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信仰与古典文明 豆瓣
作者: [加] 科克伦 译者: 石鹏 东方出版社 2020 - 3
本书考察了罗马帝国兴盛至衰亡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基督教与古典文明的关系,在罗马帝国的文化环境中深刻地理解基督教的创造性起源,将基督教对古典世界的影响视为古典世界对一种更大的文化危机的回应。
要寻找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不能不研究基督教;要研究古典文明的消亡,亦不能不研究基督教思想。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章)运用大量史料再现罗马帝国秩序的确立过程,并深入探讨奥古斯都政治思想的来源与形成。第二部分(第五至第九章)追溯罗马文明的命运如何在四百年的变迁中逐渐衰亡。第三部分(第十至十二章)解读基督教如何在罗马帝国衰亡过程中拯救古典文明。
本书堪称一部视角独特的罗马史,科克伦在书中展示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为汉语学界研究基督教与古典文明的关系树立了榜样。
格尔尼卡 豆瓣
Guernica: Painting the End of the World
作者: [英] 詹姆斯·艾德礼 译者: 吴亚敏 未读·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0 - 5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极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诞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海外为西班牙共和国摇旗呐喊。它以独特的毕式元素,抽象地展现了战争给生命带来的痛苦,却没有更加具体地展示那个它为之而生的具体事件与地点——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后遭到纳粹德国轰炸后的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也正因为如此,《格尔尼卡》并没有随着西班牙共和国事业的失败而被历史遗忘,
反而不断被新的历史事件重新唤醒,并逐渐登上神坛,成了永恒的反战符号。在本书中,詹姆斯·艾德礼为我们深度解析了这幅旷世名作的来龙去脉、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无数现代艺术家,并在不断变迁的社会形态中被赋予了永恒的价值。
為第三帝國服務 豆瓣
Serving the Reich: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Physics under Hitler
作者: 菲利浦.鮑爾(Philip Ball) 译者: 張毓如 麥田出版公司 2017 - 2
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最受歡迎科普網站 PanSci 泛科學推薦
諾貝爾獎得主若以理性公式回應世界,
科學家與邪惡政權之間的距離該如何量測?
當科學家面對納粹統治,應該共謀還是抵抗?
本書作者選擇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傑出的德國物理學家:彼得.德拜、馬克斯.普朗克和華納.海森堡為主角。他們的個人歷史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審視,大多數科學家面對納粹統治時應該如何自處。
當時的德拜是個局外人,雖然在德國擁有傑出的職業生涯,卻同時堅持拒絕入籍德國。面對國家社會主義者的干擾和要求,普朗克的反應是苦惱且支吾。海森堡尋求官方的認同,卻又拒絕承認自己的妥協所帶來的後果。但德拜事件也重新開啟德國物理學家在希特勒統治時期行動的爭議。
正因為這三位科學家家既非英雄也不是壞蛋,所以關於他們生活在第三帝國的現實,或是有關科學與政治之間的關係,都讓人有所啟發。普朗克和海森堡的角色已經受到歷史學家非常詳細的檢視。德拜在過去被認為是一個不那麼重要、幾乎一閃而逝的身影。然而,儘管有關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物理學界研究非常多,歷史學家對於應該如何判斷,仍有各種不同激昂的論點。
全球史学史(第二版) 豆瓣
A Global History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2nd edition
作者: 【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 【美】王晴佳 译者: 杨豫 / 王晴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是一本采用比较眼光和全球视角的史学史著作,将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史学的发展置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加以讨论,不仅研究西方的史学流变,也考察亚洲、中东,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史学发展,并提供了关于全球化时代历史书写现状的最新叙述。第二版更新了有关拉丁美洲史学、非洲史学、全球史、环境史、性别史,以及俄罗斯史学的内容。
旧制度与大革命 豆瓣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9.2 (7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冯棠 商务印书馆 1992 - 8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
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Guns, Germs, and Steel 豆瓣
9.1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Jared M·Diamond /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W. W. Norton & Company 1999 - 4
在线阅读本书
Winner of the Pulitzer Prize. In this "artful, informative, and delightful" (William H. McNeill,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book, Jared Diamond convincingly argues that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Societies that had had a head start in food production advanced beyond the hunter-gatherer stage, and then developed religion --as well as nasty germs and potent weapons of war --and adventured on sea and land to conquer and decimate preliterate cultures. A major advanc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societies, Guns, Germs, and Steel chronicles the way that the modern world came to be and stunningly dismantles racially based theories of human history. Winner of the Pulitzer Prize, the Phi Beta Kappa Award in Science, the Rhone-Poulenc Prize, and the Commonwealth club of California's Gold Medal.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豆瓣 Goodreads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8.1 (306 个评分)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译者: 席玉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 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2018年2月19日 已读
论野鸡译名如何埋没一本好书。
逻辑清楚,抓大放小,把几个主要矛盾都讲清楚了。真的极简,真实入门级好书。助力我这种历史小白建立成熟史观。可能后面经济之类的有些散乱了,瑕不掩瑜。值得力荐。
历史 普及读物 欧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