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濠上漫与 豆瓣
作者: 陈尚君 著 中华书局 2019 - 8
本书汇集陈尚君教授近年来学术散文56篇,融通文史,出入中外,行文自如而有温度,题材多样:一为正统文史考证研究之余生发的感想,以充满情感的目光,发现隐藏在古籍中值得关怀的许多人与事,或做考订,或发议论,发微抉隐,多有新见;二为学界掌故,既有与前辈如朱东润、程千帆、傅璇琮诸先生的交往,又有对学生的提携爱护;三为博览群书所得,唐文治、张元济、熊希龄等近代名人生平功业,皆于笔下传神,亦有对当下一些文史著作的评介。
2025年3月12日 已读
从容写来,不卖弄,简单地将阅读与生活中的吉光片羽写下,集中在唐代与近代,唐代多是史事串联或事件辨析,近代则多是人物生平总论,对前辈与同辈学人交际的回忆,总是紧扣着做的东西来写。淡淡地读下来,合上书卷想不起太多具体的知识,悠闲地翻过。
历史 微信读书 散文随笔 文化
记一忘三二 豆瓣 谷歌图书
8.3 (46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花城出版社 2020 - 7 其它标题: 记一忘三二(简体版)
“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得主,李娟《记一忘三二》2020年全新修订版。作者替换增改几万字篇幅,并增加新序。
《记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十余年来的随笔结集。三十余篇以“记”为题的文字轻松随性,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与母亲相依为命也闹过“分居”,定居于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颠沛流离,少年时曾遭受的暴力与得到的关爱,等等,随着成长反而愈益清晰。种种文字率性而作,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连缀起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
2022年11月9日 已读
0731
李娟的流畅生动在任何时刻都能吸引人往下去读,用简单质朴的文字将身上的故事留存,听她讲一段段故事,有笑有泪。
微信读书 散文随笔 新疆
余音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五裂。在这些学者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吊诡、潮流的变迁和思想的动荡,一个时代的学风与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雾中渐渐消失,学术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识与政治在彼此纠缠,理智与情感在相对 角力。尽管说余音绕梁也可以“三日不绝”,但是“三日”之后呢?余音或成绝响,总会袅袅远去。
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纪念晚清民国以来16位已故学人的随笔。这些人中,有的融入历史的大动脉中,有的成了被遗忘的暗流。作者回顾他们的经历,探寻他们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变”与“不变”,捕捉思想史与学术史、时代与个人间那微妙的角力与交融。
2022年11月9日 已读
0912
对前辈学人的随笔,前面几篇以民国时期的学人为主,在以人物为核心论述贡献时一直潜藏着从学术现代化转型的角度审视的思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到现代的文史哲之分中各位学人的贡献当如何看待。在谈论时难免涉及民国与新中国的各种变化,而知识分子在此过程中的痛苦与折磨对整个文化的折损是明显的,论及的主题都是大学者的小片段,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最后几篇则是对较近的几位先生的追悼,前面部分更佳。
学术 微信读书 散文随笔
给孩子的散文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李陀 / 北岛 中信出版社 2015 - 6
《给孩子的散文》是著名诗人北岛和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陀联袂选编的最新作品。继《给孩子的诗》之后,北岛联袂文学批评家李陀,探勘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宝藏,采撷一个世纪的创作芳华,编选《给孩子的散文》,再度带来阅读的冲击。《给孩子的散文》收录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选篇目,无论文风、样式,还是内容、题材、立意,无一不体现了作家们的郑重态度与高妙技巧,也是后来者最佳的学习、摹仿典范。《给孩子的散文》中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编者北岛和李陀一以贯之、别具手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
与《给孩子的散文》相遇,孩子们的情感、美感、心性、知性,被如许精选的文字所浸润、滋养,一生都将受益匪浅。孩子们能通过《给孩子的散文》,领略散文的“包罗万象”,感受名作的巧思、大家的文心,进而体会世界的广阔、人生的丰富。
《给孩子的散文》的编选刊行,是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散文成就的总结致敬,是对未来写作的热切期许。《给孩子的散文》也让孩子们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触摸经典、亲近文学。
“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给孩子的散文》作为开放性的经典散文选本,因编者北岛和李陀的眼光与热忱,品质的特出和优异,势必在汉语世界产生广泛、持久而巨大的影响。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不是给孩子了,是给成年的朋友们,散文的味道需要时间和年龄来体会和感受。

再次感受到文字的重要性吧,怎么我手写我心是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的事情。
中国文学 微信读书 散文随笔 文学
译边草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周克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分“译余偶拾”、“译书古事”、“走近普鲁斯特”三部分,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先生记录其翻译生涯种种感受、体验、了悟、探讨的随笔集。其中“翻译要靠感觉”“好译文是改出来的”、“查词典这道坎儿”具见其心得,“折衷的译法”、“译应像写”、“用心灵去感受”、“追寻普鲁斯特之旅”谈翻译《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小王子》、《追寻逝去的时光》的体会,均深耐玩味。
2021年6月10日 已读
在微信读书读完的第100本书。
对周克希先生的初次印象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拿到的那本《小王子》上面关于驯养的纠结,而在这部书中,前半部分主要涉及周老一生翻译之中在翻译这件事情上的感想与随思,虽散但神在,后半部分一是周老译作之中的背后故事,二是普鲁斯特。
翻译作为一项劳动,其中的艰辛实在难以为人所见,尤其当前的出版环境实在限制着翻译大家的出现,而周老在翻译上传奇的一生也令人感慨,复旦数学毕业、华东师大教数学、巴黎高师交流、转行译文社,曲折之中对文学的热爱、对翻译的热忱令人触动,在回忆转行中提到的人生就是割爱之路途也非常让人喜欢,清醒而美好的认识。

翻译家最重文字,当下文字的泛滥使得对于文字的鉴赏和追求都落下,要去品味和体会啊,另看不到周老翻译的全本《追忆逝去的时光》实在令人遗憾。
周克希 微信读书 散文随笔 文学理论 翻譯
自决之书 豆瓣
The Education of the Stoic
7.9 (16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刘勇军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5 - 11
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生都以异名进行创作,他生前一直默默无闻,他的作品在他死后才受到追捧,不仅被认为是葡萄牙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还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自决之书》是佩索阿的散文集,涉及到了“莎士比亚”、“感觉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主题。佩索阿“称自己的缺点则是有始无终”,因此,在文中可以见到一些未完成的句子。佩索阿在散文中记述了他的主要异名的起源,他以异名书写孤独,直抵人的内心深处……
2021年3月23日 已读
画了四个多小时读完。

很乱很乱的一部书,中间不断闪现的各种奇思妙想非常吸引人,但一整个脉络基本没读出来。
有印象的点:
1.佩索阿用异名写作和思考,书中主要提了他的四个异名,将自我分裂进行想象和写作;
2.感觉主义,去感觉细微;
3.喜欢无政府主义那个小短篇。
微信读书 散文 散文随笔 葡萄牙文学 费尔南多·佩索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