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意图的模式 豆瓣
所属 作品: 意图的模式
作者: [英]巴克森德尔 译者: 曹意强等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7 - 9
这是英国批评家巴克森德尔的一部在艺术史界影响重大的著作。它主要讨论图画的历史说明,通过分析毕加索的《卡恩韦勒肖像》、夏尔丹的《饮茶的妇女》、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的《基督受洗》这样的图画,关注了历史的对象、意图性的视觉旨趣、图画和思想、真实性与其他文化这样范畴的问题。
西方艺术批评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西方艺术批评史
作者: [意] 文杜里 译者: 迟轲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1
里奥奈罗·文杜里的《西方艺术批评史》是关于西方美术史的一部经典性论著,是文杜里十几年研究美术史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他对艺术史的看法和他的美学观点的一个总结。在这本书中,文杜里剥茧抽丝,梳理出从古希腊、罗马到20世纪上半叶数百位艺术家及文化名人的艺术观点,以时代为经,以艺术家为纬,分阶段地论述了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理解的传承流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艺术批评史概观,同时也传达了作者个人独特的艺术见解。
Patterns of Intention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意图的模式
作者: Baxandall, Michael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 01 其它标题: Patterns of Intention: On the Historical Explanation of Pictures
Distinguished art historian Michael Baxandall her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works of art - how we can discover the intentions of an artist living in a different time and culture and to what extent we can test and evaluate a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a picture. Analyzing in detail paintings by Picasso, Chardin, and Piero della Francesca, Baxandall shows how this inferential criticism sharpens our legitimate satisfaction in the art works themselves.
艺术的故事 豆瓣
The Story of Art 所属 作品: The Story of Art
9.3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11
全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爵士,其殚见洽闻,斐然文采之作,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发一个时期的整个气氛。他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去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部博学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
《艺术的故事》自在西方问世以来,已重版二十余次,享誉全球,国内也有几个版本。本版为三联书店版,为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研究专家范景中教授的译本,名著名译,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引人入胜。
艺术发展史 豆瓣
The Story of Art 所属 作品: The Story of Art
作者: [英]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林夕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 2
贡氏已被译成30种文字销售达500万册的《艺术的故事》(《艺术发展史》),但是至今仍然有学者单纯地将贡氏与图像学划等号(贡氏的确对图像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图像学”的中译名也是范景中等先生在译介贡氏理论时确定的汉译),或者武断地将贡氏视作其本人最不愿意的结构主义美学。然而,贡氏的学术野心是试图对整个艺术发展――以再现为中心及象征与装饰为两翼――作出概括性的解释。面对如此宏大的学术目标,凭借单一的、令人捉襟见肘的现成方法,对古典学者贡布里希来讲,这简直毫无学术感可言。所以还是埃里邦问得实在:“我们能否说你没有方法?”贡氏的回答更令人击节:“我不想要一种方法,我只需要常识(common sense)!这是我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