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造房子 豆瓣 Goodreads
7.7 (32 个评分) 作者: 王澍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王澍以自己的学术素养,以及营造经验,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这对于当下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 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别告诉她 (2019)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The Farewell
7.4 (695 个评分) 导演: 王子逸 演员: 奥卡菲娜 / 马泰
其它标题: The Farewell / 别对她说
影片讲述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但在纽约长大的碧莉(奥卡菲娜饰演)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人权,因此在华人家庭中上演一场中西文化冲突,一部寻根家庭喜剧。故事改编自华裔女导演王子逸自己的家庭故事,她也因本片被《综艺》杂志评选2019年必关注导演之一。
2019年7月22日 看过
集体主义的丧事喜办
中国 家庭
山水情 (1988) Bangumi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山水情
9.4 (200 个评分) 导演: 特伟 / 阎善春
其它标题: Feelings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 Feeling from Mountain and Water
本片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电影。讲述了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宽慰。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 进,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余,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一日,老人偶尔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开朗。于是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中之曲,倾吐着对人生的赞美,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
本片人物、场景设定邀请了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这也为本片的美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九州·缥缈录V·一生之盟 豆瓣
9.0 (37 个评分) 作者: 江南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 7
大幕拉开,九州世界风云再起。
战火燎原,少年英雄的热血沸腾;纵横捭阖,乱世名将的战场铺开,广袤大陆正式挺进壮阔动荡的时代。
星辰的力量开始碰撞,盛衰荣辱惊心动魄。
爱情、友情、亲情;离别、背叛、伤害……
天苍地老,每一刻都可能是永诀,谁人能用血与刀,刻下一生的承诺。
青铜之血苏醒、朔北白狼出山、青阳铁浮屠归来,各路人马蓄劲如张弓。
英雄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吸整个天地,鲜血将重新书写历史的秩序!
九州幻想·四年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潘海天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我们为什么要做《九州幻想·四年》?
不是为了总结,也不是为了怀念。
《四年》出现的最大目的是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九州?
这是一个经常被问的问题。
某个总是很忙的潜在读者曾经用苦恼而低沉的声音问我:“什么是九州呢?”
比较通俗的回答是:这是一个架空世界,许多人在这个平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但是这么说,听的人依然无法对九州形成直观的印象。
读者苦恼地皱着眉头,继续按压着自己的太阳穴:“什么是九州呢?”
我推荐他去读九州的小说:40多本杂志以及20本单行本,它们垒起来在桌子上有高高的一摞。
忙忙碌碌的读者有点害羞地低下头,低声咕哝说:“不,我不知道要看哪一本。”
是啊,哪一本书能把九州说清,《缥缈录》?或者是《羽传说》?谁能告诉我们九州的面孔?谁能简洁明了地勾画出世界全貌?
那本不被一些人承认的《创造古卷》,倒是相当清晰地录入了所有设定,包括那些有争议性的部分,但是得承认,它的繁琐,事实上变成了限制他人参与的圈套。一个初窥门径者会喜欢上这本厚字典吗?
《九州幻想•四年》用前面30页,来介绍构成世界的坚实基础,它告诉你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规则。这绝对足够了。它还告诉你这个世界缓慢变化生长的过程。保留着冀州、徐州、扬州等古九州的名字的是清韵版地图,然后是英雄无敌版地图,奇幻世界版地图,古卷地图,一直到刘洋制作的神祗之眼——3D地图。
《九州幻想•四年》后面的270页,是一组从四年多来九州平台上精选出的中篇故事。时间会告诉我们哪些是最好的作品,这些历久弥新的刻痕显然最能和我们心目中的九州一一对照。你们可以看到创世老妖的作品,也有后来者的杰作,我们希望放入尽量多风格的作品,它代表着九州关于集体写作的理念。
编选中最让人遗憾的事,是江南拒绝了我们选编他作品的要求。老实说,这事让我有点失望。失去江南的九州总结,是不完整的总结。这个拒绝会像是这本书上的一道伤疤,好在九州总是要抚平伤痕,走向成熟的。
《九州幻想•四年》中过去未发表过的作品是遥控的《终末之章》和唐缺的《黑暗之子》,《终末之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逝去,《黑暗之子》则在展望未来。
《九州幻想》将于九月份正式复刊,它将继续承载九州想要成长的愿望前行。杂志存在的意义在于,能提供给策划者一个推广概念的平台,这是单行本和图书做不到的。
我们不是为了做九州而九州,九州只能是一部作品,它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也不可能是《九州幻想》的全部。
一本书的存在,总是要超越书本之外。
铁匠巴里安问萨拉丁,耶路撒冷对他意味着什么?萨拉丁回答:Nothing!
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握紧拳头放在胸口:Everything!
九州对于我来说亦复如是。我们期待的是,可以通过杂志寻找出一种生活的态度。
我们为《九州幻想》总结了一个概念:“寻找想象力”。这就像九州最初出现的第一推动力,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有现在九州的一切。
我们渴望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所有的栏目构成都将为此而努力。
之后我考虑不再做更多的读者见面会。那些场面很热闹很有趣,但是最后它们只是场作者围观会。我想拓展一下思路,做书本以外的活动。我希望能组织开课,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来做关于想象力的讲座,我们还要赞助学生们进行没有任何功利意味的奇想发明和制作竞赛,围绕的主题只有一个:“想象”。这会是一个长期的固定的“寻找想象力”活动。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作者自己。
你们绝对可以期待。
一座城市不仅仅是城市,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本杂志不仅仅是一本杂志。
九州不仅仅是九州,它的胸怀里还隐藏着许多东西。只要我们还保有起步最初的目的,它就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九州·龙痕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唐缺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 8
一个出现在宛州的巨夸父揭开黑色帷幕,露出惊世秘密的一角。流传千百年的神话,耗费数代人的心血,巨龙苏醒的力量在远方召唤,毁灭一切的火裹挟着强大的意志而来,火焰无法掩盖逼人的寒光。巨爪伸出.牢牢地抓住大地、这个脆弱的世界,也许只需要诸神一次不耐烦的呼吸,就将化为碎片九州的命运悬于掌心。无人能超脱于鲜血淋漓的乱世z外,谁能有大智慧来改变这万世不变的宿命?
以天魂为誓揭开九州大地的最大悬念。
没有人见过真的龙。没有人能证明龙的存在。没有人能证明龙的不存在。
流传千百年的神话,耗费数代人的心血,却无人能证实遥远传说的真实性。
火焰无法掩盖逼人的寒光,巨爪伸出,牢牢地抓住了大地。唤醒它,是正确的吗?
眼睛恍若两个巨大的红斑,放射出灼热的光芒,闪烁不定。唤醒它,是错误的吗?
浮生取义 豆瓣
7.6 (108 个评分) 作者: 吴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简介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作者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前言与鸣谢
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过日子”被称为“过晌”。我大概5岁的时候,跟着我姥姥到她的娘家村去服侍她的母亲。当时我姥姥刚过70,我的太姥姥96岁。我总是听姥姥说“过晌”、“过晌”的,就禁不住问,到底什么是“过晌”呢?面对这样幼稚的问题,大人们自然会哄堂大笑,却也难以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打消,不过时间久了,这个词听得多了,好像就忘了我的疑问。直到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姥姥也和当年的太姥姥一样年纪了。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司空见惯的词汇和说法,我们从来不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因而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但我们一旦认真对待这些词,就会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词,才有着巨大的力量。“过日子”和“做人”都是这样的词。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时候,姥姥身体还非常好,没有什么病,知道我要到农村去作研究,就会和我讲起老家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到了农村里,我母亲不断帮我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帮我理解一个一个自杀背后的理由,我也在不断品味着姥姥给我讲的那些事情和道理,“过日子”这个词就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了起来。我最终决定把它当作理解自杀问题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这些普通人的生与死。
因此,面对那么多自杀者的悲惨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当作参照系;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论时,姥姥的一生都成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没想到,在我回国半年后,姥姥病倒在了床上;就在我的书写到最后关头的时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岁生日前几天,就驾鹤西去了;而且,最为遗憾的是,我女儿的出生竟然与此凑到了一起,使我无法抽身赶回,只能在妇产医院旁边的十字路口烧一点纸钱。
在研究和写作当中,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平凡的姥姥,却显得那么伟大起来。姥姥于1908年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经历了两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华、大饥荒、文化大革命这些灾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继辞世时,她五十多岁,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女儿,我母亲是老四。我的太姥爷,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定要让几个女孩子读书。当时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状况很不好,但她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变卖家产,甚至卖掉了祖上传下的珍宝,宁愿让邻里讥嘲她不过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读书成才。
姥姥一生虽遭际坎坷,而言谈举止未尝逾礼,乐观豁达,宠辱不惊,侍奉翁姑尽心尽力,教育后辈有张有弛,在远近乡里更是扶危济困,善名远播。最终求仁得仁,福寿百年。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烟消云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在这位普通农妇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姥姥生病的这一年多里,我母亲就慢慢写下了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写的一些内容附在本书的最后,不仅是为了纪念老人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从正面,而不仅仅是自杀者这样的反面,来窥见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说是现代,是因为,虽然姥姥在我们看来还是太传统了,但她面对的问题完全是现代中国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定可以从她那里学到很多。
正是因为姥姥对我的思考的重要意义,我违反了一般鸣谢的惯例,把自己家的人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最后,希望读者能够谅解。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事情,读了一些书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中国思想的深厚,才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希望此书在终结了我对自杀研究的同时,开启对“过日子”的更多思考。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年读书的经验,特别是西学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还是很难显露出来的。在我的过日子和做人的过程中,诸多师友的提携与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书中一再表明的,除了亲人之外,我们还需要师友和国家,才能为自己建构一个立体的人生格局,才能为过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须把崇高的敬意献给我的老师:慷慨豪爽的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凯博艺(Joan Kleinman)、温文尔雅的曼斯费尔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随和宽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体贴的华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学的卡顿(Steve Caton)教授、和蔼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桥的日子充满了各种色彩;而杜维明教授不仅直接为我提供了经济支持,也让我深深理解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难。国内的王守常教授、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王铭铭教授、杨念群教授、萧国亮教授、景军教授则使我的一切思考都无法和中国问题割舍开来。
若是一一列举给过我帮助的朋师友,势必成为一个极为冗长的名单。但我还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对每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他,这本书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应星、王利平、徐晓宏则曾经和我同下田野,与我一起体会了实地研究的艰难与收获。吴增定、渠敬东、赵晓力、周飞舟、毛亮、强世功、汪庆华、郭金华,张跃宏、李诚等与我作了多次讨论,帮我修正了很多问题。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与我一同赴美的同学胡宗泽和我共同渡过了初到美国最艰难的阶段,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而林国华和郑文龙二兄使我没有陷入美国专业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尽。我特别还要感谢我的师妹何江穗。她曾经费尽辛苦,帮我将我姥姥口述的十几盘磁带录成文字。
回国之后,北大哲学系的赵敦华、陈来、张志刚、孙尚扬、尚新建、李四龙等教授为我新的研究和教学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为人师的我逐渐开始进入一种新的伦理关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极大的快乐。能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已经成为我现在继续研究的主要动力。感谢我所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还要感谢哈佛-燕京学社、弗里德曼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对我的研究的经济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节陆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在此感谢这些刊物允许此处重刊:1.1以“自杀中的‘正义’问题”刊于《社会学家茶座》第十八辑,2.1和2.3以“论‘过日子’”刊于《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妇之礼与家庭之义:一个个案分析”刊于《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文集(三联书店,2007)。
吴 飞
2008年7月于北京
十面埋伏 豆瓣
章红艳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8日 出版发行: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
《十面埋伏》专辑里的曲目确实是被很多演奏家录过的曲目,但是就欣赏本身而言这张唱片有很多全新的内容:(1)世界首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2)音乐厅而非录音棚里的录音;(3)第一张由外国录音师录制的中国琵琶独奏专辑;(4)首张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专辑。而对发烧友来说,《龙船》、《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曲目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录音精品
2016年12月26日 听过
听现场时被她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在场有些吵,但她温柔又有耐心地教导观众如何欣赏演奏会。可惜只查得到这一个专辑听TAT
classical 中国 古典 民乐 琵琶
枫桥夜泊 豆瓣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 李心草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hannel Classics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很荣幸地推出名为“Channel of China”的中国音乐录音系列。我们在这里使用了当今全世界最新最先进的录音技术将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呈献给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这个系列里有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中国传统经典曲目,也有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了一个富有多彩、精致和高品位文化的国家。“Channel of China中国音乐系列”将给世界各地的听众奉献上风格各异,体裁丰富的中国音乐,从古老的独奏乐器琵琶到大型交响乐队;从10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古曲到当今中国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音乐频道最先推出的《枫桥夜泊》(当代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专辑,由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十面埋伏》(章红艳琵琶独奏)《空山鸟语》(于红梅二胡独奏)等三个专辑是在位于北京市中心比邻天安门广场的北京音乐厅录制的。由世界顶级音箱老大B&W亚洲代理香港宝华公司为这次录音提供了B&W公司旗舰系列的805监听音箱及发烧线材之王荷兰万登豪音响信号线制作公司提供了最顶级的录音用线材(备注:专门为录音师加雷德先生特制的麦克风信号线)。
这批录音是中国本土首次使用最新的DSD录音制作的SACD唱片。这种新的录音技术让追求最佳录音音效和想通过听唱片感受现场演奏的中国音乐听众和发烧友在聆听双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立体声录音重播时高高地上了一层楼,去领略那前所未有的聆听体验。
曲目介绍
01 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位于中国台湾省嘉义市向东72公里处,曾为台湾重要林场,如今则是驰名中外的森林游乐区;此地地势高亢,空气清爽宜人,夏季气温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胜地闻名。阿里山山脉属玉山支脉,西临深谷与小塔山对峙,东有祝山、对高岳隔着陈有兰溪遥望玉山主峰,北有如削的大塔山巍立,南以万岁山、水山、石山延至玉山前峰。阿里山涵盖范围虽大,但一般所指为沼平公园一带(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阿里山景观多元,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冬观日出、看云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观,高山铁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更号称阿里山五奇。
居住在阿里山的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阿里山的姑娘》就是其流传最广的民歌,被改编成各种演唱和演奏版本,这里的管弦乐版本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编配的,选自他编配的《台湾音画》专集。
鲍元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6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台湾南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是中国国务院列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其作品包括交响音乐、清唱剧、声乐套曲、歌曲、芭蕾舞音乐和影视音乐,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创作奖,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香港、台北,以及巴黎、柏林、伦敦、多伦多、纽约、洛杉矶、悉尼等世界名城演出四百余场。他以中国传统音乐同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交响系列《中国风》(包括获得中国首届金钟奖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京都风华》、《戏曲经典》、《华夏童谣》、《台湾音画》等七个篇章),在各地华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在欧洲、北美和大洋州赢得了异国听众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美国全美广播电台NPR以及欧洲《泰晤士报》与《赫尔辛基日报》等曾多次对鲍元恺的艺术成就进行报道或专访。
1993年,鲍元恺应美国新闻总署之邀赴美国七城市访问讲学。1994年至2000年七次赴台湾担任客座教授、世界华人征曲比赛评委和交响乐团艺术指导。1996年2月2日在北京和台北同时举办其作品〈炎黄风情〉的两岸同步音乐会。1997年应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邀请赴东南亚访问。2001年赴欧洲访问,并在瑞典和芬兰举办其作品交响组曲《台湾音画》的专场音乐会。
02 松则亚拉
《松则亚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丁晓里先生专门为中国交响乐团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主题中融合了藏族民间舞蹈“堆谐”,乐曲直接改编于罗念一的歌曲《洗衣歌》,曲调脍炙人口,风格活泼热烈,充分表现了节日欢快喜庆气氛。
丁晓里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是著名的军旅文化活动家丁里先生,母亲是一位素质优秀的歌唱演员。丁晓里是一位爱国主义作曲家,他的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强烈的爱国激情,即便是如《荷花赋》、《铃之舞》这样听起来比较轻松的作品也是借景抒情,蕴含着极深的爱国情怀。在丁晓里的主要作品介绍中,《梅岭三章》、《黄河随想》、《大三峡》、《中国心》、《周恩来》、《永恒的丰碑》、《大阅兵》与《军魂》等无不饱含了他自然和真诚的爱国之情。
03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作曲家读唐代大诗人张继的同名诗歌后获得灵感而写的音诗,音乐很好地表现出了原诗中刻画的那种孤寂、悲愁的心境。为了更好地欣赏此曲,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原诗的内容和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①对愁眠。
姑苏②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②姑苏:今江苏苏州。
③寒山寺:旧说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枫桥夜泊》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徐振民,1934年生于山东烟台。少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先后学习钢琴、小提琴,后来又学习和声与作曲。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夏教授学习作曲,从陈培勋教授学习配器、从刘烈武教授学习和声,从段平泰学习复调,从苏联专家阿拉波夫学习曲式学,此外罗忠镕教授也给他很多教益。195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58年奉调前往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整整三十年。1988年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渡江交响诗》、幻想序曲《雪里梅园》、音画《边寨音画》、音诗《枫桥》、音诗歌《京陵怀古》,交响序曲《华夏颂》等等。
04 猜调
这首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姐妹问答对歌的活泼情趣:“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海中间;银线长长街前卖,丝线长长妹跟前”。乐曲以木管乐器的明亮音色和弦乐拨奏的轻快节奏突出显现了旋律的戏谑气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优美旋律。
05 二泉映月
弦乐曲《二泉映月》是吴祖强根据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编而成。“二泉”是无锡市的一处游览胜地,坐落于惠泉山,全称“天下第二泉”。以一潭绝妙的泉水吸引四方游客。当年阿炳经常在此操琴卖艺。此曲以景抒情,描写了诗一般优美、恬适的意境,乐曲静如潭水又涌似山泉,冥思伴以泉声,动人心弦。至于其中所表达的是何种思绪,任听者自去体会。吴祖强改编时借助了和声、复调及弦乐队传统配器方法,并在乐曲结构上略加调整,在保存原曲意韵和风格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优美,令人陶醉。
吴祖强,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院长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他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及参与并负责集体创作的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对中国现代舞剧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将中国民间音乐、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相结合,改编创作的弦乐曲《二泉映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深受听众喜爱。
06 孔雀开屏
根据何大傻作曲,汤凯旋配器的广东音乐编写而成,全曲充满华丽的色彩。乐曲由四个从轻到重的颤动的和弦开始,这使人感到似乎是孔雀翠羽的抖动。然后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一个极富广东音乐特色的旋律引入本曲的主要部分,这部分的旋律在钢片琴和竖琴闪烁的背景上,由各级乐器轮流交替地奏出。这同一旋律又以不同的配器和调性构成本曲的对比部分,在音乐逐渐高涨后进入再现,这是本曲高潮。我们似乎感到孔雀开屏时那种甚为灿烂的五彩缤纷的情景。随后乐曲逐渐加快并进入尾声,这时气氛也更加热烈。最后,乐队在和谐而颤动的和弦上以一个起伏极大的走句结束全曲。本曲作于1979年,1984年7月,中央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首演,土耳其指挥家,希克梅特·西姆谢克(Hikmet Simsek)指挥。
罗忠镕,男,中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24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 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音乐, 主修小提琴, 1944年, 转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学小提琴, 这时期, 还同时师事谭小麟教授学作曲。1949年,他又师事丁善德教授学习对位法, 并自修了作曲理论和相关技术。1947年,罗忠镕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这支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此后,他便从小提琴演奏逐渐转向作曲。1958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接着,他于1958-59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两部作品都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公演后, 获得很大成功。1985年,罗忠镕担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同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被邀请到西柏林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并在西柏林举行作品音乐会。1988年,他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海峡两岸作曲家座谈会”。2004年,罗忠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
07走西口
《走西口》讲述的是过去生活在黄土高原贫瘠地区的人们背井离乡,西渡黄河口出外谋生的故事,流行于山西、陕西的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各地的《走西口》内容相近,曲调却有很大差异。这里所采用的是山西小调的旋律:“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一直送到小村口。”乐曲以如泣如诉的弦乐音色和细腻落错的复调声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这里有缠绵悱恻的喃喃私语,更有肝肠欲断的生离死别。
08 第一交响序曲
《第一交响序曲》是关峡根据所作歌剧《悲怆的黎明》音乐的旋律精髓,于2003年12月重新结构而成的。序曲音乐以充满人性化的音乐表述方式,注重人的心灵及情感诉求、调动管弦乐手段用以营造出厚重的情感氛围,满怀激情地颂扬了改写中国历史进程无怨无悔奉献人生的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风范,并结合时代特征升华出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乐曲的主要旋律曾被用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配乐中而广为传播,家喻户晓。
一、片头音乐的结构为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A B A):
引子:弦乐队波浪起伏的音型做背景,四支园号同度的号角声从低到高、由弱至强,随后小号、长号和大号以相隔一拍的卡农式进入,激越的号角声和定音鼓的强悍加入使乐队的音响强度不断增长,描绘出一幅中国革命历程中先辈们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A部分:
a: 弦乐从高音区级进下行、伴随着四度、六度音程跳跃构成的宽广旋律富有歌唱性,用以讴歌经历过恢弘时代的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b: 由钢琴为领奏乐器,旋律抒情委婉,乐队织体简约平缓,以叙述经历过艰难人生的无怨无悔之情。
a: 动力再现部分由宏大的交响乐队鸣响出恢弘的、激情澎湃并具有史诗般的音乐。宽广的旋律倾诉着对艰难人生的咏叹,三支嘹亮的小号吹奏着挺拔向上的对位旋律在诉说着生命中的不屈精神。
B部分:
是乐曲的中部,在鼓声狂躁的敲击之上,铜管奏出方才第一主题的变奏,所有的声部都在紧张的行进。
斗争与希望对比交织着,然而鼓舞的力量从来没有放弃过。
恢复到暂时的平静后,异常柔美的小提琴独奏开启了一种可能,一个个乐器声部逐次加入,仿佛镶嵌在广袤天空的星辰,一个一个地闪烁,星光瀑布直落人间,最终绽放到一个令人震慑的光明。
木管声部与弦乐声部依次与小提琴交织,展现出一幅甜美、稳定的安宁景象,充满着勃勃生机,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与希望,并令人回忆起曾经奋斗的荣光。
A(再现部):
乐曲又回复到最初那段感人至深的著名主题。气势恢弘的乐队交响,在激情燃烧中将“崇高”永恒镌刻在信念的碑文上。
关峡,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生于1957年6月,河南开封人,满族。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时以大提琴狂想曲获美国“齐尔品”作曲比赛二等奖,《第一弦乐四重奏》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引起音乐界的关注。关峡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围城》和《我爱我家》等高品质、成熟的电视音乐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近几年,他创作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大型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音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关峡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中国东方歌舞团副团长、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青年音乐家分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音乐协会特邀理事,中国文联授予关峡为“中国当代百名优秀文艺家”之一,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授予关峡“最杰出艺术家奖”。
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CNSO)中国交响乐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交响乐团,是中国最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乐团,1996年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由国内一流演奏家组成,他们训练有素、技艺精湛,其中不乏国际比赛获奖者。历经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使乐团演奏水平始终保持着最优秀的传统。中国著名音乐家李凌、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秋里、陈佐湟、汤沐海等为乐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交响乐团成功地演奏、演唱了大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近、现代的中外交响乐作品,其中许多作品由乐团在中国首演;乐团的音乐会实况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向世界各地播放;乐团与法国唱片公司、菲利浦唱片公司等合作录制了许多唱片向全世界发行;中国交响乐团经常在国内进行广泛的巡演,足迹遍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40余座城市,为弘扬中国交响乐作品及介绍外国交响名篇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使乐团赢得了亿万听众的爱戴。
许多在世界享有最高知名度的音乐大师同中国交响乐团进行了合作演出或艺术交流。其中,指挥家包括:奥曼迪、卡拉扬、小泽征尔、迪图瓦、马祖尔、斯拉特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以及作曲家兼指挥家潘德列斯基、舒瓦茨、莫瑞斯等。演奏家包括: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斯科达、穆特、阿格里奇、马友友、麦斯基、沙汉姆、王健、朗朗、李云迪、林昭亮、佳克米尼、林德曼等。指挥大师迪图瓦于1997年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后激动地说:“看到中国有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交响乐团,确实令人感到惊喜,中国交响乐团很有潜力, 一定会成为世界上令人瞩目的优秀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在多次世界性巡演中出访了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乐团以令人信服的艺术表现和独具特色的中国神韵赢得了各国听众的高度赞誉。美国报界称:“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是当之无愧的成员。”伦敦《泰晤士报》称:“中国交响乐团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乐团,有着充满生命力的声音。”欧美同行更是惊叹在他们的世袭领地—交响乐王国中“又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指挥—李心草
1994年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曾师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当他刚刚20岁时,就已与前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国内著名乐团成功合作了马勒、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西贝柳斯、德沃夏克等作曲家的大型作品,并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合作演出了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和中国歌剧“原野”。
1993年11月,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了“首届全国指挥比赛”,并荣获第一名。1994年起,受聘于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出任常任指挥。并成功的演出了“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罗米欧与朱丽叶”、“仙女”、“唐基柯德”、“戈佩利亚”、“红色娘子军”等中外著名芭蕾舞剧。1996年,受指挥大师雷欧普德.哈格教授的邀请赴奥地利,并在国立维也纳音乐学院深造。1997年,在法国举行的“第45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同年,作为哈格大师的助理指挥,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访华演出。1999年秋,他率中国交响乐团在“99东瀛行”日本巡演中,与陈佐湟共同担任指挥,取得了很大成功。2000年初,被评为“影响中国21世纪的100位青年”之一。
作为当今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指挥家之一,他的足迹已遍及国内外。除了与国内各大乐团合作,还经常与法国里尔国立乐团、贝桑松歌剧院、哥本哈根爱乐乐团、提沃里管弦乐团、维也纳青年管弦乐团、约翰内斯堡爱乐乐团、开普顿爱乐乐团、南非室内乐团、韩国KBS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芭蕾舞团等合作。并相继成功的演出了歌剧“蝴蝶夫人”、“弄臣"、“茶花女”、“波西米亚人”、“托斯卡”、“阿伊达”等歌剧。在一系列演出中,展现了他在丰富的曲目中广泛的适应以及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他对德奥经典作品以及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的阐释尤其令人称道。李心草现任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及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录音师、制作人—加雷德·萨克斯
加雷德·萨克斯(Jared Sachs)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早年就读于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主修圆号演奏。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广播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圆号演奏员达15年之久。他经常随乐团为各大唱片公司录音。1987年,他开始在飞利浦唱片公司担任录音监制和录音师,同时还为宝丽金公司(今天的环球唱片)等著名古典音乐厂家做后期剪辑和母带制作。很快,萨克斯的录音得到了同行,特别是音乐家们的推崇。小泽征尔指定萨克斯先生担任他的夏季音乐节首席录音师。在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家的大力支持下,萨克斯先生和妻子于1990年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取名Channel Classics。迄今为止,萨克斯先生已经录制了250多个项目,录音和后期全由他一人完成。1996年开始,萨克斯参与飞利浦公司研究DSD录音技术和SACD唱片技术开发。2001年,他的唱片公司出版了世界第一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从此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的唱片一律以DSD(飞利浦与索尼联合开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录音方式)录音方式录制,只以SACD格式发行新的唱片。目前,在全世界,具备了DSD录音的唱片公司不到10家,就连声名显赫的古典音乐唱片几大厂牌也还没拥有自己的DSD录音设备。萨克斯先生拥有的DSD录音设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型号,软件永远是最新的版本。从2001年到2005年2月萨克斯先生已经出版了40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
北京音乐厅简介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现代风格的专业音乐厅。它坐落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北面与景色怡人的中南海毗邻,西临繁华的西单商业街,向东远眺,宏伟的天安门广场,蔚为壮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北京音乐厅作为国际专业音乐厅之一,是乐坛精英施展才华的理想舞台,曾有众多国内外音乐大师在此一展才华,他们是:梅纽因、斯特恩、小泽征尔、马友友、斯科达、多明哥、卡巴耶、刘诗昆、殷承宗、傅聪、林昭亮、吕思清、王健等;北京音乐厅作为中外音乐百花争艳的艺术殿堂,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音乐厅作为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一方净土,为丰富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普及高雅艺术做出了贡献,并培养了难以计数的音乐爱好者。
2003年,北京音乐厅重新装修,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复业。改建后的北京音乐厅可容纳1024位观众。其外观更具现代感,外墙由浅灰色玻璃幕墙组成晶莹剔透的玻璃形体,尤其是夜间音乐厅内部灯火辉煌,看上去像一个蕴藏美妙旋律的玻璃音乐盒。演奏厅内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建筑声学措施,获得良好的音质、频率特性和适度的混响时间以及均匀的声场分布,以其明显的厅堂声学优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使其成为国际音乐艺术交流的重要演出场所。
说说DSD 录音与SACD唱片(超级音频CD)
DSD是录音方式,SACD是唱片格式。普通CD上不可能装载DSD信号,我们看到的普通CD上印有DSD,要么是愚弄无知的消费者,要么就是将PCM的录音用来在DSD AD转换器上过一下,然后再下转成16比特/44.1赫兹的Wave文件(不转成此格式文件,CD机就读不了)。SACD则是原封不动地装载DSD录音的原始录音文件格式。SACD之所以诞生,正是因为普通CD无法装载DSD音频信号。很多大唱片公司将PCM方式的录音以SACD发行,不过是一种商业伎俩。这样说来,真正的SACD必须是DSD录音的,否则就是新瓶装老酒。DSD录音存储下来的文件可以下转成PCM供普通CD使用,效果比原始录音是PCM的录音好。Channel Classics公司SACD使用的是4.7G的DVD盘片,碟片上镀有三层完全独立的音频信号:(1)5.0多声道DSD音频信号(2)2.0声道立体声DSD音频信号(3)2.0声道PCM普通CD Wave音频信号(由DSD音频文件下转来的PCM音频文件)。当你购买SACD时,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方式录音的,是DSD还是普通PCM。Channel Classics公司录音师之所以没有使用5.1声道(即:多一个重低音)是因为他录制的多半是古典音乐而非电影音乐,加雷德认为,低频信号该在录音时通过麦克风的摆位获取,在重播时通过音箱的摆位重播,这样就很自然了,完全没有必要无中生有搞一个超低音。他认为在音乐会现场是听不到那种器材玩家喜欢的夸张低音的。
超级音频CD新一代的音频
为了全面改善PCM(脉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则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因此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决定推出一种称为超级音频CD (SACD) 录音和重放的标准。
SACD是一种多层混合碟片。一层保留了传统的“红皮书音频”即16bit/44.1kHz CD标准,因此碟片可以仍旧可在标准的CD播放器上播放;另一层是高密度层,碟片可以在SACD播放器上播放,能提供2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可多达6声道或环绕声),具有极高的音频质量,频率响应从0Hz到100kHz,而动态范围大于120dB。高密度层也可用来储存文本、图片和视频信息在播放时重现多媒体的形式。
除了音质方面的改善外,SACD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版权管理方式,其版权识别方式是有一种可见的和一种不可见的数字式水印同时存在。它是一种可用于媒体保存的理想介质。
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DSD)
DSD技术是用来录制SACD的音频。DSD是以1-Bit来表示采样率为2.8224Mhz音频波形,是从前通用的数码录音PCM录音采样率的64倍。因此可以使得SACD获得前所未有的音频质量,它的重放还原质量是其它任何数字或模拟音频无法比拟的。DSD以其超级的灵敏度100%地录制下麦克风所能收到的任何信号(包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如细小的自然泛音),录音时,麦克风的信号进入DSD AD转换器,生成DSD数字文件后存在电脑硬盘里,这些信号最后通过无损压缩技术镀刻在SACD碟盘上,重播时通过SACD机上的DSD DA解码器100还原成模拟信号,即:录音时收到多少信号,此时还原多少,完全100%还原。这就是DSD和SACD的完美和珠联璧合。可以这么说,陈品SACD就可以作为录音公司的压碟母盘。相比之下,PCM录音则不能完全收入麦克风收到的信号,很多细弱和超低频及超高频的信号完全丢失,这就是为什么说数码录音声音坚硬,这还是当录音信号通过PCM AD解码器时丢失的信号,当CD播放机播放时,CD上的数码信号通过光头读取后由CD机上的PCM DA解码器解码,这时信号丢失更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录音棚里从电脑上直接听PCM的WAVE音频声音比唱片上好的原因,因为这时少了CD这个丢失信号的环节。DSD录音和SACD完全克服了PCM录音和普通CD的致命缺点。XRCD也罢、HDCD也罢都是在后期处理和DA上玩雕虫小技,他们再怎么玩在播放时都是PCM DA出来的 16比特/44.1信号。令人心痛的是DSD作为封面装饰滥用了,几元钱的CD上也自称是DSD技术,令人啼笑皆非。SACD本来是为了装DSD信号的,结果就连世界著名的几大古典唱片公司也拿去装载甚至是70年代的录音,他们的做法是:有道德的可能会将早期开盘带录音直接输入DSD-AD解码器,让后生成DSD音频信号装入SACD,这时我们还可以通过SACD听到录音师们在录音棚里听到的开盘录音效果。恶劣的则是将PCM的数码录音通过DSD AD转换成DSD音频信号写入SACD。
DSD录音技术让集成了模拟录音生动优美的音色和数字录音的高信噪比。SACD则是忠贞不渝地100%存储和100%还原了DSD录音。有了DSD录音和SACD,我们可以不再嫌弃数码录音那不悦耳的音色,也不用再去折腾密纹胶木唱片(LP),通过忍受听炒蚕豆般的背景噪音为代价去苦苦品味那动人的模拟声。
COLOPHON 制作群体
Production Channel Classics Records bv
出版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
Producer C. Jared Sacks / Zhang Hong Yan
制作人 加雷德·萨克斯/章红艳
Recording engineer / editing C. Jared Sacks
录音/剪辑 加雷德·萨克斯
Assistant editor Hanying Feng
剪辑助理 冯汉英
Cover photo and design POLOARTS Entertainment Co., Ltd.
封面设计 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dditional photography Channel Classics
照片 荷兰音乐频道
Liner notes Su Li Hua Zhang Hong Yan
中英文文案 苏立华 章红艳
Technical information 录音设备
Microphones麦克风 Bruel & Kjaer 4006, Schoeps MK2
Digital converter 数码转换器 DSD Super Audio / Meitner
Pyramix Editing / Merging Technologies
Monitoring 监听音箱 Bowers & Wilkins 805
Cables 麦克风信号线 Van den Hul *
Recording location录音地点 Beijing Concert Hall 北京音乐厅
Recording date 录音时间 2005.8
大腕 (2001)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大腕
7.9 (534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刚 演员: 葛优 / 关之琳
其它标题: Big Shot's Funeral / El funeral del jefe
尤优(葛优 饰)接到个美差,拍一部宣传记录片记录好莱坞大腕导演泰勒(唐纳德.萨瑟兰 饰)在中国拍摄影片的工作过程。一开始工作顺利,但随着制片人托尼(保罗.莫索尔斯基 饰)的到来,事情起了变化。闲下来的尤优和泰勒、泰勒的助手露茜(关之琳 饰)到寺庙游览,三人相处得非常愉快。不料几天后泰勒因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他希望尤优能为自己操办个喜丧葬礼,尤优揽下活儿。
尤优找到老同学王小柱(英达 饰),泰勒将死对王来说是一个难得商机,对托尼来说也是如此,惟有尤优和露茜是怀着朴实感情面对此事。王小柱开始出谋献策,拉了好多赞助,众多商家不惜花大钱在葬礼上做广告。局面变得无法收拾,却不料,在葬礼的背后另有玄机……
我不是潘金莲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我不是潘金莲
6.6 (619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刚 演员: 范冰冰 / 郭涛
其它标题: 我是李雪莲 / 我叫李雪莲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范冰冰 饰),为了纠正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没想到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接着变成了第三件事。十年过去,她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但她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悟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李雪莲要纠正的这句话是她前夫说的。她前夫说: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李雪莲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潘金莲。
双生 (2016) 豆瓣
导演: 王明海 演员: 阿山 / 阿铭
其它标题: Single Men
居住在贵阳的阿铭正在头疼新房子该如何装修,他刚刚结束了一段耗时已久 的关系,只能期待自己搬新家以后生活能不要再像以前一样颠簸。
在另一边,阿山从番禺搬到了广州市区,他住在组来房子里,退休以后的他乐于参与同志社群的活动里,每天不断和自己的朋友相聚,但是他也微微流露出了对未来的焦虑,自己身边既没有同居伙伴也没有伴侣,他必须要非常小心的规划自己今后的生活。
Living in Guiyang,Ah Ming is considering how his new apartment renovated, he had just ended a l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consuming, can only look forward to life can not be like before bumps after their own new house.On the other side, Shan moved from Panyu, Guangzhou city, he lived leased house, after retirement h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gay community, every day and continue to meet their friends, but he also reveals a little about the future anxiety, his side has neither partner nor cohabiting partner, he must be very careful in planning their future life.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豆瓣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楼庆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9
这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作者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这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2016年10月9日 已读
在图书馆很偶然发现了这个,感觉还是梁那一套比较好,回头继续来看完…
中国 古建筑 建筑 建筑史
舌尖上的中国2:民以食为天原声带 豆瓣
9.0 (14 个评分) 阿鲲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4年4月25日 出版发行: 阿鲲音乐
让数亿中国人口水和眼泪齐飞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原声大碟由我国著名青年作曲家阿鲲谱写。很多人听着这些音乐“听饿了”,也有很多人“听哭了”:无论是第一集《脚步》结束时白马占堆仰望天空时的曲目“初”,或是听哭了很多人的片尾曲“再会(片尾音乐)”还是最经典的传承舌尖1音乐主题的“劳作的春夏秋2”,展示和制作诱人食物时响起的听饿无数人的“舞”、“唇齿之间”,或是夫妻船捕鱼的配乐“山高水远”等等...首首曲目都是感动了万千大众的经典之作。部分曲目还由悉尼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执棒指挥,悉尼顶尖音乐家演奏录制。这都是听觉上的诱人美食和感人故事,你值得拥有。喜欢的朋友还可以下载在路上听。
舌尖上的中国 原声带 豆瓣
9.2 (26 个评分) 阿鲲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2年6月13日 出版发行: 成都阿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舌尖上的中国》原声音乐大碟,由中国著名青年作曲家阿鲲(Roc Chen)操刀谱曲制作完成。
数月前,当阿鲲第一次看到《舌尖上的中国》粗剪画面时,作为爱好美食的四川人的阿鲲当即就决定这个是阿鲲一定要作的项目,而目的则是——用恰当的音乐帮助画面,呈现出一个唯美诱人的舌尖上的中国。
果然,随着纪录片的热播,在广大网友的强烈要求与呼声之中,本张原声大碟呈现在你的面前。专辑曲目自所有阿鲲原创音乐中精选出19首,分别分段表现食物的耕种、收获、烹饪、享用的过程,以及背后那些作食物的人,以及他们的辛劳、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平凡和伟大。
本专辑延续了阿鲲以交响乐为主的大气风格,但又不失小巧、活泼与调皮的色彩,再加上阿鲲特别调制的电子音色使得整个音乐与画面水乳相融,犒劳你的听觉、视觉、味觉。阿鲲说,作食物与作音乐都是一样的道理,都包含辛劳、付出与智慧,就像作人一样。
无论如何,本张专辑是阿鲲的心血之作,全部为非歌曲的纯音乐。或为NewAge新世纪音乐,或含治疗系元素,或为交响乐,带给你与常见流行歌曲不一样的音乐体验与感觉。
2016年6月17日 听过
万万没想到,来美以后,iTunes播放次数top10全部来自这张专辑。好心酸QAQ
OST 中国 原声 阿鲲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豆瓣
8.1 (78 个评分) 作者: 科学松鼠会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
本书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会网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罗永浩说,“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科学松鼠会’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趣,有时候甚至很酷”。
作者30人,其中17人为理工科博士或博士生,连文中的插图也出自理科博士之手。
触不可及 (2014) 豆瓣
4.6 (65 个评分) 导演: 赵宝刚 演员: 孙红雷 / 桂纶镁
其它标题: One Step Away
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傅经年(孙红雷 饰)有着双重特工的身份,他和拍档“影子”(徐静蕾 饰)原本要进行最后一次合作,可随着接头人“回声”(黄磊 饰)被傅经年上司——中统特务头子纪曾恩(方中信 饰)捕获,两人均面临重大威胁。危急关头影子牺牲了自己解救了傅经年,真相被影子收养的义妹宁待(桂纶镁 饰)看在眼里,随着深入接触和一系列事件纠葛,宁待与傅经年宿命般地相爱了,可是好景不长,国仇家恨又使两人分离。抗战结束后,纪夫人(蔡少芬 饰)给傅经年介绍了好姐妹卢秋漪(蒋勤勤 饰),此时此刻宁待又出现了,双重身份、国共两党的纠葛使得傅经年面对近在咫尺的爱情却无法触及,组织上的任务让他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随着内战的白热化,他该何去何从?
本片是导演赵宝刚的电影处女作,故事时间跨度达70年。融合谍战和爱情元素,诠释了一位地下工作者与一位舞蹈老师的恋情。
2015年1月14日 看过
#陪妈看片 选角严重失误啊,白瞎了OST
2014 中国
上错花轿嫁对郎 (2001) 豆瓣
7.7 (262 个评分) 导演: 张子恩 演员: 黄奕 / 李佳璘
这天在扬州城有两个小姐同时出嫁了,一个是城中富商的小姐杜冰雁(李琳 饰),一个是城中武师的女儿李玉湖(黄奕 饰)。两位小姐都有着外人看似美满的姻缘,冰雁将嫁给柳州巨商齐府的三公子齐天磊(聂远 饰),而玉湖将嫁给当朝的重臣袁不屈(师小红 饰)大将军,但其中的苦水只有她们自己知道。齐天磊体弱多病,为了冲喜才赶着完成婚事;而袁不屈出身前在李家受尽白眼,为了报复才决意要娶玉湖。正当两位小姐在花轿上暗自垂泪的时候,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两队娶亲的队伍同时躲到了同一座庙里躲雨,岂料雨过天晴后轿夫竟然抬错了花轿!于是两段离奇曲折的姻缘开始了。
厨子戏子痞子 (2013) 豆瓣
6.5 (512 个评分) 导演: 管虎 演员: 刘烨 / 张涵予
其它标题: 厨戏痞 / 厨子·戏子·痞子
民国三十一年,“虎烈拉”横行华北。北平城被日军封城。城外闹瘟疫,城里闹饥荒。流氓(黄渤 饰)饿得不行,蹲在胡同里劫大户,没想到却把两个日本人劫到了一家日本料理店里。店里只有店主夫妇和一个驻店唱戏的戏子。中国店主夫妇,厨子(刘烨 饰)胆小如鼠,厨子老婆(梁静 饰)残疾弱智。戏子(张涵予 饰)颠三倒四,神神叨叨。怎么处理这俩日本人成了难题。
为了让其他俩人听自己的,流氓亮出枪,店主拔出刀,戏子干脆摸出来一手榴弹。三人陷入僵局,料理店外,此时日军和城中伪军正在进行全城地毯式搜查。之后事态发展却出人意料,闹剧迭出,情节爆笑百转。几人疯癫闹场的狂欢表象下,“曲线救国”的“愚人谍战”,才刚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