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美味盛宴 (2014) TMDB 豆瓣
Feast
7.9 (241 个评分) 导演: 帕特里克·奥斯本 演员: 本·布莱索 / 凯蒂·洛斯
其它标题: Feast / 盛宴
夜幕降临,繁华都市的清静角落,一只花斑小狗在四处寻找食物。就在此时,一个路过的男人丢过来小吃,它小心翼翼尝了一口,这似乎让小家伙倍感兴奋。在此之后,小狗被带回男人家,还被起名叫温斯顿。男主人每天为它准备美味食物,从最初的狗粮,到后来的牛排、炸肉饼、煎蛋,我们的温斯顿胃口越来越大,口味越来越刁。男主人似乎坚信美味就要同享,所以狗狗真可谓度过了一段天堂般的美食岁月。直到某天,男主人和生命中的另一个她邂逅。两人频频约会,你侬我侬,甜言蜜语,而温斯顿则被晾到了一遍,伙食则每况愈下……
本片荣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毒枭 第一季 (2015)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Narcos Season 1 所属 : 毒枭
9.0 (446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斯·拜斯 / 费尔南多·科英布拉 演员: 瓦格纳·马拉 / 乔安娜 克里斯蒂
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浮出水面,哥伦比亚和美国的禁毒署探员发现他们要抓捕的这个大毒枭将不惜一切保护他建立起来的帝国。
猎神:冬日之战 (2016) 豆瓣 TMDB
The Huntsman: Winter's War
4.7 (106 个评分) 导演: 塞德里克·萨科 演员: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查理兹·塞隆
其它标题: The Huntsman: Winter's War / 猎神:魔雪叛变(港)
冰雪女王弗雷亚(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本性温柔善良,却因为痛失爱女的绝望而变得残暴和疯狂,她和邪恶的姐姐瑞文娜(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一起建立了寒冷彻骨的冰雪王国,利用冷酷和无情的规则维持她们的统治,更立下了不许相爱的规矩,违者将要受到可怕的惩罚。
猎神埃里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 饰)遇见了勇士莎拉(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 饰),两人不可自持的坠入了爱河,触犯了大忌。为了能够和所爱之人双宿双飞,埃里克和莎拉决定联手推翻两位女王的暴政。这小小的反叛逐渐壮大变为了两个阵营的对抗,当得知女儿死亡的真相之后,冰雪女王弗雷迪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美国队长3:内战 (2016)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Min reol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7.3 (1225 个评分) 导演: 安东尼·罗素 / 乔·罗素 演员: 克里斯·埃文斯 / 小罗伯特·唐尼
其它标题: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 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港/台)
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克里斯·埃文斯 饰)带领着全新组建的复仇者联盟,继续维护世界和平。然而,一次执行任务时联盟成员不小心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从而激发政治压力,政府决定通过一套监管系统来管理和领导复仇者联盟。联盟内部因此分裂为两派:一方由史蒂夫· 罗杰斯领导,他主张维护成员自由,在免受政府干扰的情况下保护世界;另一方则追随托尼·斯塔克(小罗伯特·唐尼 饰),他令人意外地决定支持政府的监管和责任制体系。神秘莫测的巴基(塞巴斯蒂安·斯坦 饰)似乎成为内战的关键人物……
骨肉之躯 (2015) 豆瓣
Flesh and Bone
7.6 (22 个评分) 导演: 大卫·米奇欧德 / 埃里克·萨哈罗夫 演员: 莎拉·海伊 / 本·丹尼尔斯
Starz公布了《血肉之躯》(Flesh and Bone)的剧照,并宣布该剧近日正式开机拍摄。该剧是一部以芭蕾舞为背景的黑色剧集,故事主要描述外表华丽光鲜的芭蕾舞世界所隐藏的「肮脏」的幕后秘密。年轻的芭蕾舞演员Claire Robbins(Sarah Hay)如愿加入纽约最富盛名的芭蕾舞剧团,但她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导致她的情感很脆弱,有自毁倾向。她既是个单纯的天真女孩,也是个极具野心的世故女孩。她是个有天赋的舞蹈演员,但她的心魔和过于脱离实际的志向可能驱使她走上一条未知的道路。
遇见你之前 (2016) 豆瓣 TMDB
Me Before You
7.0 (518 个评分) 导演: 西娅·夏罗克 演员: 艾米莉亚·克拉克 / 山姆·克拉弗林
其它标题: Me Before You / 我就要你好好的(台)
来自于小镇的年轻女孩小露(艾米莉亚·克拉克 Emilia Clarke 饰)应聘成为了一名看护,她所要照顾的对象,是一位名叫威尔(山姆·克拉弗林 Sam Claflin 饰)的男子。曾经的威尔家境优渥,热爱自由,喜欢到世界各地冒险,然而,一场可怕的车祸粉碎了他的脊椎,使他四肢瘫痪,这也就意味着,威尔漫长的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就这样,小露在误打误撞之中开始了和威尔的共同生活,但威尔很快就发现,小露和之前的看护们截然不同,个性大大咧咧的她从来不会对自己的伤痛避而不谈,但正是这种直面惨淡的勇气给威尔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在小露的陪伴下,威尔开始渐渐重新体味到了快乐的感觉,小露的坚强亦让威尔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未来。
中央公园西路 豆瓣
Three One-Act Plays
7.9 (6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伍迪·艾伦 译者: 宁一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本书是伍迪·艾伦二○○三年出版的戏剧作品集,收入《滨河大道》、《老塞布鲁克镇》和《中央公园西路》三部作品。这三个围绕婚姻出轨现象而展开的故事,笔法轻松幽默,极富洞察力,有极强的可读性。剧中人物是典型的纽约人,他们开始看上去单纯无辜,随后却会遇上出乎意料的麻烦,或因卷入丑闻而陷入窘境。作品延续了伍迪·艾伦恒久的创作主题:主人公不断为自己找理由,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忠和骗局。所有戏剧元素,都借助伍迪·艾伦式即兴而精炼的对话巧妙表现出来,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陷入深思。
我幻想着粉碎现有的一切:苏珊•桑塔格访谈录 豆瓣
Susan Sontag
8.0 (11 个评分) 作者: [美]乔纳森•科特 译者: 唐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7
苏珊•桑塔格是20世纪后半叶蜚声国际、颇具争议的知识分子之一,至今仍然是一个话题人物。1978年,《滚石》杂志特约编辑乔纳森•科特先后在巴黎和纽约对苏珊•桑塔格进行了采访。科特曾与约翰•列侬、鲍勃•迪伦、格伦•古尔德和伦纳德•伯恩斯坦进行过深入的对话。他与桑塔格的这次长达12小时的访谈,1/3的内容曾发表在1979年的《滚石》杂志上;30多年后,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访谈的全文。桑塔格的思考和观察揭示了她的批判精神和强烈好奇心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在科特巧妙的提问和引导下,访谈让一个“好战的唯美主义者”和“离群索居的道德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火星救援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Martian
9.0 (187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威尔 译者: 陈灼 译林出版社 2015 - 10
六天前,马克·沃特尼成为了第一批行走在火星上的人。如今,他也将成为第一个葬身火星的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阿瑞斯三船员被迫放弃任务。撤离过程中,沃特尼遭遇意外,被孤身一人丢在了这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中,剩余的补给也远不够撑到救援可能抵达的那一天。
当然,沃特尼也不准备坐以待毙,凭借着他的植物学家和机械工程师背景,他决定跟火星来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过家家游戏。
普拉斯诗选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美)西尔维亚·普拉斯 译者: 陆钰明 花城出版社 2014 - 9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自白派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她的父母均为教师,八岁那年她父亲去世。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死亡,也是她一生的转折点。当母亲告诉她父亲的死讯时,她决然地说:“我不再与上帝通话了”。之后,她不断在诗中歌吟死亡,也曾多次试图自杀。正是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加上诗人看待事物独特、敏感的角度,因而普拉斯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生命的强烈感悟,显示出对生命意识的强烈思索。死亡和恐怖常占据她笔下的中心位置,她对死亡的偏爱、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展示了她感受和体验生命的独特方式。普拉斯的诗歌感情细致入微,用词不俗且精确,描摹景物富于色彩感,完美诠释了她向死而生、视自我毁灭为自我重塑的心理。本诗歌集收录了美国于1981年出版的《普拉斯诗选》中的91首精选作品,这部诗选使已逝的普拉斯获得了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正是这部诗选令普拉斯由美国的著名诗人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伟大诗人。
2016年4月15日 已读
死亡,是一门艺术,和其它是一样。我干得极其出色。

在死前的最后一刻,不知普拉斯是否最终在女儿,妻子,母亲,诗人多重身份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外国文学 女性 普拉斯 美国 美国文学
漫长的中场休息 豆瓣 Goodreads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7.7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方登 译者: 张晓意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1
《漫长的中场休息》是美国作家本•方登的长篇小说,也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
·
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
每个人都说着“感谢你们”,记者、好莱坞导演蜂拥而至。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
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的。
这一天,比利•林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
《漫长的中场休息》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收获如潮好评,李安尚未读完便决定将它拍成电影。并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入选BBC本世纪必读12本小说。本•方登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进行了辛辣有力的讽刺。正如比利•林恩自己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改编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美同步上映,跻身奥斯卡夺奖热门,带你领略视觉奇迹。但无论技术如何革新,都无法胜过原著中宏大的人类精神、爱和真正的勇气。经过一番挣扎与救赎,一位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吉米·科瑞根 豆瓣
JIMMY CORRIGAN: THE SMARTEST KID ON EARTH
8.9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韦尔 译者: 陈鼐安 新星出版社 2015 - 11
“你看完这本书大致需要五小时,约莫等于我和我的父亲曾经相处时间的总和。”——克里斯·韦尔
这是一本经典的成人绘本,也可称为“图像小说”。英国《卫报》“第一本书奖”自设立起,该书是迄今唯一获奖的绘本作品。 女作家莎娣·史密斯在获奖结果公布前就认定《吉米·科瑞根》为其心目中的不二之选:“克里斯·韦尔应该马上当选——我根本不在乎名单上还有哪些人入围。
作者克里斯·韦尔的父亲在失踪三十年后,忽然以几通电话和一顿令人坐立 难安的晚餐出现在他面前。但当两人还没机会再见面之前,他父亲便死于心脏病发。这段充满失落寂寞、难堪痛苦,以及措手不及的经历,累积沉淀在克里斯·韦尔的心中,于是他以极端自制、干净且缜密的手法绘图,将小小的人物埋在小小的画格中。
《吉米·科瑞根》的故事分成两条主线,其一的主角是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吉米·科瑞根,三十六岁,生活在1980年代,不擅交际、个性畏缩;某天他收到一封短信,寄件人自称是他未曾谋面的父亲,以一种故作轻松的语调邀他一起过感恩节假期,随信还附上一张机票——去,还是不去?吉米开始左思右想,还生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幻象。另一条主线则发生在1890年代,当时吉米的祖父詹姆斯还是个九岁的孩子,住在正要举办世界博览会的芝加哥,母亲已经在生产的时候过世,而与父亲相依为命的生活,则似乎正要发生变化。
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缜密绘图让你每次从头读起,仍能发现很多震撼人心的细节。从1993年开始,《吉米·科瑞根》在韦尔自创的美国地下漫画刊物The ACME Novelty Library上连载五年,2000年在美国出版后可谓佳评如潮,让各界人士眼睛一亮、赞不绝口。女作家莎娣·史密斯在获奖结果公布前就认定《吉米·科瑞根》为其心目中的不二之选:“克里斯·韦尔应该马上当选——我根本不在乎名单上还有哪些人入围。
奇迹男孩 豆瓣
Wonder
8.2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R.J.帕拉西奥 译者: 雷淑容 / 易承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奇迹男孩》同名电影1月19日全国上映!
由《壁花少年》导演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因《房间》萌翻奥斯卡的童星雅各布•特伦布莱在本片中饰演奥吉,朱莉娅•罗伯茨和欧文•威尔逊饰演奥吉的父母。
——————
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
美国图书馆协会儿童图书推荐奖;
国际阅读协 会教师推荐奖;
马克·吐温奖
——————
孩子,尽管成长的路异常艰辛,谢谢你从未放弃。
一段充满勇气、爱与希望的成长旅程,
一个十岁男孩破茧成蝶的不凡故事……
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经历的人生磨难,
也是所 有父母都会经受的心理历程。
人看外貌,天看心。
一个面目丑陋、内心善良的奇迹男孩的励志故事。
——————
《奇迹男孩》的灵感来自一位小女孩。一次,帕拉西奥和孩子们外出,停下来买冰激凌时发现排在前面的小女孩脸部严重伤残,她三岁的儿子看到女孩的脸之后立刻哭了起来。为了避免孩子尖叫伤害到小女孩及其家人,帕拉西奥立即匆忙带着孩子离开,离开时她听到后面小女孩的母亲冷静、友好地说:“好了,孩子们,我们该走了哦。”
事后,她很自责,也开始思考:这个小女孩及其家人每天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事故?就在那天晚上,她听到了收音机中播放的娜塔莉•莫森特的歌曲《奇迹》,随即动笔,写下这部动人的处女作。
——————
奥吉是一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男孩。因为有着一张不普通的脸,十岁之前的他从未上过学。但是,十岁这一年,父母为奥吉精心挑选了一所学校——毕彻中学。自此,奥吉开始了异常艰辛的校园生活。他如何与校长图什曼先生、各个科目的老师,以及性格迥异的同学们相处?上学之后的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何新的挑战?在人群以及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冲突中,他该如何往前?
——————
这是一本关于心碎、爱、生命之意义的好书。读过之后,让人想成为更好的人。
——帕特里夏•赖莉•吉芙,两度纽伯瑞奖获得者
关于善良和勇气的美好故事,每一个人物都闪耀着光芒。
——克莱尔•范德普尔,纽伯瑞奖获得者
充满真情的作品。《奇迹男孩》是一本让人发现周遭之美好的书,我敢打赌,你会爱上奥吉•普尔曼的。
——丽贝卡•斯特德,纽伯瑞奖获得者
简单、纯真是这部作品让人如此难忘的原因。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真实,那么富有人性。这本书真美!
——克里斯托弗•保罗•柯蒂斯,纽伯瑞奖获得者
当你读奥吉的故事时,你会喜极而泣。这是我一生中读过的最感人、最纯粹、最激励人的书之一。
——蕾切尔•霍赫贝格,《童书世界》
奥古斯特•普尔曼让我们重拾真正的美。
——保罗•汉金斯,好读网
帕拉西奥在这本页页引人入胜的处女作中刻画了那些你根本没法抵挡的根植人心的人物。
——娱乐周报
准备好自己。你的眼会被打开,你的心会被温暖,你会为奥古斯特欢呼。
——朱迪•霍布斯
独居的一年 豆瓣 Goodreads
A Widow for One Year
7.9 (81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孙璐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8
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
◆ 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狄更斯再世”约翰·欧文传世大作!
◆ 村上春树:“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表示,欧文是自己的文学偶像之一,他曾翻译欧文作品、采访欧文,还与欧文一同慢跑
◆ 《华盛顿邮报》:“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
◆ 评论界认为欧文是罕见的承袭了现实主义文学精髓的作家,将他誉为“狄更斯再世”
◆ 欧文作品在赢得文坛推崇的同时深受大众喜爱,被翻译成35种文字,书迷已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从纽约到巴黎到东京,谁不爱约翰•欧文?
◆ 《独居的一年》是一个关于爱欲与成长的故事,让你大笑出声,也让你默默流泪。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
【内容简介】
-
这个故事里的每位成员都有些“反常”,他们一直在现有生活之外寻求另一种可能:
母亲玛丽恩为忘却丧子之痛和丈夫的背叛,与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少年埃迪擦出火花;
父亲特德一边创作古怪的儿童读物,一边流连于各色女人的怀抱;
少年埃迪迷失在忘年恋的激情中,从此无法爱上比自己年轻的女性;
4 岁的小女儿露丝, 则在父母间破碎的关系以及对死去哥哥的想象中,挣扎着长大,渐渐成为一名作家。
这年,露丝41岁,已是位单身母亲。在这独居的一年里,她第一次遇见真爱,也突然理解了父母的选择,理解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
【名人及媒体推荐】
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村上春树
-
就我个人的领会,欧文本质上是位非常单纯的作家。但由于太过单纯,以致和这个不单纯的世界产生了冲突,反倒令人觉得他的现代性更加明显。这种独特感,真是了不起!如此独特与激进,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理解。——村上春树
-
我从翻开小说的那刻起,一口气读了1 8 3 页,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后意识到我应该将这种感动带入大银幕。——托德·威廉姆斯(好莱坞知名导演)
-
令人惊异的丰富与原创性,《独居的一年》是当代小说中罕见的佳作,当读者离开这个深邃而精细的想象世界时,都会感到难舍难离。——斯蒂芬·金
-
一旦和纯粹而沉重的康拉德、浓烈而幽微的福克纳、锐利而絮叨的贝娄或佻达而炫奇的罗斯相较起来,欧文的小说总能在更多浪漫传奇式的悬疑和惊奇的交织之下让读者往复穿梭于倍胜于这些大师们所点染或镂刻的现实。——张大春(台湾作家)
-
很难看到一个人能够红如此长时间:他不断地创作一本又一本成功的小说,并且每一本都成为我们文化的遗产。正因此,他拥有越来越多的忠诚的粉丝。
——阿布芮汉·韦尔盖塞(美国小说家)
-
《独居的一年》位居欧文作品之巅……有令人狂喜的角色、令人着迷不已的故事。——《时代周刊》
-
《独居的一年》蕴含丰富的喜剧性,同时意味深刻,令人难忘。这是一个关于爱的多层次的故事,向我们展示情感力量是多么惊人。它玩世不恭,有些情色意味,是一部关于时光流逝与悲伤的残酷性的才华横溢的杰作。——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
-
欧文先生说故事的才情如此卓越不凡,以致他能以耸人听闻且没有结局的通俗情节剧,忠实完整地重建我们的时代。——《纽约时报》编辑推荐
-
《独居的一年》具有聪颖而细腻的写作技巧,散发出徘徊不散的悲伤,我们很容易将自我投射于主角的家庭故事。欧文是当今少数能用近乎反讽与幽默的手法写作忧伤的作家。——《今日美国》
-
一部异常丰富的、19世纪风格的巨作,充满各式怪诞的巧合、多重的情节支线、漫长的离题、故事中的故事……一个迷人且感人的传奇故事,既根植传统又深具现代性。——《纽约时报》
-
约翰·欧文是美国小说家中想象力与热情的顶峰……他拥有十倍于其他作家的想象力。——《丹佛邮报》
-
具有深层的魅力……《独居的一年》的丰富与美丽具有多样性,享受它是人生的乐趣之一。——《洛杉矶时报》
这里 豆瓣
Here
8.7 (93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麦奎尔 译者: 廖伟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0
一部兼具艺术和实验的艺术品
一次超越想象的时空穿梭
图像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创新杰作
安古兰漫画节大奖作品
《纽约时报》上榜好书
....................
※编辑推荐※
☆《这里》是在漫画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实验性杰作。被称为“带上孤岛的图像小说”。上世 纪80年代原版的六页一经出版,便获得极高声誉,成为实验漫画的经典。
☆ 新版《这里》作为“终极加强版”,无论内容还是体量上都得到提升,当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被评为年度好书,又在2016年斩获安古兰漫画节大奖。
☆《这里》是一部创意十足的艺术作品。它将镜头对准新泽西州的一幢房子,但在时间上穿越了几百万年。在时光流转中,从史前巨兽到未来世界,从殖民时代到当代,一个小小的空间产生了无限可能。每页纸上,都有不同的时间碎片互相应和,形成一个奇妙而迷离的宇宙。
☆《这里》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思之作。随着时间流逝,世界沧海桑田。但有些东西却从未变过,包括爱、包括荣誉,它们是永恒的。
☆《这里》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谜团。虽然时间的碎片遍布全书,但我们可以再度拼贴组合,得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可能发现,1984年的孩子就是2015年的男子。而一件微小的小事可能影响了整个未来。
☆《这里》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作品,其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元素。从维米尔的绘画,到鲍勃·迪伦的名曲,都完美嵌入了这部经典之作。
☆ 中文版特别收录1989及2000年版本。
.....................
※内容简介※
《这里》是一趟迷幻而华丽的时间旅行。它将镜头瞄准新泽西州的一间平凡客厅,在同一幅画面中穿越百万年,拼贴出“这里”在时间流转中的奇妙变化。于是,史前巨兽同未来的科技并存;1950年的故事同2015年的事情遥相呼应。展现出一小块空间在时间绵延中的无限可能。
《这里》的初版是六页的黑白漫画,在上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成为一部地下实验漫画的经典。它对时空关系富有创新且意味深长的蒙太奇式重组,对漫画艺术、电影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版《这里》扩展为300多页的彩色漫画,于2014年出版,并于2016年获得安古兰漫画节大奖。
简体中文版特别收录《这里》(1989)和《这里》(2000)两个版本。
...................
※名人推荐※
即使不能说百年一遇,《这里》也绝对是一部数十年一遇的杰作。我敢保证,当很多年过去,你会依旧记得,当你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身处何地。
——克里斯·韦尔,《吉姆·科瑞根》《建筑故事》作者
2019年8月3日 已读
这本书太诗意了!同一片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即使是不同的时空,每一段人生又是那么地相似。永恒的时间和生命。
2017 后浪 后浪漫 图像小说 欧美漫画
梦瘾 豆瓣
Dreamland:The True Tale of America’s Opiate Epidemic
8.7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山姆·昆诺斯 译者: 邵庆华 / 林佳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11
医生开的处方,怎么会跟海洛因和死人扯上关系呢?
接受了最好的戒毒治疗怎么还戒不掉呢?
止痛药依赖怎么会让海洛因趁机进入主流社会?
橄榄球运动怎么成了通往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大门?
这一次,瘾君子几乎都是白人!
死于药物过量的人多过死于车祸的人!
服用止痛药在现代社会是家常便饭。对于非致瘾性止痛药的研究,美国药物依赖问题委员会1928年一成立便视为己任。然而,有医生认为“患者很少成瘾”,此言1980年代初经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令医药界兴奋不已。
1996年,普渡制药推出新型止痛药奥施康定。公司开展大规模营销,不仅大做广告,还招募大量销售人员对医生采取盯人战术,送礼、支付度假费用,还出资赞助医学研讨会。而1999年疼痛被医疗认证机构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以及官方报告称疼痛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更是推波助澜。于是,处方开具无度,造成患者的药物依赖。
奥施康定效果神奇且有不同剂型,价格却过高,一些成瘾者便利用医保以及各州的法律差异获取药物,以贩养服,或者干脆改用毒品。
同期,怀着发财梦的墨西哥年轻人带着廉价且后劲大的黑焦油海洛因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以加州等地的拉美人社区为基地,以白人富人为目标,建立起隐蔽而强大的零售网,使得买毒品可以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就这样,毒品经由止痛药开辟的途径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一次,瘾君子几乎都是白人。2000年、2006年,美国缉毒署两次开展行动打击黑焦油海洛因,但死于药物过量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车祸的死亡人数。
本书作者山姆•昆诺斯曾是《洛杉矶时报》墨西哥缉毒战报道组的记者,他从“蓝领之城”朴茨茅斯追踪到墨西哥小镇,采访了年轻毒贩、制药业人士、缉毒署特工、痛失子女的父母以及沉迷药物的中产阶级年轻人,以令人心碎的故事揭示了止痛药及毒品对于当代美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腐蚀。
2022年6月1日 已读
搭配Hulu的《成瘾剂量》,效果更佳。虽然“资本家把人命看作资本”这种恶心做法触目惊心,但在整个阿片类药物和毒品贯连的过程中,那篇《波特和吉克的信》所扮演的角色更让人目瞪口呆。明明只是写给编辑的一段话而已,却被当作科学研究结论,成为阿片类药物泛滥的助力工具。问题是,这么一个所谓的“文献”被大量医学类书籍和论文引用,以证明阿片药物的非成瘾性,就没有一个人在引用之前读一读文献的具体内容吗?
社会 社科 美国
斯通纳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8 (474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威廉斯的写作就像被打磨光滑的橡木上反射出本色、持久的光泽。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斯通纳》迟到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纽约客》
◆斯通纳活过,然后死去,如你我一样。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发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写出这种“简单”却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读这本书是一本令人难过却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它的意义或许不只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简直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机构精巧,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展示着一种夺人心魄的完美。 ——《纽约时报》
◆一件文学的珍宝。 ——《明镜周刊》
◆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生活的真相,语言清澈优美。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文学之人的传奇。 ——伊恩·麦克尤恩
◆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既丰富又忧郁,记录着伤痛与失去的同时也留存了美好温柔的时刻。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这本小说像一条河流,冷静而又流畅的平静笔调裹挟着磅礴延绵的力量。 ——亚当·福尔兹
非理性的人 豆瓣
Irrational Man
9.2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巴雷特 译者: 段德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是美国哲学家巴雷特的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最优秀的著作,在西方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长销不衰,至今仍是一些西方大学的“当代哲学”课程的教科书。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证清晰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