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阿尔吉侬、查理与我 豆瓣
Algernon, Charlie and I: A Writer's Journey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译者: 刘绯 中信出版社 2025 - 1
本书是精神分析小说大师丹尼尔·凯斯的回忆录,围绕其经典作品《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起源、构思、写作与出版的曲折历程,回顾了他从坎坷童年到作品成功的人生故事,也谈到了他的小说创作技巧和对于写作动机的伦理思考。
特别收录获雨果奖中篇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后扩展为畅销全球的长篇版本。
2025年5月5日 已读
随手翻完,前面个人生活的叙述太过流水账,到引出写作才动人起来,辗转在各种职业中,阅读、练习、投稿、发表,重头戏是同名中篇的写作过程。从第一次想到到多年后再翻出融入写作,核心不是“如果聪明”的想法,而是那个说“我想变聪明”的男孩,由此将打工的经历、心理学的理论、弱者的关怀、智力与生活的关系熔铸成一篇文字,平实坦诚地讲出过程,写作从来是一字一句,形式就是内容,但同时是人写出文字中的性格与光芒。改长篇、改影视、改音乐剧,其中的拒绝、删改、接受、认可,在意识到写作与作品带给自己的意义之后都不再重要。读中篇时会想到写作的过程,但更被文章牵引思绪想着查理,想着阿尔吉侬,想着那束花。
写作 回忆录 微信读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ducated:A Memoir
8.7 (406 个评分) 作者: [美] 塔拉·韦斯特弗 译者: 任爱红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0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2020年2月10日 已读
残酷的入学前与经教育改变的很多东西与没有改变的很多东西。
因为是自传,每当想到那些痛苦曾确切的发生,总是让人难过。
最让人痛苦的是她努力和解,多次的和解失败,自己对自我的怀疑,亲人的背叛,因为真实更加让人动容。
直接的物理暴力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所带来的影响真的太大了,难以避开。

ps.这一家人智商都好高啊。
传记 励志 回忆录 塔拉·韦斯特弗 微信读书
椰壳碗外的人生 豆瓣 谷歌图书
A Life Beyond Boundaries: A Memoir
8.9 (76 个评分) 作者: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徐德林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8
☆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越界”一生
☆ 跨地域之限,越语言之别,消文化之墙,破学科之界。
☆ 如何规避现代教育与研究自有之缚,如何于现实困顿中明理求真。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无法被标签的学术大师,以跳出椰壳碗的青蛙自况,地理的、历史的、语言的、规训的边界都无法束缚他旺盛的好奇和思考的热情。不同于一般回忆录,本书主要着眼于安德森的治学经历,作者主要评述了区域研究、田野工作、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四方面内容,一如既往的锋利深刻。他亲自见证了区域研究,尤其是东南亚研究的兴起;又经历了学科划分和教育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近半生的时间都在东南亚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实地考察研究。那个时代的学术研究面临着许多现实阻碍:语言不通,资金不足,资料困乏,政治环境。安德森和所有学者一样,面临着导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勤奋与机缘、权力与真相等等权衡,其反思对当下的中国学界、教育界也颇有裨益。
----------------
《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回忆性著作。书中回顾了他幼年从昆明到加州再到爱尔兰的辗转,在伊顿和剑桥的求学经历,在美国康奈尔的研究和教学经历,在东南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的田野调查经历,以及退休之后的种种新尝试。本书是安德森应日本友人之邀而作,于2003年前后开始构思,2009年日文版面世。英文版的出版有赖于其弟佩里•安德森的促成,然书未面世,作者便于2015年12月在印尼朗玛逝世。
回溯50余年的学术人生,安德森坦陈其以《想象的共同体》为代表的众多学术成就的灵感与起源;直击现代学术和教育体系的弊病;反思认为全球化出路单一的普遍展望,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解锁更多可能。富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学者还是大众读者都会在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颠覆了民族主义的研究……不仅以他的理论贡献而闻名,而且也因为他对印尼、泰国、菲律宾的语言与权力的近距离检视。——《纽约时报》
安德森的所有书写都具有无畏的原创性,借助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声音,挑战所有假说。他从不满足于告诉读者他们想知道的。——《卫报》(讣告)
虽说《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一部学者的回忆录,但本书内容对普通读者而言也大有益处。一个学者能够婉拒三个国家的优渥条件,不断跳出舒适区,挑战新领域,不做“椰壳碗下的青蛙”,这一过程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经济学人》
2019年3月21日 已读
一个下午的时间匆匆翻完,每部分内容都从表面来看都很有趣,仔细思考一下背后可能的理论探究也能引人深思,中间四章的内容,区域研究和跨学科秉承了一贯的开放、有机的视角,二田野调查和比较的框架则更多可以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田野地点的变动,在田野不能进入之后如何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考察,比较的观念的应该被如何纳入到具体研究之中,都非常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以及作为回忆录,最开心地不还是肆意的讲话和不停歇的好奇心。
传记 回忆录 文化研究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