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
Outsider 豆瓣
Roger Taylor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1日 出版发行: International Music B.V.
Rock icon and multi-instrumentalist Roger Taylor introduces his brand new solo album Outsider.
Although the drummer has released occasional solo tracks reflecting his worldview and observations - including Journey's End, Gangsters Are Running This World and most recently last year's Isolation, written and recorded in response to lockdown - Outsider represents Taylor's first album of new material since 2013's Fun On Earth.
With much of Outsider recorded during lockdown, this new album finds Taylor in a reflective mood, conveying a palpable sense of isolation, concerns over the passing of time, and perhaps tellingly dedicated "to all the outsiders, those who feel left on the sidelines".
A highly personal project, Outsider's instrumentation is almost entirely performed by Taylor, with the drummer's largely restrained vocals matching the mood-piece atmosphere. But Taylor does cut loose with the almost-punk More Kicks, along with a BIG surprise retread of a classic 1965 novelty song - exactly the fun on earth we need in these challenging times.
2021年10月11日 听过
有自我重复的部分,但没有谁能一辈子写出 Radio Gaga 和 I’m in love with my car 这样的歌,Isolation 和Outsider能接近当年 Drowsy 的水准已经很棒了,这张砖拿了去年的大奖哦……顺便一提Foreign Sand 是罗泰勒和林老板合作的作品!
RogerTaylor lockdown 摇滚 英伦
Without You I'm Nothing 豆瓣
8.7 (104 个评分) Placebo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irgin Records
经过第一张同名专辑后,Placebo延续90年代另类摇滚的传奇(Smashing Pumpkins等前辈),获得了乐迷的肯定。在这第二张专辑《Without You I'm Nothing》中,他们混合了70年代的两个风潮:Glam Rock和Punk。Stefan Olsdal的贝斯和Steve Hewitt的鼓为Placebo制造了紧迫而具张力的节奏部分。当然乐队的焦点依然是宛如雌雄同体的歌手兼吉他手Brian Molko。当然从声音上辨认,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很传统的另类摇滚风格。因此Brian Molko更多的魅力是来自音乐以外。或者在现场,他会展现更多的魅力。毕竟,摇滚音乐的魅力依然是集中在现场上的。
不要以为, Brian Molko是虚有其表的绣花枕头。第一张专辑的全部作品都是出自他手;而新专辑中他也依然负责全部的歌词写作。专辑作品以典型的另类摇滚快歌为主。开场篇 Pure Morning是一首自我宣言式的歌曲。Celebration of Friendship with Women》则注定是一首优秀的单曲作品。Brick Shithouse合并了90年代的电子摇滚风格和Sonic Youth式的Punk吉他。You Don't Care About Us让人重拾80年代的吉他流行曲感觉。在包容了大量的风格之下,《Without You I'm Nothing》必定可以获得广大乐迷的欢迎。
2019年12月29日 听过
感觉是……加了人声的后摇。B少女声音这么棒当然不能浪费啊!和乐队名字一样迷幻,我爱靡靡之音。
1998 Brit-pop Placebo ROCK 摇滚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豆瓣
9.3 (291 个评分) Oasi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reation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参考译名:晨光荣耀)是英国摇滚乐队绿洲乐队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由创造唱片发行于1995年10月2日。制作人为欧文·莫里斯和乐队吉他手诺尔·盖勒格。这是鼓手艾伦·怀特参与的首张乐队专辑。该专辑的结构和编曲风格与前作《Definitely Maybe》大相径庭,诺尔·盖勒格的创作重心转移到谣曲上,强调“宏大”的副歌,加上弦乐编曲和更多样化的器乐部分,与首张专辑的粗砺感形成了对比。
这张专辑使绿洲乐队从一支跨界独立乐队转变为红遍全球的现象级摇滚团体。乐评人认为它在英国独立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该专辑在发行首周内售出创纪录的347,000张,在英国专辑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停留了10周,并在美国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上达到第4位,是乐队商业上最成功的专辑。其中的单曲也取得了成功:《Some Might Say》和《Don't Look Back in Anger》在英国登顶;《Champagne Supernova》和《Wonderwall》在美国的现代摇滚歌曲排行榜上登顶;《Wonderwall》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单曲榜上登顶[2]。
虽然该专辑取得了轰动一时的商业佳绩,但主流乐评对其反应平淡。许多当时的乐评人认为它劣于《Definitely Maybe》,尤其批评它的创作和制作。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评论界的看法扭转了。它如今被普遍认为是英伦摇滚年代及整个1990年代中影响深远的专辑。对其最著名的现场演绎是当年8月在科内博斯厅举办的两场演唱会,共吸引了250,000名听众。该专辑在1996年的全英音乐奖上赢得了最佳英国专辑奖。
2010年的全英音乐奖认为《(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是自1980年代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专辑[3]。截至2015年,它的全球销量约为2200万张,被收录进数个最伟大的摇滚专辑榜单。
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 豆瓣
8.7 (231 个评分) Coldplay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Coldplay的首张专辑《Parachutes》是一张集直率、深刻、动人旋律的大作,以回归到音乐源头的作法,来表现其歌曲中内敛但原始的情绪,证明了并非靠着嘶声呐喊才能在乐坛上一鸣惊人。此辑全球销量直逼500万张、获得NME及Q杂志高度评价、2座2001全英音乐奖及2002葛莱美最佳另类专辑。一夜之间,Coldplay从小酒吧到苏格兰格拉斯哥公园、澳洲的Big Day Out活动,甚至屡登头条的美国巡回演唱。
2002年Coldplay推出第二张专辑《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他们再次起用Parachutes专辑原班人马-混音及制作拍文件Ken Nelson、电脑工程师Mark Phythain。专辑从2001年10月开始筹备,虽然还是一贯Coldplay的酷劲,比起前一张却更加丰富,有更多的快节奏及电子元素蕴含其中,而专辑的走向,基本上还是以个人情绪出发。
Singles 豆瓣
9.3 (76 个评分) Suede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无疑Suede是近乎完美的乐队.有好听的歌,有足够多的话题跟新闻,有资历,有阅历.10年来的这张单曲集,对他们有感情的人一定会带着很复杂的心态在听.毕竟Suede已经改变了太多.从最初的So Young,到风光无限的Beautiful Ones,以及内敛的Wild Ones,每个时期的Suede都作出了不可多得的精品.这样的乐队选择告别,也许正当时吧.
这人谁 豆瓣
8.6 (70 个评分) Travi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0年4月4日 出版发行: Epic
本张专辑标题名称源于Oliver Sachs所着的一本描述精神分裂症的书 “The Man Who Mistakes His Wife For A Hat”的前三个字,主唱Fran解释道,会以这本书做为新专辑标题的取样对象,是因为在第一张专辑推出后,有些乐评说他们多变的特性就音乐上而言,好像得了精神分裂症,于是他们就选择以这本书做为新专辑的标题名称来源。虽然专辑名称显示了乐团一贯的幽默感,但整张专辑所呈现出的风格其实是偏向较忧郁的抒情走向的。首支单曲「Writing To Reach You」首周进榜即获全英Top 14,描述心神相契的恋情透过Fran乾净的嗓音,诠释出甘醇而深情的感动;「Driftwood」一曲的民谣编曲,加上穿插其中的提琴演奏,荡漾着复古的情怀与清新的感受,跃上单曲榜Top13;「Luv」的真心至情也藉由吉他的拨弄与口琴的曳行,划进听者心房;而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不但登上排行Top10,并被Q杂志年终乐评评为99年最佳单曲 (Best Single 1999);最新单曲”Turn”再创新高一举获得Top8席次。每一首歌曲都深深打动人心的这张专辑,让Travis以另一番纯情面貌再度进占乐迷的心。
深海之音 豆瓣
8.1 (116 个评分) Kean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Interscope Records
Adult Alternative faves follow their surprise hit debut with another album of portentous clichés and earnest singing.
Hopes And Fears 豆瓣
8.7 (159 个评分) Kean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Interscope Records
钢琴,鼓,高亢的歌喉与丰富的创作力,是KEANE成功的方程式,“SOMEWHERE ONLY WE KNOW”充满感情而温暖,绝对是2004年迄今最佳单曲!
在英国一个偶然的一个晚上,尚未成名的KEANE基音乐团应邀帮TRAVIS(崔维斯乐团)暖场,当基音走上舞台的时候,大家感觉到一股新的史诗摇滚势力似乎要袭卷而来!英国权威音乐杂志Q不但给予他们四颗星的高评价,还形容“我们看到了一支乐团正上演着酷玩乐团的魔幻效应”。来自英国萨西克斯郡BATTLE小镇,从小一起长大的基音乐团,在走唱英国小镇6年,以及于独立厂牌FIERCE PANDA发行两张单曲之后,2003年底正式加盟环球音乐,基音乐队的首支单曲SOMEWHERE ONLY WE KNOW秘密基地登上英国金榜TOP3,成为2004年各大乐评眼中的“21世纪披头四”。2001年在最具公信力的媒体“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年度乐评票选活动中,更获选为“2004年最具潜力团体”,一时之间,基音受到前所未有的注目,新专辑的发行成为2004万众瞩目的盛事,果然,基音乐队首张专辑《HOPES AND FEARS憧憬》发行首周空降英国金榜冠军!
没有吉他手,基音以三种基因创造出全新音乐,钢琴,鼓,以及歌声,凭着动人的旋律与歌声,把原本的“弱点”转化为突出的特色,基音反而异军突起,受到各界一致的推崇。钢琴编织出旋律,鼓给予骨干,而歌声赋予不朽的灵魂。在名混音师MIKE SPIKE STENTS 的打造下,主唱充满穿透力的歌声与丝丝入扣的动人旋律合而为一。首支单曲SOMEWHERE ONLY WE KNOW成功登陆英国金榜,问鼎2004年最佳单曲,第二波单曲EVERYBODY`S CHANGING的歌声表现直逼乐坛前辈COLDPLAY QUEEN的透明清洁,虽然没有吉他的出现,BEND&BREAK,CAN`T STOPNOW,SUNSHINE等歌曲,融入贝斯助力,更添英式独特风味。
12篇記憶 豆瓣
8.1 (54 个评分) Travi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0月14日 出版发行: Sony
淡淡的忧愁是为记忆填上最美的颜色…
全英最佳写意乐团 再度开启你心的视野!
全英音乐奖「最佳团体」、「最佳专辑」得主,第四张全新创作大碟!扬起优美感性的摇滚诗篇,深入人心的词曲意境,无名状的困顿得到解脱。
1999年当来自Glasgow的Travis发表第二张录音室专辑「The Man Who」时,远远超乎预期的热烈回响,让他们彷佛从一个小城的地方乐团,摇身一变不仅成为英国的摇滚巨星,同时赢得全球各地乐迷的肯定。2000年的大半时间他们和老大哥Oasis一起巡回以及前往美洲巡演中渡过,期间也完成了第三张专辑的歌曲创作,「The Invisible Band」在2001年问世,再度以优美旋律的摇滚创作,掳获人心。
全新的第四张专辑「12 Memories」发现创作内涵更宽广更成熟的Travis,不仅在歌词部份延伸触角,音乐表现上也有不同于以往的改变。首支单曲『Re-Offender』探讨了暴力与犯罪的连带关系,深刻而确切的提醒,在忧怨唯美的曲调中,更发人深思;简捷有力的开场曲『Quicksand』是所有喜爱Travis的人最熟悉的风格,那种清新悦耳又带有些许忧郁气质的招牌特色,真让人无法自拔地被吸引。专辑标题【12 Memories】却只收录11首歌,刚开始有点纳闷,后来才发现有"暗藏曲"一首用钢琴伴奏的慢版抒情曲,解除你知觉所有的平乏,感动到想大哭一场。
The Boy with No Name 豆瓣
8.5 (112 个评分) Travi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7年5月7日 出版发行: Sony
The Boy With No Name is the fifth studio album by the Scottish rock band Travis.
The name of the album came about when lead singer Fran and his partner Nora were deciding on a name for their newly born son. During this time, Fran sent a photo of his son to friend by email and labelled the photo "The Boy With No Name". Fran revealed this on the The Chris Moyles Show during an interview.
Singles 豆瓣
8.4 (44 个评分) Travi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Actors: Travis
Format: Best of, Color, NTSC
Language: English
Region: Region 1 (U.S. and Canada only. Read more about DVD formats.)
Number of discs: 1
Rating
Studio: Sony
DVD Release Date: November 2, 2004
无限延声 豆瓣
8.3 (65 个评分) Travi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毫无疑问他们是顶着The Man Who成功的巨大压力在做这一张专辑的.很休闲的他们却不会被这种压力打败.他们总是可以将节奏拿捏得很好,天性使然.The Invisible Band是很干净的一张专辑,听上去让我感到像流水一般纯净.吉他更显眼,例如Side, Flowers In The Window, Follow The Light和Afterglow.旋律化和流行化的The Invisible Band是对自我的超越.如果说The Man Who的意义重大的话,那么这一张则更像是音乐的表现.Fran总是用讲故事般的亲切语气在歌唱,又有让人心疼的声音.整张专辑都很好听,不亚于The Man Who,而Travis的悄悄变化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成熟.
The Invitation 豆瓣
8.6 (95 个评分) Thirteen Sense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ertigo
一个好友推荐我听Thirteen Senses的首张大碟的时候,兴奋地说比去年英伦新锐团体Keane还动听,于是找来这张唱片。去年因为Keane以钢琴替代吉他的新鲜之举大获成功之后,我也猜想英国必定会有类似的团体跟着发片,果然就来了这队Thirteen Senses。对他们的背景不算了解,网络里也一直没有得到更全面的资讯,去年9月发表首张专辑《The Invitation》的这队英国新团,似乎还没有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因为之前有朋友拿来与Keane相比,听的时候也就不那么客观。其实Thirteen Senses这样的乐队,若没有Keane在之前那么风光,的确有望进入2004年英国一线。不过有了Keane在商业上的成功,Thirteen Senses的歌曲就显得不那么流行了。他们的音乐在制作上将钢琴做为主要的Groove进程元素,不知道是不是受到Keane的启发,不过象类似的编曲之前也有惨兮兮的Starsailor,只是Thirteen Senses在吉他方面的表现仍旧会让人觉得他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吉他乐队。虽说他们的歌曲不那么流行,但绝对悦耳清新,也因少有过于易记的旋律反而会令人在听觉上不容易疲劳。相比Keane的过耳不忘来,Thirteen Senses更耐听。主唱的歌声会令我想起那队不太有建树的Geneva来,英国腔调在indie乐迷来说,无论唱成什么样都会觉得亲切,更何况Thirteen Senses的歌声那么单纯清澈。音乐中松弛的节奏,悠扬美艳的吉他,绝对不容indie乐迷错过。
女朋友跟我一起听,说每次听的感觉都有所不同,因为Thirteen Senses的歌声并不象keane那般惊艳,反而会令人平均地注意到整体乐队的表现,每次聆听都会被新的细节感动。要说有些作品也不失波澜壮阔的感觉,只是没有表现的那么嚣张,而是更多内敛。
如果说Keane的成功会令人对他们下一张专辑的期待值过高的话,那么Thirteen Senses的这张唱片,只会让你更平静地等待他们的新作问世,是否有突破都不重要,没有大卖的热门歌曲,也就不会招来附庸风雅的弄潮听众。或许这也是一种绝好的结果。
顺便说一句,Thirteen Senses的主唱也是一张娃娃脸,太多与Keane的相似之处,难免我的朋友会那么介绍他们了。他们的不同,自有听者去品味。
彩绘人生 豆瓣
7.7 (155 个评分) Coldplay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1年10月24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Records
◎ 当代摇滚天团,全球唱片销售超越5000万张,七座葛莱美、六座全英音乐及无数音乐奖项得主
◎ 久候三年,全新概念专辑!用音乐朗诵着一个有着完美结局,关于爱的故事
◎ 四大制作人Markus Dravs、Daniel Green、Rik Simpson、Brian Eno连手打造
◎ 话题收录首次女声对唱曲,邀来Rihanna跨刀演绎的〈Princess Of China〉
◎ 首发单曲〈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发行后立刻完封全球22国iTunes单曲排行
2000年,在迈向新世纪的同时,于英国出现的「酷玩乐团Coldplay」,让沉寂一段时间的Brit-Pop热潮展露曙光,再度重现90年代由 Oasis、Blue、Radioed、Travis、Suede等乐团打造出的英伦摇滚盛世!本以为Coldplay只是另一个英伦摇滚天团,然而其无法扼抑的惊人能量,却轻易地征服全球乐迷。Coldplay自1996成军以来,他们所发行过的四张创作专辑,皆缔造出全球千万的惊人销售纪录。截至今日,Coldplay在全球唱片的销售数字已经超越5000万张大关,不仅如此,他们更拿下七座葛莱美、六座全英音乐、四座MTV音乐大奖,以及无数大小的音乐奖项。他们绝对是继披头四之后,在全球能有如此傲人成绩的英伦代表乐团!
久候三年,继2008年缔造全球36国排行冠军的专辑《玩酷人生Viva La Vida》之后,Coldplay全新概念专辑《Mylo Xyloto》用音乐朗诵着有着完美结局、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找来四大制作人Markus Dravs(Björk、Arcade Fire、Brian Eno)、Daniel Green、Rik Simpson(Portishead、Kasabian、PJ Harvey)、Brian Eno(U2、Massive Attack、Depeche Mode)连手打造。专辑当中收录打开故事扉页、感受世界频率脉动的〈Hurts Like Heaven〉 ;发行之后立刻完封全球22国iTunes单曲排行的首发单曲〈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邀来Rihanna跨刀演绎,创下乐团专辑发行以来、首次有女歌手献声的作品〈Princess Of China〉;先前巡演抢鲜发表后、便成为全球歌迷票选最爱,并荣膺全英数字电视频道Sky One广告代言曲的话题新作〈Charlie Brown〉;梦想堆栈出的美丽钢琴轻摇滚乐章〈Paradise〉、心碎又唯美的终曲诗篇〈Up In Flames〉、当面对乌云密布的未知天空,为你装填勇气的〈Us Against The World〉 …等14首原创歌曲。
都市赞美诗 豆瓣
8.9 (157 个评分) The Verv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7年9月29日 出版发行: Virgin
Perhaps you weren't convinced of the Verve's staying power until recent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Urban Hymns, skeptics wondered if they could ever match the explosive power of their earlier dedications. In 1995, most critics dismissed their offerings of the time as vapid, romantic excursions. To their credit, the Verve have sustained their shadow rock legitimacy while introducing string arrangements, piano fills, and slide guitar. Nowhere are these stirring traits more obvious than in the epic single "Bitter Sweet Symphony." Laying it on thick throughout the rest of the album with painfully engaging ballads, the Verve have crafted their most accomplished album to date, proving the longevity of their cultural resonance. --Lucas Hilbert
verve 乐队 1990 年组建于英国威根。从唱片中,你怎么也不会猜到 verve 是来自一个田园般的、纯朴的南方小镇。当然,如果没有不同于一般的背景,他们永远也不会投入这种强烈的音域中。面对目前颇为时髦的"虚无逃避主义"英国摇滚乐风气,他们时而松弛、时而压抑的风格超出了传统的歌曲结构,代之以空间摇滚之上的迷幻主义,外加爵士风格和氛围音乐脉络。
乐队的成员来自威根的温斯坦利大学,成员包括主唱 richard ashcroft、吉他手 nick mccabe、贝司手 simon jones 和鼓手 peter salisbury。他们早期的单曲,如《all in the mind》和《gravity grave》,初步确立了乐队猛烈的音乐招牌。 1989 年,他们与 virgin 公司所属的 hut 公司签约,在随后的几年中,乐队出版了一系列颇受好评的单曲,诸如《she's a superstar》和《blue》等,都进入了独立音乐的排行榜。
1993 年,他们出版了第 1 张专辑《a storm in the heaven》,真正显示了他们的实力。这张专辑是在与世隔绝的康沃尔郡录音室完成的,具有与 van morrison 的《astral weeks》或 talk talk 的《spirit of eden》相同的水准。当然,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风格。其中一些片断,如同在温暖的夏日里潮汐萦绕在你耳边;但另一些,如《silde away》和《the sun,the sea》,厚重的吉他音如同潮水一般。 verve 在英国也成了热门乐队,被传媒称为“下一件大事”。
1994 年,verve 出了一张集单曲和单曲 B 面歌曲的集锦《no come down》,并且开始了美国之行,虽然有来自美国爵士乐公司 verve 的商标纠纷,但他们还是开发了美国的新市场。他们也曾与 oasis 乐队一起在英国巡演,最后他们与 oasis 的制作人 owen morris 搭上了关系,morris 答应他们担任第 2 张专辑《a northern soul》的制作人。
1995 年《a northern soul》出版,英国传媒的好评铺天盖地,然而它还是被美国市场忽略了。尽管如此,该专辑在英国排行榜上的表现还不错,进入了前 20 名。《on your own》、《history》和《this is music》都是上乘之作。这次所有的曲目结构性更强,内容都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特别是 mccabe 的吉他尤为特色。
不幸的是,虽然凭着乐队这样的高水平会使他们前途无量,但他们却在第 2 张专辑出版不久便宣布解散,主要原因是 ashcroft 和 mccabe 在创作和个人关系上出现了裂痕。 ashcroft 举行了几场个人原声音乐会,并于 1995 年底出现在 oasis 的演唱会上。 1996 年初,在没有 mccabe 的情况下,ashcroft、jones 和 salisbury 以另外一个名字重新,ashcroft 也计划出版自己的专辑。
1997 年春,verve 重组,并出版了新的专辑《urban hymns》。----摘自华业音乐网
The Beatles 1 / No.1 / 披头士1 豆瓣
9.6 (215 个评分) The Beatl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乐队,二十七首冠军细碟,一次过收录在一张镭射唱片里面!由六三年推出《Please Please Me》到最后一张专辑《Let It Be》,The Beatles只得七年寿命,但却生产了二十七首冠军歌,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如果你已经拥有了《1962-1966》和《1967-1970》两套精选唱片,这张《1》对你的吸引力未必很大,作为一个普通乐迷,已经差不多拥有了最流行的The Beatles作品,不过如果你是忠实的「披头迷」,这张唱片的价钱还是省不了的,因为唱片的小册子印满了每一张细碟的原装封套,无论是英国版、美国版、法国版或日本版均一并印载,仿如一本迷你的The Beatles细碟全书。
况且《1962-1966》和《1967-1970》都是双唱片集,而各自收录的歌曲亦只是廿多首,相比之下,《1》就更物超所值了。
Mariah Carey在98年也曾推出过一张叫《#1's》的冠军细碟精选唱片,但就只收录16首歌,还要强硬将翻唱Brenda K.Starr的《I Still Believe》(林忆莲比她更早翻唱!)和几首未能夺魁的单曲加诸其中,比起廿七首冠军歌,也实在相差太远了!
在怀缅昔日的光辉之际,我们也应该期望着下个巨人的出现,只是,巨人得来不易,还是继续播放《Yesterda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