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相关
认识商业(插图修订第10版) 豆瓣
Understanding business,10e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尼克尔斯(William G.Nickels) / 吉姆·麦克修(James M.McHugh) 译者: 陈智凯 / 黄启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1
指导实用商业技能
立足多变商业世界
全球300万人选用的商业入门书
...................
※编辑推荐※
★包罗万象 - 从经济环境到企业管理,从人力资源到营销财务,涵盖商业的方方面面
★案例丰富 - 每个知识点都配有专 栏案例,紧贴时代,帮助读者了解商业实战
★图文并茂 - 100余张图表,200余张照片穿插全书,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
...................
※内容简介※
《认识商业》是美国高校采用量最大的商业入门教科书。出版三十年来,历经九次修订,长销不衰,被全球几百所大专院校列为企业管理课程必选教材。作者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征集师生及商业人士的反馈意见,以一线教学实践检验本书的内容与结构,不断更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将本书打造为一部动态式的教学讲义。
本书包罗商业万象,内容涵盖了商业环境、求职创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营销、财务、融资等方方面面,引领读者全面掌握商业运作的相关知识。文中穿插了丰富的专栏和图片,以全球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基本的商业原理。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认识商业》更新并增添了许多有关商业新发展的时新课题,如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社交媒体的商业运用等,为读者开拓了新的视野。
本书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理解商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助于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更清醒地认清机遇与风险,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论是尚在进修的莘莘学子,还是浮沉商海的企业人士,均可通过本书提高自己的商业竞争力。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独特的教科书。它以全球化的视野,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经典理论融为一体,将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深入浅出,帮助我们理解全球时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和管理实践。
——张维迎
从常识开始传授知识,这就是《认识商业》的作者们的写作原则……一部优秀的经济学或管理学(或管理经济学)教科书和它的教师,应当既讲授工具理性也讲授价值理性。
——汪丁丁
其实这是一部教初入社会者如何与这个时代对接的图书。它按照一个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从求职或立志创业开始,如何理解企业的原理与运作规则。与一般意义上的教材不同,本书抛弃了枯燥的理论与公式,以尽量干练的文字,和大量丰富的案例组合,完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商业普及教育。
——吴晓波
作为一本入门教材,本书可以作为管理类商科本科生的初级必修教材,同样,也适用于那些希望了解最新的企业管理知识并渴望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专家,但是我们必须对此有所了解,否则无法赶上当今商务活动迅速发展的步伐。
——魏杰
彩妆传奇 豆瓣
Face Paint : The Story of Makeup
7.4 (8 个评分) 作者: [英] 丽莎·埃尔德里奇(Lisa Eldridge) 译者: 钟潇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5
时尚的文化史
深刻的化妆书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源远流长、活色生香的文化史,纵览数千年,从古埃及到文艺复兴的欧洲,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横跨文化、历史、美术、戏剧、政治、经济、化学与动植物学,会让你对如今的小小化妆包肃然起敬。
◆人们对美的追求如何被先锋和缪斯们引领?哪些人先抓住了化妆品商业化的良机?信息化时代的妆容潮流又将如何发展?兰蔻全球创意总监、英国著名化妆师丽莎·埃尔德里奇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撰写本书,从红、白、黑三种色彩入手,详细梳理彩妆的过去,展望彩妆的未来。
◆书中精心呈现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图片与作者私人收藏的古董化妆品。
………………
※内容简介※
◆唇彩、腮红和睫毛膏看似是现代产物,但点染双唇、脸颊和眼周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为之一。作品遍布时装秀、红毯、广告和杂志封面的世界知名化妆师丽莎·埃尔德里奇将把你从远古时期和古典时代,带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和好莱坞的黄金年代,再到现在和未来,一探尖端技术的究竟,全方位呈现化妆品背后的故事。
◆本书将告诉你人们使用化妆品的原因,并为你介绍不同年代的化妆品。你还将在书中看到光芒四射、引人竞相模仿的彩妆缪斯,以及她们是如何坐上女神宝座的。每个章节都讲述了伟大的行业故事,以及赫莲娜·鲁宾斯坦、查尔斯·雷夫森、伊丽莎白·雅顿和雅诗兰黛等现代彩妆奠基人的经典传奇。
◆本书在用大量精美插图为你展现特定时期的妆容和风潮的同时,也将探究化妆品在女性的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带给我们的诱惑与吸引。
商业模式新生代 豆瓣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作者: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 (Alexander Osterwalder) / 伊夫•皮尼厄 (Yves Pigneur) 译者: 王帅 / 毛心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8
中文官网:http://www.bizmodel.org
内容简介:当你愉快的看完第一章:商业模式画布,赫然发现这些构成要素全 都交织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在脑海中呈现,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如何交互作用全都历历在目。利用商业模式画布分析瑞士银行、Google、Lego、Wii 、Apple等跨国企业,归纳出三种不同的产业 模式,也涵括新近的热门现象免费效应及长尾理论等。在这些有趣的例子中,我们不仅更熟稔如何利用这个画布作分析,也更知道如何自己自身企业的处境。
以上的内容,只是企业再造的基础,了解现在,是为了能帮我们想象更好的未来。想象力、创造力,不只是设计师或艺术家的专利,更是白领必备。上班族们,不是每天都在创造新的东西吗?作者列举了六种有趣的方法与工具,像是移情地图、沙盘推演、图像思考,说故事创新等等,附上详尽的说明与操作方法,让人很想赶快召集伙伴,在白板上画满模型贴上便利贴,一同进行头脑风暴。当然,本书不仅是天马行空的创意发想,在书籍的后半部,作者着力于如何将发散的创意集结成可实行的策略,以及策略执行的五个主要步骤,将商业模式创新这看似艰深复杂的工作,化整为零,让每个读者跃跃欲试。
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 豆瓣
作者: 鹿岛茂 译者: 王鹤 / 池淼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 4
没有涩泽荣一,就没有近代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发展!
在等级观念依然强烈的明治时代,他为什么在仕途一帆风顺之时毅然辞官投身商界,甚至拒绝大藏大臣之位?他与同时代人迥异的商业理念,究竟源于何处?为什么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他却没有建立自己的家族企业集团?为什么一手建立了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他却从未买过一张债券?为什么性格宽和温厚的他,一度与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势不两立?在旧学问被抛弃的年代,他为何不厌其烦地宣扬将《论语》作为商业道德?是什么支撑他在去世前半年,还在为贫民而奔走?
本书讲述了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以时间顺序为主轴,围绕涩泽荣一旅法学习、仕宦、经济制度改革、创业、慈善事业、实业教育、民间外交等主要经历,展现涩泽荣一如何参与遍布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领域的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一步一步建立起日本的近代经济;如何参与教育、外交以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论语》道德和义利合一论。
-
●推荐语
论及经营的“社会责任”,我认为没有人能超越涩泽荣一。他是构筑起明治时代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早地发现,经营的本质唯有“责任”。
——彼得•德鲁克《管理》
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从投身实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
——纪录片《大国崛起》
论及经营的“社会责任”,我认为没有人能超越涩泽荣一。他是构筑起明治时代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早地发现,经营的本质唯有“责任”。
——彼得·德鲁克《管理》
从以评传为首的相关书籍的发行,以及报纸、杂志、电视等对本馆采访量的增加来看,我都能够强烈地感到大家对涩泽荣一的关注。这并不是将涩泽荣一的事迹思想作为过去的事物来怀念,而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他的思想及业绩未曾褪色,并且给予我们许多重要的启迪。
——井上润 涩泽史料馆馆长
在近代日本的黎明期,倘能成为兴办约500家企业的大人物,那么,他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企业家。然而,取得如此成功,并非仅靠实业领域的本领。大企业家涩泽荣一正因为不是单纯追求“利益第一主义”的企业家,才成为纵令在当代也依然十分需要的“天才企业家”。
——船井幸雄 日本“经营指导之神”,日本经营管理协会经营指导部部长、理事
涩泽荣一就是一位在日本的近代化之初奠定工业化基石的大师。涩泽不仅在实业领域成就卓著,而且在管理思想上独树一帜。他接受并在日本推广了现代银行制度和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在日本近代企业的刨建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提倡的“《论语》加算盘”式经营理念,以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营之道,成功地实现了经济思想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正因为对东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再创造,他被看作“儒家资本主义”的代表。
——周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商人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很高,涩泽荣一他弃官从商,等于说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叫大家一下子认识到,其实,经商也是很有地位的,很有地位的人可以去经商。
——刘晓蜂 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经济黑帮 豆瓣
作者: 雷蒙德·菲斯曼 译者: 冯斌 中信出版社 2010 - 8
见识一下“经济黑帮”吧。“他”是上下班高峰时间将座驾横放在纽约街头的联合国外交官,因为警察无法对其发号施令——他有外交豁免权;“他”是变戏法般将进口集装箱中的冻鸡变为火鸡而偷逃关税的走私犯;“他”是独裁者,是军阀,是寡廉鲜耻的官僚;“他”榨取了本该用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巨额援助款;“他”是精于算汁的欺世大盗,将偷盗和谋杀视为自己生意战略的一部分。而且,受各种不利条件的影响,你也有可能变身为“他”。
《经济黑帮》讲述的是一段进入经济发展阶段的神奇探险。得益于作者的天才探索,那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事件,如纽约的违章停车和苏哈托的一次感冒,部成了理解这个世界到底如何运转的工具。很少有一本经济学著作能像本书一样这么有趣且如此重要。
菲斯曼和米格尔运用经济学理论深入探究这些“黑帮”的思维,而且提出能为世界贫困地区和人民带来改变的解决方案,包括提供资金援助以缓和干旱时期这些地区的暴力冲突,引导世界银行不再纠缠于最可能遭腐败侵蚀的援助项目以确保援助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跟着《经济黑帮》一起,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阴面”来一次惊心动魄的探索之旅吧。
品牌洗脑 豆瓣 Goodreads
Brandwashed: Tricks Companies Use to Manipulate Our Minds and Persuade Us to Buy
7.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丁·林斯特龙 译者: 赵萌萌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全球知名的品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有一天突然对品牌感到厌倦,他决定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对品牌进行为期一年的“戒毒”——不购买新的品牌商品。但是,在坚持了6个月之后,他失败了。懊悔之余,他决定来一个大揭秘,全面批露世界著名品牌只做不说的营销秘密。
马丁拉上窗帘,向我们 揭示了广告商和品牌是如何让我们觉得“如果不买新的产品,我就好像缺了点什么、愚蠢或跟不上时代了”;展示了营销者们为了让我们掏钱而使用的最卑劣的策略和诡计,包括从众心理、激起并不存在的幼年回忆、性暗示、健康谎言等等。马丁把我们带到世界各地,分享他和广告界、营销界高管以及业内人士对话,并且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
马丁惊人地揭露了营销者、广告商、零售商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借助复杂的新工具和科技,追踪和分析我们留下的种种“电子足迹”:包括在商店刷会员卡、用信用卡购物或在网上查看商品,通过复杂的算法预测出我们的个性和我们可能会购买的东西,然后为我们提供适合于个人独特心理特点的商品,对于“我们应该买什么”产生看不见又实质性的影响。
最后,马丁发现,我们在被“洗脑”的同时也在给别人“洗脑”,并且提出了他的终极营销秘诀。
厚黑学 豆瓣
7.0 (34 个评分) 作者: 李宗吾 群言出版社 2006 - 9
内容简介
《厚黑学》是首次以“台北图书馆”镇馆精品完整手稿为底本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此次出版还收录了林语堂、柏杨、南怀瑾为本书所写的序言。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
《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在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编辑推荐
“读过中外古今的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林语堂
“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痛苦是如何沉重。”——柏杨
“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南怀瑾
“我们李家的四大怪杰——李耳(老子)、李卓吾、李宗吾、李敖。”——李敖
方与圆 豆瓣
作者: 丁远峙 海天出版社 2006 - 1
《方与圆(2008版)》作者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数百期成人培训,学员数十万人,其中有打工仔、业务员,还有厂长、经理、企业老板。许多人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此,一些大型企业、商场、协会请作者帮助培训员工,电台、电视台也邀请作者举办系列讲座,均取得了巨大的反响。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作者精心构思,耗时近六年,完成了《方与圆(2008版)》。
2010年12月21日 已读
励志的书,值得去看,教你如何为人处世
商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