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纪念品 (2019) 豆瓣 TMDB
The Souvenir
5.9 (49 个评分) 导演: 乔安娜·霍格 演员: 奥诺·斯温顿·伯恩 / 汤姆·伯克
其它标题: The Souvenir / 我们的相爱时光(台)
影片讲述一个年轻、有野心的电影学生(Honor Swinton Byrne 饰)和一个有魅力的神秘男人(汤姆·伯克 饰)开始了她的初恋,她尝试将现实和虚构分离开,违抗过度保护的母亲(蒂尔达·斯文顿 饰),而这段关系正危险地接近摧毁她的梦想。
乔安娜·霍格执导,马丁·斯科塞斯担任执行制片人,BBC Films、BFI、JWH Films、Sikelia productions联合制作,5月17日北美上映。
2019年12月5日 看过
三星半
2019
82年生的金智英 (2019) 豆瓣 TMDB
82년생 김지영
8.2 (969 个评分) 导演: 金度英 演员: 郑有美 / 孔刘
其它标题: 82년생 김지영 / 82年生金智英
表面看来,金智英(郑有美 饰)是一个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家庭主妇,有一个收入不菲又温柔体贴的丈夫郑大贤(孔侑 饰)和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在波澜不惊的日子里享受着每一天的平淡和安稳。
实际上,金智英的内心早就如同地震一般的产生了天崩地裂的动摇,在她的身上背负着无比沉重的枷锁。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来顺受的好儿媳。丈夫面前,她又是无条件支持他的贤妻。面对女儿,金智英必须隐藏起脆弱,做她无坚不摧的母亲。那么,真正的金智英究竟在哪儿呢?长久的压抑和挣扎中,金智英患上了心理疾病,郑大贤决定和妻子一起接受心理咨询,共同面对命运设置给他们的难题。
2019年12月6日 看过
最难过的地方都是女性之间的对手戏,母亲的痛苦很多时候只有女儿能够窥其一二。说二元对立的真的低估了现实,智英已经处在一个对她非常友好的亲密关系了,真要说电影不现实,也是太童话了,所有的矛盾其实都没有解决。同样是儒家伦理圈的韩国在一些情感处理上挺共通的,即使是家人之间也会担心“你是因为我才。。。吗”,以及长大后的“大家都在彼此让步。如果说这部电影会助长性别矛盾,那只不过是人们根本就还没有正视现实中的性别问题。不过电影可以更克制地使用音乐
2019 女性
婚姻故事 (2019) TMDB 豆瓣
Marriage Story
8.5 (1391 个评分) 导演: 诺亚·鲍姆巴赫 演员: 斯嘉丽·约翰逊 / 亚当·德赖弗
其它标题: Marriage Story
讲述了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子的戏剧导演查理和女演员妮可因工作分居而不得不走向离婚,在这场为了争夺抚养权的离婚拉锯战中,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真实感人的细枝末节牵动人心。两人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2019年12月6日 看过
其实是离婚故事啦,但离婚的过程就是对婚姻的反思与回望;一部讲究叙事的电影,非常喜欢的一个点在于现在很难有电影只专注于一段私人感情,不掺杂任何宏大叙事,没有抓马和狗血。故意做旧的粗糙画面为回忆的影像增加破旧的质感。即使上一秒能够争吵到天崩地裂说出希望对方去死,下一秒也仍然会突然反应过来其中汹涌的恶意包裹彼此的同时更是在吞噬自己,每个人都在竭力否认自己是父母阴暗面的影子,很多时候却也真的无法摆脱,正如查理始终不会知道妮可转过身回房后因为他行使“权力”的流泪。从相爱到婚姻难,偶然的境遇后或许需要漫长相处中的幽暗闪烁才能有下决心的契机,但从婚姻中解脱有时更难,是自我解构后的决断和漫长跋涉,情绪突然坏掉的那些时刻也是身体的坍塌
2019 诺亚·鲍姆巴赫
苍穹浩瀚 第四季 (2019) 豆瓣 TMDB
The Expanse Season 4 所属 : 苍穹浩瀚
8.1 (106 个评分) 导演: 布瑞克·埃斯纳尔 / 莎拉·哈丁 演员: 史蒂文·斯崔特 / 卡斯·安瓦尔
本季将揭开全新篇章,“如今是改变和挑战、希望和恐惧、知识和无知并存的时代。”罗西南特的船员们接到任务:探索星环之门外的新世界。
2019年12月13日 看过
还是对宇宙主义中的伦理道德体和进化论的探讨。虽然有主角小分队但其实是多线叙事的群戏。地球,火星和行星带之间的生存冲突在这一季虽然仍然是主要剧情推动点,但减少了具体的生存困境刻画而增加了更多的政治斗争。大概是上一季结尾太过绚丽,所以刚开始看觉得这一季比较磨蹭。但好在渐入佳境,尤其是最后两集收尾和开启新篇章做的不错。科幻设定方面照顾了很多小细节,尤其是声音设计,而这一点恰恰是太空科幻里最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另外舰体太好看了)。场景的概念设计非常可,但最喜欢第九集地下建筑的惊鸿一瞥,有看blame的感觉!最后能停在特写镜头就好了,存在的奇点与宇宙诸事物之间彼此的吸引超越了地球的时间和引力联系在了一起,但无奈为了新的一季还是要吊胃口才行
2019 amazon 科幻
外出偷马 (2019) TMDB 豆瓣
Ut og stjæle hester
7.1 (53 个评分) 导演: 汉斯·皮特·莫朗 演员: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比约恩·弗洛伯格
其它标题: Ut og stjæle hester / Out Stealing Horses
67岁的老人特罗德痛失所爱,失去了“与人对话的兴趣”,准备退隐山林独居,平静地度过余生。一次与邻人的偶遇,让他又回忆起与父亲在山林中度过的那个夏天,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父亲,而他余生的命运也在那个夏天被永远注定。影片由挪威最负盛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佩尔•帕特森代表作改编,影片充分吸收了原著的文学韵律,令观众回味悠长。
2019年12月19日 看过
2019
平原上的夏洛克 (2019) 豆瓣 TMDB
平原上的夏洛克
7.7 (539 个评分) 导演: 徐磊 演员: 徐朝英 / 张占义
其它标题: Rebuilding / Summer Detective
超英翻盖新房 ,占义、树河前来帮忙,没想到树河却因意外车祸入院,司机肇事逃逸,超英和占义化身“平原侦探”,踏上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追凶之旅。
2019年12月19日 看过
或许可四星,出院的台词部分是真的好,少有的真正的农村对话,不是城乡对立也不是想象底层或者猎奇乡土
2019
吾乃母亲 (2019) TMDB 豆瓣
I Am Mother
7.2 (102 个评分) 导演: 格兰特·斯布托尔 演员: 罗丝·伯恩 / 克拉拉·卢嘉
其它标题: I Am Mother / 机械母亲(港)
影片讲述一名少女在人类灭绝后,被一个用于构造生命让人类重现于地球、被称为“母亲”的机器人所创造,成为了新一代人类中的第一位,并且与“母亲”保持着独特的关系,然而一名受了伤的陌生人的到来使得这个关系受到动摇,让这名少女对于母亲告诉自己关于外面世界的一切以及母亲的意图产生了怀疑。
2019年12月19日 看过
分这么低?但真的很有意思呀,私人五星
2019
灯塔 (2019)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The Lighthouse
7.6 (483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艾格斯 演员: 罗伯特·帕丁森 / 威廉·达福
其它标题: The Lighthouse / 라이트하우스
1890年代,两名灯塔管理员试图在他们生活在偏僻而神秘的新英格兰岛上时保持理智。
随着雾角的摇摆声响彻空中,沉默寡言的前伐木工人埃弗莱姆·温斯洛和两鬓斑白的灯塔管理员托马斯·韦克踏上了十九世纪末新英格兰沿岸一个僻静且了无生气的岛屿。 在接下来四周艰苦的工作和不利的条件下 ,俩沉默寡言男人除了彼此以外,没有其他人的陪伴,被迫忍受,仇怨与日俱增。 然后,在恶劣的预兆中,狂怒而无休的暴风使看守员受困于本就不宜居的火山岩,助长了长期的野性饥饿;极度痛苦;使人躁狂的隔绝以及恐怖的酒后幻觉。现在,精神错乱得令人窒息。 还可以从无形的牢狱中逃脱吗?
第一头牛 (2019) 豆瓣 TMDB
First Cow
7.9 (208 个评分) 导演: 凯莉·莱卡特 演员: 约翰·马加罗 / 奥赖恩·李
其它标题: First Cow / 初生之犊(台)
故事改编自乔纳森·雷蒙德的小说《半条命》,雷蒙德和导演雷查德共同改编,设定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即1820s)的俄勒冈,一个西方厨子Cookie(约翰·马加罗饰演)来到荒蛮的西部碰运气,遇到了同样前来寻找机会的中国移民King Lu( 奥瑞恩·李饰演),两人一见如故,并借着一头奶牛合伙做起了生 意。
2020年7月12日 看过
低角度和固定广角镜头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展示除了人物更多的剩余空间,比如漫天的枝桠等植物;另一方面也让人物的入镜成为对空间的填充,构成人与环境的互动。这个进入的过程构成了在地经验的偏移,土地的空间打上了文化的刻印。而雷查德比起关注土著和人的互动,也的确更喜欢对准自然中的一切,捕鱼采药挤奶在时间延续的同时包容了异质的经验。但雷查德又不止于此,象征着美国梦神话的致富捷径最终毁灭了他们。但他们改变土地空间的同时,最终也与土地一起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这也是西部片某种意义所在。很温柔,最喜欢的是二人情感关系没有拘泥于所谓的“爱”(异性or同性),大概可以四星半,但可能我期待太高了(所以说不要擅自期待啊><
2019 凯莉·雷查德 西部
我在雨中等你 (2019) TMDB 豆瓣
The Art of Racing in the Rain
7.5 (107 个评分) 导演: 西蒙·柯蒂斯 演员: 凯文·科斯特纳 / 米洛·文堤米利亚
其它标题: The Art of Racing in the Rain / 레이싱 인 더 레인
影片改编自Garth Stein所著同名畅销小说,聚焦一只名叫恩佐的狗狗,和他的主人——职业赛车手Denny Swift,恩佐跟着Denny学会了很多生活哲学。
2019年12月24日 看过
三星半,还是对真人电影里代替动物说话的拟人存疑,但因为金毛天使和不抓马的剧情加一星情感分,最后不要那个团圆结局的重聚就好了,本应该是“我在雨中等你”的金毛的视角
2019 动物 美国
普罗米亚 (2019) Eggplant.place TMDB Bangumi IMDb 豆瓣
プロメア
7.8 (629 个评分) 导演: 今石洋之 演员: 松山研一 / 早乙女太一
其它标题: プロメア / 普罗米亚的火焰(港)
因突变而产生操作火焰的变种人“燃烧者”,让半个世界被大火烧成焦土,陷入前所未见的惨状。在那之后的30年,当中一群激进份子“疯狂燃烧者”再次对世界发动攻击。为了镇压他们引发的火灾,普罗米波利斯自治共和国司政官古雷,组织了针对“燃烧者”而设置的高机动救命消防队“烈焰救火队”。效命于“烈焰救火队”,并拥有灭火之魂的消防队新人加洛,碰上了被通缉中的纵火恐怖份子,“疯狂燃烧者”的首领里欧,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当两个炙热灵魂彼此冲撞,这场对决将走向什么结局?
2020年2月12日 看过
今石洋之目前我最喜欢的一部,但是因为反派刻意的反转实在太出戏了扣一星。所谓动画叙事太弱我是不同意的,就好比你说汤浅只重视画面一样不对。动画叙事不等于文字故事,而画面内的故事张力也不等同于简单的故事概括。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动画才能做到的魅力(私心说看到萝卜真的太兴奋了)。认为反派更正义的除了男二出场设定的问题,也怀疑部分观众可能是三体或者灭霸的拥趸,所以会有这种偏差。啊,扣的一星里还有疑似的设定抄袭,但国内引进我一定去电影院看
2019 日本 科幻
小妇人 (2019) 豆瓣 IMDb TMDB Eggplant.place
Little Women
7.9 (1304 个评分) 导演: 格蕾塔·葛韦格 演员: 西尔莎·罗南 / 艾玛·沃森
其它标题: Piccole donne / Little Women
马奇夫人(劳拉·邓恩 Laura Dern 饰)有着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梅格(艾玛·沃森 Emma Watson 饰)拥 有着美丽的外表,和对于爱情的天真憧憬。二女儿乔(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满脑子塞着古灵精怪的念头,整天拿着蘸水笔东写西写,她的故事在全家上下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三女儿艾米(佛罗伦斯·珀 Florence Pugh 饰)渴望成为一名画家。最小的女儿贝斯(伊莱扎·斯坎伦 Eliza Scanlen 饰)虽然个性比起三个姐姐要来的内向的多,却拥有接触的音乐天赋。
在马奇夫人的教导之下,四个姑娘渐渐成长为了拥有独立人格的杰出女性,她们热情、乐观、善良,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坚强而又坚定的前进着。
2020年2月13日 看过
三星半,预告片带给我的冲击太大以至看到成片竟然被小小地惊艳了,服装虽然某些时候仍然有些奇怪但更能感受到朝女性主义改变的重点。《小妇人》算小时候读名著里最喜欢的一部,“如果你觉得你的价值只在当装饰品,恐怕有一天你会相信,你真的只是这样”这句话一直记得。电影比起男女感情线,更多刻画的是原小说中的重点——女性友谊(虽然是姐妹)。某种程度上电影采取和突出了现在常用的双生花结构。不过比起小说,电影中男性角色的缺席感并没有那么浓厚,虽然有提到,但没有指出这种缺席来自于南北战争而非燃烧女性那样的创作设置。比较遗憾的一点是电影太平了,不是故事,是镜头和叙事。希望能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2019 小妇人
海兽之子 (2019) 豆瓣 TMDB IMDb Bangumi
海獣の子供
6.8 (210 个评分) 导演: 渡边步 演员: 芦田爱菜 / 石桥阳彩
其它标题: 海獣の子供 / Children of the Sea
偶遇到神秘少年“海”(石桥阳彩配)和“空”(浦上晟周配)的这个炎炎夏天,是琉花(芦田爱菜配)暑期的正式开始。天真无邪的“海”,看透一切的“空”,海洋馆里发光的鱼群,对琉花来说都像是一场浪漫的约定如期而至。
2020年2月18日 看过
可惜,按照原作剧本和呈现的作画水平本来可以成为神作,但目前只能说差强人意。故事脚本安排的节奏太有问题,以至于带累了还算优秀的画面,甚至让后者沦为了前者的脚注,于是瑰丽浪漫的幽微就变得冗杂模糊。即使如此,电影中泄露出的原作精华和美术也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必看系列。飞鱼和无法被救赎的人背后是更高的“人”,路边被遗忘的意义借由无机的物质形式再次参与仪式传承的可能性网络之中,个人意识与超人意志相遇后产生的符号是升格也是降解,是静待解读的阴影,尽管只是窄小的门,却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似乎看到了企鹅公路和大鱼的影子。体会到了一点世界系的魅力。即巴什拉所说的空间不是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家屋和宇宙的关系是动态的对峙,家屋就是宇宙潜藏的梦,大风从它的中心扩散,海鸥从窗中飞出,宇宙来到家屋中居住。
2019 动画电影 日本
隐秘的生活 (2019) 豆瓣 TMDB
A Hidden Life
7.7 (116 个评分) 导演: 泰伦斯·马力克 演员: 奥古斯特·迪赫 / 瓦莱丽·帕赫纳
其它标题: A Hidden Life / 隐藏的生活(台)
泰伦斯·马力克继1998年《细细的红线》后,将再次执导二战题材影片。新片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奥地利士兵弗兰茨·杰格斯泰德(奧古斯特·迪赫饰)因在二战时期拒绝为纳粹德国而战,最终被判死刑。据称这将是一部与《细细的红线》风格完全不同的二战影片。该片今夏德国开机。
2020年3月5日 看过
部分镜头太冗长单薄以至于让人思考是否无意义的抵抗就是这样,扫视镜头下稍微停留的短暂情绪是自己认为马力克最宝贵的地方,如影像的分裂与繁殖是“I have a dream”和“真实事件改编”的场所。背光的设计留给观众看的是面前世界的光明与实则黑暗的背后世界的对比,旁白与其说是共鸣的装置不如说是来自于爱人共同体的抽离。在晦涩与空无中间,自然充当着时间的凝视,也开启着历史的建设,而建设,必然是暴力的。至于中间间或闪过的希特勒影像,那是感应的物质化,可惜物质化后感应越是牢固的同时也越是漂浮。但这一切都是隐秘的,如水隐秘地生活与河流中,阳光隐秘地生活于墙壁上,万物都过着一种隐秘的生活,并且秘密得言语。于是,弗兰茨的话语声就是世界的话语声,不被人所铭记的无意义抵抗也是世界之声,是生命扩张的光彩与温度
2019 马力克
默片解说员 (2019) IMDb TMDB 豆瓣
カツベン!
7.6 (186 个评分) 导演: 周防正行 演员: 成田凌 / 黑岛结菜
其它标题: カツベン! / 王牌辩士(台)
百多年前,黑白默片风靡日本,大人小孩都为之著迷。俊太郎(成田凌 饰)常常溜进戏院偷看,不管是日本片还是西洋片,他总能将配音的口吻模仿得唯妙唯肖。「旁白配音」是俊太郎自幼的梦想,长大后却沦落为「冒牌配音」,靠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让同伴趁机闯空门偷盗财物。某次冒牌配音差点穿帮,摆脱追兵后俊太郎带著赃款逃到小镇戏院「青木馆」。戏院里有醉汉、花美男,还有肥宅等各式各样的配音员,加上胶片放映师、乐师以及小气的老板夫妻。加入青木馆的俊太郎从杂务做起,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是机缘巧合,他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但小偷集团、热血警察紧追不捨,童年一起看电影的初恋女孩也跟著现身,还有镇上新开幕的时髦戏院老板的女儿也疯狂地爱上了他,俊太郎的青春恋爱梦该何去何从……
2020年6月19日 看过
是汤姆·甘宁说的早期电影“吸引力”所在,辩士背后的杂耍大于叙事的同时也是观众接受外来文化的中介和“滤镜”。不知这算不算独有而特殊的“日本化”能力。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辩士话语权力大了以后会主导活动写真的各方面,这种影响不会因为辩士的没落而消失,比如为辩士对白预留的大全景和长镜头成为日本电影的常例。但拒绝剪辑的辩士注定了和电影发展背道而驰。辩士虽然在30年代的日本已经减少,但日殖时期的40年代仍然在朝鲜和台湾的放映中承担了特殊的变声器作用,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电影。另外,日影早期的女形和后来女演员的出现可以再单独拍一部了,可惜电影里的潦草就和大小姐的工具人性质如出一辙。不过很适合合家欢,这样欢乐闹腾的剧情和淳朴脸谱化的人物加上不尽人意的结局一定会成为小朋友心中难以忘记的回忆hhhh
2019 日影
堕胎师 (2019) 豆瓣
墮胎師
导演: 陈果 演员: 白灵 / 伍咏诗
其它标题: 墮胎師 / The Abortionist
無照持刀,珍姐騰出上門女孩的肚腹,珍姐女兒Kiki卻一心只想要媽媽的房子。把香港人身心健康檢查寫成一頁房地產報告,子宮滿了,請出房客,心裡空了,住不進任何人。誰的靈魂裡都是空房間,神來拜神,人來求人,給什麼就信什麼。彼此關係都成危樓,母女活在一個屋簷下,腳下難容寸土,距離卻越行越遠,豈是大起來的肚子阻隔她們,而是整個東方之珠橫亙在母女之間。看遍香港怪現狀,越有愛,才相欠債,心懷善念,必遭惡意。憐母心中苦,吾女腹內酸,香港不寬,地獄不空,嘻笑怒罵,荒謬怪誕,怪味人間。

生活若是三昧真火,陳果便順勢煉成火眼金睛,耳邊重新響起《餃子》清脆咀嚼聲響,白靈這回要給你端上酸辣湯。咬牙切齒,囓斷舌尖,卻又含嗔帶笑,舉重若輕。直把當代香港生活的清明上河圖拍成地獄變。
Not in This World (2019) IMDb 豆瓣
Yi-se-sang-e eop-neun
导演: Jung-bum Park 演员: Ye-ji Moon / Jung-bum Park
其它标题: Yi-se-sang-e eop-neun
Belonging to nowhere, Jung-cheol lives alone in a deep mountain like a non-existent being. One day, he hears a song that Ji-soo sings in a town square. Attracted by her voice, Jung-cheol follows behind her, and observes her everyday life, and learns how she has been.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豆瓣 Goodreads
8.6 (202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2019年7月12日 已读
比起后半部的个案分析,更喜欢前半部的历史叙述和反思。遗忘塑造记忆,空白也是史料,尤其是各个文化转型期,从网状结构的种族自然演化到今天的社会-文化建构背后的政治性,民族和族群在想象之外更要思考的除了话语发明前的具身经验,还要认识到新规范和新价值何以孕育,旧传统又是如何被叛逆。同时警惕对在历史书写中创造真实和现实以外的幻境的沉迷。批判其实不只是历史,应该是人文学科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怀疑则是学术所需要的勇气和条件,想象力虽然有自带灵犀一点通BUFF的天才但其实也需要视野的开阔和练习,所有的这些都建立在对自己以及所在知识话语体系脉络的反思
2019 中国史 历史 历史学 罗新
精神政治学 豆瓣
7.7 (44 个评分) 作者: [德] 韩炳哲 译者: 关玉红 中信出版社 2019 - 1
当今世界已逐渐走向精神政治时代。
数字技术正从单纯的监控向主动的操控过渡,人们凭感觉做出的所谓“自由决定”将很快被操控。
无所不在的大数据和新自由主义伦理观造成了资本主义权力的转移和扩张,破坏了个体自由,压制了个体的空间和自主性。
本书扣人心弦地描绘了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导致的种种危机。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这本书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翻译家,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
在韩炳哲看来,工业资本主义并没有转向共产主义,而是从后工业的非物质生产方式逐渐演化为新自由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于是我们进入了“精神政治学”的时代。新自由主义虽有自由之名,实际上只不过是放松了身体控制而走向了全面的精神控制,由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所形成的精神性的“全景敞视监狱”无所不在,而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貌似有了自由之“身”,但是“精神”却被囚禁于其中而不自知。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推进了大众社会考察的很多关键范畴,比如对倦态与山寨的思考,在本雅明的技术复制与福柯的生命政治之后,他发现了“数字全景监狱”的新现象,以此把社会批判理论推进到“心灵政治学”的层面,重新连接了哲学与经验。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
这本书是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对政治价值的深彻考问。数字化时代的浪潮把精神政治推向尖峰;掩卷沉思,才发现一切新鲜面孔背后都是精明权力的老把戏。
——贾克防,西北师大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资本主义这一以自由为名的型态早已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联合体,它不再用身体的强制、思想的管控维持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地位,而是渗透到我们精神的每一个角落,感官、情绪、欲望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生产—消费机制的利用对象,让我们在丝毫不觉得丧失自由的情况下拱手出让自己的自由,这就是韩炳哲所说的精神政治的含义。在这样的统治秩序中,我们主动按照功绩社会的竞争标准进行自我管控,因此深陷抑郁症的旋涡,我们将自己的爱欲投射到各种感官消费之上,因此遭受爱的无能为力,我们沉浸在社交媒体的群体话语噪音中,却无法形成任何统一的集体整治行动。韩炳哲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精准营销、精准医疗等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可以预测、推演的时代,任凭感觉而生的行动是任性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音乐、电影、艺术带来的感动是可以被测量的吗?还是人类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数据的囚徒?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IT经理世界》杂志编辑总监
在《精神政治学》中,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将批评的炮火集中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新自由主义身上。韩炳哲指出,新自由主义政权催生出了一套更甚于福柯笔下“全景敞视监狱”的权力操控系统,这种权力技术恰恰是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的颠倒——顺从的主体对于自己的屈从性恰恰是毫不自知的。权力技术不采再取禁止、防护、镇压的手段,而是伴随着主体的积极参与、自我袒露和过度消费。换言之,大数据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数字化阶级社会,除了福柯(和边沁)的“全景监狱”之外,在韩炳哲笔下进一步诞生了一个“筛选监视机制”。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世界哲学》编辑部
2019年7月22日 已读
韩认为新自由主义的不同在于剥削关系从阶级转变为个体自我,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自我剥削者,主仆本为一体,他人剥削被转变为所有阶级的自我剥削。正是这种无阶级区分让马克思的理论在当下没有了合法性基础。韩认为新自由主义社会不仅将一切转化为功利和可计算的量度(这个意义上还是批判理论的),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失败者以情感的剥削,一种对失败的自我耻辱和认同感。即自以为耻,不会质疑体制,并将资本的需求当做自己的需求,并将这种自己影响自己的行为称之为“自由”,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主体形式。自我检测和自我控制下的新自由主义已经不是生物政治的身体规训,而是心理殖民和统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全景监狱”。与此相配的是资本主义也发展成为情绪资本主义,消费经济背后是情绪价值,情绪成为生产材料。最后对于出路遥指德勒兹“傻瓜”的内在性
2019 政治哲学 新自由主义 韩炳哲
爱欲之死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谷歌图书
Agonie des Eros
7.3 (152 个评分) 作者: [德] 韩炳哲 译者: 宋娀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3
【内容简介】
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
爱欲与他者密切相关,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
爱欲以超验性、彻底的独一无二性为前提。当今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同质化的地狱,而爱欲的经验不在其中。
个体的内在危机在于,一切事物均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从而毁掉了爱欲的渴望。吸引自我的、被自我所渴望的他者,无处可栖。
这是一个没有了爱欲的社会。
爱欲之死,是自我反思之死。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编辑推荐】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现实社会和人类心灵。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轻快、明晰,可读性强,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5)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6)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数字媒体时代社会状况、个体心灵的全面关注和思索。将于2019年7月份出齐。
(7)数字媒体时代爱欲之死的悲情扣问和深切剖析!
当代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情感模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对于爱欲(Eros)的理解和渴望,不再像古希腊时代那么简单明了。在日渐自恋和同质化的人群里,人们寻求爱欲,却备受孤独,且丧失了精神上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作者分析并揭示了这一困境的根源和实质,呼吁人们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重建想象力,重塑爱欲。
-------------
【名家评论】
阅读韩炳哲的这部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翻译家,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
在木心先生的诗歌里,“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要迅速得多,一生可以爱很多人。然而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爱”,“爱”是如此唾手可得,却又难以企及,珍稀到难觅踪迹的地步。所谓“唾手可得”乃是因为爱早已成了一种个人性的消费商品,所谓“难以企及”是因为很少再有人愿意为爱牺牲自己,发现他人的存在。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韩炳哲,这位德国哲学训练、韩国文化浸润的思想性学者,激活了我们早已麻木的爱欲能力。个人主义曾解构了集体迷狂的权力话语,却又带来了现代性情感危机。自我与他者本是相互让度而实现存在,看作者如何批判与重新建构人我关系。哲学式嵌入的智慧,直面现实的淋漓,会带来一场新的头脑风暴吗?
——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爱欲牵引灵魂的爬升。“爱欲之死”是振聋发聩的低吼!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在消费社会,谁究竟在消费什么?爱欲被套上枷锁,妆成性欲;消费刺激,以思想埋单。《爱欲之死》的原作与译文俱佳,值得细细品读。
——贾克防,西北师大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资本主义这一以自由为名的型态早已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联合体,它不再用身体的强制、思想的管控维持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地位,而是渗透到我们精神的每一个角落,感官、情绪、欲望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生产—消费机制的利用对象,让我们在丝毫不觉得丧失自由的情况下拱手出让自己的自由,这就是韩炳哲所说的精神政治的含义。在这样的统治秩序中,我们主动按照功绩社会的竞争标准进行自我管控,因此深陷抑郁症的旋涡,我们将自己的爱欲投射到各种感官消费之上,因此遭受爱的无能为力,我们沉浸在社交媒体的群体话语噪音中,却无法形成任何统一的集体整治行动。韩炳哲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
2019年7月22日 已读
爱欲之死首先在于自我意识的膨胀,当自我意识遮挡了他者时,主体也就无法感知世界,也就从自爱走向了自恋和忧郁。但这并不是说爱就是阳光积极的,韩认为爱是包含了伤害的可能性。但现代社会将这种可能性强硬地转化为对积极性的向往,也就是将所有的行为都纳入一种享受和消费模式,所有的事物都以被享受的意义允许存在,包括痛苦。所以包含折磨的爱成为了无法接受的。在对黑格尔的没有绝对的否定就没有绝对的肯定的阐释基础上,巴塔耶的色情肯定的不是生命而是死亡,是一种消极性,而非新自由主义下因为积极的秩序导致的生命焦虑。但韩认为色情与情欲不同,色情是情欲的世俗化,世俗化意味着去仪式和去神圣化,即再也无法回归宗教实践,由此反对阿甘本的裸露超越神学,巴塔耶的神圣的情欲。想象和期待不同,在想象力危机下,他者消失,爱欲垂死
2019 爱情 社会学 精神分析 韩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