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豆瓣
6.6 (9 个评分) 作者: 西蒙·布莱克本 译者: 梁曼莉 译林出版社 2009 - 3
我们作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总要接受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拷问。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在一个诸神退隐的世界中,科学已揭下我们的面具,使我们显形为由基因所命定的生物:狭隘自私、党同伐异,或争强好胜、咄咄逼人。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出生、死亡、幸福、欲望、自由等主要伦理问题,努力想说明人应该如何思考生活的意义;并提醒我们,应该对那些经常主导着遒德论辩、事实上不过是诱人噱头的绝对原则保持怀疑。
2019年4月8日 已读
“我们无休无止地承担责任,就如原罪论所述。我们仿佛更愿意承担罪名而不愿意遭受厄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代替了边沁的感官享受,幸福被道德化;提出理性受制于情感的观点,我们必须在需要我们认识的世界中行动,而道德动机的基础不是关于某种话语的程序性规则,而是我们能够作出回应的情感
伦理学 牛津通识读本 英国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 豆瓣
作者: [瑞士] 让·摩尔 / [英国] 约翰·伯格 译者: 沈语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5
“没有一张照片可以被否定。所有照片都具有事实性。需要加以检验的只是照片以何种方式能够或不能赋予事实以意义。”写下这些话时,我们时代两位深刻而雄辩的视觉探索者,对一种似乎是最直截了当的艺术形式的歧义性,提出了最为独特的思考。
此书由约翰·伯格和瑞士著名摄影家让·摩尔共同撰写。图文并茂,理论分析与奇闻轶事、新闻纪实兼顾。书中探索了摄影师与被拍摄之物、图片与观众、被拍摄的瞬间与回忆之间的张力。伯格和摩尔,以批评家的道德热忱和摄影家的实践技术,制作了这部著作,由此拓展了由瓦尔特·本雅明、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开创的批评前沿。
政治与文学 豆瓣
作者: 雷蒙德·威廉斯 译者: 樊柯 / 王卫芬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在文化研究领域,无论怎样赞美雷蒙德·威廉斯的贡献都不过分。马修·阿诺德和利维斯把文化视为人类“所思所言的精华”,宣称只有少数人才享有文化,他们强调了文化本身超越物质性的一面,以精神贵族自居,垄断了文化话语权。威廉斯则把文化定义为“一种整体生活方式”,彰显文化的物质性和日常性,从而颠覆了精英主义的文化观念,用文化来诠释大众的日常生活。毫不夸张地说,威廉斯对文化定义的拓展预设了当代文化研究的疆域,奠定了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从事文化研究,威廉斯是必须加以了解的一个人物,《政治与文学》是《新左派评论》三位编辑对威廉斯的学术访谈,《政治与文学》内容涉及威廉斯个人生活和学术发展的几乎全部主要历程,对于理解威廉斯的学术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019年4月12日 已读
提问很犀利,回答很耐心,可以当做威廉斯的导读纲要和总结归纳,对很多概念模糊不清和存在争议的地方的地方做出了回应和解答,不过读完全集再看的话收获应该会更大(我需要影分身术)
政治学 文化 文化研究 英国 西方马克思主义
推敲“自我” 豆瓣
作者: 黄梅 三联书店 2003 - 5
本书全面评介了从17世纪英国现代小说兴起之初始阶段到18世纪英国小说首次繁荣昌盛这一百多年里的主要小说作家、主要作品、流派风格和在英国及西方小说史上的贡献。书中包容、点评了西方特别是英美学者们过去对这些作家、作品从不同观点和角度所发表的重要评论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具体评介上,作者显示了出色的解读文本和人物分析的水平,把文本多层次含义都一一展示出来,起到了经典赏析的作用。
潜行者 豆瓣
Zona: A Book About a Film About a Journey to a Room
5.7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杰夫·戴尔 译者: 王睿 / 袁松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6
当杰夫·戴尔的轻盈幽默,遇上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忧伤深沉,会发生怎样神奇的化学反应?自嘲为传统学术研究的“破门而人者”,在爵士乐{《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摄影(《此刻》)、D.H.劳伦斯(《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之后,这次将目光转向了一部影响他一生的伟大电影,《潜行者》。不出所料,跟以往一样,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电影写作:他犹如在用文字轻柔而淡漠地抚摸每…个镜头,每一道光线,每一个神态,每一句对话。因为,正如他用作题记的加缪的那句话:“谈论你所爱的事物,最好的方法是轻轻说起它。”
文化和价值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译者: 黄正东 / 唐少杰 译林出版社 2011 - 4
《汉译经典(02):文化和价值》是作者的札记性著作,收录了作者1914年到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宗教、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简练如洗,议论精深。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或酝酿,又是这位哲学大师理论发展的重要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万花筒”。
2019年5月18日 已读
“我太软弱、太怯懦和太懒散,以致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伟大人物的勤奋是他们的力量的一个标志,常常是不论及他们的内心如何丰富”,天才如维特根斯坦也会有这种时刻
ludwig_wittgenstein 哲学 天才 文化 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