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话就跳下来吧 - 标记
战士的荣耀 豆瓣
The Warrior's Honor: Ethnic War and the Modern Conscience
9.3 (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礼庭 译者: 成起宏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9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乔治·奥威尔奖、汉娜·阿伦特奖得主叶礼庭力作
◆探求民族战争与种族屠杀背后的真相,发现野蛮暴力中一息尚存的人道精神
···
【内容简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新的“民族战士”(军阀、歹徒与准军事部队)不断涌现,将战争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野蛮水平:数百万人死于内战与屠杀,平民与士兵毫无尊严地倒在枪口之下,暴力使昨日的邻居变成今天的仇人。然而,事情非得如此吗?
叶礼庭穿梭于各种民族战争景象之中,跟随联合国秘书长探访卢旺达大屠杀背后的政治势力,与国际红十字会一起在阿富汗经历严重的人道危机,在南斯拉夫见证兄弟间的仇恨……身处这些残忍、血腥、反人道的战争之中,叶礼庭几近绝望,但同时他看到了我们可能的出路:新的国际道德干预主义者(救援队、战地记者与外交官)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弥补人类的身体与精神创伤,而“战士的荣耀”准则随着一系列国际公约的签署,在我们心中存续,帮助我们从战争与野蛮中醒悟过来。
···
【媒体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发生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民族冲突,叶礼庭是可供选择的最优秀的向导之一。
——《洛杉矶时报》
·
叶礼庭是民族战争研究领域的权威。在这本写作时间跨越近十年的文章合集中,他详述了当今世界上“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之间的道德联结,但不是出于意识形态或利己之心,而是怀抱着深深的同情。
——《出版人周刊》
·
在本书中,叶礼庭呼吁在历史暴力的神话与当下生活的实际困境间创造一种“保留距离”,他在书中的描述并不乐观,但严肃的读者不会在这些令人感同身受、忧虑不安的文章面前畏惧退缩。
——《图书馆杂志》
·
本书对处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现代社会中的人道主义窘境给予了令人感动、杰出的讨论。
——威廉·沙克洛斯(William Shawcross),英格兰与威尔士慈善事务署署长
2022年2月25日 想读
罪与罚的彼岸 豆瓣
Jensits von Schuld und Suhne
8.8 (5 个评分) 作者: [奥]让·埃默里 译者: 杨小刚 三辉图书/鹭江出版社 2018 - 5
◆必须承认心中的怨恨,必须背负社会的缺陷——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彼岸何在?
◆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奥斯维辛幸存者、“大屠杀亚文化中的圣人”让·埃默里,书写一份超越问责与救赎的人性诊断
···
【内容简介】
人的尊严是什么?我们需要多少个故乡?知识分子的受难比普通人更值得同情吗?让·埃默里在这本短文集中以坦白和沉思的方式,对奥斯维辛受害者的生存处境做了一次探究。他写集中营生活,写自己所受的酷刑,写怨恨背后的哲思,也反思做犹太人的必然性与不可能。在埃默里所描述的令人吃惊的历史细节与难以言表的苦痛情感中,读者能够以同样的节奏跟随他穿越这片他一步步点亮的黑暗。
···
大屠杀和其他亚文化一样,在其中自会出现圣人。让·埃默里就是其中之一。
——凯尔泰斯·伊姆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在这本书的每一个转折和每一个停息处,都刻着真相的印记。
——欧文·豪(美国著名文学家、社会批评家)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关于道德勇气的回忆录。带着诗人的耳与小说家的眼,埃默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哲学家的奇迹,一个在纳粹统治及其大屠杀拼出的“黑暗谜语”之下的生存奇迹。
——美国《新闻周刊》
···
【编辑推荐】
◆奥地利著名作家、哲学家让·埃默里,曾获普里莫·莱维和凯尔泰斯·伊姆雷的高度评价。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德语世界再版十余次,此次首次引进了其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三部作品《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在这本短文集中,让·埃默里对奥斯维辛受害者的生存处境做了深入探究,不仅是大屠杀中的折磨与酷刑,还有灾难过后的精神处境——他们的怨恨与社会的缺陷。
◆中文版直接翻译自德语原文,译文可读性强。
2022年2月25日 想读
凯旋门 豆瓣
Arc de Triomphe
9.3 (6 个评分) 作者: (德)雷马克 译者: 朱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外科医生拉维克因隐藏一名犹太作家而被盖世太保逮捕,受尽折磨;后逃出集中营,流亡法国,过着朝不保夕、随时会被驱逐出境的不安定的生活。一天晚上他在塞纳河畔邂逅一位流离失所的女演员琼,两人因境遇相同而彼此相爱。不久拉维克在巴黎街头偶然遇到几年前刑讯他并折磨死他妻子的纳粹头目哈克,为报仇雪恨,他忍痛离开情人琼,想方设法追踪哈克,终于在一个夜晚将仇人诱骗到一个森林里,然后把他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拉维克和别的流亡者一起被法国警察逮捕,囚车载着他们穿过凯旋门,向捉摸不定的远方驶去。
小说一九四六年出版时声名大噪,立刻被译成十五种文字,当年在世界各地就被销售了近千万册,并由好莱坞于一九四八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轰动世界影坛。
2022年2月25日 想读
巨人的陨落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Fall of Giants
8.4 (274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于大卫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5 其它标题: 巨人的陨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 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2022年2月25日 想读
不合理的行为 豆瓣
作者: [英] 唐·麦卡林 译者: 李文吉 / 施昀佑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6
本书是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自传时隔25年首度增订重版。书中,麦卡林回忆少时生活,生于纷飞战火,长于丛林街头。摄影发掘其天赋,成为安身立命。卸下戎装,他携相机深入生死前线,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所有的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
作为同罗伯特•卡帕、拉里•伯罗斯齐名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并未“实现”战地摄影师的理想——将生命献给事业。他的作品在给自己带来声望的同时,也成为其拷问世间荒谬,洞穿人性黑暗的工具。档案柜中的底片如同孤魂,不断搅动着他的思绪。
增订版补充了作者晚年深入苏丹、叙利亚战场,追踪“ISIS”的经历,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书更新了40余张摄影作品,包括麦卡林亲友的照片和新创作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照。
•战地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珍贵存念——
从1961年柏林墙危机,到2012年阿勒颇之战。从近在咫尺的北爱尔兰危机,到千里之外的南苏丹战乱,麦卡林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的所有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五十余年来,媒体环境早已沧海桑田,麦卡林却始终以自己的摄影信念对抗着时代的变迁。
•一部经典的摄影传记作品,诸多影视作品的创作来源……
麦卡林的传奇经历,足以媲美如何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没有相机,世界将失去一位《末日独裁》中的战地记者,多一位《猜火车》里的街头青年。
•二十五年来首度增订重版,收录麦卡林最新作品……
新增7篇文章、5万字内容,更新摄影作品40余张。由中国摄影界的“老朋友”,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作序。
•摄影对我这般慷慨,同时也毁掉了我——
皇家空军海外服役的经历,身为雇佣兵的同胞兄弟,一架阻挡射入心脏子弹的相机,无数盒险象环生的底片胶卷。天生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用自传向世人诉说:留得住瞬间永恒,挥不去背负的意义……
2022年2月25日 想读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 豆瓣 谷歌图书
9.2 (38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李靜宜 大塊文化 2017
艾琳娜與莉拉出生在二次戰後的那不勒斯貧窮郊區,兩人的友誼從六歲時交換娃娃開始,充滿活力的莉拉有時走在前頭,帶著艾琳娜去冒險;個性內斂的艾琳娜則加倍努力,讓自己永遠可與莉拉匹敵。在重要的時刻相挺,但誰先達標時又不甘落後;這種互相啟發,又視彼此為可敬對手的狀態,是她們六十年友誼的基調。
但兩人六十六歲那年,莉拉突然消失了。莉拉從來沒有出走或改變身分的念頭,也沒想過要自殺。但她曾說過,想要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消失,化為無形,讓人再也找不到她。如今,莉拉要把人生抹除殆盡,且已經付諸行動。艾琳娜決定寫下還留在記憶裡的一切,不讓莉拉消滅人生的痕跡,看看這一次誰是贏家……
2022年2月15日 想读
醒来的女性 豆瓣
The Women's Room
8.9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丽莲·弗伦奇 译者: 余莉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醒来的女性》曾被改编为电影,并获艾美奖3项提名,之后又被英国BBC改编为广播剧。
有媒体称“你常常会忘了这是一本小说,书中所写的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书中十余位性格各异、身份各异的女性,仿佛就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醒来的女性》中是我们不曾深想的生活,是那些我们只有和最亲密的知己才会谈论的话题。你不会和人谈起婚后与另一半无法沟通的苦闷,无法说清有时“母亲”和“妻子”这两种身份会让你觉得失去自我,更不必说作为母亲,即使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也并不像主流讴歌的那样伟大,其实有很多厌烦甚至痛苦的时刻——因为怕被人说“想太多”。阅读书稿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探索精神独立之旅,仿佛自己经历了书中人物的一生般,喜乐参半、五味杂陈,时而为作者的洞察力叹服,醍醐灌顶,觉得找到了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的心理根源;时而对书中女性的命运感同身受,难以自抑地泪流满面。
2022年2月15日 想读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What Would de Beauvoir Do?
8.4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其它标题: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
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
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
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我很喜欢这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我邀请大家阅读这本书,思考我们今天的女性应该做些什么,对能对得起历史上那些为争取女性个人和集体的自由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自己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指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他或她会说,是的,今天仍然存在性别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方 刚
2022年2月15日 想读 痴人之爱
第二性 豆瓣
Le Deuxième Sexe
9.1 (38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波伏娃 译者: 舒小菲 西苑出版社 2009
相同ISBN的还有2004年西苑出版社出版李强选译的《第二性》版本,从属于《西方哲理精译文丛》。
2022年2月15日 想读
天空的另一半 豆瓣 Goodreads
HALF THE SKY
9.2 (1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 / [美]雪莉·邓恩 译者: 吴茵茵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同时,本书也为那些想为世界尽一份力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2022年2月15日 想读
天生变态狂 豆瓣
The Psychopath Inside:A Neuro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Into the Dark Side of the Brain
7.9 (17 个评分) 作者: [美]詹姆斯·法隆 译者: 瞿名晏 群言出版社 2015
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会上,母亲悄悄塞给他一本书说“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你好过一些。是关于你父亲家族的。”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的200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讲被放到YOUTOBE上后引起关注热潮。显然,对大众而言,“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可以唤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视剧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
2022年2月10日 想读
被牺牲的“局部”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2022年2月9日 想读
东京贵族女子 豆瓣
6.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山内麻里子 译者: 伏怡琳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5
★让女明星们不淡定的恋爱小说,一版再版引发媒体热议。
★东京版《绯闻女孩》,同名电影万众期待。
★公主、王子、灰姑娘的三角恋情,叫人措手不及!
★献给所有因结婚问题而内心焦虑的女性。
★苍井优主演电影《安昙春子下落不明》,桥本爱、门胁麦主演电影《这里好无聊,快来接我》原著作者山内麻里子代表作。
东京贵族千金华子,26岁惨遭恋人抛弃,疯狂相亲却屡屡失败之后,终于遇到一位同属贵族阶层的黄金单身汉;从地方考入东京名校的平民女子美纪,于都市的繁华盛景中摸爬滚打,多年后偶遇令她心动的昔日同窗。出身、阶层、境遇完全不同,本不会相遇的两个女子,却因同一个男人,产生交集……
贵族待嫁女ד黄金”单身汉×平民女学霸,面对措手不及的三角关系,撕咬难道是唯一出路?以“上流社会”为舞台上呈现一段不落俗套的“三角关系”,最终使得这两个境遇完全不同的女人各自完成蜕变,寻得自身的解放之路,从此打开意想不到的美丽新世界。
2022年2月8日 想读
我辈孤雏 豆瓣 Goodreads
When We Were Orphans
7.0 (4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林为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英国伦敦,1930年代。少年得志的克利斯托夫·班克斯已经是全英国闻名遐迩的大侦探,他的破案传奇早已在伦敦社交圈中口口相传。然而,多年来,一桩未解的悬案却久久地在名侦探的心头挥之不去,那便是儿时他生身父母在旧上海滩的离奇失踪案。“追逐着父母消逝的暗影”,我们的主人公从纸醉金迷的伦敦上流社交圈一路寻觅,最终回到了侵华日军炮口下的上海。这绝非一次温存的归乡。在这座曾经车水马龙,如今遍地狼烟的城市中,等待着他的是一个黑暗的秘密,一个残酷的真相,而他那福尔摩斯式的童话人生也将如同他的儿时故乡一样,化作一片废墟……
2022年2月5日 想读
神奇动物在哪里 豆瓣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8.4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马爱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4
读懂“哈利·波特”,从前传开始
《神奇动物在哪里》
J.K.罗琳首次挑战电影编剧
纽特·斯卡曼德邀请你一同探索魔法世界新纪元!
冒险家、神奇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刚刚结束一次环球旅行,四处搜寻最为珍稀和不凡的神奇动物。他来到纽约,原本只想短暂停留几天,但他的旅行箱被人拿错,导致一些神奇动物从箱子里逃出来,惹出了大麻烦……
《神奇动物在哪里》是J.K.罗琳创作的首个电影剧本,她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国际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这个一流的史诗般的神奇故事发生在1926年,也就是“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发生的半个多世纪之前。它的关键词是“友谊”“魔法”和“大混乱”。影片展现了一系列富有魅力的角色,主角纽特·斯卡曼德由奥斯卡获奖演员埃迪·雷德梅尼饰演。
2022年1月29日 想读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 豆瓣
Fantastic Beasts: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
8.0 (6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马爱农 / 马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1
神奇动物系列电影
第二部剧本重磅上市
正邪两立的魔法世界,终极之战将一触即发。
新场景、新动物、新角色精彩登场
更有“哈利·波特”的老朋友惊喜回归!
魔杖就绪,重返魔法世界。
在纽特·斯卡曼德的帮助下,强大的黑巫师盖勒特·格林德沃在纽约被捕。然而,格林德沃兑现了自己的威胁之词,他从关押中逃脱,并着手寻找追随者,一心要实现自己的真正意图——扶植纯血统巫师来统治一切非魔法生物。为阻止格林德沃的计划,阿不思·邓布利多找到了他在霍格沃茨教过的学生纽特。纽特答应再次出力对抗格林德沃,但他不知道自己将面对怎样的危险。魔法世界的分裂越来越严重,人们不得不选择各自的立场,即使在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之间,爱和忠诚也将饱受考验。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是J.K.罗琳创作的“神奇动物”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剧本,她也是国际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故事发生在1927年,第一部电影中的一系列事件结束几个月后。故事的场景从纽约转移到伦敦、巴黎,甚至还回到了霍格沃茨。这个充满魔法又极为神秘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魔法世界中精彩绝伦的新篇章。
2022年1月29日 想读
女性的崛起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王政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6
此前不晓得王政老师出过这么一本书,大约即便听说过也因为书名而失去了兴趣,直到那天在图书馆偶然看到随手拿起来翻看了一下,不禁在心里大呼精彩,能把“女权运动”写得如同小说一般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起承转合之间足见王政老师知识功底、写作功力以及她宽阔眼界和追求自由平等的热忱。
我大力推荐此书!特别是对于那些满口西方(特别是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爱好者而言更值得一读。
事实上任何一种知识、理论、学术思潮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境,迄今为止国内大量出版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导论”之类的书要么对这些理论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视而不见或者完全无知,要么一带而过、能略则略,这就形成了一种对理论生搬硬套的情形,导致了如李银河之流几十年来不加反思地将“性解放”奉为圭臬,殊不知西方女性曾为“性解放”蒙受过多大的屈辱和压迫,为“性解放”/“性自由”付出过多么惨重的代价!而本书则细致地梳理了自19世纪以来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形形色色的理论产生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特殊语境,有时甚至是一些偶然因素导致的,这提醒我们在运用女权主义理论时,能够多一些反思的视角。
总之,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景式地美国三代妇女奋斗史的画卷:她们为争取女性自由解放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乃至一度被贬损为“精神病”的孤独和屈辱,对于今天全世界的女性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促人向上的精神力量!
2022年1月26日 想读
女人的一个世纪 豆瓣
作者: 德博拉.G.费尔德 新星出版社 2006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1900-1909
1900 禁酒主义者凯利·纳逊大刀阔斧砍向酒馆
国际女装工人联合会成立
1901 发明电动洗衣机
1902 半麻醉无痛分娩技术得到应用
1903 全国妇女工会联盟成立
1904 玛丽·麦克劳德·贝休恩创办戴托纳黑人女子师范和工业学院
1910-1919
1910 曼法禁止州际贩运妇女从事不道德勾当
电影新媒介打造第一批电影女明星
1911 艾丽斯·汉密尔顿医生发表第一份职业病研究报告
一百余名服装女工在三角女式衬衣厂大火中丧生
庆祝第一个国际妇女节
1912 茱莉娅·戈登·洛成立美国女童子军
1914 纽约社交名媛玛丽·费尔普斯·雅各布斯取得胸罩专利
母亲节成为全国性节日
《时尚》成为主要的时尚杂志
妇女和平党成立
1916 第一家节育诊所在纽约布鲁克林开张
珍妮特·兰金成为第一位美国国会女议员
1917-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 妇女选民联盟成立
1920-1929
1930-1939
1940-1949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参考书目
2022年1月25日 想读
活着的女神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美]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 著 / [美]米里亚姆·R.德克斯特(Miriam R.Dexter) 主编 译者: 叶舒宪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2
《活着的女神》是美国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的遗著,由其助手德克斯特修编完成。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集中研讨欧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结合考古材料生动阐释了古欧洲文化中的女神崇拜在欧洲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功能;后半部分关注的是“活着的”女神,即由历史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现代欧洲人所崇拜的神灵,考察了前印欧文化遗存和印欧文化在存续发展、交融撞击中产生的宗教和民间神话,对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溯流穷源、详加考证,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因子在文明史中的遗存形式和深刻影响。
2022年1月1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