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塞尔·莫斯
译者:
杨渝东
/
梁永佳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巫术的一般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代表人马塞尔•莫斯的代表作。《献祭的性质与功能》一书则是莫斯与昂利•于贝尔合作的一部书,莫斯就是利用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积累资料和获得的启发写成《巫术的一般理论》的。
此二书对于我们理解莫斯提出的“整体社会事实”,认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理解观念、行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作者在法国社会学中的地位,是人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我们将其合出,以便读者比照阅读,窥年鉴派学术思想之一斑。祭祀是典型的宗教行为,它所确立的关于“神圣性”的观念,不仅是一套飘渺的幻象体系,而且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体系。确立这种观念的,不仅有宗教行为,而且有非宗教行为,其代表是巫术。巫术,表面上是由单个巫师实施的,往往表现为个体行为,但本书却发现了它的社会的属性。莫斯先陈述了巫术的各种基本表象,再从逻辑上将这些表象与它们的整体性本原联系起来,并指出它才是产生这些表象的决定性力量。
此二书对于我们理解莫斯提出的“整体社会事实”,认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理解观念、行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作者在法国社会学中的地位,是人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我们将其合出,以便读者比照阅读,窥年鉴派学术思想之一斑。祭祀是典型的宗教行为,它所确立的关于“神圣性”的观念,不仅是一套飘渺的幻象体系,而且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体系。确立这种观念的,不仅有宗教行为,而且有非宗教行为,其代表是巫术。巫术,表面上是由单个巫师实施的,往往表现为个体行为,但本书却发现了它的社会的属性。莫斯先陈述了巫术的各种基本表象,再从逻辑上将这些表象与它们的整体性本原联系起来,并指出它才是产生这些表象的决定性力量。
人神之间 豆瓣
作者:
褚建芳
2005
- 11
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是什么?人类交往遵循什么样的规范、逻辑与伦理?通过对人神之间关系的讨论,本书将对这些问题给出一种富有特色和充满启发意义的解答。
作者对云南德宏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田野考察,分析了傣族社会文化的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作者指出,在一个存在分化与分层的社会中,有一种根据交往双方所处等级地位及其相应的需要、权利、责任与义务而界定的不同的施报内容与施报规范。这种内容与规范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道德与基本伦理,作者将其称为道义互惠。
本书对人们了解中国云南的傣族社会与文化,对人类学礼物与交换研究的进展,对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均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作者对云南德宏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田野考察,分析了傣族社会文化的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作者指出,在一个存在分化与分层的社会中,有一种根据交往双方所处等级地位及其相应的需要、权利、责任与义务而界定的不同的施报内容与施报规范。这种内容与规范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道德与基本伦理,作者将其称为道义互惠。
本书对人们了解中国云南的傣族社会与文化,对人类学礼物与交换研究的进展,对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均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芒市边民的摆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田汝康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 10
完整体系究应如何分类,历史演变如何,我们现在还不能回答,可是完整体系决不止宗教一种则可断言。试观目前,战争、残杀、疯狂和失常随处都表示从经济关系上已造成了的世界社会还缺乏一个完整体系。原有的神本主义的完整体系虽曾维持过天主教的欧洲,显然已不易有再起的机会。这个新体系的创造自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所倚的严重事业。除非人类学自甘成为一种古董,落后的“初民”科学,它自决不能在研究完整体系时以宗教范围为已足了。反过来说,人类学在宗教研究中已为研究各种完整体系立下了一个基础。他们已得到了研究这问题的一套方法和概念。百尺竿头,只余一步了。
汝康在这本书中就把人类学中经了几十年所获得的方法和概念,用具体的例子,介绍给了我们国人。他不但介绍了人类学中最近的成绩,而且也是第一个人用这些方法和概念来实地研究我们自己国内的宗教活动。这是他的处女作,希望他还能继续努力,扩大完整体系的研究范围,完成人类学者尚没有做成的工作。
汝康在这本书中就把人类学中经了几十年所获得的方法和概念,用具体的例子,介绍给了我们国人。他不但介绍了人类学中最近的成绩,而且也是第一个人用这些方法和概念来实地研究我们自己国内的宗教活动。这是他的处女作,希望他还能继续努力,扩大完整体系的研究范围,完成人类学者尚没有做成的工作。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 豆瓣
Visions of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and Theorists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杰里·D.穆尔
译者:
欧阳敏 等
商务印书馆
2009
- 7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在组织上不同于其他关于人类学理论的课本。首先,我试图表现的是这样一种人类学观点。它比诸如亚当•库伯(Adam Kuper)在其关于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的杰出研究中的描述要更为宽泛。其次,作者试图从当代人类学的发展趋向中选取更多的例子,甚至比E.哈奇(Elvin Hatch)在《人与文化的理论》中讨论的更多。再次,我尝试着对每一位人类学家对于人类学理论的贡献进行折中的、非批判的读解。这仅仅表明我不会像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在《人类学理论的出现》中那样亲自鼓吹某种特定的理论。在《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中讨论到的学者既不是假想敌也不是替罪羊。这本书中讨论的每一位人类学家都具有知识上的价值,他们之所以被纳入其中是因为他们的观点都很重要,并值得被了解。
本书围绕着影响现代人类学形成的男女学者展开。其他人类学理论的介绍重视观点而非人物,但是我相信传记体的结构更好。观念不是自己平白生成的,而是在个体的经历中形成的。当然,某些观念是普遍地生成的,是公共财产。有机类比法、进化论、社会功能、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等,凡此种种都曾广泛流传。它们并不是哪个伟人的独立创作。在关于人类学家理论的解读中,这些普遍的概念被视作普遍的、基础,特定的学者将他们的理论结构筑于其上。其他的因素和困难更直接地塑造了人类学家个体的观念。
本书围绕着影响现代人类学形成的男女学者展开。其他人类学理论的介绍重视观点而非人物,但是我相信传记体的结构更好。观念不是自己平白生成的,而是在个体的经历中形成的。当然,某些观念是普遍地生成的,是公共财产。有机类比法、进化论、社会功能、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等,凡此种种都曾广泛流传。它们并不是哪个伟人的独立创作。在关于人类学家理论的解读中,这些普遍的概念被视作普遍的、基础,特定的学者将他们的理论结构筑于其上。其他的因素和困难更直接地塑造了人类学家个体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