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Goodreads 豆瓣
8.3 (41 个评分) 作者: 洪爱珠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 2
【编辑推荐】
★ 华语文学现象级新人作品,老派少女的“家居吃饭史”。重履三代交织的本土饮食购物路线,追寻与妈妈的往日时光。一部魂牵梦萦的思念之书,用食物记忆留住我们所爱之人。——妈妈病逝后,自小看着外婆与妈妈张罗众人日常吃食的洪爱珠,用味蕾记忆复刻失传菜色,重建与往昔的连结。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徐徐铺展一幅台湾本土饮食购物地图,更有香港及南洋新马泰、英国等地食记。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温润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记忆的人、事、时、地、物,趁热下肚,以治心堵。”
★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外婆、妈妈与我,书中三代女性的成长路线与人生故事,也是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这本书献给我的妈妈、我的外婆,以及所有在生活里头发挥智慧和能量的女生。”——外婆与妈妈都是自我要求苛刻的老派淑女,妈妈唯在脱离繁重家庭劳动的旅途中才会如“少女”般轻盈。作为老派家庭滋养出来的独立女性,作者体贴她们的不易与隐忍,也继承她们交棒的生活方式与经验养分。不同时代女性生存境遇相异,但老派少女身上,总有着不灭的自尊自强女性力量。“我这辈人,强调自我实现,实现什么不确定,自我则永远不够多。我妈则相反。”
★ 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老派少女的“老派”生活哲学,在人人渴望前卫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点。“老派”并非守旧,而是教养与人情、是独立而不张扬,是“急不得”的生活态度,是前人的生存智慧。——轰轰烈烈地吃饭,认认真真地生活。“老派”是对昔日岁月的惦念与长情。在越来越西化的社会,返身挖掘那些传统和不被注目的物与事,感受快时代中消逝的慢。
★ “台北文学奖”首奖得主洪爱珠首部著作,五感全开的饮食书写新声音。“洪爱珠不只是写吃写得好,她是——写得好。”舒国治、马世芳、蔡珠儿作序推荐,简媜、詹宏志、韩良忆、王盛弘、傅月庵诚挚推荐。——“依稀有沈从文、胡兰成笔意。写台湾家中饭桌菜极好极动人的一本书。待书出了,我要买一二十本送人!最先想到要送的,是侯孝贤导演。”(舒国治)“允为杰作。”(简媜)“爱珠的文体有空气感,宽柔到近乎松软,却又叙事严谨,视角精确,用现代话说,就是资讯含量高,经验值强大。轻柔的字里行间,暗藏杀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实功底。”(蔡珠儿)
★ 同名台剧火热筹拍中!台版出版两周即已售罄,已售出多国版权,屡获多项文学大奖:2021台湾文学金典奖、2021Openbook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2021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2021博客来年度阅读报告·中文创作TOP1等。且在2022年“诚品阅读职人大赏”中同时斩获“年度最期待作家”“年度新人”和“书店职人最想卖”,也是该奖项成立十年来首次出现“一书获三奖”的奇景。
★ 极具中国风的大红封面,白白澎澎的寿桃和复古书名字体均为作者亲自设计。内有多幅作者拍摄的精美图片,装帧雅致,适于日常和旅途中阅读。
【内容简介】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是作家洪爱珠首部散文著作。母亲病逝后,她将绵长思念化作珍珠化石般晶莹剔透的文字,记录下母亲给予她的丰盛饮食与饱满日常生活,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异乡茶食。她回忆与母亲一起,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成老派购物路线。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是回返时间的甬道,是追寻记忆的线索。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
洪爱珠的文风温润典雅、洗练机趣,她以家常饮食为主轴,母后哀思为伏线,重回那仿如盛世的亲族过往与时代光景,再现老派人的心志与作风,也直言女性生存境遇之苦辛。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人人渴望前卫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点。
坊间追忆家人的文章很多,但我绝不想写母亲的病况,这本书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我情愿借由书写,来回忆我们度过的所有美好的一切,也就是从购物到饮食,这些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物。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北台湾家庭圆桌吃饭的历史怎么样滋养了一个后来长大的独立的女性。我觉得每个妈妈传给子女的事物都很了不起,无需特别歌颂,我比较想写长辈这些经验给我们这一代女生什么样的支持与养分。
【名人推荐】
坊间追忆家人的文章很多,但我绝不想写母亲的病况,这本书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我情愿借由书写,来回忆我们度过的所有美好的一切,也就是从购物到饮食,这些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物。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北台湾家庭圆桌吃饭的历史怎么样滋养了一个后来长大的独立的女性。我觉得每个妈妈传给子女的事物都很了不起,无需特别歌颂,我比较想写长辈这些经验给我们这一代女生什么样的支持与养分。
人一遭逢变故,就会想重建秩序,我见过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老辈人借灵感。所以老派对我来说是生存之道,我从外婆买的摊商知道它的信誉,我知道外婆手路的口味没有断掉,在资讯这么过量、速度这么快的社会里,这一切让我安心。
——洪爱珠
洪爱珠这本书,说是写吃饭,也更是写家人。说是写饮食的审美,也更是写人生的句点逗点。说是写世道家园风俗之返视,也更是写自己怀亲从而修心养爱的过程。所以书名虽叫购物路线,也其实是少女成长路数。洪爱珠不只是写吃写得好,她是——写得好。
——舒国治(作家)
为病笃至亲觅食,自此拉开记忆帷幔,忆及外婆青春时期如何见识太平町盛世、少妇时代如何回大稻埕施展头家娘派头采买食材,依此便大手大脚畅写三代携手同游的各家昂贵药材珍奇食材店、古早小吃、风味饮品,完成购物路线旨趣与地图。文字轻盈,读来意趣横生。文末,“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归结于时光流逝、繁华易散,引读者不禁眼热而叹。允为杰作。
——简媜(作家)
逝者已矣,青春不可追。于是,重建记忆的味道,工笔细细记下,就成了招魂的仪式。我想用一碗鱼丸汤,来换洪爱珠的这些故事——其实这些故事岂能轻易换得?作个引子罢了。若非读了洪爱珠从她自小浸润的芦洲、大稻埕出发,织出一部魂牵梦萦的思念之书,我大概也不会忆起那碗牯岭街的鱼丸汤。
然而毕竟幼时的我,眯着眼睛看过七○年代的太阳,端过那只磕破了口子,画着一只不是齐白石的虾的瓷碗——而让我们魂牵梦萦,后来再也没有了的,永远是一些其他的东西。
——马世芳(作家、广播人)
往日习焉不察的吃食烹煮、琐物细节,经过回忆重建,展现出普鲁斯特式的瞬间,缠绵悠长。爱珠的文体有空气感,宽柔到近乎松软,却又叙事严谨,视角精确,用现代话说,就是资讯含量高,经验值强大。身为爱煮同好,我读她写炸物、卤肉、蒸冬瓜肉饼,甚至家常煲粥煮饭,都见到撇步眉角,轻柔的字里行间,暗藏杀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实功底。
——蔡珠儿(作家)
满满的在地感,时代感。从前我说,如果你要理解台湾某一时代的都会女性,她们怎么见多识广,怎么看自己,一定要读李维菁。现在我会再加一位洪爱珠。
——颜择雅(作家、出版人)
深谙人情世故的心思,这是文字又不只是文字,这是出身,也是教养。
——王盛弘(作家)
她真老派,很有礼,知节制,用字遣词务求精准,读一篇有一篇的受用。
——傅月庵(作家、出版人)
不喜浮夸张扬,文字含蓄,常有余韵,因之愈读愈好看。
——韩良忆(作家)
2023年12月22日 已读
果然是闽南移民,诸多吃食竟与我所熟悉的并无二致。稠粥叫“糜”,其上层的米汤叫“泔”,泔汤金贵,身体最弱、无法进食的人才能独享一碗。又有甜汤卤肉掜面肉粽,诸种菜式,皆为家常,只随自家口味而定,做菜的人一旦不在,后来者若来不及记下食谱,只能如无根浮萍飘荡于世,“味觉无处可泊岸”。最惊心是看她写“近年我记时记事,一概以我妈在世与否前后推算”,混沌一团的生命,以哀恸为刀,切出清晰的边缘。读得我心慌不已,细数妈妈常做的菜式,我学会了几样,熟悉的食材该如何处理,又后悔始终没完整做过有保命之虞的那道菜。没有执着的味道或许也是好事,无处不可去,四海可为家,被迫去国离乡,那就因地制宜,拾捡手边材料建起新秩序。可人总有来时的路,不可回头,以味觉为锚,偶尔泊岸,总是可允许的吧?
台湾 家庭 随笔 食谱
未来的主人翁 豆瓣 豆瓣
9.8 (228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8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这张专辑花了九个月才录制完成,《之乎者也》的成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和期许,使罗大佑在这段时间遭遇到了极大的压力。“这其实是最惨痛的一张唱片,碰到的挫折,失败的感觉是最多的。”《未来的主人翁》从头到尾弥散着一种抑郁苍凉的情绪,相信和作者当时内在面临的矛盾,以及外界充满无力感的时代气氛都有关系。

“一定是第二张唱片最难做。因为第一张你可以慢慢做,完全没有前面的负担,所有前面的年轻生命的积累都可以放在第一张。如果第一张不幸成功,人家会要求第二张也成功,而且要变...又要有成长,又要有磨练,又要有新的东西,新的看法,新的音乐方向,然后在音乐上必须诚实,因为新的方向必须是来自你自己人生观,音乐观的彻底改变。”罗大佑这番话对《未来的主人翁》里面的种种改变作了最好的注解。
2022年4月15日 听过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 这是什么道理
亚细亚的孤儿 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华语 台湾 流行 眼泪
蒙马特遗书 豆瓣
7.5 (126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8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2021年8月24日 已读 难以评价。绝望、暴烈的爱,她想要的太多了,像狂暴的海啸要吞噬一切,又想像温柔的流水抚平爱人的伤痛。爱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像水。可她又说,自己并不贪婪,只是骄傲。名为遗书,实际上每一封书信都是她在呼喊:“救我!爱我!”这太可怕了。
台湾 台湾文学 同性 女性 文学
皇后大道东 豆瓣 Spotify Discogs
9.7 (206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音乐工厂
假如你还不知道的话,香港是全世界惟一在天空有老鹰盘旋的大都市。

假如你还不知道的话,在中区遮打道富丽华酒店向上仰望,有颗巨大的建筑物构成的星星在上空,不论昼夜。

一百五十多年来,香港就在被遗弃中成长,在东方与西方的夹缝中妥协求生存。她的历史就是一段梦的轨迹。

奇怪的是,任何来到这里的人,都也像逐渐的走进了她的梦境般,跟着她成长;而且奇迹似的找到了他们的梦,而且不想离开。

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不可能的困顿,都终于被化解,而且梦幻似的继续向前行。

于是这样的时代终于来临:一九九零的年代。

住在这里,我觉得像个掮客一样,做着一宗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最大买卖。

而此时此地的香港客,谁又不是呢?谁?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是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也不是斗争,而是一个梦想。

于是我知道,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我们正在梦幻里,在她的怀抱里,迈向一个只有她知道的未来。

罗大佑


关于音乐工厂……

本厂是罗大佑将他的音乐基地迁册到香港的组织。

本厂旗帜鲜明,以生产富中国特色符合香港市情之产品为最高指示。

本厂是唯一坚持制造声浪以美化小气候保护环境的工厂。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豆瓣 谷歌图书
7.3 (62 个评分) 作者: 庄祖宜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
从学院到厨房、不求学位只求美味
作者与你分享专业厨房背后的秘密
在厨房发现广袤的田野,以食艺色香写照众生面相。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厨艺学校和餐饮生活的书,更是一本蕴涵着人类学思想的生活小品。
入围2010台北国际书展“书展大奖”
作家梁文道、蔡珠儿、韩良忆、叶怡兰等人满足推荐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作者放弃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转战厨房!
为读者讲述专业厨房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乐趣
听,台湾料理人说厨房的故事!
2016年9月21日 已读
烟火味满满的前学者,让人读得太开心~做菜和苦闷磨蹭的读书不同,油烟的味道、姜蒜在锅里的蹦跳、色香味俱佳的成品出锅时的满足感,正是我需要的。啊,并不是不务正业,烟火味才能让人感觉活在人间啊。
人类学 台湾 生活 随笔 饮食
金光之乡 豆瓣
8.6 (55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13日 出版发行: 风和日丽
我城黑雨滂沱 - 说说甜梅号新专辑 撰文: 詹伟雄
甜梅号的新专辑取名《金光之乡(Hometown of Glitter)》,关键字在于「Glitter」的一字二义,它既代表某个金光闪闪、扣人心弦的事物,又代表耀眼的光芒背后,一种深沉而惆怅的迷惘。
1971年,齐柏林飞船发行的单曲《Stairway to Heaven》,前两行歌词这么写着:「有一位确信所有发光事物都是黄金的女士,正要买一只通往天堂的梯子(There's a lady who's sure all that glitters is gold, and she's buying a stairway to heaven)」;当然,最终,女士并没有在天上的商街寻获黄金,但却让「Glitter」成为摇滚乐历史中一个亘古永恒的隐喻: 当社会疯狂地追逐夺目的光亮,摇滚客得孤独地咀嚼真实且巨大的黑暗。
70年代,正是美国与世界「敲打的一代」敲打芝加哥摩天楼与钢铁坦克的年代。
「金光之乡」是一张典型的后摇滚专辑,它没有歌词可明白地勾勒那黑暗,也没有主唱来嘶喊微光中倨傲的英雄身影,但就音乐形式的要素本身,听者应当可由钟铃般的电吉他拨弦到电气音墙竖起的齐奏间,探寻到台湾都市化生活中的孤独、黑暗与迷惘。
甜梅号,其实是台湾最具时代感的摇滚乐团,虽然,他们操作的是所谓的「后摇滚」(post rock)形式:让一般听众不耐的乐曲长度、扬弃主副歌的ABA曲式、像织绣花布般细密地建构旋律肌理、层层堆叠之后的爆发情绪、自高潮退烧下来的冷漠冰原之够冷够硬,主唱缺席或仅把人声当作另一种乐器……等等;虽然,也常有人说他们的音乐背后有着苏格兰乐团Mogwai的影子;但只要你生活在台北、台中、高雄,你岂会不对那四面八方的工业噪音(《吃伏冒有礼貌 our good strong neighbor》)有所共鸣,不为一把吉他与奔腾套鼓扬起的英雄气质(《1vs99 one versus ninety-nine》)所悸动,不因其精巧设计的都市田园牧歌(《关闭罐头工厂the cannery must go》)而记起童贞情怀曾那么永远、永远的失落。
虽然「敲打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一词已被Jack Kerouac在半个多世纪前用过了(他巧妙地把「beat/垮掉」转换成「beat/敲打」,殊途同归地呼应了摇滚乐在另一侧的崛起),但千禧年后的台北、台中或高雄,你不觉得我们正也该拿些什么来敲打那些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天堂幻想吗?
在英、美、欧洲、日本陆续崛起的后摇滚乐团,有着清晰的时代社会发展脉络:六、七○年代壮大的摇滚(吉他、套鼓与贝斯为基本组,以清晰可辨的riff结合强力节奏,外加破嗓主唱),因为大量成员的加入,逐步开始庸俗化(电吉他大厂Fender的产能1964年一下子扩大了三倍,因为自从Beatles上了Ed Sullivan的电视节目后,每个美国年轻人都得要把电吉他),因而催生了80年代的庞克,他们不要Jimmy Page或Jimi Hendrix出神入化的吉他吟唱,而更强调直截了当的情感吐露与社会抗议,最好直接到把乐器当场摔碎;但正如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当B咖和C咖一齐近来搅和,庞克就得必须被更酷、更本真(authentic)的音乐风格淘汰。
8、90年代交错之际,「后摇滚」诞生了:: 好吧,既然有人声就免不了矫情,那就更纯粹点,回到基本的乐器声音就好;再者,既然每首曲子三、四分钟已成单曲唱片的常态,象徵着乐手屈从工业标准(以便电台播放,从而进军排行榜)、泯灭良心,那么就来个十分钟或以上的海枯石烂,重新抓回创作主导权;更重要的是,乐手愈来愈「感冒」买他们唱片且对副歌还朗朗上口的歌迷,因为「大众」(the mass)不断要求他们重回过去,而天杀的--那正是艺术家想杀死的第一批灵魂。摆脱「大合唱」的后摇滚,在音乐形式上更接近古典世界的奏鸣曲,它更要求听者运用知性、感性的交相错位与自我控制,解开布局以获得更巨大的聆听快感,有西方乐评说: 聆听后摇滚漫长的飘摇乐音,有如淋着从细密到磅礡的黑色之雨;然而,这样的譬喻,不也暗示着工业体制裡更巨大的绝望,反抗再无可能,惟美学得以救赎。
换个说法: 后摇滚让摇滚乐「变抽象了」,乐迷没有歌词和人声这种肉感的媒材来辅助,必须自己透过声音的感受(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来想像音乐所对应的生命世界,这过程与企图类似当年马勒与华格纳面对工业社会的那般心境,只是乐器换成电吉他与电贝斯,而鼓手不再是龙套而变成了诗人。
台湾没有西方摇滚乐的发展历程,本土乐团同时面对西方各种风格的冲击与洗礼,各自咀嚼生命经验,发而为创作。此际,如何辨别浮光掠影,双脚能直朗朗地踩穿流沙站牢台湾土地,而又能摆脱大众的魅惑与陈腔滥调(它们可是比摩天大楼的玻璃更油亮),本身就是一件英雄事业。 孤独、黑暗、迷惘?是的,你该搭上甜梅号,台湾这个时代的齐柏林飞船。
PianoBoy 钢琴男孩 豆瓣
9.2 (15 个评分) PianoBoy 钢琴男孩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台湾
钢琴,它像一个孩子,睁着未沾尘世烦扰的眼睛,当你悲伤时,它便映照出你的悲伤,当你快乐,它也跟着喜悦了起来。
寻找一个安静的夜晚,在流动的旋律里,触摸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动……
以下文字摘自《PianoBoy的音乐世界》:The truth that you leave,这首歌是去年的作品了,因为找不到适合的歌词,和演唱者,所以始终以钢琴版来呈现,这两个礼拜我又重新编曲,混音过。其实这首歌对我来说是有很多意义的,这算是我第一首完成的音乐作品,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过的音乐作品。副歌甚至是四五年前就写出来的,一直到我去年真正投入音乐创作,买乐器,买设备,才一点一滴的自己摸索去编曲完成它,也因为在PTT创作发表而认识她,但我们的感情很快就结束了。这首歌跟在我身边很久了,分享给大家听听!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2013年5月23日 已读
缺乏独处机会的我们常常忘了思考自己真正所需的。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是圆满的,孤独中的我们不需要他人,也只有此时我们才能互相理解。理解孤独的人自有一种慈悲。
中国 台湾 基友的赠礼 美学 随笔
感官/世界 音乐会 Live精华数位专辑 豆瓣
8.0 (18 个评分) 林宥嘉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8日 出版发行: 华研国际
用音乐 感官世界 用实力 扩张版图
3000张门票一天抢购一空
3000个热情震破香港Star Hall
不只是一场音乐会 更是一场让你起鸡皮疙瘩的音乐震憾
林宥嘉 感官/世界 音乐会Live精华实录
10首精彩好歌 让你再度亲临现场 重温感动
自2009年十月发行第二张专辑「感官/世界」以后,林宥嘉跑遍台港星马内地大大小小宣传通告,不但用音乐证明自己的热诚,也用实力成功扩张音乐版图。每一场「感官/世界音乐会」的门票,皆一开卖即秒杀售罄,并且口碑佳评如潮。而音乐会的灵魂人物宥嘉更是对每首歌、每一个环节都提供想法,非常认真的与团员和工作人员讨论,激发出许多创意的火花。
这次数字发行的「感官/世界音乐会」Live精选,是收录香港场的版本。而开场曲「Everyday」的独特表演方式,随即让现场听众的感官陷入疯狂。宥嘉选唱「Everyday」的原因是先听到唐麦克林Don McLean的「American Pie」,对于歌中影射的早逝人物非常好奇进而去听Buddy Holly的音乐,因此发现了「Everyday」。这首歌虽然很简单俏皮,描述的是日常生活的爱恋,却让听到的人感觉到很有能量,心灵因此被舒缓及治愈。
此次宥嘉大胆选择这首歌当作音乐会的开场曲,编曲则仅保留拍手和Keyboard的部分,颠覆了大家一般印象中对于开场曲的表演形式,一开场就给观众一个大惊喜。对音乐如此认真的宥嘉透过这首歌最想表达给听众的心意是,希望这样精心安排的开场曲,能让听众感受到满满的诚恳与能量。
2013年4月1日 听过
改论文听得头痛欲裂,差评
台湾
华丽的冒险 豆瓣 Spotify 苹果音乐 豆瓣 豆瓣 豆瓣
8.7 (394 个评分) 陈绮贞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5年9月23日 出版发行: 艾迴唱片
許多歌迷都是從《旅行的意義》這首單曲開始接觸陳綺貞的音樂,其實距離她發行第一張專輯,已經有七年的時間。這張完全由陳綺貞個人企劃創意並執行製作的專輯,單曲提前一年曝光,便俘獲了死忠歌迷們的心,專輯還未發行便凝結了廣大聽眾的期待,發行後更在華語樂壇掀起了台灣獨立音樂文化現象。
2013年2月22日 听过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陈老师。。
台湾 陈绮贞
四喜忧国 豆瓣
7.3 (2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四喜忧国》的出版是张大春真正意义上被大陆引进的第一本小说。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不但包含台湾版的所有7篇小说,另外还增添了6篇小说,基本囊括了他初期的成名代表作:1975年得到第九届时报小说甄选首奖的《将军碑》、当年题材大胆“犯禁”的《四喜忧国》、早期的《悬荡》、《鸡翎图》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张大春还专门为大陆版撰写了一篇精彩的序言《偶然之必要》。
饮膳札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为作者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绵密细腻,对任何微物琐事的观察、经营、描写,都经过严谨的设想和安排。文字清晰明朗而工于刻画,细细描绘料理的制作过程。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
寻找周杰伦 豆瓣
8.9 (148 个评分) 周杰伦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3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周杰伦&叶惠美:寻找周杰伦EP》是与同名电影作为结合的一张EP专辑,收录了主题曲“轨迹”、插曲“断了的弦”及其卡拉OK版本。为了感谢Jay歌迷一直的支持,随EP特别加送他上一张专辑《叶惠美》11首MV之VCD,让歌迷可以完整收藏Jay的每一首歌曲!爱情就像一张遗失的唱片,在这出《寻找周杰伦》电影里,那是一张神秘的周杰伦唱片,说它神秘,是因唱片里面藏有一首神秘的歌曲,当整张唱片所有曲目播完时,才会突然出现的“hidden track”,它没有名字,没有封面说明!“hidden track”曾经伴著片中的女主角的初恋一起燃烧过,失恋后的她为了找回那种燃烧的感觉,于是展开一次《寻找周杰伦》的旅程。
周杰伦遇上电影的第一次,创造出绝美的情歌。
轨迹《寻找周杰伦》电影主题曲,杰伦以[英式抒情摇滚]曲风,深情唱出恋人在分手后,依循过去的痕迹找寻想念的身影,在忘记之前、直到看不见。
断了的弦《寻找周杰伦》电影插曲,清新小品曲风,说明失去相爱的感觉,就像断掉的弦,弹不出优美的旋律,唯有相爱的两人,才能有最美的音色。
2首Original Karaoke版让你可在KTV之外尽情欢唱,9首[叶惠美]专辑千万制作MV,首度公开发表[懦夫]、[爱情悬崖]新出炉MV,独家收录,支支精彩绝对珍藏!
EP
01 轨迹
02 断了的弦
03 轨迹 (伴奏)
04 断了的弦 (伴奏)
VCD
01 懦夫
02 晴天
03 三年二班
04 东风破
05 你听的到
06 同一种调调
07 她的睫毛
08 爱情悬崖
09 梯田
七里香 豆瓣
8.8 (423 个评分) 周杰伦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從第一張JAY同名專輯、第二張《范特西》、第三張《八度空間》到第四張《葉惠美》專輯,周杰倫每一次的專輯名稱都給了歌迷許多想像空間,也給了大家許多驚嘆號,這一次第五張專輯周杰倫首次以主打歌名「七里香」做為專輯名稱,周杰倫表示因為對這一次專輯的音樂充滿自信,希望大家能把注意力焦點放在音樂上,將話題回歸到音樂上。
新歌「七里香」是帶著東方氣息的抒情搖滾曲風,周杰倫的最佳搭檔方文山在「七里香」歌曲裡首度以「作詩」的方式填詞,創作出一首詩意濃厚的現代詩情歌。而此曲之MV特別遠赴日本的群馬縣高崎市拍攝。
父後七日 豆瓣
作者: 劉梓潔 寶瓶文化 2010 - 8
那年夏天,颱風將至,我們並坐在我打工書店前的梯階,一團厚重的橘色的雲糾結在我們之中。
親愛的你問,你最怕的事情是什麼?
我說,挾以爆破的哭聲,我怕被你忘記。
──摘自〈雲南書簡〉
一場笑中帶淚、荒謬華麗的告別!
林榮三文學獎首獎首作!
同名改編電影《父後七日》8月27日全台感動上映!
.2010年台北電影節競賽片,並榮獲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獎!
.香港電影節競賽電影!
.韓國首爾數位影展競賽片!
.溫哥華國際影展觀摩電影!
.日本福岡影展亞洲焦點!
.即將角逐本屆金馬獎六項大獎!
二○○六年,劉梓潔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後七日〉,驚豔在座評審,奪下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在那時,作家陳芳明早已讚道:它開闢了散文的全新版圖!而今,我們終於盼得《父後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編導的同名電影。
長達七個年頭的醞釀,劉梓潔將此自比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學、工作與生活的歲月。書中處處可見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鄉移民,對鄉愁與生存的刻劃感觸,而她獨特的敘述節奏與風格,更在此被鮮明地展示了出來。
講離去,能令悲傷輕盈;寫思鄉,卻童趣橫溢;獨居獨行在城市與愛情裡時,竟又有如旅行異國般,無處不入地自適!如此尋常卻饒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裡感性真摯、最惹人凝睇的深情。
循著劉梓潔的筆下幾度回望,我們不自覺地、俯伏成一名離鄉的遊子,在那一篇篇回憶絮語中,找到了屬於你我鄉愁的共同記載。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 TMDB 豆瓣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9.2 (1319 个评分) 导演: 杨德昌 演员: 张震 / 杨静怡
其它标题: A Brighter Summer Day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结识小明(杨静怡 饰)前,小四(张震 饰)是典型的乖孩子。作为父母的希望和兄妹的骄傲,全家人都指望他考上名牌大学。他有一个喜欢摇滚乐的自称“小猫王“(王启赞 饰)的好友,两人虽会去树林看人幽会,但过的却是与周围那些在“小公园”里混的少年人完全两样的生活。
喜欢上小明后,小四便像跌进一个无底深渊,开始被外界的各种力量牵着鼻子走。新结识的仰慕对象honey(林鸿铭 饰)猝死,一向敬重的父亲的自尊与精神因为某次事件严重受损,再加上“看透”了小明一次次“欺骗玩弄”他的感情,血气方刚又有很强道德感的小四终于走上犯罪的道路,期望用自己的刀结束事件的根源。但小四不知的是,他眼中的根源只是这条食物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姆姆抱抱 (2006) 豆瓣
MUMU HUG
导演: 楊紹昌
2006年台湾国际动画影展开幕片,荣获美国圣地牙哥亚洲影展的儿童短片奖、巴西影展儿童短片奖等殊荣,热销全球超过40国,最令台湾小朋友骄傲的成长伙伴,令成年观眾也感动落泪的「疗伤系动画」,DVD独家收录蛋糕姊姊生动情节解说,以及导演製作分享!
美国有迪士尼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日本有【龙猫】和【魔女宅急便】里经典动画人物,而现在台湾喜爱动画的观眾,终於也有属於自己的动画明星囉!拥有一双水汪汪大眼睛和圆圆胖肚子的「姆姆」,惹人怜爱的模样一出现就轻鬆掳获小朋友的心,而稍微笨拙的可爱动作,更是令成年观眾对这个蓝色小生物的魅力,也毫无招架之力。
加上国际级的3D动画製作水準,以及极具教育意义的动人故事,让【姆姆抱抱】成功超越语言的隔阂,销售到全球四十多个国家,成为令台湾小朋友们最骄傲的宝贝玩伴!继【和天线宝宝学英文】系列后,华纳家庭娱乐再度为观眾带来优质儿童节目【姆姆抱抱我是姆姆】、【姆姆抱抱认识你真好】DVD,配合七月在东森幼幼台首播,让小朋友紧紧拥抱姆姆,度过一个欢乐又幸福的夏天!
一手打造【姆姆抱抱】的首映创意股份有限公司(SOFA Studio),2004年成立后秉持著「原创精神」致力於本土3D动画的製作,聚集广告和游戏领域的资深创意人才,并不断向皮克斯(【海底总动员】、【超人特攻队】)等顶尖欧美动画团队取经研发技术,终於在2006年为观眾带来活泼纯真的可爱姆姆,精緻的3D动画搭配柔和的色彩和逗趣的情节,还有精心挑选的温馨音乐,不时让人开怀大笑之餘,更教导著小朋友接纳差异和乐於助人的正面态度,而姆姆渴望友情的中心概念,更是让许多成年观眾感动落泪,将【姆姆抱抱】喻为蕴含温暖人心力量的「疗伤系动画」!
接连受邀参加台湾国际动画影展开幕片、西班牙影展、美国圣地牙哥亚洲影展、巴西影展等盛会的【姆姆抱抱】,诞生至今透过官方网站和马不停蹄的试映活动,在短短两年间凝聚了超高人气,琳瑯满目的周边商品在小朋友心中热门程度,丝毫不亚於欧美和日本的动画人物,而在姆姆粉丝们的千呼万唤下,【姆姆抱抱我是姆姆】、【姆姆抱抱认识你真好】DVD大碟,终於要在七月和大家见面囉!除了分别网罗十三集温馨故事外,DVD还特别邀请蛋糕姊姊用活泼生动的口吻,为小朋友解说姆姆的心情故事,更邀请导演和製作监督等人来分享从情节、动画製作到音效等环节的製作过程,让您彻底拥抱最完整的姆姆.
父后七日 豆瓣
7.4 (24 个评分) 作者: 刘梓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2006年,刘梓洁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后七日〉,惊艳在座评审,夺下台湾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在那时,作家陈芳明早已赞道:它开辟了散文的全新版图!而今,我们终于盼得《父后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编导的同名电影。
长达七个年头的酝酿,刘梓洁将此自比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学、工作与生活的岁月。书中处处可见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乡移民,对乡愁与生存的深刻感触,而她独特的叙述节奏与风格,更在此被鲜明地展示了出来。
讲离去,能令悲伤轻盈;写思乡,却童趣横溢;独居独行在城市与爱情里时,竟又有如旅行异国般,无处不入地自适!如此寻常却饶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里感性真挚、最惹人凝睇的深情。
循着刘梓洁的笔下几度回望,我们不自觉地、俯伏成一名离乡的游子,在那一篇篇回忆絮语中,找到了属于你我乡愁的共同记载。
亲爱的安德烈 豆瓣 Goodreads
親愛的安德烈
8.3 (337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2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