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
遍地風流 豆瓣
所属 作品: 遍地风流
作者: 鍾阿城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 - 7
《遍地風流》是鍾阿城的短篇小說集。書中「遍地風流」一輯有山川風景的襯托;「彼時正年輕」一輯的內容有年輕作為底色,寫各種知青下鄉的景況;「雜色」一輯裡,寫各種人生百態,使人迫得承認人生不過如此。傳奇或神奇褪盡,一把破提琴、一塊豆腐,一雙布鞋,一座茅房,提醒人們俗世無所不在的物質性。阿城的小說讀來如行雲流水,彷彿不著一力,細看則頗有講究。
棋王 樹王 孩子王 豆瓣
所属 作品: 棋王树王孩子王The King of Chess, The King of Trees, The King of Children
8.6 (7 个评分) 作者: 鍾阿城 新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1996
阿城的三個中篇:棋王,樹王,孩子王,取材截然不同,可是,他所要表達的主題是相同的:人,是最重要的。稟性善良的人,關愛人群,沈默工作,永遠是社會的瑰寶。偏激的主義違反人性,也違反自然,產生了愚昧盲動的行為,也就成了無可彌補的災害。
阿城不只是一個說故事的小說家,實在是藉著小說來傳佈觀念的思想者。他的小說有些情節雖然近乎超現實的描述,卻緊緊地抓住現實嚴肅地透露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棋王》一文的起始,便是一群知青被下放,在月台搭火車遠行,每個人的心,沈沈地壓著!此時月台播放著毛語錄的教條和語錄歌,頓時,一個最大的反諷在書中的情節表露無遺!這播放著的聲音,毋論是教條或“旋律”,正是迫使這群知青被放逐蠻荒的咒語啊! 《樹王》則是敘述著一位貴州山民蕭疙瘩,他懂山,懂森林,知道森林是山的髮膚,但共產當局要砍山林,說:「這種野樹,是障礙,要砍掉,這是革命,根本不是養什麼小孩!」當森林的樹王被砍倒了,人間的樹王蕭疙瘩也倒了,一病不起,衰竭而死!這是人與自然偕亡的一場悲劇! 《孩子王》一文中,文革時期,盡責的老師因不與教條合作而被調走,一走出辦公室,「陽光暴烈起來。望一望初三班的教舍,門內黑黑的」,對於制式教育體系的反抗,成為《孩子王》探討的主題之一,此外,阿城提到「教材倒真是統一,我都分不清語文課和政治課的區別。」是明示也是暗示,反諷之意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