1
里奥奈罗·文杜里的《西方艺术批评史》是关于西方美术史的一部经典性论著,是文杜里十几年研究美术史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他对艺术史的看法和他的美学观点的一个总结。在这本书中,文杜里剥茧抽丝,梳理出从古希腊、罗马到20世纪上半叶数百位艺术家及文化名人的艺术观点,以时代为经,以艺术家为纬,分阶段地论述了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理解的传承流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艺术批评史概观,同时也传达了作者个人独特的艺术见解。
Patterns of Intention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意图的模式
作者: Baxandall, Michael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 01 其它标题: Patterns of Intention: On the Historical Explanation of Pictures
Distinguished art historian Michael Baxandall her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works of art - how we can discover the intentions of an artist living in a different time and culture and to what extent we can test and evaluate a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a picture. Analyzing in detail paintings by Picasso, Chardin, and Piero della Francesca, Baxandall shows how this inferential criticism sharpens our legitimate satisfaction in the art works themselves.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8.5 (12 个评分) 作者: 傅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 10
傅雷先生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这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 补充,于一九三四年完成的一部著作。作者时年二十六岁,对西方美术史已有很深的造诣。 书中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及其名作,生动洗练讲解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 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部珍贵遗稿由庞薰琴作序 ,吴甲丰后记,一九八五年初版以来广爱赞誉,今由傅敏配以彩色插图二百余帧,更富鉴藏价值。
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 豆瓣
所属 作品: 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
6.9 (20 个评分) 作者: 谢弗—克兰德尔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中世纪欧洲的艺术家和匠师们留下了迄今尚无以超越的宏伟建筑和艺术珍宝。本书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杰作:从恢宏壮丽的众多教堂,到华彩缤纷的各色挂毯,还有珍贵手稿和彩色玻璃。 罗马天主教会是最大的艺术赞助人。罗马式和哥特式作为此一时期两种主要风格,在教堂建筑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随着人们信仰和崇拜方式的变化,建筑的形式也发生着有趣的演变,法国和西班牙那些朝圣之路上的教堂,足以为此提供生动的例证。以物质的恢宏来服务于精神目标的新思想,催生了众多哥特风格的教堂,如法国的圣德尼、沙特尔和圣母大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和索尔兹伯里。安妮·谢弗-克兰德尔用一些重要的实例,为我们理解和欣赏罗马式和哥特式艺术铺就了道路。
剑桥艺术史:19世纪艺术 豆瓣
7.6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唐纳德·雷诺兹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8
19世纪的欧洲和“新世界”经历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艺术亦深受影响,繁多的潮流与运动,殊难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描绘。唐纳德·雷诺兹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入手,借助考察大卫、安格尔、戈雅和罗丹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辨析出本世纪绘画和雕塑的重要主题、概念与风格特征。
藉着作者广博的学识和专精的研究,本书进而也涉及了19世纪艺术的诸多其他方面,比如历史绘画、浪漫派情感对风景画的影响、法国现实主义、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拉斐尔前派、惠斯勒以及“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等。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 豆瓣
7.7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斯玛丽·兰伯特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8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将会带领艺术爱好者们穿越迷雾。她用非技术性的语言解说了本世纪的重要潮流、艺术家和作品;从立体主义、野兽派到波普艺术和摄影现实主义,从毕加索、勃拉克到包豪斯及之后,在薄薄的一册书中尽显精髓。20世纪见证了艺术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艺术家们向观看与描绘世界的传统方式发起了挑战,他们或是集结在层出不穷、令轰甚眩的艺术运动中,或是致力于个人独特的、有时近乎不可理喻的探索。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豆瓣
所属 作品: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7.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罗萨·玛利亚·莱茨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中,罗萨·玛利亚·莱茨以生动而富于灼见的叙述,娓娓道出这个艺术史上的众神时代:从美第奇家族统治下佛罗伦萨的艺术实验与竞争对手,到乌尔宾诺宫廷中艺术和生活所达到的平衡;从威尼斯画派的集大成者提香和乔尔乔内,到教皇统治下罗马的辉煌,以及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15和16世纪,意大利和北欧经历了宗教、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迁。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新生兴趣,以及整个人文主义运动,在绘画、雕塑和建筑方面结出的成果尤为丰硕。这一时期所创造的风格影响了迄今为止的西方艺术。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视觉艺术的最佳法门,乃是去理解艺术家地位的变化,以及他们对于赞助人和公众的态度的变化。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 豆瓣
Looking at Pictures 所属 作品: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
8.5 (28 个评分) 作者: [英] 苏珊·伍德福德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9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明晰流畅,清新可读,涉及绘画观赏的方方面面,既能增进观赏绘画之乐,又能激发思想灵光。苏珊·伍德福德博士从熟悉的概念开始,进而探察幽微,发常人之所未见。譬如,她既道出绘画如何可以作为平面图案来观赏,又点明深度幻觉如何有助于引发情感效果;既指出普通物品如何可能包藏隐含之义,又阐明传统知识如何能提升我们对革命性作品之理解。
艺术的故事 豆瓣
The Story of Art 所属 作品: The Story of Art
9.3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11
全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爵士,其殚见洽闻,斐然文采之作,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发一个时期的整个气氛。他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去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部博学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
《艺术的故事》自在西方问世以来,已重版二十余次,享誉全球,国内也有几个版本。本版为三联书店版,为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研究专家范景中教授的译本,名著名译,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引人入胜。
艺术发展史 豆瓣
The Story of Art 所属 作品: The Story of Art
作者: [英]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林夕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 2
贡氏已被译成30种文字销售达500万册的《艺术的故事》(《艺术发展史》),但是至今仍然有学者单纯地将贡氏与图像学划等号(贡氏的确对图像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图像学”的中译名也是范景中等先生在译介贡氏理论时确定的汉译),或者武断地将贡氏视作其本人最不愿意的结构主义美学。然而,贡氏的学术野心是试图对整个艺术发展――以再现为中心及象征与装饰为两翼――作出概括性的解释。面对如此宏大的学术目标,凭借单一的、令人捉襟见肘的现成方法,对古典学者贡布里希来讲,这简直毫无学术感可言。所以还是埃里邦问得实在:“我们能否说你没有方法?”贡氏的回答更令人击节:“我不想要一种方法,我只需要常识(common sense)!这是我的唯一方法。”
中国美术史 豆瓣
作者: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中国美术史》是专门为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本科师生编写的中国美术史教材,展示了民国以前中国古代美术演变的宏大画卷。其特色是立足于文化史的高度,运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方法,吸收当代中国与西方中国美术史学以及中国画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呈现出中国美术在人类视觉文化中别具一格的辉煌传统。编著者洪再新博士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在美国通史、专题史和个案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的著述,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他在多年的专业教学中,强调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中国美术史》的编写既符合通用教材的规格,又突出了编著者的独到见解,以适应现代参与式教学的需要。同时,《中国美术史》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伯敏先生对此也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指导。
根据美术史教学发展的新特点,《中国美术史》除配有丰富的插图与图版外,还在各章后附有专业术语释义、思考题、课堂讨论题及参考书目,以便于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对一般读者,《中国美术史》可作为了解中国古代美术史的理想入门读物。有关现代中国美术史的教材,则将另行刊印。
2013年1月24日 已读
当年的教材,现今的工作基础
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