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柳林风声 豆瓣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8.2 (8 个评分) 作者: 肯尼思·格雷厄姆 译者: 任溶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7
《夏洛书屋:柳林风声》为“夏洛书屋”第1辑之一。是作者为了给6岁的儿子讲故事,编了一个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夏洛书屋:柳林风声》文笔典雅,描写细致,富含哲理。书中那个挥霍成性的癞蛤蟆大少爷不断追求时髦,一见新发明的东西就没命地要弄到手来玩:玩游艇、玩马车、玩汽车……他这么挥霍,要不是几个好朋友苦心劝阻,连家产都要给骗掉了。这部童话对住在水上河鼠、住在陆地上的獾、住在地下的鼹鼠都刻画地十分细腻,它们是动物,又是有各自性格的人物。书中蕴藏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柳林风声》曾是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先生爱不释手的文学名著,曾连读三遍。《柳林风声》也是关于家园最美丽的英文经典,是英文世界里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世纪来改变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作品,同时也是最能代表20世纪的百本书之一。
2024年11月29日 已读
重读,为印象中的安然而重读,重读依然如此,河流依旧流淌、森林依旧生长、四季依旧流转。鼹鼠、河鼠、獾、蛤蟆在他们的世界里继续自在地生活,不需要太大的起伏与波折来增添内容,按照身体与自然的呼唤而行动,聆听植物和动物们的声音,躺在草地上、卧在船舱里、走在森林中,让一时一刻的思绪尽情地流淌与释放,快乐和悲伤都郑重对待。七与九两章太美太美,自然的神灵在自然中抹去自己的身形,偶然的一瞥刻在心底,远方的生活是时不时掠过心田的风,总是难免荡起波澜,在狱卒女儿与火车司机身上寄托着古老的“我”。
微信读书 文学 英国
杜甫诗选 豆瓣
作者: [唐] 杜甫 / 谢思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6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一生创作的诗歌保存下来的共一千四百馀首,其中读书游历时期保留下来的作品较少,是他创作的准备期。困守长安时期他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创作逐步走向成熟。安史之乱中,杜甫创作了大量直接记录时代变化和个人命运的作品,奠定了杜诗“诗史”性创作的基本面貌。成都和夔州生活时期,杜诗的创作数量*多,题材、风格日趋多样丰富。杜甫的诗歌由于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方面的典范意义,自宋代以来就广受各层次读者的欢迎,也引起注释家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他的许多选注本都曾在普通读者中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本书的编选,就参酌清人及近代的选注本,选目力求包括杜甫*广为传诵、*有代表性的名篇,注释较简,但也力求稳妥可据,对读者理解原作有所帮助。此次纳入“古典文学大字本”丛书推出,采用大开本,正文版式疏朗悦目,大字护眼,整体装帧简洁典雅。
2024年12月1日 已读
去年手抄过一次,匆忙抄写,没有读,此次读完,感觉会再读,或许只有靠一次次地吟诵和回想,才能更接近诗歌后面的杜甫。人以诗立,十年壮游,虽诗所存不多,但赤子之心恳切动人;困守长安,艰辛生活中得见世态炎凉,雄心不改但苦痛已发;安史乱起,流离在乱世中,耳闻目睹国与民之惨与悲;弃官漂泊西南,成都和夔州的久居只是一时,更多仍是漂泊,一切都衰落。只是草叙生平就想起好多首诗,在诗歌中杜甫保存了自己,自己的痛苦、愤懑、悲伤、愉悦、惆怅、思绪化作一篇篇诗歌流传万古。前人的赞誉已足够丰富和动人,但再多的赞誉都不够,只是还遗憾“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
中国 微信读书 文学 诗歌
页边和听写 豆瓣
8.1 (13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 - 8
★ 埃莱娜•费兰特于“新冠疫情”期间 四场由他人朗诵的特殊演讲
★ 《痛苦和笔》《蓝宝石》《历史和我》|博洛尼亚大学名家讲堂之“埃科讲堂” |Le Eco Lectures ( Università di Bologna )
《但丁的肋骨》|“但丁及其他经典”研讨会 Dante e altri classici (ADI)
★ 「我们必须顽强工作,对我们所继承的糟糕的语言进行改造。」
★ 费兰特对启发自身的作家的致敬与重温: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伊塔洛•斯韦沃(Italo Svevo)、阿德里亚娜•卡瓦列罗(Adriana Cavarero)、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但丁(Dante)……
****
2020年,埃莱娜•费兰特接受博洛尼亚大学名家讲堂之“埃科讲堂”的邀请,进行了三场由他人代为朗读的演讲《痛苦和笔》《蓝宝石》《历史与我》。作家从自身的阅读写作史中提炼出“说出事情的原本”“我们所需的巫术”“必要的另一人”等关键主题,并通过阐释格特鲁德•斯泰因、英格博格•巴赫曼、劳伦斯•斯特恩、伊塔洛•斯韦沃、阿德里亚娜•卡瓦列罗等作家对自身的影响,勾连起自身写作过程和经典作品的联系。
书中还附录了《但丁的肋骨》一篇,是作家应意大利学研究者协会(ADI)的邀请,在“但丁及其他经典”研讨会上(2021年4月29日)发表的演讲稿,由学者蒂兹亚娜•德洛卡蒂斯代为朗读。费兰特阐释了但丁如何突破自己的诗歌传统,想象女性生活的智慧和可能,最终创造出贝雅特丽齐这一不朽的文学形象的。
***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没有任何词语真正属于我们。我们必须放弃这种想法:写作就是奇迹般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语气。在我看来,这是在以一种倦怠的方式谈论写作。其实事情正好相反,写作就是每次都会踏入一片无尽的墓地,那里每座坟墓都等待被亵渎;写作就是沉浸于已经写就的一切小说、散文和戏剧,无论是伟大的还是流俗的文学(只要用得上),并在漩涡般纷乱复杂的个性中,形成自己的写作;写作就是占有所有已经写就的作品,慢慢学会使用这些巨大的财富。——埃莱娜•费兰特
·
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要暂停区分写出平庸作品和写出传世之作的作家。我们要共同对抗糟糕的语言,它在历史上一直没有接纳女性的真相。我们要彼此交融,把我们的天分融合在一起,不让任何一行文字消失在风中,我们一定能做到。——埃莱娜•费兰特
2024年12月22日 已读
三篇关于写作,一篇关于但丁。前三篇构建了一个文学传统与内心碎片对立的写作格局,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长久以来的男性话语、写作风格传统与自己在写作时被撕扯触动的那种混乱的交织、纠结与对立,费兰特将后者视作女性声音的一个表达,由此再回到具体的写作中,前行的女作家们对这一对立的看穿与发展,具体而微地在其中创造新的历史是实践,也是呼唤。但丁一篇只留下写作的失败与女性形象的塑造。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微信读书 意大利 文学
奥德修纪 豆瓣
作者: (古希腊)荷马 译者: 杨宪益 2020 - 11
古希腊经典作品,西方文明的源头与第一次巅峰
杨宪益名家译本,甄选近百幅精美插图
“诗人之王”荷马名作,流传数千年的经典名著
叙事艺术之典范,西方文明的开端与哺育者
——————————————————————————————————————
《奥德修纪》,又译作《奥德赛》,是古希腊诗人荷马所作的长篇史诗,共12000多行,分为24卷,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长达十年的战后返乡之旅,及其一路上的海上冒险经历。《奥德修纪》创作于2700多年前,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几千年来的文化巅峰,对西方文学有着长期、深刻的影响,成为后来众多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2025年1月10日 已读
“当那初生的有红指甲的曙光刚刚呈现的时候”……“太阳落下,黑暗笼罩着一切道路”。在日与夜之间,奥德修回到了伊萨卡岛,离开特洛伊之后的冒险与漂泊,海难、独目巨人、伙伴之死,抵达伊萨卡之后的蛰伏与复仇,化身乞丐、组织复仇、厅堂屠杀、重返王位。伴随着神灵的意志而行动,因为神而受苦、而得救、而荣光,奥德修与雅典娜,神灵与英雄在彼此身上对自身的重现。跨越近三千年的声音,父子、夫妇、同伴,人与人的情谊与相争,从来如此,仍将如此。
微信读书 文学 经典
李白诗选 豆瓣
作者: [唐] 李白 / 熊礼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6
李白是与杜甫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最璀璨的两颗明星之一,其诗以豪放飘逸著称。其诗才之纵逸,思想之超旷,艺术之自然天成,都是超迈古今的。武汉大学熊礼汇教授选注的《李白诗选》,精选李白诗歌一百六十余,选目经典,注释详细,解读深入浅出,是一部非常有助于读者进入李白的诗歌世界的选本。
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已经重印多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现收入“古典文学大字本”丛书予以再版。大字本字大行疏,能有效缓解阅读时的视力压力。
2025年1月15日 已读
字词的注解从简,诗意阐发为要。读了很久杜甫之后读李白,两种不同风格但同样臻至极境的美丽,诗到最后仍是人。“谪仙人”,自天而来,才有如此豪气纵横淋漓于文字,巧夺天工书写情思情致,仙人之眼捕捉山水风物。浑然天成,自然流畅,总是一股气流动在诗中,字有终而情无限,多是短章,而意味无穷。愁苦总是多,山水、离别、思念、志趣,仙气也难脱尘世,但还好有诗。
微信读书 文学 诗歌
诗仙李白之谜 豆瓣 豆瓣
作者: 周勋初 凤凰出版社 2021 - 6
《诗仙李白之谜》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但淳朴自然的写作风格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他们在阅读此书中发现了一位“陌生的李白”——扑朔迷离的身世、充满异域风情的家族姓名、两次入赘的婚姻经历、对唐王朝与边疆民族战争的微妙态度……作者周勋初先生通过九个问题,反复思考并还原了超级天才李白屡遭挫折与倍受赞誉的双重处境。
2025年1月20日 已读
从李白与时人异常处出发,爬梳背后可能的缘由,征引丰富,试图重构出李白之为李白背后的思想资源,作为第一代从胡地回归蜀地归宗李姓的李白对于先辈风俗、先辈故地、民族战争的观念自然不同于常人,生长的蜀地与中原地理隔绝导致习俗文化上的不同步在中原求仕时更显突出,儒道纵横任侠等理念在李白行事中的并举是自然而然地结果,如最后一章而言,李白仍怀着战国之时士的心理,但现实已经是儒生“皆入我毂中”,失败与成功同时构成李白。生平经历、姓名寓意、婚姻悲剧、夷夏观念、侠士风概、剔骨葬友、谪仙之称、求仕之路、纵横之术、时代风貌,如此不同于同时代之人,却仍有举世大名,更见李白之绝世文才。整本书似乎是将各个专题的小论文合为一书,一些部分稍显重复。
中国古典文学 微信读书 文学
谪仙诗豪李白 豆瓣
作者: 郁贤皓 / 张启超 凤凰出版社 2021
●他满腹经纶、名扬天下,却为何壮志难酬?
●亲情、友情、爱情……谁陪他走一程?谁又陪伴他一生?
●他是才高八斗的诗人、求仙问药的道士、行走江湖的剑侠,还是狂放不羁的酒豪?
●他见证大唐,又成为了大唐,天才的个人能否超越他所属的时代?
●他的诗歌万古传,他的故事像云烟,人人都想为他立传画像,为何他却始终戴着“神秘的面纱”?
少年时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青年时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年时读“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老年时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歌,陪伴每个中国人走过一生。本书以李白的经历为经、代表作为纬,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有助于读者沉浸体验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含思想。
《谪仙诗豪李白》由中国李白研究会名誉会长郁贤皓先生所撰,全面介绍了诗仙李白的传奇一生。全书以李白的经历为经、代表作为纬,交织还原了诗里诗外真实的李白。文字生动、描写细致、行文晓畅,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之中融入了作者对于李白生平交游的坚实考证,言而有据。书中所引李白诗文依据《李太白全集校注》,就李白诗文的校注而言,堪称“终极版”。在叙述李白生平的同时,将李白的代表作品对应具体的人生阶段进行解说,对于作品的写作背景与表达情感、诗人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都有淋漓尽致的揭示。国潮复兴,李白“很忙”,电影、电视剧、歌舞剧、小说……他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这本小书将带你以诗为脉,细读他的“滚烫人生”;诗仙李白的浪漫一生,由本书从头说起!
2025年1月26日 已读
大家小书,可以视作最后的年表扩展版,辅以时代背景、诗歌赏析。为了做到言之有据,除时代背景的叙述之外,大多内容为李白诗歌情节化和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分析与评价,清晰简明地勾勒出李白的一生,贯彻始终的是对诗歌的赏析。但赏析重气脉、手法分析,较少字句梳理,读完印象反而不深。
人物传记 微信读书 文学
羊脂球 豆瓣
作者: [法] 莫泊桑 译者: 柳鸣九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毕飞宇、毛姆、芥川龙之介盛赞的“短篇小说之王”,法语翻译泰斗柳鸣九经典译本
☆《羊脂球》 《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29篇名作全收录。莫泊桑的小说有时像冰,有时也像冰糖,但总能映照出确切、完全、永恒动人的世间真相。
————————————————
全书由著名法语文学译者柳鸣九精选的29篇莫泊桑经典短篇小说组成。普法战争、小职员生涯和诺曼底故乡的生活,为莫泊桑的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从乡村故事、市井生活到对战争的深切控诉,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法国社会生活画卷,贵族、官僚、商贾、妓女、公务员、工人、农民、流浪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无不跃然纸上。
————————————————
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列夫·托尔斯泰
除了莫泊桑,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老师了——毛姆
莫泊桑像冰,有时也像冰糖。——芥川龙之介
莫泊桑之后,实在没有什么短篇小说可言了,不过大狗叫,小狗也叫,我们总还得汪汪汪地汪一阵子。——契诃夫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戏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左拉
作为一个和“自然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作家,莫泊桑一点也不“自然主义”。他另类。他独辟蹊径。他没有多余的动作。如果说,左拉钟情的是鲁智深笨重的禅杖,莫泊桑所擅的其实是轻盈的飞镖,“飕”地就是一下。莫泊桑不喜欢对视,他是斜着眼睛看人的;他乜斜着目光,却例无虚发。他只让你躺下,可他从不谑尸,碎尸万段的事情他从来不干。正因为另类,他的前辈法朗士,他的精神领袖左拉,他的文学导师福楼拜,都给了他极高的评价。他配得上那些评价。——毕飞宇
为什么我喜欢莫泊桑?莫泊桑的小说有一条清晰的跑道,跑下去就是莫泊桑风格。但是有一个结尾,就是那条终点线画在哪里?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关于一条项链是真项链、假项链的事情,已经构成了那条跑道。但是到了最后,莫泊桑这样写,他就是莫泊桑。换海明威或者换卡佛写,可能是另外的味道,给你悲喜和所谓内心冲突程度有时候会不一样。——苏童
2025年3月2日 已读
现实主义地描绘,读得时候总想到小学初中的课本,切实地细致地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具体地写出人物在某些情境中的行动,不加以评价,只是呈现。很多篇目还是在讲故事,笔力掩盖了情节的庸俗,虽然可以说暴露或者揭示社会现实,但读来还是稍感无聊,《戴丽叶春楼》切片般的写作反而令人印象深刻。后半部分很多关于上层人奸污女性、被诱骗的少女、妓女的故事,在其中能窥见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但是郊游一篇完全是色情文学。翻的时候总是想起契诃夫,莫泊桑让人不喜的地方在于太刻薄,审视着所有人的卑鄙,底层人的高尚总让人感觉刻意,为了对比而写出,契诃夫则不然,总是带着些许温情,目光更温柔些。
微信读书 文学 短篇小说
唐诗杂论 豆瓣
作者: 闻一多 译者: 傅璇琮 导读 2019 - 5
2025年3月7日 已读
2025年3月7日 评论 短评写不下 - 杜甫年谱会笺之前几篇新年在家时翻完,之后这两天翻完。前面的已经没多少印象,盛唐的诗究竟为何正大浩瀚,之前的诗人的不足与贡献在何处?类书与诗、宫体诗、四杰三篇都在回答这个问题:类书及太宗对诗风的引领、宫体诗的风格在卢照邻骆宾王刘希夷张若虚诗歌中视角的转变、卢骆七言古诗对宫体诗的改造、王杨五言诗发五律的新声、孟浩然诗歌与个人生活的交织、贾岛苦寒阴暗背后的时代气息。杜甫年谱从杜诗中来,辅以当时官制、人事、地理、文艺考辩,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已经是诗,在所有的水中流着;岑参草草翻过,不懂;杜甫一篇情感浓烈,但部分地方似无实据,太浅;李白诗英译对诗歌翻译中表意、缺漏、音律的强调。什么是好的诗?什么是好的诗风?人格与诗如何交织?闻一多带着自己的见解评点,纵观历史有割裂处,但因其情思逻辑之统一,读来还是畅快;年谱与其他篇的行文风格之差异也是回答。
微信读书 文学 诗歌
文言浅说 豆瓣
作者: 瞿蜕园 / 周紫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 - 10
本书由文言高手撰写,又带有指导学员的目的,因而在知识传授上严谨准确,浅显实用。全书从简述古文的发展历程入手,接着讲解文言有别于白话的主要特征,重点说明文言虚词的用法,然后介绍两种最流行的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和《古文观止》,再进一步指出学习的途径与要点,最后以文白对照的各种书信为例,为读者提供具体的范本。这样的章节安排很适宜初学者入门。
因为作者对历代古文十分精熟,所以娓娓道来,脉络清晰,既突出重点,又鸟瞰全局。语言活泼生动,如话家常。
2025年3月22日 已读
信手写来,提纲挈领,文言历史、助词含义与用法、题材与风格、几点心得、文白对照的信件示例。从简朴到华丽,韩愈文以载道、文从字顺又变,此后没有大变;虚词在语气、层次、结构中的重要性,诵读中尤见虚词之重要性,文言尚委婉,情绪便在虚词中呈现;读文言不妨从后往前读,贴得近读得进。《花朝长忆蜕园师》占近三分之一篇幅,叙述瞿老家世、生平、交际、成就,以父子与瞿老交际为线索,文革与诀别两节令人泪下——“年去年来当此日,渐行渐近是归期”、“民不聊生,鬼不聊死”。
中国 微信读书 文学
福楼拜的鹦鹉 豆瓣
8.2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利安·巴恩斯 译者: 但汉松 译林出版社 2016 - 6
巴恩斯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探寻他视为灵魂导师的作家福楼拜。
福楼拜的两处故居都有一只鹦鹉标本,究竟哪一个才是福楼拜用过的那只?退休医生杰弗里•布拉斯韦特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对福楼拜的鹦鹉的寻访之旅。断断续续的旅程中故事丛生,福楼拜的影子在陈年旧事中却愈发显得模糊。
2025年3月23日 已读
传记?小说?文论?福楼拜与我与文学。形式就是一切意义所在,回答的意义就在于作出回答,重要的问题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但人还是在不停地作者回答。游记、年表、寓言、论文、辩词、辞典、指南、试卷……在形式的变换中回答问题,从福楼拜是谁到我是谁到文学是谁?事实堆积在眼前,但是排列组合事实就能得到答案吗?不时闪现的追问不停提醒着阅读的人——“你在哪里”?在哪里呢?恒久的问题盘旋在上空,有人低着头,有人仰着头,他们的回答你要如何判断?不算短评,只是勾动的思绪。还是爱八卦,爱问题,爱很多事实堆在眼前不去寻求逻辑。
小说 微信读书 文学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豆瓣
Один день Ивана Денисовича
作者: [俄罗斯]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姜明河 译林出版社 2025 - 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首部作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古拉格群岛》的前身
.
【编辑推荐】
🔶 “一天”长于百年
🔶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
🔶 苏联第一部描写劳改营的小说,解冻文学代表作
🔶 历史并不是总是那么光辉,有时它会让我们羞愧难当
🔶 布面精装典藏版
.
【内容介绍】
伊万·杰尼索维奇·舒霍夫原是集体农庄庄员,德苏战争中上前线作战,不幸被德军俘虏,但趁机逃回部队,却又遭逮捕审查,在苏联反间谍机关的严刑逼供下,为了活命的他被迫承认自己是德国间谍,以叛国罪被判刑十年,送入特别劳改营。
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白描笔法,集中描写了舒霍夫这个小人物在劳改营中度过的漫长而艰辛的一天,通过大量的细节在平淡无奇的夹叙夹忆中描绘出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阴郁图景,展示了主人公走过的坎坷一生。
这部小说是索尔仁尼琴的公开发表的首部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是苏联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小说,无疑成为当时苏联文坛一件轰动性的事件,也引起了西方的极大关注,作者也因此一跃成名。
.
【名人评价及推荐】
1950年的一个漫长冬日里,我和劳改营里的同伴一起扛着担架,心里想:我该如何描述我们的营地生活呢?事实上,仅仅用最小的细节来详细描述一天就足够了,而且是最简单的、辛勤工作的那一天,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将在此反映出来。甚至不需要做任何夸张,也不需要选一个特殊的日子,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这就是组成岁月的日子。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2025年4月25日 已读
从醒来到睡下,起床、吃饭、点名、检查、出发、劳动、点名、检查、回来、吃饭、点名、检查、上床,一天过去,很多个一天过去,时间失去意义,思考也失去意义,只能想到食物、温暖、守卫、同伴、生存,小小的慨叹快速地划过,继续在苦役里打转。就这样活着,只是活着,能求取什么呢?向谁问询呢?只能继续活着。平静地讲述,既刻画出苦役犯的形象,又叙写出苦役营的景象,睡下后的思索交给夜晚。
俄罗斯 小说 微信读书 文学
可爱的契诃夫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安东·契诃夫 译者: 童道明 商务印书馆 2015 - 1
契诃夫一生著有四千多封书信,本书作者甄选出契诃夫最有价值的两百多封书信,每封信后附有作者的赏读文字。书信内容既有契诃夫与巨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蒲宁等交往的重要事件,也有罕见的他写给妻子克尼碧尔的滚烫情书,还有他旅行途中对自然万物热爱、对底层人民无私帮助的记录。契诃夫的书信画面感极强,随处流露出真性情,鲜活、真实地还原了这位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伟岸身影后鲜为人知的可爱一面,反映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2025年7月16日 已读
与童道明一起阅读契诃夫,摘选翻译讲解,分享几句感受,漫谈几笔情思,不止契诃夫,也是童道明。按照时序读下来看到契诃夫的一生,他的交往、创作与思索。热爱自然、潜心创作、真诚待人、尊重前辈、提携后学、直抒心意,亲切可敬,可爱动人,一篇篇短短的信从眼前流过去,契诃夫也从眼前流过去,初入文坛、文风转变、戏剧创作;爱慕、恋爱、求婚、分隔;支持、反对、赞赏、批评、救助、关爱。在对不同的人说的话中看到同一个契诃夫,那样高大,却努力将自己的身形放低来感受所有人的心跳,没有忘记世界的广大,同时是亲近可爱的口吻说着话。还是要读小说与戏剧,信件的私人属性还是太强,若无讲解很多地方就只是草草掠过。
书信 俄国 微信读书 文学
老人与海 豆瓣
作者: [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 - 8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老人与海》——中小学新课标必读名著,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张爱玲vs海明威,大师与大师的默契碰撞——张爱玲第yi个将《老人与海》翻译成中文,中译本一出版“立即被称许为经典”。
*同时收录张爱玲译作《鹿苑长春》——1939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蝉联全美畅销书排行榜140周,长期入选美国中小学教科书,
以及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游戏。
《老人与海》是张爱玲的一部译文集,收录了张爱玲翻译的三种英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普利策奖得主玛乔丽·劳林斯的《鹿苑长春》和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作为《老人与海》中译第yi人,张爱玲在竭力呈现原著“淡远的幽默与悲哀,与文字的迷人的韵节”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小说里“难得一见的强劲男性力道”。
2025年8月15日 已读
《老人与海》:重读时逐渐能感受到冰山之下涌动的水流,长久地澎湃在老人的心中,与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的过程勾连起当前与过去,一生就在手上的血痕中度过,精妙而生动的隐喻出人生的困境,浮在海上的一生,没有解救,只能忍受。《鹿苑长春》:节本,美丽动人的少年成长故事,在自然和父母的关爱中生长,但是孤独和现实还是袭来,熊杀死家猪、父亲被蛇咬伤、收养小鹿、朋友离世、风雨中的农村、小鹿吞吃幼苗、杀死小鹿、离家出走、归家,翻的时候想到父亲和家乡,长远无处排解的惆怅,人生如此残忍?《睡谷故事》:重读依旧无感,传说与现实交织在脑海中酿成死亡。已经离开了自然,生活在人造中,感受到自然蕴藏的力与美,只是借着文字偷别人的感受。
小说 微信读书 文学
赵萝蕤译荒原 我自己的歌 豆瓣
作者: [英] T.S.艾略特 / [美] 沃尔特·惠特曼 译者: 赵萝蕤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 - 11
《赵萝蕤译荒原 我自己的歌》隶属“中国翻译家译丛”第四辑,选编了艾略特、惠特曼两位作家的代表性诗歌作品,其中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中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惠特曼《我自己的歌》等作品以奔放热烈的诗句宣传了自由与生命的美好和力量。本书译者赵萝蕤治学严谨,务实求真,忠实呈现了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艺术魅力。
2024年5月2日 已读
世界面貌的改变,从一种进步主义的烈火转为沉痛悲伤的余烬。在艾略特那里感受到世界的痛楚与荒凉,在惠特曼那里怀念激情的发展与迸射。艾略特的部分没太读懂,但是读起来的氛围和心境总是让人有一种忧虑,即使是欢笑也带着一丝苍凉,相较之下惠特曼的部分读来至少在意思上不深入去想的话完全能够理解,内容上是积极向上、容纳包容、前进向上的一种身为美利坚人、身为人本身的自豪与骄傲。读下来令人感慨,积极向上的心绪已不多,苍凉悲哀的阴影弥漫在眼底。
微信读书 文学 诗歌
变形记 诗艺 豆瓣
9.2 (13 个评分) 作者: [古罗马]奥维德 / 贺拉斯 译者: 杨周翰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4
◆ 《变形记》: 古罗马创世史诗,奥维德经典作品,对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以及中世纪甚至到巴罗克时期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全诗共十五卷,包括较长的故事约五十个,短故事或略一提到的故事约有二百。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依次分为神话中的神和男女英雄,和所谓的历史人物这三类。
◆ 《诗艺》:古罗马文学家贺拉斯对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它在欧洲古代文艺学中上承亚理斯多德的《诗学》,下开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和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之先河,它强调了文学的开化和教育作用,提倡内容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对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
《变形记》全诗的结构可以细分为以下各个段落:序诗、引子(天地的开创、四大时代、洪水的传说)、神的故事(卷一至卷六)、男女英雄的故事(卷六至卷十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卷十一至卷十五)、尾声。这样一个安排多少是按时间次序作出,但是有许多故事的发生时间本来很难定,因此作者又按故事的性质予以安排,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
《诗艺》原是一封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年,即被罗马修辞学、演说学家昆提利阿努斯(Quintillianus,约公元35—95)称之为《诗艺》(Ars Poetica),其后遂以此名著称。受信人是皮索氏(Piso)父子三人。当时皮索氏甚多,不知确指何人,根据此信内容,三分之一谈戏剧,三人中可能有人想写剧本,求教于贺拉斯,贺拉斯作此复函,信笔所之,谈谈写作的体会。
2024年5月17日 已读
很多见过片段的故事被串在一起讲述,读的时候没有追索剧情前后的衔接,只是当作一个个片段读了下来。一个个具体的细节讲述的故事,充斥着具体的景物、行为、心理来述说人心中的暴戾、嫉妒、爱欲、良善。千年的时光飞转,人心的样貌类似,那些具体的痛苦、纠结依旧美丽,神与神、神与人、人与人的时代流转,同样的故事以不同方式不停地述说,同样的人欲在不同的时代万般地显现;所以看到很久之前的人类那样鲜活的生命奔流不止,每个人将自己的生命从内在发扬,毫不掩饰地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美丽动人。喜欢其中的鲜血淋漓,生命的可贵或许就在于可以被放弃。
古典文学 微信读书 文学
推销员之死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译者: 英若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巅峰之作
★ 著名戏剧艺术家、《推销员之死》中国首版主演英若诚先生翻译
★ 一举囊括普利策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三项戏剧大奖
★ “一枚被巧妙埋藏于美国精神大厦的定时炸弹”
《推销员之死》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巅峰之作。威利•洛曼是一名推销员,壮年时的他业务能力可靠,妻子琳达持家有道,两个儿子比夫与哈皮也让他引以为傲。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好运气似乎正离他远去,他的生活也渐渐失控……作者撕碎了“美国梦”的光鲜表象,满怀同情地洞察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不动声色地将其希望和痛楚呈现在戏剧舞台之上。本剧发表于1949年,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742场,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是首部一举囊括三大戏剧奖的剧本,让阿瑟•米勒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198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本书译者英若诚先生为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在阿瑟•米勒亲自导演的《推销员之死》中国首演中担任主角。
2024年5月17日 已读
优绩主义的悲歌,推销的逻辑渗透到一切领域,从职场蔓延到家庭,爱逐渐丧失,以金钱度量一切,推销一生,当丧失推销时一切都丧失,自杀也不过是一场要价两万的推销。威利吼着说人不是橘子,然而现实中处处是被当作橘子处理的人类。读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倒是比夫的痛苦,茫然无措、无处可去,人生何去何从?当父母老去时,自己能承担得起自己的责任吗?视角真妙,威利的精神已经不稳定,所以让各种事件以回忆的形式穿插交织在一天之内上演,职场关系中温情被撕下、亲子关系中的甜蜜转为怨恨、邻里关系中的扶持残留一丝,人?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是人?一九四九,到今天七十五年,变化几何?那些痛苦、那些呻吟、那些失落,一般无二。
微信读书 文学 美国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8.8 (135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描述格雷诺耶自幼受苦,生有特殊的嗅觉功能,领悟惟有少女的体香能使人神魂颠倒,他先后杀死26名少女,萃取她们的体味制出神奇的香水。当他罪行败露押赴刑场时,籍以身上的异香,逃回巴黎,被流氓等分剐而食。
2024年5月29日 已读
渴求与占有。苟活于世、隐居洞穴、入世求死。借助气味活下来,活到能感知到气味的时刻;被利用,被使用,得到初步的自由;遁入山洞,自以为已经拥有世界,拥有一切;察觉到己身的虚无转而向外探索,借助外在的味道来填补自身空白,由粗陋到美丽,从死物到活人;二十五次杀戮凝聚起终极的味道,借此逃脱审判,因此被人下咽。简短美丽,一节一节将人生呈现,总能在某些段落看到自己,欲求、空无、追索,谁能给出答案啊。
小说 微信读书 文学
托爾金短篇故事集 豆瓣
“Leaf by Niggle”,”Farmer Giles of Ham”,”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Smith of Wootton Major”and”On Fairy-stories”
作者: 托爾金 译者: 鄧嘉宛 / 石中歌 本事出版 2024 - 3
托爾金逝世50週年.全新繁體中文版隆重上市!
由華文世界最佳托爾金譯者,鄧嘉宛領軍翻譯。
本書集結了托爾金生前發表的四篇精采短篇故事與詩歌,
並特別收錄集多位專業學者之力研譯完成,台灣首度公開的托爾金<論仙境奇譚>;
<尼葛的葉子>──畫家尼葛在畫了一片葉子以後決定要畫出一棵世界上最完美的樹;
<哈莫農夫賈爾斯>──肥胖而膽怯的哈莫農夫賈爾斯因為一把「咬尾劍」不得不屠龍?!
<湯姆·邦巴迪爾歷險記>──湯姆.邦巴迪爾的歷險記裡出現了霍比特人、公主、食人妖與巨人好不熱鬧;
<大伍屯的鐵匠>──大伍屯的鐵匠史密斯先生拜大蛋糕裡的神祕星星之賜得以進入仙境一遊……
關於這四篇短篇故事與一篇論述──
<尼葛的葉子>寫的是托爾金對創作《魔戒》的艱難感觸;
<哈莫農夫賈爾斯>是一個幽默逗趣又熱鬧的喜劇故事;
<湯姆·邦巴迪爾歷險記>收錄16首關於第三紀元末夏爾傳說與笑話的詩歌;
<大伍屯的鐵匠>是通過「仙境」這個媒介來反映托爾金對退休和暮年的感受。
仙境即險境,這是托爾金一貫的想法。
他在<論仙境奇譚>中闡明理論,在《霍比特人》和《魔戒》中將之實踐——
也就是比爾博所走過的黑森林與弗羅多漫步的羅瑞恩。
最後,托爾金藉由《大伍屯的鐵匠》中鐵匠發現了進入仙境的那顆星並將它傳下去,
讓另一個人有機會到那片險境中漫步,表述了自己最終的心願。
偉大的次創造者托爾金筆下的精靈、魔王、惡龍、半獸人與霍比特人,
開創了二十世紀下半頁興起的奇幻文學與遊戲,
這條長江大河浩浩蕩蕩,給平凡人世帶來無盡的跌宕風景,
也將仙境的那顆星傳了下去。
2024年6月9日 已读
《尼葛的叶子》谈日常的创造与死亡,创造在心里的渴望,当画中的世界出现时,他揉入自己达到至美,最终走向远山(死亡)时心中是幸福;《哈莫农夫贾尔斯》一个国家起源冒险故事,巧合与运气同时带着一丝狡黠的贾尔斯斗巨人、打龙、借龙之名成为国王,喜欢贾尔斯与国王的交际,对自我的尊重;《汤姆邦巴迪尔历险记》,中土霍比特人诗歌集,对于韵律没注意到,印象深刻的是几首玩闹之诗以及描摹海那边的恐怖美丽一首(第十五首);《大伍屯的铁匠》魔法还在世上的时候,会有幸运的孩子前往精灵的世界阅读其中的美好,然后继续生活,将幸运交给下一个孩子。《论仙境奇谭》,读得潦草,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仙境奇谭的核心在于创造真实以及幻想、返朴、遁逃、抚慰四个功能,以其中提到的理念重读托尔金中土的造物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
微信读书 文学 短篇集
雅各布·冯·贡滕 豆瓣
Jakob von Gunten
作者: [瑞士] 罗伯特·瓦尔泽 译者: 冯与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 - 3
罗伯特·瓦尔泽“柏林三部曲”No.3:这是一本属于叛逆者的书。本雅曼塔仆人学校是一所相当不可思议的学校,它信奉的理念是“变得渺小而保持渺小”。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如何正确地举手投足,以成为一个有教养且卑微的人。其中一位新生雅各布在这里并不快乐,他试图逃离。
◐“自由是一种寒冷的东西,谁都不能长久地享有。人必须不停地动来动去,就像我们刚才在这里所做的那样,人也必须在自由中这样跳舞。自由是冰冷的,同时也是美丽的。不要爱上自由。否则你收获的只有痛苦。”
◐卡夫卡、黑塞、穆齐尔、本雅明、桑塔格、威廉·加斯、库切、塞巴尔德钟爱的传奇作家,“戴着市民面具的ZUI卑微的失败专家”“温顺的流浪汉和伟大的无用人”罗伯特·瓦尔泽“柏林三部曲”No.3:叛逆者之书;
◐德语直译全新译本,赋予主人公全新声音;
◐瓦尔泽读者如是说:
作为一个文学人物,雅各布·冯·贡滕是前无古人的。他以自我挑剔为乐,这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人和《忏悔录》中的让-雅克•卢梭如出一辙。但是,雅各布身上又有着传统德国民间故事里那种冲入城堡、战胜巨人的英雄色彩。卡夫卡早年就很崇拜瓦尔泽的作品,并且在《城堡》里的部分角色身上也能看到雅各布的原型。——J.M. 库切
瓦尔泽写的是那些历经疯狂的人物,如果要把他们身上那些令人喜悦和叫人害怕的东西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他们都被治愈了。——瓦尔特·本雅明
瓦尔泽的小说充满了同情心:他意识到了生命的生物性,也意识到我们将与悲伤为伴。他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令人心碎的作家。——苏珊·桑塔格
一个对微小事物具有超凡洞察力的作家。——W.G. 塞巴尔德
瓦尔泽创作艺术的道德内核是一种对权力、对统治的拒斥……瓦尔泽的美德可以媲美最自然、最文明的艺术。他是一位真正美好、令人心碎的作家。 ——苏珊·桑塔格
如果世界上多出十万名罗伯特·瓦尔泽的读者,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赫尔曼·黑塞
2024年8月10日 已读
为奴的思绪,世界与生活的压制是那样大,何处不是仆人学校呢?学习接受规则,将规则融为本能;学习听从命令,将命令放入脑海;学习放弃自我,将自我放逐世界。在思绪的流转中清晰地刻画现代社会中孤独与压抑的一面,那些痛苦与挣扎,只有带着敏感灵魂的学徒(处于儿童与成人之间)在仆人学校中能具体地感受到日常生活每时每刻散发出的暴力,暴力来来去去,思绪高扬低落,不求现实的解释,只求心思的展演。终究是踏上一条路,毕竟没有人能停滞不前,只是在走罢了。
小说 微信读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