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心花路放 (2014) 豆瓣 TMDB
心花路放
6.4 (849 个评分) 导演: 宁浩 演员: 黄渤 / 徐峥
其它标题: 玩命邂逅 / 玩儿命邂逅
二手音响商耿浩(黄渤 饰)婚姻失败,他想用锤子爆小三(李晨 饰)的头,却迟迟没有勇气,幸亏在剧组做制片的兄弟郝义(徐峥 饰)及时发现自暴自弃的耿浩,他决定带着耿浩开启一段“治愈之旅”。于是一对好基友带着一只狗上路,邂逅三千公里的“桃花”。“阿凡达女郎”(陶慧 饰)、“杀马特”周丽娟(周冬雨 饰)、“白富美”(张俪 饰),各式各样的女人接连登场,耿浩一路艳遇一路疗伤。时光倒转,5年前的此时,大龄文艺女青年(袁泉 饰)因为听了一首流浪歌手耿浩的歌,毅然前往大理……在经历一连串奇葩遭遇之后,大家都放下了心里的“阴影”,找到了通向幸福的道路。
2025年2月5日 看过
因为插曲中那句“你是绿里透着蓝,我是黄色屌丝男”找来看的,很碎片地在眼前刷过去,没留下多少印象。很多元素已经消失在日常中,大理也不再是疗愈情伤的地域,搞笑的素材太有时效性,其中关于性别、爱情的很多笑话都稍微让人不适,但何必深究呢?不过为了一笑。
中国 喜剧
天书奇谭 (1983) IMDb Bangumi 豆瓣 TMDB
天书奇谭
9.0 (643 个评分) 导演: 王树忱 / 钱运达 演员: 丁建华 / 毕克
其它标题: Le livre céleste : une légende chinoise / Secrets of the Heavenly Book
天庭有珍奇书籍“天书”,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看守天书的袁公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〇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
2025年2月19日 看过
前几天草草看过,记得剧本最后是“白云弥漫,苍天茫茫”。监守自盗、刻书石上、播撒世间、事发受审,袁公一路行踪合理又美丽,自有一股气息在;狐母狐女和蛋生镜像般地运用法术,寺院、道场、官府、皇宫,情景切换中自然地勾连出趣味;阿拐是最有趣角色,一股自然气,就那样活。画风美丽,简约却刻画出丰富的世界。一直以为狐狸是兄妹三人,看最后创作者讲才知是母子三人。看的时候总想找到一些隐喻,写短评时已经遗忘。
中国 动画
雨天的书 豆瓣
8.5 (22 个评分) 作者: 周作人 著 / 止庵 校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1
《雨天的书》收录五十六篇,是周作人自编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本书最可显示周作人前期随笔的风格特色,也就是“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影响深远。
“雨天的书”,书如其名,晶莹剔透,宁静隽永,如《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
2024年10月18日 已读
恬淡从容。谈周围的人事景象,发自己的人生遐思,讲文艺的过去未来。前两部分读来比后半部分愉快,回望回忆中的种种景象,有失落有愉悦,重要的是看的时候带着当下的从容,生活就那样折射出美丽。谈人生部分甚合心意,世间依旧凶险,节制与放纵之间求得片刻的愉悦,“偶然的片刻优游”。“我觉得中国人的大病在于喜欢服从和压制,最缺乏的是对于一切专制之憎恶”,后半文艺批评、报章讲演根基于此,因于此要怀疑与宽容,要中和。深夜由《死之默想》读至《若子的死》,心生无限悲凉。
中国 微信读书 生活 经典
唐诗三百首新注 豆瓣
作者: 蘅塘退士 译者: 金性尧 注释 / 金文男 辑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 11
《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影响广的唐诗选本,金性尧先生的新注本有选择地吸取了前人的注解和他们那代学人研究唐诗的成果,参以自己精深而独到的艺术见解,使疏解更为翔实新颖。《唐诗三百首新注》自1980年出版以后,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累计印数近三百万之多,诚如赵昌平先生所说,金性尧先生“以学问家、文章家而为注家,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其著作沾溉后学,为畅行而恒久者,良有以也”,“或曰蘅塘退士为唐诗之功臣,则性尧前辈洵为功臣之功臣也”。此次的新版更附加了其女金文男为全部诗作和诗人所做的辑评,进一步提高了此书的欣赏和参考价值。
2024年11月11日 已读
从七月翻到昨天,浅尝亦足以自娱。古诗、律诗、绝句;五言、七言、乐府,依此次序按时间选编,一首首翻来总是心生遐思,千年时间隔又不隔,诵读一番总能窥得些许诗句中已涌动千年的心绪,喜乐忧患、离愁别绪、家国政事、深宫幽怨、山河景致……无事不入诗,无诗不关情。考学时背诵到很熟的诗句、第一次见到的诗句,读来熟悉又陌生,心思不同于当时,或许经年之后再读会有新感受。但常识仍缺,平仄不懂,字音字义模糊带过,还需多读,览古人辑评时更觉读得太少,用心太浅。女儿辑历代评说为父亲当代注解更增光辉,追怀也是佳事。
中国 古典文学 微信读书 诗歌
杜甫诗选 豆瓣
作者: [唐] 杜甫 / 谢思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6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一生创作的诗歌保存下来的共一千四百馀首,其中读书游历时期保留下来的作品较少,是他创作的准备期。困守长安时期他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创作逐步走向成熟。安史之乱中,杜甫创作了大量直接记录时代变化和个人命运的作品,奠定了杜诗“诗史”性创作的基本面貌。成都和夔州生活时期,杜诗的创作数量*多,题材、风格日趋多样丰富。杜甫的诗歌由于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方面的典范意义,自宋代以来就广受各层次读者的欢迎,也引起注释家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他的许多选注本都曾在普通读者中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本书的编选,就参酌清人及近代的选注本,选目力求包括杜甫*广为传诵、*有代表性的名篇,注释较简,但也力求稳妥可据,对读者理解原作有所帮助。此次纳入“古典文学大字本”丛书推出,采用大开本,正文版式疏朗悦目,大字护眼,整体装帧简洁典雅。
2024年12月1日 已读
去年手抄过一次,匆忙抄写,没有读,此次读完,感觉会再读,或许只有靠一次次地吟诵和回想,才能更接近诗歌后面的杜甫。人以诗立,十年壮游,虽诗所存不多,但赤子之心恳切动人;困守长安,艰辛生活中得见世态炎凉,雄心不改但苦痛已发;安史乱起,流离在乱世中,耳闻目睹国与民之惨与悲;弃官漂泊西南,成都和夔州的久居只是一时,更多仍是漂泊,一切都衰落。只是草叙生平就想起好多首诗,在诗歌中杜甫保存了自己,自己的痛苦、愤懑、悲伤、愉悦、惆怅、思绪化作一篇篇诗歌流传万古。前人的赞誉已足够丰富和动人,但再多的赞誉都不够,只是还遗憾“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
中国 微信读书 文学 诗歌
大宋繁华 豆瓣
作者: 谌旭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 - 8
关于宋史,近年的潮流是聚焦于其物质与文化的兴盛。写作者与阅读者摒弃传统的“弱宋”印象,重新被《东京梦华录》里的宝马香车、雕梁画栋、集四海之奇珍、会寰区之异味吸引,重新肯定“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繁华,成了两宋的新标签。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宋朝与当前大众想象的“造极之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本书从双向视角出发,解读两宋三百年间留下的各类史料,重新梳理秦制在所谓宽松时代的汲取机制,探索这时期处于压力之下底层群体的反汲取生存策略,呈现了一个除了繁华的社会表象之外,更加符合历史逻辑的宋朝另一面。
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剖析宋朝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原因;第二部分讲述不同时期的宋朝政府汲取的方式,以及百姓如何辗转腾挪求生存;第三部分则是解释了两宋增加的财富没能转化成再生产资本的原因。
谌旭彬的写作打破了当前大多数宋史著作自上而下的正统史观,聚焦无法在历史中出声的底层群体,呈现他们真实而又残酷的生存状态,揭露了两宋“以九千万贫弱者,供养一千万食税群体”的“繁华”本质,颠覆了其所谓古典中国黄金时代的形象,对全面理解两宋的王朝体制富有启迪意义。
2024年12月21日 已读
不成书,又散又简陋,整体的思路按着政府赋税与民众生存之间的拉扯在写,但整部书的题目太大。前面写从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变导致的人口爆发,漫长的生子不举的历史中是艰难的生存环境;后面谈具体问题时依旧是紧扣着赋税之下的压迫来讲,权力有为的害处在于权力所为皆是盘剥,行役和差役是城乡小民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对士大夫的纵容、禁军的大肆冗余、地方财力的汲取是秦制逻辑下的必然,繁华在东京的上层人士中。强烈地指导现实的视角,很多地方的断言过于极端,提供的材料也不够丰富,将一篇篇小文章组织成一本书,虽说小中见大,但太细小难成大。太爱用所谓的秦制来掩盖具体的讨论。
中国 中国历史 微信读书
叶嘉莹说杜甫诗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15 - 1
杜甫在唐朝诗歌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所以也被称为“诗史”。作者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作了详细的解读,引领读者走进杜甫的诗人心境。
2024年12月25日 已读
依旧是经典诗作串起杜甫一生,杜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种讲解的形式,从漫游到困长安,从战乱起到漂泊西南,从诗中见杜甫,根植在对诗歌的解读上,在字面上一字一句转成白话解读下来,但解读的深度不足,思想内容集中在杜甫对儒家道德的坚守和人事浮沉的体会,写作艺术上也多强调结构与真实。对感发、知人论世、情感与形式的强调贯彻始终,也能看到时代的痕迹:家国沦亡、故国难回的亲身经历,中共建政后文艺观念对杜诗的重新选评…录音转写而来,太啰嗦,很多重复,也欠条理。四十多年前的讲解在作者离世一个月之后读到,人生百年。
中国 中国文学 微信读书
边城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2018 - 7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一部中篇小说,凭此书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寄托着作者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较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全书共二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似一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以古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024年12月26日 已读
十五篇,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兵士到士绅、教授,从生到爱到死。更偏爱乡村、兵士、穷人的故事,他们的痛苦与悲伤在自然中发生中,四时万物持续流动,生活也继续流着,有时读来觉得是淡淡地忧愁,有时读来觉得是深深地愤恨。也可能是想得太多,沈从文只是将当时所经历的人情世态记录下来,愿意作比求取其它也好,只是单纯地欣赏人物、情节、环境也罢,总是能勾起一些爱与勇气。爱总是奢侈,郑重与轻率的对待背后更见美丽。
中国 小说 微信读书
谢朓庾信及其他诗人诗文选评 豆瓣
作者: 杨明 / 杨焄 2017
南朝齐永明(483—493)以后,诗歌创作中开始实践声律论,逐渐产生了咏物和宫体两大题材,作品声音和谐悦耳,风格更趋清丽圆转,为唐代诗史高峰的出现作了极为关键的铺垫。本书重点介绍了谢朓、庾信的生平和创作,并附及了齐、梁、陈诗坛的其他名家名作。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皆选取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流大家,延请国内知名文史学者,以生平事迹为线索,对其作品进行选注选评。一本在手,便可对这些大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貌有全面的了解。
2025年2月20日 已读
慢慢翻完,从诗篇中偷取美丽心灵的印迹。体物之细微、深切令人动容,观察、感受自然风物的形态、动作、变化,再借以精确地文字表现,吟咏之间如在眼前。情不外露,借以行止、风物、时令自然构造出情感喷薄欲出的境界,余下的交给读者细细体会。典故的使用因自身修养不足还是很难领会其妙处,勾连过去与现在及背后的情致,不深刻体会还是难懂。注释从简,重在讲解,始终强调将南朝诗歌放在诗歌历史中去看,精美细致、声调和谐、圆融蕴藉都为盛唐诗人继承。
中国 微信读书 诗歌
封神演义 豆瓣
作者: [明] 许仲琳 编 / 王维堤 等校点 注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 - 6
★神魔小说,姜子牙封神。历史演义,周武王伐纣。
★古代诸神之百科全书,姜子牙、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伯邑考、哪吒、申公豹、杨戬、雷震子、土行孙、四大天王、哼哈二将……
★清康熙“四雪草堂”刊本,校勘精良
★钱伯城详细《前言》
★近200幅插图 600余条注释,轻松阅读
★附《史记》《尚书》《诗经》等典籍中相关记载
★附鲁迅、郑振铎对《封神演义》的评价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与《西游记》齐名的神魔小说。讲述商纣王荒淫无道,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铺叙道教诸仙和众神来历,塑造了姜子牙、哪吒、杨戬、土行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等民间喜闻乐道的艺术形象。全书描写生动,充满奇异的想像,历代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书以清初“四雪草堂”刊本为底本,王维缇点校整理。钱伯城《前言》,原刊于本社1989年出版的《封神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内容、成书等作了详细介绍。此次出版,新增注释、插图和附录三部分,以便广大读者阅读。注释600余条,重点解释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插图近200幅,选自明万历金阊载阳舒文渊刊本、清“四雪草堂”刊本、清光绪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清代墨绘本《封神真形图》等。附录,选择《史记》《尚书》《诗经》等古代典籍中对“封神演义”历史的记载,以及鲁迅、郑振铎对《封神演义》的评价。
2025年2月26日 已读
大年初一偶然翻开,前面情节丰富些,读得稍快,中间开始翻来覆去互相斗法,很久没动,这两天一口气翻完。斗法部分太依赖器物,在网文中见过太多,想象的惊艳之处少了很多。应劫、顺天,所有人都是全力演出,仙、神、人的等级借阐教截教的纷争确立,一切为了最后的结局。人物脸谱,最为丰富的是杨戬,能文能武,姜子牙总是闷闷不乐,战事总是有僵持、投降、内应、斗争、胜利。繁文太多,重复的打斗,伴着重复的理由、情节、话语。翻最后几篇附录更觉历史与演义之不同,苍茫血腥化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又化为神仙斗法三教封神。注解聊胜于无,插图倒是不错。
中国 微信读书 经典
杜甫诗歌鉴赏辞典 豆瓣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有“诗圣”美誉,其诗被称作“诗史”。本书收录了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26篇,其中诗124篇,文2篇。所收名篇集中在诗歌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鉴赏文则出自俞平伯、萧涤非等当代名家之手,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杜甫诗歌之博大精深、沉郁顿挫、波澜壮阔、切合现实。
2025年3月16日 已读
前半一天两三首翻了快一个月,后半在今天一气翻完。有五六首是第一次见到,鉴赏在保持了不同作者的个人风格外保持着很高的水准,马茂元、萧涤非印象较深。杜诗名篇旨意明晰,鉴赏多还是疏通诗意、分析结构、归纳志趣,遗憾不懂平仄韵律吟诵,很难体会到平仄、韵脚的变化,更何谈将此与诗意变化联系到一起。以一篇文讲一首诗的方式来读诗给人很大启发,读注本还是容易轻易放过,不去仔细推敲词句、篇章、心绪……脑海中随意思索一番就停下,所得还是浅薄,试着写一写,再与前人注评作对照,才算读过。
中国 微信读书 诗歌
好诗不厌百回读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出版社 2017 - 7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2025年3月17日 已读
一气翻完,以李陵箜篌引为界,后半本比前半本写得好,前半本过分从简,后半本详略适当,既有字词句意主旨的详细辨析,在主旨归纳上也不多加赘语。宋之前的部分大多在中小学时背过,宋词与宋诗则是第一次见,相较之下后者更新鲜更有印象。鉴赏的逻辑在最后两片附录中见得到:不过分附会政治、不过分追究真实、读者主体的参与、联想的必要与逻辑、工与拙的来回、紧扣字词句、字词解释有依据、词语的色彩情感韵味、意脉与层次的梳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入门路径皆是如此,但还是急躁。选诗没有逻辑,随意挑选好诗好词拼凑,李白七苏轼六周邦彦二,杜甫却只有一首《又呈吴郎》。
中国 微信读书
弃长安 豆瓣 Goodreads
7.6 (21 个评分) 作者: 张明扬 天地出版社 2021 - 12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变乱何以爆发与盛世何以崩陷,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1.新锐历史作者张明扬作品,多位名家倾情推荐
张明扬作为专栏作家,曾供职于专业书评媒体,阅读、研究和写作历史二十余年,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天命与剑》《非常之人》《纸上谈兵》等历史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各大书榜推荐。本书也得到虞云国、许纪霖、刘擎、张宏杰、周濂、郭建龙倾情推荐。
2.注重史实与细节,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
作者着重笔墨于安史之乱中几位关键人物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之上,提炼出与之相应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合理延展,补充史书叙述中的空白,于细节中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3.通俗历史读物,轻松好读
书中依托史实,抛开对全局历史的叙述,着重描绘安史之乱中人物群像,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作者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用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把刀光剑影中的山河破碎化作数幕场景展现,不似冷硬的历史作品,倒更像是一部文学创作,令人开了头便要读完方休。同名有声书也在喜马拉雅同步上架,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4.随书附赠手绘长安城坊图
随书附赠手绘长安城坊图,略窥盛世长安这座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的辉煌。
2025年3月19日 已读
以宰相、皇帝为主,辅以诗人、将军、嫔妃写安史之乱前半场,主要篇幅落在当权者的政治斗争上,李隆基在宰相、太子、将军之间维持平衡、安史之乱爆发后各人的利益牵扯、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详略不当,唯一谈得上主线的李唐皇室,其它则是随作者心意或浓墨重彩或一笔带过,李杜高适王维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觉得不适;作者后记里提到克制,但实际写作却是一点都不克制,太多不必的抒情和慨叹。
中国 历史 微信读书
文言浅说 豆瓣
作者: 瞿蜕园 / 周紫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 - 10
本书由文言高手撰写,又带有指导学员的目的,因而在知识传授上严谨准确,浅显实用。全书从简述古文的发展历程入手,接着讲解文言有别于白话的主要特征,重点说明文言虚词的用法,然后介绍两种最流行的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和《古文观止》,再进一步指出学习的途径与要点,最后以文白对照的各种书信为例,为读者提供具体的范本。这样的章节安排很适宜初学者入门。
因为作者对历代古文十分精熟,所以娓娓道来,脉络清晰,既突出重点,又鸟瞰全局。语言活泼生动,如话家常。
2025年3月22日 已读
信手写来,提纲挈领,文言历史、助词含义与用法、题材与风格、几点心得、文白对照的信件示例。从简朴到华丽,韩愈文以载道、文从字顺又变,此后没有大变;虚词在语气、层次、结构中的重要性,诵读中尤见虚词之重要性,文言尚委婉,情绪便在虚词中呈现;读文言不妨从后往前读,贴得近读得进。《花朝长忆蜕园师》占近三分之一篇幅,叙述瞿老家世、生平、交际、成就,以父子与瞿老交际为线索,文革与诀别两节令人泪下——“年去年来当此日,渐行渐近是归期”、“民不聊生,鬼不聊死”。
中国 微信读书 文学
穆旦传 豆瓣
作者: 邹汉明 译林出版社 2025 - 2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兼诗歌评传 作家邹汉明历时十七年心血之作
✍︎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最早开拓者
✍︎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母语做这样的贡献,也算不虚此生。——王小波谈穆旦
✍︎“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穆旦
✍︎装帧设计:多页彩插-60幅珍贵历史图片 平脊精装 墨绿橙红青春撞色。印制精良;内文选用优质双胶纸张,易于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兼为穆旦诗歌评传,全书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完整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
✍︎穆旦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极出色的诗人。他早早地就决定了,这一生要为汉语服务。书稿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家世与早期的求学经历;二是西南联大时期;三是抗战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创作与生活。借助于档案、采访资料、抗战史、回忆录、日记等,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并详细而有深度地书写了一个诗人以及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一个民族的传奇。
✍︎诗人是种族的触须(庞德语),穆旦更是创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诗歌。他献身语言的这一生,应该像纪念碑记住英雄的名字一样,值得我们民族的语言牢牢地去记住他。如同军人用剑服务于自己的祖国,诗人用语言服务了自己的国家。
2025年3月26日 已读
2025年3月26日 评论 短评写不下 - 南开、清华、长沙、昆明、缅甸、西南、沈阳、南京、上海、曼谷;学生、助教、军人、职员、报人、学生。西南联大步行、缅甸雨林苟活、漂泊西南工作,诗歌贯穿在天性中,但也生活中现实上,时代的气息吹进诗人的心海化成纸上的墨迹:英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行走土地过程中对人的关注、军旅生涯亲历的鲜血与死亡、爱情上的憧憬求索失意、日常人事经济的催逼,贯穿始终的是国家之危亡未来。对于诗人还是该多读诗,借助传记来丰富心中诗人的形象可能更好些。 作为传记不太合格,尽管作者多次分析穆旦照片中的形象,但没有借助文字呈现出穆旦,资料分析(出自穆旦之手的仅有南开档案中被迫的自述材料与当时诗文,多是时人记录或回忆)和诗意阐释(多大的总论,少细微分析,且侧重于时事切合,以诗证人稍显勉强)串起整部书。详略亦不当,少年时期落墨太多,尤以清华南迁教授路线一章为甚,与后半作比更显突出。
中国 人物传记 诗歌
猫城记 豆瓣
作者: 老舍 / 高荣生 插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
猫城是一个荒诞十足的古国。“我”在去火星探险途中,飞机失事,坠落在猫城,成为备受优待的外国人,结识了形形色色的猫人,但猫人自私散乱,最终灭亡。《猫城记》写于1932年,是老舍创作的别具一格的、具有讽喻及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精彩片段:   希望,是人类应有的一种义务。   猫人的糊涂和聪明是相等的。   太悲观有什么好处呢。   过度谨慎是黑暗生活的必要条件。   命不自由,手脚脱了锁镣有什么用呢!   我要恢复人的生活,要吃要喝要洗澡,我不甘心变成个半死的人。
2025年4月1日 已读
“自然我是来自太平快乐的中国,所以我总以为猫国还有希望;没病的人是不易了解病夫之所以那样悲观的。”悲观,悲观到要不停地论述才能抑制心中的愤恨与绝望,一切新东西转进来都染上一团黑,迷叶成为食物,老师、学生、士兵、女人在旧的新的里都受着难,党不过是哄,革命是不断地分赃,一切的格都失掉了,自然一切也都要失掉,排着队跪下来被打死,组成团跳进去被活埋。心中的悲愤太重,落笔处难免稍过,但也因此更见当时国家危亡之际的痛苦,一些部分也近似预言——“国家夫斯基”、“红绳军首领”“独揽大权”“红而不光荣的血海”……文字写成九十三年,老舍离世五十九年,亡国的危险是没有了,但格与性也完全了吗?
中国 小说 微信读书
八里桥畔论唐诗 豆瓣
作者: 薛天纬 2020 - 6
本书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为作者的学术随笔结集。内容主要涉及唐代诗歌、与唐诗相关的人和事以及相关书评等。如《请让“诗仙”李白的生命延续一年》《苏轼诗中的“饭颗山”》等,文不甚深,简洁可读,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2025年4月3日 已读
翻李白诗选有点烦闷翻开,应酬文章居多,多与李白相关,篇幅都短,翻起来不累。论文部分条理清晰,除去一部分诗意阐发外,几篇小的考据印象挺深(《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古风》《静夜思》考辨、条支在唐泛指西北边地、李白卒年、饭颗山即长乐坡在长安、“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与“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杜甫非“陷贼”而是潜回长安),怀人部分安旗与傅庚生两篇好,会议感言、书稿序言多是套路,但亦有真情流露处。
中国 微信读书 随笔
唐诗选注 豆瓣
7.8 (6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中华书局 2018 - 6
1. 本书作者为葛兆光先生
不仅是因为葛先生的名气,而是因为,这本书确确实实是葛先生年轻时候花了很大气力才做出来的。正如后记中所说:“大概是1990年吧,我四十岁出头,在编辑、教书和研究之余暇,很花了一点儿力气,遍翻《全唐诗》、各种唐诗选本,以及各种唐诗评论资料,分门别类地记了好些笔记本,然后弄出这部唐诗的选注本。”
2. 本书内容之精彩
(1) 选诗。从唐人开始,唐诗不知道被选了多少次,所以,“选诗”确是吃力的工作。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兼采“劳模”和“代表”的双重标准,尽可能多选“好诗”和“名篇”。
(2) 小传。作者为每首诗都写了作者小传。小传看似简单,以为只是短短几句话介绍诗人生平及其诗风,但葛兆光先生在此之外,还希望能够让读者明白诗人在诗史进程中的位置。
(3) 注释。与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一样,都是寓评于注,极为精彩。对诗歌的语言、意境、句法各有侧重,古人的分析和自己的解说并存,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并欣赏诗歌。
共收唐诗二百八十首,凡七十八家。按照诗史的轨迹与诗人的特色挑选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注释和鉴赏。此书是将批评鉴赏、疏通字句意义、补充文化常识、梳理文学史发展、展示诗歌继承借鉴关系等融为一体,熔为一炉,内容异常丰富,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2025年4月11日 已读
选诗、小传、注释,选诗是“再经典化”,但要知何为经典,要懂历史,知脉络,分高下,还是读得太少,对选诗说不出什么;小传简叙生平,着重强调诗风与上下接续,李白之“快”、杜甫之“细”、李贺之“幻”、义山之“情”,选诗时也能感受到提及的风格;注释从简,除贯穿文意外多是近似诗句的比较分析,字词、句意、诗境的比较。好诗太多,好诗人太多,读到后面开始疑惑读诗为的是什么?没有答案,还是接着读,诗歌中的世界已经远去,诗歌中的情绪依旧弥漫,自然、人心、变化、永恒……在字与字的联系、句与句的排布中去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国 微信读书
护生画集:青少年版 豆瓣
作者: 丰子恺 绘 / 弘一法师 等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0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漫画风格的代表作品。遵弘一法师嘱,从1929年弘一法师50岁起,每十年作一集,各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与弘一法师年龄同长。这部画集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46年。
画集由丰子恺先生绘画,画集中的文字内容除了采用古文、古诗词中句子、弘一大师所撰的诗文之外,其余均为子恺先生所作。书写者为弘一法师、叶恭绰、朱幼兰、虞愚等名家。
《护生画集》(青少年版)在原汁原味保留画、书法、释文的基础上,撷取其中的84幅作品,或表现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或以动物为主角,表现动物的可爱、忠诚与机警;或展现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场景,以儿童篇、动物篇、生活篇的形式集中呈现,每一幅图都配以葛兆光先生的深入浅出、亦庄亦谐的评点文字,综合体现了“护生,即护心也”的主题,书中讲爱护生灵与心灵,不止是保留物种与人共生,更是培养一种怜惜所有生命的心灵。
2025年4月13日 已读
葛兆光选编并写导言,本是丰子恺画、弘一法师题文,弘一法师殁后有他人补缀。护生之意,在护心,若泥于一言一行,则失之,但不重一事一情,又如何养心。画文俱佳,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场景,人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景物,或文出画,或画出文,或是词句,或是短文,不杀生、护万物、求心安。但如我不信佛不信杀生之善读来还是难免觉得太虚,太美丽的想象和劝导。书法印象深刻有三家,皆美。
中国 微信读书 短篇集
十三堂史记通识课 豆瓣
作者: 张大可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3 - 4
本书是文史普及读本,是史学大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的力作。
作者讲解文史名著《史记》,别具一格,内容扣紧文、史、哲三个方向展开,评说《史记》对中国文学及史学的贡献,精选了先秦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聚焦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性,可读性极强。更重要的是行文脉络清晰、旁征博引,有助于读者长知识、明事理,增强阅读获得感。
本书专为年轻读者打造,用清晰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把艰深的古典通俗化,让人物、故事鲜活生动起来,使当代读者领略《史记》魅力,阅览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人情世态与猎猎旗幡。
2025年4月20日 已读
并非通识课,而是思政课。思想分裂到令人发笑,先是长篇累牍地赞颂帝王功绩,辅以近几年伟大复兴带起的国族、集权、一统、民族等的官方说法,恨不再出一帝王,剥削民力成就霸业。待到中间讲到具体史实的部分,帝王的残暴狠毒、剥削与压制的泛滥就难以掩盖,分析各种困境本质,但在指责完帝王之后总还要回护一句。拼凑之作,写出标题后以故事和车轱辘话填充完成,看看小标题就足以。
中国 中国历史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