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
巴黎,19世纪的首都 豆瓣
8.7 (1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刘北成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本书是瓦尔特·本雅明德“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德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本雅明受阿拉贡小说的启发,决定通过对大城市异化景观——巴黎拱廊的研究,来展现19世界“资本文化盛事”的风景。在这几篇完成稿中,他用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对波德莱尔的诗歌进行了诠释,同时又敏锐地发现了拱廊在空间上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地新变化。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到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
2019年10月21日 已读
在椭圆机上读了大部分。本雅明先生,你这样写博士论文,是拿不到学位的啊……机械复制的艺术一定就不成其为艺术么,为aura消逝而作的哀歌有几个人愿意听呢。
Benjamin 城市 巴黎 文化 文化研究
历史的天使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摩西 译者: 梁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主流的历史观以黑格尔的历史观为代表,历史乐观地被视为一条线形的、不断走向人类最终完善之路。历史的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服务。
直到1920年代,罗森茨维格、本雅明、肖勒姆三人共同以弥赛亚乌托邦为理念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历史观。它呈现了一种弥塞亚乌托邦的思想。对立于将历史视为一条永远走向人类最终完善之路的乐观主义观念,他们提出了一种断裂的历史思想,其各个环节不能被纳入一个总体,与表面的同质化相比,其破碎更具有意义——同样也更有前景。
在三位思想家那里,上述另类的历史出自于他们对20世纪巨大变革的直接经验。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在历史理性解体的基础上,希望的火花再次燃起。透过救赎的范畴,乌托邦再次闪现在三位作者那里。在向新事物的突现敞开的这一时间模式当中,理想的迅速实现变成了可以被设想的事情。
在《历史的天使》中,作者斯台凡·摩西以天使报喜作比喻,来回顾这套历史救世说,从而以一个特别的视角生动地展现出20世纪初的德国犹太思想。这三位思想家共同想象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它呈现了一种弥塞亚乌托邦的思想,其各个环节不能被纳入一个总体,与表面的同质化相比,其破碎更具有意义——同样也更有前景。
2019年1月22日 已读
精彩,再次提醒了我当初为什么爱上本雅明。罗森茨威格反对无限进步,寻求真正的弥赛亚时刻(犹太传统中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弥赛亚时刻)。本雅明要求回到命题语言/亚当语言,寻求在历史的断裂时刻展露出的真正历史,现在对过去的责任在于救赎,我们所能做的是在现在对过去做出选择,而非被未来的死所禁锢。肖勒穆则是纠缠于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与失望之中,归根到底,一切都离不开本雅明。没做读书笔记读起来太不精细了。
历史 哲学 弥赛亚 本雅明 肖勒姆
启迪 豆瓣
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
9.3 (17 个评分) 作者: [德] 瓦尔特·本雅明 / [德] 汉娜·阿伦特 编 译者: 张旭东 / 王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7
本雅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本书精选了本雅明最精彩的文章.
2014年9月10日 已读
一座迷人的迷宫。与天才的这种巨大差距常常让我感到绝望。
哲学 德国 本雅明
本雅明 豆瓣
作者: [以色列]格肖姆·肖勒姆 译者: 朱刘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罕见的才华和悲剧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本雅明的生平和思想变动不拘,文风亦不像一般理性主义者般循规蹈矩。在阿伦特、阿多诺或是桑塔格的笔下,各自呈现给公众的似乎是他矛盾的多侧面。肖勒姆以两人间的私人信件为底本, 步步揭示了徘徊于犹太神秘传统与锡安主义,欧洲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本雅明。尤其重要的是,肖勒姆的回忆,解释了本雅明思想中的 个大变革,即他如何因为受了阿多诺、布莱希特,甚至其苏联女友的影响,而从犹太神秘主义传统转向马克思主义。
2014年4月25日 已读
翻译不太好。主要谈论的是本雅明早年受犹太神学的影响,当然这和作者自身的身份有关。对本雅明后期受实践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言之甚少,也没有理清本雅明的文艺批评理论。我需要再读读本雅明的语言哲学、对马克思的隐喻运用相关的研究资料。
本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