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Memoirs of Hadrian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Mémoires d'Hadrien
10.0 (5 个评分) 作者: Marguerite Yourcenar 译者: Grace Fric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5 - 5
Both an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 and a reflection on the meaning of history, "Memoirs of Hadrian" has received international acclaim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France in 1951. In it, Marguerite Yourcenar reimagines the Emperor Hadrian's arduous boyhood, his triumphs and reversals, and finally, as emperor, his gradual reordering of a war-torn world, writing with the imaginative insight of a great writer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ile crafting a prose style as elegant and precise as those of the Latin stylists of Hadrian's own era.
2023年11月3日 已读
四个月来每天两页,读至Antinous之死终于无法再保持这缓慢节奏。起初也为Hadrian的仁慈与智慧、真诚与爱意所感动,转念一想我又上了文学的当。这是一个垂死的皇帝写给继任者的长信,在这份自我展示里,有几分掩过饰非,又有几分诚实?人面对自己内心的幽暗,能走到哪步?他想留下怎样的形象,得到怎样的评价?死亡如影随形,一切都已逝去,众神正在下降,他只渴盼最后那刻:And the shade of Patroclus appears at Achilles’ side.而这一切只是Yourcenar的虚构:20 年的时光,投入于另一个人的生命、记忆和灵魂,历史与小说的界限已经模糊。“the emperor was lying.In such cases I had to let him lie, like the rest of us.”
历史 古罗马 回忆录 小说 文学
爸爸丰子恺 豆瓣
作者: 丰一吟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 - 1
历经世间磨难 写尽人间美好
“我曾为他写过两本传记,这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写得畅所欲言。遗憾地是,我一年比一年老,记性一年比一年差。有鉴于此,我写这本传记一定要把自己记得的事一点不漏地写下来。有关父亲晚年的事我多写了一些,因为那时的某些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啊!”
——丰一吟
丰子恺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笔下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的优美、素净、恬淡,然而他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却并不总是如此。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他在壮年时期逢日寇侵华,被迫流离他乡;晚年又遭遇十年浩劫,承受了无尽的委屈折磨。但无论身在何处,他总能捕捉到爱与诗意,笔下流出的是不变的慈悲和仁爱。
本书作者秉笔实录亲身经历,并走访父亲生前好友,以质朴真挚的笔触还原了生活中的的父亲,呈现真实动人的生活细节。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这位艺术大师性情涵养和气品气骨。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画作和手迹,图文并茂。随书附赠印有丰子恺画作的藏书票一枚,以此纪念丰子恺诞辰115周年。
西潮与新潮 豆瓣
作者: 蒋梦麟 东方出版社 2006 - 1
本书含《西潮》、《新潮》两书及“附录”。《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作者利用抗战期间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没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成这样的一部“自传”。这部书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
著名学者罗家伦为本书的中文版作序,说:“经过了七十华年,正是他智慧结晶的时候,到此时而写出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真所反映的绝不是他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这部名为《西潮》的“自传”,是讲外来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他还计划写一部《新潮》,讲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在蒋氏的计划中,《新潮》比《西潮》更重要。可惜仅仅开了个头,作者就病逝了。已完成的几章,也不能算是最后定稿。遗稿中尚存许多写有人生经验与智慧的不完整纸片,系写作时灵感之记录,可惜无人将其整理或续写。《新潮》引言指明这本书的目标:“这本书里要讲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验。经验是宝贵的,可是宝贵的经验是付重大的代价买来的。”……
《西潮》先以英文在美国出版,受到美国学术界重视,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一。12年之后,他将此书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作者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的身份,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17年,又曾做过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抗战后期出任红十字会会长。
托克维尔回忆录 豆瓣
Souvenirs de Alexis de Tocqueville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董果良 商务印书馆 2010 - 11
《托克维尔回忆录》对于当时许多人物(比如路易·菲力浦、路易·拿破仑、阿道夫·梯也尔、路易·勃朗、奥迪隆·巴罗、阿尔方斯·拉马丁、阿尔芒·马拉斯特、弗朗索瓦·维维安,等等)的评述十分尖锐,用语刻薄。我认为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托克维尔回忆录》在他死后34年(1893年)才首次刊印出版。这时,上述的人物都已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