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打开一颗心 豆瓣 Eggplant.place
Fragile Lives: A Heart Surgeon’s Stories of Life and Death on the Operating Table
9.0 (103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 译者: 高天羽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焦虑而深入沙特沙漠欣赏夜空,为尽力修补而果断切削垂危的心脏,为救命而与医务主任对抗、“擅自”为病人安装人工的“电池”心,在命悬一线的攻坚手术面前还能讲出冷笑话……一位艺业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存在的顶尖外科技术也令读者叹为观止。
在展现心胸外科手术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症、病患和自己的业务游历,揭示了人世百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物文化,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见的悲伤与爱,以及对医疗制度、伦理和医学教育的反思,令读者收获很多感触和启发,是一部兼具叙事魅力、医学知识和奇迹的佳作。
【编辑推荐】
【巡回全球的惊险手术故事】
入行五十余年的杰出心外科医生,从英国到南非,再到沙特和澳洲,切开心脏,撩起肺部,剖开气管,植入电器……只为救活一个个生命!神乎其技,超乎想象。人类的心脏竟可以这样!
【饱含性格的纪实文学】
是作者一生的传记,也是医生和患者的人生百态,更是世界各地风土景色的万花筒。作者果敢骄傲乐观热情的性格,病患或从容或苦楚的人生经历、焦灼而又顽强的精神,全都跃然纸上。
【反思医疗,反思人生】
当医务制度和救人冲突时,医生该何去何从?手术风险巨大,患者和医生该如何决定?技术通神的医生也有做不成的手术?医疗的成效、界限究竟在何处?英国医生的经历、态度和思考,也必定引发中国医生和读者的不断反思。
【推荐语】
医生职业是利他主义的。韦斯塔比,这位与我同时代学医的医生,面对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挑战,在努力把一个个现代医学几乎无能为力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除了失败,还有法律和伦理设置的禁区。我十分感慨的是,韦斯塔比讲到,在当今英国(不仅是我感受到的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已很难甚至不可能培养出这种优秀医生了。这正是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改革需要深思的问题。
——胡大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
对作为同样进行人工心脏辅助和心脏移植临床和研究的我来说,韦斯塔比医生提及的相关技术皆已非常熟悉,但很可惜在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引进更先进、更长时间使用的人工心脏设备,可以想象面对众多晚期心衰患者,心脏外科医生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当然安贞医院是国内最早和最多应用相关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作为其心外科团队成员,就像韦斯塔比书中描述的那样,我已经在临床中目睹和完成了一些既往难以实现的奇迹,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专家呼吁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先进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国际公司已经有计划在中国开展这类昂贵的救命设备的临床使用,预计几年后中国的心衰患者就有条件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从而能够像书中那样,从濒临死亡中恢复日常的生活。
——张海波,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心脏外科可不是平凡学科,它是人工循环、呼吸及麻醉、输血等技术高度发达之后的二阶分科。“打开心脏”是心脏外科大夫的入门手艺,标准动作,也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职业操作。
牛津心外科医生韦斯塔比的职业生活中就充满了惊险奇遇:主动脉瓣严重畸形的马术爱好者因妊娠而凸显危机,没有脉搏、没有血压的机械心脏人、电子心脏人,两颗心脏并联工作的手术方案,人工肺技术……虽说心脏外科救助场景不是影视剧,但却时时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戏。心脏外科大夫的脑洞比影视编剧大得多,患者在苦难的过山车上跌宕的程度也比好莱坞大片刺激得多。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作者是一位厚颜无耻、铁石心肠的执刀者,也是一位悲天悯人、热血澎湃的救赎者;本书则既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系列人间悲剧,也是一部让人忍俊不禁的外科医生养成史。学院派医学的严肃与典型的英式幽默交相辉映,总是让我猝不及防间时而泪眼婆娑时而又捧腹不止。我刚刚读过一遍,已经忍不住要读第二遍了。
——李清晨,儿童心胸外科医生,科普作家
2023年7月19日 已读
心脏外科手术室的确有资格被称为神之领域。手术结束之前读者无法猜测病人的结局,实际上医生自己也无法判断:这个人会成为缠绕自己五十年的幽魂贝丝?还是熬过五次手术的安娜或幸运获取电子心脏的彼得?或者更糟糕的:他们做对了一切,但病人却因为与手术无关的理由毫无必要地死去了。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一滩烂污。“睡眠不足下,是外科医生的变态人格在勉力支撑——不畏压力,善于冒险,去掉共情。”“外科医生不是正常人。大多数有理性的年轻人,一想到切开别人的胸腔、让心脏停跳、把它切开再修复,就会怕得动弹不得。但我每天都这样做。外科医生被睾酮刺激,受肾上腺素驱使。”“早晨5点查房,6点给老板打电话,白天做一整天手术,傍晚去实验室研究,更妙的是,之后还要到重症监护病床边守夜。”那个谁万年不退的黑眼圈和手术室里的笑容可太对了…
医学 心脏外科 科普 纪实 非虚构
随椋鸟飞行 豆瓣 Goodreads
In Un Volo di Storni
7.9 (10 个评分) 作者: [意] 乔治•帕里西 译者: 文铮 新星出版社 2022 - 8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恒星级水平的科普力作,在细节发现宇宙真理
☆揭示无序世界隐藏的规律,引发20国阅读新浪潮
★是时候打破惯性思维了!看聪明头脑如何从习以为常的日常出发,化脑洞为现实
☆读着读着,会心一笑,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生动有趣的经历,展现科学家的执著与纯粹
★各界名人学者好评不断,《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卡洛·罗韦利推荐
◎内容简介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揭示无序世界隐藏的规律
带上好奇心,在探索中体会科学的确定之美
巨型鸟群没有指挥,为什么在极速中阵型变幻莫测?
看似复杂无序的表象下,是否隐藏着简洁普适的恒定规律?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突破性发现,道出复杂系统背后的简单秩序,更深刻影响信息优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
本书中,乔治·帕里西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自己获得诺奖的关键性成果。生动有趣的研究经历与巧思,带我们重返科学探索的第一现场。这里没有一条公式,只要带上好奇心,就能与一位思维与众不同的物理学家,一同飞入复杂系统的奇境,感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科学的确定之美。
◎各界推荐
乔治·帕里西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涨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奖辞
在《随椋鸟飞行》一书中,乔治·帕里西教授向大家展现了复杂性的奇境。同时,通过他简洁而深刻的描述,我们还能发现帕里西教授追求科学的初心,纯真而深邃。他在任何情境下,都相信复杂的表象背后,存在着简单、普适的基本规律,都坚持对事物本质内核的关注和挖掘,这在我们今天更加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尤具教益。
—— 狄增如,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
这本书讲了一个个科学探索的故事,比推理小说更有意思,更烧脑——因为是真的。如果你愿意接受这项智力挑战,将领略到很多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秩序。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如果说寻找无序体系中的规律像在黑夜中探索,那么帕里西的理论就像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带来了最初的光明。
——金瑜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非常优美的研究,非常优美的文字。真正好的研究,就是能从细节发现宇宙真理。毫无疑问,复杂性研究是当今最重要的研究领域,我很希望持续学习跟进这一领域进展。
——郝景芳,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
复杂系统领域致力于探索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蕴含的简单规律,乔治·帕里西是该方面的顶尖科学家。在这本书里,他既坦露了科学探索的心得体会, 又讲述了很多有趣的经历。我是几乎一口气读完的,而且时不时捧腹大笑。
——严钢,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2022年12月9日 已读
适合和阿甘本的《什么是真实》搭配阅读。为了得出“真实”的科学结论,科学家们首先需要假设一个并不“真实”的理想情景,而要解释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楚这个问题在描述什么。鸟群的飞行、分子的行为、科学研究和话语一样,都是一种集体现象,一个复杂系统,而要理清意义在其中如何生成,只能依靠……直觉?
科学随笔 科普 量子力学
时间的秩序 豆瓣
The Order of Time
9.0 (152 个评分)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6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 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全新力作。
◆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在习以为常之处,探索世界的惊人真相,用诗意语言、前沿物理学理论探索时间的本质,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倾情朗读,有声书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
◆《时代》《自然》《卫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等10余家媒体好评推荐。
◆精美装帧,相同开本,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的唯美设计。
2021年11月27日 已读
诗意。美妙。听物理学家谈时间比听哲学家谈量子力学开心多了(此处特意隐去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名字)。如果你相信大爆炸理论,那就不得不承认:并不存在绝对的、均匀的时间,在宇宙的远处,没有什么“现在”存在,而在未来——如果时间不存在了,那么还有未来吗?虽然很烦海德格尔,但他说的确实没错:存在不过就是切分和聚合,就是时间性,就是我们的有限性——我们是有始有终的生物。那么,我们依凭何物生存?是记忆,是故事,是生命本身。语言并不透明,我们穿越层层迷雾书写,但这书写仍有意义。越发理解徳勒兹提出生存-活力论和阿甘本研究姿态的理由了……
2023年4月20日 评论 理解我们自己,也就是理解时间。 -     亚里士多德说时间不过就是计数,就是描述事物相继发生的顺序。 牛顿说,在一无所有之处亦有时间。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第十一卷里讲了那个著名的笑话:“神在创造时间之前在做什么?”“天主正在为那些放言高论者准备地狱。”不,正确的回答是:“在天主创造时间之前,并没有什么‘之前’。” 过去已经不在,将来尚未到来,如果只有现在——那么现在将不再是现在,而只是永恒,这也就意味着时间并不存在。我们无法确认时间是否存在,但我们可以度量时间的流逝——不是以空间的尺度,不是以外物的标准,而只能是我们心中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内时间”。 柏格森延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生命纯然是无秩序的,时间即是绵延,是不可切分的,一旦被切分就不复存在,事物一旦经过切分就不再是它们原来的面貌。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把一切都当做可衡量、可计算、可交换的(这并不是他的原创,尼采在《道德的谱系》里已经说过了),资本主义的世界要求一切都合乎比例,一切不合乎比例的都要被排除,不均匀的内时间被剔除,统一计时标准的时代开始了——生命不再是生命,而成了可以被切分以供出售的工时。 贡布里希说,时间并不存在,只有我们在衰亡。 爱因斯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看法。量子力学告诉我们,随着人类观测的介入,宇宙间已不再有彻底的客观性。当我们在量子层面上观测事物,原有的时空尺度已失去意义。如果你相信大爆炸理论,你就会发现,在宇宙的远处,没有什么“现在”存在,而在未来(或者说在宇宙更荒凉的远处),时间将会流逝得越发缓慢,直至停滞——如果时间不存在了,还有未来吗?绝对的、均匀的时间并不存在,因果律并不完全可靠,宇宙间唯一真实的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万物衰亡,唯有熵在增长,我们凭什么断定,更为混乱的那一边是未来,更有秩序的另一边是过去? 海德格尔说:时间就是从将来回到现在而来,因为我们能够确定的最无可逃避的必然性就是:我们是有限之物,是有始有终的存在,我们注定死亡。存在不过就是区分与聚合,就是时间性,就是我们的有限性。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必有一死,开始筹划自己的生存的时候,才开始本真地能在。是我们的筹划让将来来到现在。没有自由,就没有希望与未来。 海德格尔的问题在于,他的此在是孤独的在者,每个人都只能独自筹划。我们竭力思考,想要描述宇宙完整的全貌,却忘记了,我们是从宇宙、从时间的内部进行观察,我们即是这个世界的盲点,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不再完美——这就是齐泽克所说的“视差之见”。 究竟谁说的是对的?我们对时间有如此之多的疑问,又该怎样确认“真实”?我怎样确认“我”之外有时间,除“我”之外其他人、它物也有时间?洛维利反复告诫我们:世界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事件的集合。世界只是变化,不是存在,而是生成。世界只是事件和连接事件的关系而已。我们究竟依凭何物而在?是记忆。记忆把分散在时间中的事件联结在一起,理解我们自己,也就是理解时间。而为了理解时间,我们首先要理解我们自己,因为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世界。 尼采说:“诗是对音乐的拙劣模仿”,因为语词对情绪的表达不如音乐直观——这是我因你,因这个世界而生的情绪,这情绪真实不虚。卢卡奇说:“艺术不能是模棱两可的,但生命本身却是模棱两可的。”语言并不是思想透明的容器,可是书写和创作仍有意义。去思考,去记忆,去写作吧,因为这就是时间。
卡洛·罗韦利 哲学 文化研究 物理 物理学
The Order of Time 豆瓣
作者: [意大利] 卡洛·罗韦利 / Benedict Cumberbatch (Reader) Penguin 2018 - 4
Winner of Audiobook of the Year at The Specsavers National Book Awards 2018Penguin presents the audio CD edition of The Order of Time by Carlo Rovelli, read by Benedict Cumberbatch.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 takes us on an enchanting journey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timeTime is a mystery that does not cease to puzzle us. Philosophers, artists and poets have long explored its meaning while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its struc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imple intuition we have of it. From Boltzmann to quantum theory, from Einstein to loop quantum gravity, our understanding of time has been undergoing radical transformations. Time flows at a different speed in different places,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differ far less than we might think, and the very notion of the present evaporates in the vast universe.With his extraordinary charm and sense of wonder, bringing together science, philosophy and art, Carlo Rovelli unravels this mystery, inviting us to imagine a world where time is in us and we are not in time.'A global superstar. . . Rovelli is making the grammar of the universe accessible to a new generation' - Channel 4 News
2021年11月25日 已读
听了 BC 读的有声书。有点水(划掉),非常优秀的科普读物。一边听一边好奇作者对奥古斯丁伯格森斯宾诺莎德勒兹海德格尔有多少了解,果然这些名字都如期而至。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性。因果律并不完全可靠,宇宙间唯一真实的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万物衰亡,熵在增长,我们凭什么断定,更为混乱的那一边是未来,而另一边是过去?海德格尔说存在不过就是切分,时间性就是筹划,能做出区别、能够断真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从宇宙的内部、从时间的内部观测,我们是这个世界的盲点,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不再完美——那我们又怎么能完整地描述这个世界的真实呢?洛维利反复告诫我们:世界并不是由事物构成的,存在的只有一连串的事件和关系。我因你而生的情绪是真实的,这就够了。
BenedictCumberbatch audiobook 哲学 时间 时间哲学
我是个怪圈 豆瓣
I Am a Strange Loop
8.5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译者: 修佳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
侯世达近三十年最受关注作品
当我们开口说:“我......”
这个主语是谁?自我是什么?“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自我、一个灵魂、一个意识、一个“我”,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
意识可以复制吗?机器会困惑吗?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
……
这是侯世达对其家喻户晓 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EB)一次全新阐释与扩写。
——凯文·凯利
这是人类意识探险中最为重要的挑战。
——《科学美国人》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出版30年后,侯世达回到了他最有发言权的领域回答:我是什么?
——《新科学人》
1993年,侯世达的妻子卡罗尔因脑瘤逝世,年仅42岁,两个孩子还都很小——侯世达人生后半程的遭遇影响了他的思想……这是一部经过认真反思的作品。
——《时代》周刊
你会返航,重新找到生命的平衡,焕然一新,但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治愈。当你回来的时候,我们都在这里,都在岸边等你。
——丹尼尔·丹尼特
……
"三十年前,我不懂得心智建模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明白两者截然不同,并把精力专注于通过计算机建模来理解人类心智。
我认为自己是一名认知科学家,而不是人工智能专家。"
……
我们大脑中“浮现”出来的现象— 例如想法、希望、意识 和自由意志都根源于一种怪圈,是不同层次之间的一种自我强化的“共鸣”。《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怪圈”,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全书融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 脑科学和数学哲学,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
心灵、大脑、符号、模式、文字游戏、 自我指涉与意识
2021年8月24日 已读
我们为什么会为远方的人心碎?我们为什么可以(或不可以)理解他人?当我思考自身时,自我指涉的边界在何处,“我”又栖居于何方?很可惜,侯世达给不出答案,阅读他的过程像是同时面对Lakoff+Ted Chiang,太多隐喻,太多寓言,但当他诗意地谈起亡妻,谈起自己回头看向楼梯,“在那一刻,我在用她的视角观看”,说正是他人留给我们的无数灵魂碎片给无生命的纸片与器具赋予了意义,我忍不住痛哭。“灵魂的日食遮天蔽日,可是即便光芒已经极其削弱,只要他的灵魂日冕还在,他就还在。”我们的灵魂并不能与他人的彻底重叠,只能透过星丛朦胧地看向意识,这是一本失败的书,它注定失败,在思考自我边界的过程中,我们落入了哥德尔的怪圈,好在也学会了从不同的层级来观看生命的结构。“你”并非幻景,而是与我一样实在的存在。
侯世达 哲学 心灵哲学 思维 科学
云彩收集者手册 豆瓣
The Cloud Collector’s Handbook
8.2 (160 个评分) 作者: [英] 加文·普雷特-平尼 译者: 王燕平 / 张超 译林出版社 2018 - 3
本书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并且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 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从太空 边缘的神秘夜光云,到我们周围的重重雾霭,都在这本手册之中。即使没有任何自然观察经验,读者也可以了解云彩的名称、特征、形成原因,鉴别云的种类,并利用书中的趣味记分系统与亲朋好友展开观云竞赛。
2021年8月10日 已读
还真是手册……想起了常常给我发云彩照片还要说“看!丁达尔效应!”的朋友。很多年前我还建过一个叫“浮云不说话”的相册,总嫌世间太吵闹,多抬头看看云吧。
2018 博物 气象 科普
科舟求健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方舟子 2014 - 6
面对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上神乎其神的保健品广告,“神医”、“养生大师”的巧舌如簧,面对微博、微信上的各种热情推荐,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偏方秘笈,你是相信还是怀疑?你相信食物会相克,野菜最有营养吗?你相信胶原蛋白能美容,人体需要“排毒”吗?你相信素食真的有益健康使人长寿,牛奶真的不适合人喝吗?你认为不坐月子会落下疾病,给孩子接种疫苗很可怕吗?没有人不渴望自己和家人健康,于是我们从不怀疑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于是那些贪婪的商人便利用这种美好的愿望,用各种噱头和骗局,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掏出钱来,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这个魔咒不但吞噬着人们的钱财,也吞噬着人们的健康。要破解这种魔咒靠什么?答案是“科学”。本书作者用他手中的笔和专业的知识,告诉人们一个浅显而又实用的道理:为了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不要轻信那些“传统”,不要轻信任何虚假浮夸的宣传,不要滥用任何未经检验的药品,要学会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怀疑、实证和理性的科学精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科学是健康之舟,是我们通往健康彼岸的航船。
2021年7月13日 已读
十年前的肘子,保健品和中成药之敌,中老年人之卫士,应该多买几本,镇宅去魅,送长辈。后半部分重复部分略多。14年刚读的时候我吐槽孤身奋战的肘子做的科普对于普通人来说比松鼠会的那群人做的更有用,事到如今,科学松鼠会和ent账号永封,科普大V纷纷噤声,肘子早就逃去美国了,大环境反智恶化不可逆。唯有一声长叹。话说回来仅仅为了“减少在读书目”就强迫自己读完这种“道理我都知道”的书,我忍不住反复思索"What the fuck am I doing here"……
中国 健康 方舟子 科学 科普
工作细胞BLACK (2021) 豆瓣
はたらく細胞BLACK
8.2 (147 个评分) 导演: 山本秀世 演员: 榎木淳弥 / 大桥贤一郎
每天拼命在体内搬运氧气的新人红血球。他的职场劳动环境,却是彻底的黑暗(BLACK)——!!饮酒、吸烟、压力、睡眠不足……在如同不健康的综合商社一样的世界中,历经过重劳动的细胞们有何感想?这是你的身体的故事——
平面国 豆瓣
Flatland: 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
9.0 (169 个评分) 作者: [英] 埃德温·A·艾勃特 译者: 鲁冬旭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8
很难简单概括《平面国》这本书。
它可以是:首次解释"维度"概念的科普读物、脑洞大开的科幻小说、煞有介事的数学童话、剑走偏锋的精神启蒙、辛辣讽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寓言。
这本一百年前横空出世的小书,通篇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散发着浓浓英式幽默,有趣、迷人,令人捧腹 。
它启发过无数大师,深刻影响了现当代科学。“平面国”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文化符号。
*********************************
作者在平面宇宙设定基础上,展开细节详实的“平面国”生活画卷。平面国的各形状居民操心自己的国家社会,就像我们操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住在平面房子里,通过雾气和光线识别他人,靠彼此触摸识别“角度”区分地位。平面国史上还发生通过染色消除阶级而引发的大事件,比起空间世界的人类历史也不遑多让。
故事的主角,一位体面的正方形先生突然遇到了从三维国前来平面国传福音的“球”。他决定跟随这位导师向平面国传播立体空间的真理,却无法用平面国居民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高度和上(而不是北)。被人当做疯子后,他写出了这部传世的《平面国》。
作为读者的我们,将在这个故事中获得上帝视角,得以审视自身,以科学的态度,理解“科学的谦卑”
*************
*** 题 献 ***
写给所有空间中的居民
特别献给H·C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谦卑的平面国居民
他一开始只知道两二维的世界
后来才有幸被引入三维的空间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天空之国的臣民们
希望本书能激励你们不断立下更高的志向
去探索四维、五维、甚至六维的秘密
立体人,你们是比作者更高级的物种
愿探索能拓宽你们的想象
并孕育出最少见、最卓越的美德——谦虚
—— 本书作者正方形
莎士比亚植物志 豆瓣
A Shakespearean Botanical
作者: [英] 玛格丽特·威尔斯 译者: 王睿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
独家收录59幅1597年原版全彩插画,珍藏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朱丽叶为了逃婚服下颠茄,假装死去,她躺在家族墓地里,既怕听到曼德拉草叫声凄厉,又憧憬着罗密欧前来,却不曾想他命丧于乌头草;奥菲利娅借用芸香和紫罗兰,祭奠被情人哈姆莱特误杀的父亲,她用毛茛、荨麻、雏菊和红门兰编织成花环,最终与它一同殒命于水中……在莎士比亚笔下,“石块的冥顽,草木的无知,都含着玄妙的造化生机。莫看那蠢蠢的恶木莠蔓,对世间都有它特殊贡献”。
本书精选莎翁剧作中49种植物,从文学、历史、园艺、烹饪、医学、民俗、语言等多角度写小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莎士比亚式花园图景。
2020年10月28日 已读
题目改为“莎士比亚时代的植物志”更精准,莎剧搭配同时代的植物志配图真有意思,奥菲利亚的芸香勿忘草和死人指头总算有了模样。园艺渗透入英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好主妇可以用一个园子满足家庭的各种需求。但我也发现了英国菜难吃的根源:自古以来就要把水果蔬菜都煮熟煮烂,否则“不利于消化”,你们肠胃是有多不好……另外英国人关于植物的黄段子未免也太多了吧!某种植物因为常见就要以“狗”命名是个什么逻辑!
博物 博物学 文化史 植物 科普
消逝世界漫游指南 豆瓣
Last Chance to See
9.8 (12 个评分) 作者: 【英】道格拉斯·亚当斯 / 马克·卡沃丁 译者: 姬茜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内容简介】
艾艾狐猴的外形非常奇特,像一只长着蝙蝠耳朵、海狸牙齿的大猫,尾巴宛如一根硕大的鸵鸟羽毛,有一根枯树枝似的中指,一双巨大的眼睛仿佛可以穿透你,窥视就存在于你左后方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仿佛那是一台挖掘机在静静地干除草这种小活儿,每个巨大部件都散发着可怕的吸引力。我们感觉好像亲身体验了一把三体问题,在两头犀牛的引力之间摇摆不定。
鸮鹦鹉是一种跟不上节拍的鸟。极其肥胖的它们似乎不只是忘了如何飞翔,也忘了自己已经忘了如何飞翔。一只忧心忡忡的鸮鹦鹉有时会跑上一棵树,然后纵身一跳,像块砖头似的飞落,狼狈地跌在地上。
没有人能这么写,除了道格拉斯•亚当斯。
没有了道格拉斯•亚当斯,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更贫乏、更黑暗、更孤独的地方。幸好,他的著作永远地留存下来。道格拉斯与无聊绝缘,这本书的每一页都透过一种堪称“世界级想象力”的彩虹棱镜,折射出科学、幽默和洞见的光芒。而且,每一页都让我们开怀大笑。
----------------------------------------------------------------------------------------------------------
【编辑推荐】
★ 艾艾狐猴、毛里求斯红隼、北部白犀牛、新西兰鸮鹦鹉在消失边缘奋力推荐
★ 《银河系漫游指南》作者 科普杰作
伤感、温暖又让人爆笑不止!
★ 66幅全彩插图
★ 《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长文导读
★ Goodreads“有史以来50佳科学图书”
在我的所有作品中 ,《消逝世界漫游指南》是我最珍爱的一本。
——道格拉斯·亚当斯
有趣、有爱、有态度。以朋友的口吻讲故事。让我们看到人类如何影响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一些迷人、珍贵的动物处于灭亡的边缘。这本书让我们正视这个星球的堕落,审视我们即将消失的遗产。与此同时,他的叙述从不让你流于伤感。道格拉斯标志性的黑色幽默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跳出来。这幽默的效果让你放松,同时也让你更尖锐地感知到悲剧的存在,并刺痛你的心。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所有人都应该来读。——Goodreads读者
我热爱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幻小说,看看我的书架你就知道了。而作为铁粉我要说:道格拉斯的才能在科幻小说中完全被浪费掉了。这家伙很明显应该当一名科学作家。他的所有科幻作品都很好,只是没有一部比得上《消逝世界漫游指南》。——Goodreads读者
2020年7月11日 已读
是一本笑点和泪点都很密集的书,我怀念你们和那个逝去的世界。好消息是鸮鹦鹉成年个体数量上升到147只,科莫多巨蜥数量上升到易危级。坏消息是野生北白犀已经灭绝,2018年3月19日,最后一只雄性北白犀“苏丹”安乐死,北白犀仅剩两只雌性圈养个体,北白犀宣告功能性灭绝。2006年以后,不再有白鳍豚的目击报告,白鳍豚宣告功能性灭绝。2019年,书里没提到的穿山甲宣告功能性灭绝。山地大猩猩的两个族群分别有380头和320头,仍属濒危物种。2013、2014年,毛里求斯政府为保护果园屠杀了超过5万只果蝠。2001年,道格拉斯·亚当斯离开了我们,搭便车踏上了银河系漫游之旅,只留下“42”作为“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答案”。许多人还在努力,但这个世界确实变成了一个更贫乏、更黑暗、更孤独的地方。
2020 科普 英国 道格拉斯·亚当斯
园艺植物的拉丁名 豆瓣
RHS Latin for Gardeners
作者: [英]洛兰·哈里森( Lorraine Harrison ) 译者: 何毅 杨容 / 刘全儒 审订 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
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主持编撰的这本《园艺植物的拉丁名》内容翔实、插图精美、赏心悦目,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植物学拉丁名的奥秘。全书收录了3000多个拉丁词汇,并按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这些词汇不仅蕴含了植物起源地及其最适生境的信息,还描述了诸如形状、形态、颜色、味道和气味等特质。每一个单词都有清晰的定义,并提供了发音指导。书中还有大量精致的植物插画。
精彩的“植物猎人”专题带领读者回顾了诸如约瑟夫·班克斯和亚历山大·冯·洪堡等重要人物的探险之旅,展示了他们的发现对当今花园面貌的重要影响。“植物档案”专题也贯穿全书,揭示了这些植物学名背后隐藏的历史。
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园丁们可以从有趣的拉丁学名中了解其蕴藏的丰富信息,园丁自身和他们的花园都将从中受益。
Naked Statistics 豆瓣
作者: Charles Wheelan W. W. Norton & Company 2013 - 1
The field of statistics is rapidly transforming into a discipline that Hal Varian at Google has called "sexy". And with good reason - from batting averages and political polls to game shows and medical research - the real-world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is growing by leaps and bounds. In Naked Statistics, Charles Wheelan strips away the arcane and technical details to get at the underlying intuition that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power of statistical concepts. Tackling a wide-ranging set of problems, he demonstrates how statistics can be used to look at questions that are important and relevant to us today. With the trademark wit, accessibility and fun that made Naked Economics a bestseller, Wheelan brings another essential discipline to life with a one-in-a-million statistics book that you will read for pleasure.
艺术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6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2019年10月20日 已读
各个意义上来说都是我拥有的、读过的最美丽的书。文艺复兴三杰和伦勃朗的部分几乎令我感动落泪。2019/10/18 终于读到梵高的部分了,他的玉米地里空气中美丽的光线和他写给提奥的字句竟使我头皮发麻,艺术的伟大之处。这是艺术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是人几千年来不断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也理解自己、并且努力展示自己的这一理解的过程。最珍贵的成果当然是:人们发现艺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别忘了,在艺术的潮流一次又一次转向时,贡布里希爵士时时提醒我们别忘了过去,别忘了艺术最初的样子。在这一刻我愿意放弃潜能、逃逸、延异等等时髦概念而去做赫尔墨斯的信徒:相信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可沟通性,相信灵光降临的那一伟大时刻。
历史 文化 科普 经典 美学
皇帝新脑 豆瓣
The Emperor's New Mind
作者: [英] 罗杰•彭罗斯 译者: 许明贤 /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
《皇帝新脑》对电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神经和精神科学以及哲学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体现了作者向哲学上最大问题——“精神-身体关系”挑战的大无畏精神。书中充满了天才般的猜测,重新衡量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以及对现代物理及人工智能的新看法。
2019年9月13日 已读
我一个文科傻子为什么要读这个……数学真美妙但我看不懂啊!小学生水平的数学就能看懂绝对是骗人的吧?又重温了一遍量子力学史……我想知道的只是,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实存的物质定义是否有变?意识的源头何在,仿生人可以梦到电子羊吗?我们该往何处去?看来,现在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们一样,知道的并不比柏拉图更多。还是该往星丛去~
人工智能 心灵哲学 科普 罗杰·彭罗斯 脑科学
上瘾五百年 豆瓣
Forces of Habit: Drug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7.5 (57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考特莱特 译者: 薛绚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内容简介】
写给容易上瘾、关注瘾品,对瘾品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本书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的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作者从瘾品的功能用途到它们的发现,到全球贸易的流通和经济政策,全面介绍精神瘾品的文化,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关于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
---------------------------------------------------------------------
关于瘾品,你知道吗?
瘾品贸易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
医学研究证明,服用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会侵蚀人大脑的判断机能,所以烟鬼和酒鬼十有八九都喜欢撒谎,不光是心理问题,还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原因。
幸福感与解脱感都是化学分子凑巧产生的结果。身体机能在快感方面很是吝啬。诱发幸福感的神经传导素分配得非常俭省,而且大都发给对于求生或繁衍后代有益的表现。瘾品会蒙骗这个发送系统,促使这些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暂时增多。
日子过得无聊痛苦的人比忙碌满足的人更容易想要转换精神状态。近代早期90%的人口陷于痛苦贫穷之际,正是烟草等新兴瘾品成为大众消耗品的重要时机。这些东西是对抗难堪处境的意想不到的利器,是逃离现实桎梏的新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催吐天才是:教我们为了某一类产品或服务而违背自己的理智判断,然后再卖给我们另一批东西来应付已经造成的伤害,以便我们能够回过头来消费更多造成最初伤害的那些商品。
2019年5月13日 已读
本来读来当休息,却花了太多时间。大航海、资本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和广告业的发展,一起催促着人的欲望一路高涨,毁灭环境也毁灭自身。作者主要讨论的是烟、酒、药(drugs),如果能加上现代社会的手成瘾症就interesting了~
人文 历史 心理学 文化 生活
工作细胞特别篇:感冒 (2018) 豆瓣
はたらく細胞 特別編 風邪症候群
7.7 (51 个评分) 导演: 森田侑希 演员: 花泽香菜 / 前野智昭
其它标题: はたらく細胞 特別編 風邪症候群 / Cells at work! OVA Cold Syndrome
同じ作業(細胞分裂)を繰り返すだけの毎日に飽き飽きしていた一般細胞の前に、ステキな帽子をかぶった謎の細胞が現れる。その細胞は白血球(好中球)やキラーT細胞らにいたずらを仕掛けようと一般細胞を誘う。日頃のうっぷん晴らしをして楽しむ一般細胞。だが、このステキな帽子をかぶった細胞はいったい何者なのか……?
2019年2月24日 看过
这具身体活得下来真是奇迹
SP 动漫 科普
看图识野花(全新升级版) 豆瓣
作者: 金宁 / 彭博 2016 - 11
小时候在姥姥家见过的味道甜甜的粉红色小喇叭花原来叫地黄,它还是一种中药材呢!我要把它详细的情况编写在书里,与您分享。
每年很多小草才刚刚冒头的时候,一种紫色小花早已开放,每到这时,我就知道春天来了,原来它叫早开堇菜。还有紫色地丁、有裂叶堇菜、有斑堇菜……它们都长得极像,实在不好分辨,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将相似的品种总结起来,结合图片帮您一一辨认。
不知道您有没有见过老阿姨在公园里挖野菜的,好奇过吗?读了这本书,就会知道像蒲根儿、蒲公英、苦苣菜,等等,既可以做野菜吃还是很好的,难怪那些阿姨这么热衷呢!
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里,各色野花随处可见,不管是在家门口、路边、公园、山野,或是徒步旅行,爬山攀岩的途中,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其实认识、了解它们,有一种与大自然更加亲近的感觉,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
希望,每次出门游走,你都能带上这本书,看见路边不认识的花,对照目录中的图片就能很快叫出它的名字。而每一张精选的图片都是想把野花最美的状态呈现给您,尽量做到赏心悦目,给您带去好心情。
读了这本书,认识了书中的野花,希望您能与自然更贴近,有鸢尾花如歌的情怀,有胭脂花如诗的意境,有含羞草如孩童般的纯真,有蒲公英如风的自由,更有卷丹如火般对自然的热爱。
当野花只是一种草,它只是陪衬般存在;当野花成为一种情怀,生活里的在在处处都是鲜活的生命、努力生长的希望和人类与大自然间爱的感应!
看图识野花,与懂爱的人心心相印!
2019年1月1日 已读
2019年第一本(其实应该2018年读完……),非常喜欢,对没时间去踏青的自然饥渴症患者来说有如荒漠甘泉般的存在……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和花朵太感动了呀!明年一定要办一张华南植物园的年卡!
图鉴 科普 自然
时间的故事 豆瓣
The Story of Time
作者: 克里斯滕·利平科特 / [英] E·H·贡布里希 译者: 刘研 / 袁野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 8
人民日报、人民网"2010年度最有影响力10本书之一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之一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与英国国立海事博物馆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别具一格的展览,名为“时间的故事”。这场展览得到全球数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及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个人藏家的鼎力支持。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克里斯滕•利平科特女士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参与盛事,并策划了这本主题图文书。每位学者撰写一篇相关领域以时间为主题的文章,配以相关展品图片及解说,经过精心编排,汇成一部集科学、哲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多学科跨文化的大成之作。
《时间的故事》一书绝无仅有。它多学科、跨文化地探讨了地球上从文明之初到第三个千年伊始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凭借世界各地杰出作者的原创之作,它探究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并反思全世界各种文化对待时间的方式。全书搜罗了400多幅彩图以表现著名的器物和画面,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历法以及提香的寓意画到萨尔瓦多•达利笔下扭曲的时钟以及哈勃望远镜最近拍摄的深空照片。
《时间的故事》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时间的创造:分析不同的创世神话以深层揭示各种文化关于时间结构的想象。
时间的度量:人类不断寻求,以发现记录、划分和度量时间流驶的方式。
时间的表现:东西方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如何表现时间。
时间的体验:我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如何体验时间,从老化过程到音乐感受、从入定和梦境到讲述未来。
时间的终结:关于时间终结和永恒的种种观念,包括各种关于死后生活和宇宙终结的世界性信仰。
谁若想要涉足这一最为常见但却神秘的主题,《时间的故事》将为他提供极具启发和教益的引导。本书的出版配合了在格林威治国立海事博物馆王后之屋举办的一个主题展览,以及皇家天文台的新千年庆祝活动。皇家天文台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本初子午线之家,是新千年开始之处。祝您长命百岁!
2018年12月14日 已读
花了大量时间阅读时间的故事,也算有趣……展览小册子和哲学历史科学的结合?伯格森和普鲁斯特被提到好多次,然而我还是喜欢本雅明的被打断的时间。anyway,永远不要以为我们腕上手表的时间就是唯一的时间,虽然永远大概相当于虚无。
历史 天文学 文化 时间 科普
工作细胞 第一季 (2018) 豆瓣 TMDB Bangumi
はたらく細胞 Season 1 所属 : 工作细胞
8.2 (482 个评分) 导演: 铃木健一 / 大脊户聪 演员: 花泽香菜 / 前野智昭
这是一个关于你自身的故事。你体内的故事——。
人的细胞数量,约为37兆2千亿个。
细胞们在名为身体的世界中,今天也精神满满、无休无眠地在工作着。
运送着氧气的红细胞,与细菌战斗的白细胞……!这里,有着细胞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8年10月12日 看过
不是细胞拟人而且人拟细胞……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啊,哪天去献个血好了。
喜剧 拟人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