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小说理论 豆瓣
作者: [匈牙利] 格奥尔格·卢卡奇 译者: 燕宏远 / 李怀涛 商务印书馆 2018 - 9
《小说理论》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卢卡奇的名著,从历史哲学论探讨了伟大史诗的诸形式。该书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史诗时代和现代的分析、对比和对各种不同类型小说中主人公特点的集中褒贬评论,表达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对史诗时代的怀念、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极端不满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思考、探索和憧憬。此外,卢卡奇在这部著作中把时代看作是史诗和小说的承担者,把小说视为“一个时代的史诗”,“我们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2021年12月6日 已读
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转向黑格尔主义的天才之作,但翻译真的是太太太拗口,不少地方根本不成句子,重读的话我一定选英译本(。总吐槽海德格尔抄袭卢卡奇(第二部分“幻灭的浪漫主义”一节对时间和“伟大瞬间”的分析尤为明显),但现在看来更多的是青年卢卡奇与海德格尔的老师胡塞尔达成了一致:怎样才能克服黑格尔的中介哲学?—-卢卡奇说:在更新了的史诗形式中,那是一个纯心灵的领域,在那里将产生一个新的和完善的总体。胡塞尔说:回到前反思的经验世界中,回到纯粹的现象中去,在那里心物/主客本为一体。
小说 文学 文学理论 西方哲学史 西马
大同世界 豆瓣
作者: [美] 迈克尔·哈特 / [意] 安东尼奥·奈格里 译者: 王行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7
本书是“帝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主要论述从“财产共和国”(republic of property)走向“大同世界”的历史趋势。作者将当今的全球体系称为“帝国”,指出帝国已成为一种新的主权形式,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现代共和国归根结底是财产和资本施行统治的共和国,因此必然会滑向寡头统治,并与“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理念渐行渐远。全球化并非只是帝国主义与民族国家历史的最新阶段,而是某种崭新之物。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国家的主权不可逆转地趋向衰落,资本主义经济导致了一种新的全球秩序、全球规则和全球结构,世界最终越来越趋向于“大同”。
2020年6月26日 已读
“爱高于死亡”
2020年6月26日 评论 “面对权力的傲慢,最有力的回应是大笑” - 前半部分对各路学者和理论的梳理与驳斥非常精彩,批评阿甘本的几个段落看得我笑出声,“把活生生的人简单归纳为赤裸生命”,正中要害。不过强行要把爱与恨、善与恶用辩证法统一,还声称是用斯宾诺莎的方法反驳海德格尔,克服欧洲传统的虚无主义,我只能摇摇 或许是我太过悲观。整本书读下来写的最多的批注就是“太乐观!”,他们只关心主体性的生命政治生产,认定要反对的核心是资本,在不见天日的黑暗中,我不知道要怎么保持这份乐观相信要抗争的敌人那么简单,去相信诸众能在爱的遭遇中成长。 奈格里和哈特反复强调逃逸和反抗,强调不能等待事件自己发生而需把握时机,就差没直接号召上街了。问题是当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下,有效的逃逸途径是什么?需要把握的时机何时到来?在有效而明确的国家间、地区间的隔断下,连口罩都飞不过去,更不要说以供游牧和掠夺的资源了。WFH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还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在低消费国家从事设计、艺术、编程等受地理位置限制较小的工种,但诸众作为一个整体彻底地逃离政治统治,我还是没看到过有效的解决方案。左派不行。也许不该追求整体,整体意味着同一,大家作为碎片各自逃逸如何? 整天嘲笑老马和斯宾诺莎太过高估人性(并且用辩证法试图无视人性幽暗的一面太傻),奈格里说按斯宾诺莎的方法看恨不过是爱的另一种形式,对阿甘本把人变成homo sacer也深恶痛绝。口口声声说事件扎根于奇异性和诸众的行动,可还是想用同一性统摄一切(否则也没法在破坏一切后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吧)。新名字,旧东西,不得不说我是失望的。 但是,就算有那么那么多的不满,当读到“面对权力的傲慢,最有力的回应是大笑”的那一刻,读到“爱高于死亡”的那刻,还是会被深深感动。是啊,左派不行,可如果放弃这份希望,还要如何活下去?
哲学 奈格里 当代激进思想 政治哲学 政治学
Feminism Seduced 豆瓣
作者: Eisenstein, Hester 2010 - 5
In a pioneering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role of mainstream feminism, Eisenstein shows how the ruling elit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utilize women's labor and the ideas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empowerment to maintain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er explorations range from the abolition of "welfare as we know it" and the ending of the family w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creation of export-processing zones in the global South that depend on women's "nimble fingers"; and from the championing of microcredit as a path to women's empowerment in the global South to the claim of women's presumed liberation in the West as an ideological weapon in the war on terrorism. Eisenstein challenges activists and intellectuals to recognize that international feminism is at a fateful crossroads, and argues that it is crucial for feminists to throw in their lot with the progressive forces that are seeking alternatives to globalized corporate capitalism.
马克思的幽灵 豆瓣
Spectres de Marx
作者: [法国] 雅克·德里达 译者: 何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面对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剧变,西方现代主义大师德里达用解构主义的分析法剖析社会现状,提出“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等尖锐问题。作者通过对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秩序即“新国际”的分析,结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等马克思的文本的阅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新国际”神话的解构功能和当代意义。德里达从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出发,寄望于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以挽救这个趋于破败的世界。
2019年4月9日 已读
看到某译者给这一译本打了一心,偷偷笑了…该称呼为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学or幽灵学的马克思?德里达要回答的实际上是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往何处去的问题,是对福山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和新弥赛亚主义的一次反击。文本分析和文字游戏仍是他所擅长的,习惯之后并不构成阅读阻碍。另一个至关重要问题的回答还有:解构主义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最旗帜鲜明的一次了,尽管他说:“我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正如两百多年前的某人对恩格斯说过的那样”。幽灵与弥赛亚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资本论》,还有我终于理解了其重要性的光学问题。第五章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太好,将来有机会重读吧。
哲学 德里达 政治学 现象学 经济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 豆瓣
Marxism and Hist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作者: (英)S.H.里格比(Rigby) 译者: 吴英 译林出版社 2012 - 5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是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的,正确的解读是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里格比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如指掌,对马克思主义者及其研究非常熟悉,在书中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信息。……该书语言犀利,直接点出前人研究中的无义重复和逻辑错误,对撰写历史有深远的意义。——A.G.迈耶,《美国历史评论》
本书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做了最好的总结。
——J.布莱克和D.麦克瑞尔德,《历史研究》
可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其深刻见识令人耳目一新。
——R.N.贝尔吉,《政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