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什么是数学 豆瓣
What Is Mathematics? An Elementary Approach to Ideas And Methods,Second Edition
9.2 (12 个评分) 作者: R•柯朗 / H•罗宾 译者: 左平 / 张饴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它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或是愿意作数学思考者都可以阅读本书。特别对中学数学教师、大学生和高中生,本书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2021年2月22日 已读
20170510
什么是数学这一本书我看到数论就没有再继续下去,因为我还有其它的数学要学……

我不知道什么是数学,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定位很有趣,首先并不是针对很专业的学生,因为书里的知识他们都已经学过。并且也不会针对没有基础的学生,因为书的内容他们大多看不懂。也许比较适合初窥门径的学生吧,难度适中,但是数学这东西,你讲得再精彩,也绕不开数学的推导与证明的。

对了,这是一本据说蕴含着数学思想的书,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数学思想,也未能发现。有时候特别希望自己的数学大厦非常坚固,听说有一本《普林斯顿数学指南》不错,改天再看看喽!
思维 教材 数学 科普
自控力 豆瓣 Goodreads
The Willpower Instinct:How Self-control Works,Why it Matters,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
8.0 (170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 译者: 王岑卉 文化发展出版社(原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2 - 8
《自控力》内容简介: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海报:
2018年1月12日 已读
一本书归于九个字: 看清真假,保持稳态,解决矛盾。
2018年1月12日 评论 当你去看,它则不在 - 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有自控力的人,有DDL时做些工作,没有DDL就浑浑噩噩。 而《自控力》这本书我知道很久了,网上很多人在推荐。但是我看到这标题与封面,总以为又是一本鸡汤书,没有一点文艺或儒雅的气息,也就一直错过了。但有些书就会一直萦绕着你,直到你读了它。 接下来我应该说我自从读了它,整个人都变了,改掉了坏习惯,变得自控也有效率了。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不会有任何一本书,仅仅花几个小时读了,便能改变你的几十年。 只不过,有些书会像种子埋在你的心里,慢慢地生长。 这本书洋洋洒洒写了整整十章,文笔平淡,例子干瘪,思路不清,冗长而无趣,实在符合我对它的第一感观:一本鸡汤书。但也没有办法,有些鸡汤里还是有些鸡肉,甚至有些珍贵食材的。只不过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总结才能得到了。否则,最终也不过是咕噜咕噜喝下去的鸡汤罢了。 对我来说,读书是为了知识内化或思维升级。《自控力》很好地完成了第二点。它开启了我去观察自我行为的完全不同的一个视角。或者说,它让我的某种自我意识觉醒了。我开始观察思考是什么让我失去了意志力。 如果你能觉醒自我意识,那么这本书的意义便已经达到了。之后的具体剖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当然能够借鉴到他人的心得,是更好不过的了。 在我看来,自控力本质上是两种反应之间的矛盾,而想拥有自控力则要能够辨明真假、保持稳态。 从生理学上来说,身体的本能产生应激反应,而经由大脑思考则产生思维反应(书中称为“三思而后行”反应)。在面对决定时,应激反应往往使人做出更冲动的选择,而思维反应则让人做出更理智的选择。这两种反应大部分时间会产生相反的两种结果,解决这一对矛盾,实际上也就解决了意志力的问题。 首先解决矛盾的一切基础在于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便要辨明真假了。所谓真,即存乎于心的目标,它带来真正的幸福;所谓假,即眼前的诱惑,单纯的欲望。但人们经常会忽略去辨明真假的这一过程,在做决定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思考,自动化地选择了一个更容易的决定。 诱惑与欲望并非简单的一个念头,它背后有多巴胺的支持,它刺激了身体的奖励系统,促使着我们去追求与行动。而这时,缓下来,花些时间去思考所追求的东西,是否能真正地给你带来幸福与快乐,是否与你存乎于心的目标一致,去审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便至关重要了。 但仅仅辨明真假无法避开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陷阱,这时保持稳态的心法就起到作用了。在《自控力》一书中,大部分章节的本质都是在谈要保持稳态。 不溺于过往之成功。书中称为道德许可陷阱/进步陷阱/光环效应,因为已经做了好事,那么就允许现在做坏事。我之前也一直抱有这种想法,比如:我早上跑步这么努力,晚上不去健身也没什么的;我的成绩上升了,我可以放松几天了;我都点了营养沙拉,我可以点个炸鸡了;诸如此类 。但是从稳态角度去看,当下所面对的选择,应该做的决定,实际上是与过往的成功无关的,如果想塑形,那么晚上就应该去健身,和早上是否跑步无关;如果想提升成绩,那么就应该好好学习,和上次的考试成绩无关;如果想减肥,那么就不应该点炸鸡,和是否已经点了沙拉无关。 不困于过往之失败。书中称为“那又如何”效应,因为一次的放纵而形成恶性循环。同样保持着稳态就会避免这个陷阱,比如想要完成工作,当下就应该努力工作,不论是不是前两个小时都在玩儿游戏。而决不会想着因为玩了两个小时游戏,反正今天任务完不成了,还不如继续玩儿呢。 不幻想未来之成功。我们有时候常常会制定详细的计划而无法实现,总想着今天就算了,从明天开始。但是明天就是明天,和今天的计划无关,将压力交给明天的自己,欺骗说明天的自己能够非常完美地完成计划,甚至超额完成计划,但是我们总是忽略,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区别呢?因此,任务就这样一天推一天,直到DDL。书中隐隐在鼓励着“未来奖励”比“即时奖励”要更好,但这并不完全正确,从稳态的角度看,奖励不论是未来的,还是即时的,都属于自己,我们应该首先选择最大化的奖励,其次再尽量保证每个阶段的奖励大体相等。如若总是把奖励留给明天,也许撑不到明天我们就已经放弃了。而面对未来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一个公平的分配会让我们内心平静,保持稳态。 不受到他人之影响。我们很难不受他人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地去调节,甚至让他人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影响。保持我们自己的稳态,任他人已然堕落,我们仍守住自己的目标,又会怎样?或者我们可以尝试选择环境,但不要想着利用社交信用来强迫自己去实现什么,有求于人必受制于人。 以及其它一些干扰我们生活的陷阱。比如我习惯于饭前饭后不去工作,而是上网看剧。如果从稳态的角度去看,吃饭与我的工作并无关联,在工作时间段我就是应该工作,去上网看剧真的是特别荒唐。 其实最重要的稳态是内心的平和。当人们强求摆脱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求而不得。比如要求“不去想一头大象在跳舞”只会让人们不得不去想。学会转换一种思维方式,不要迟到不如要提前五分钟到,要按时睡觉不如要求不在床上玩儿手机。面临冲动,缓下来,再去看,辨明真假,保持稳态。 另外还有一些生理学上的知识,我并未提及到,如前额皮质,肌肉效应等,大抵的解决方案是绿色锻炼,充足睡眠,冥想放松,健康饮食四点,在生理上提供自控力的保证。 最后回顾一下本书的十个章节,我重新为它们命了名,用“辨明真假,保持稳态”的心法再去看这本书,也许你会有新的收获。导言。01 三种力量。02 两种反应。03 疲惫非极限。04 过往非当下。05 欲望非快乐。06 失落即放纵。07 未来即现在。08 他人即地狱。09 内外兼修。10 结语。
心理学 思维 自我管理
程序员的呐喊 豆瓣 Goodreads
A Programmer's Rantings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Steve Yegge 译者: 徐旭铭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5
《程序员的呐喊》的作者是业界知名的程序员—来自google的steve yegge,他写过很多颇富争议的文章,其中有不少就收录在这本书中。本书是他的精彩文章的合集。
《程序员的呐喊》涉及编程语言文化、代码方法学、google公司文化等热点话题。
对工厂业界的各种现象、技术、趋势等,作者都在本书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犀利的观点。比如java真的是一门优秀的面向对象语言吗?重构真的那么美好吗?强弱类型语言到底哪个更好?敏捷真的靠谱吗?程序员要不要懂数学等。另外,他还谈到了很多大公司的理念,比如亚马逊做平台为什么那么成功等。最后,本书还收录了他写的google面试攻略,这篇文章可以说为无数应试者点亮了明灯。
《程序员的呐喊》讨论的都是程序员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内容广泛,观点独到,非常适合广大程序员阅读参考。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完整版) 豆瓣
6.0 (73 个评分) 作者: 高铭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
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
这本书,是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他们说。
• 绝对四维生物眼里,我们只是蠕动的虫子
• 肤浅的男人,必然被基因先进的女人毁灭
• 孩子,你是我创建的角色,生死皆有我定
• 你追求的那点可怜的光明,根本不值一提
• 飓风不是虚幻,你还未信,我已死于狂风
• 睡梦中我狰狞的表情,吓破世人胆却仍无解
• 我们的生命,只是未知长河中的一个小碎片
• 我有三只小猪,我杀死了其中两只,而已
这本书,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的内心世界。
大部分人都乐于成为社会群居动物的一员,所以会对从不同维度看待世界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可是,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又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
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