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
诗的引诱 豆瓣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林出版社 2019 - 7
《诗的引诱》收入丛书“大家读大家”(第二辑),该丛书邀请当今人文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名家名作,让普通读者也能从删繁就简的阅读引导中走进文学的殿堂。本书集中了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研究唐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心得,作者主要研究唐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如李白、王维、杜甫、李贺、杜牧等人,兼及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创作方式和写作特征。作为一个美国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学者,他一方面注重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式方法及规律,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规律中寻找解读唐诗的密码,另一方面他又跳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窠臼,运用西方现代研究方法、理念和西方人的视角解读唐代诗人的生活轨迹、生存境遇、人生遭际以及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及影响,同时注重研究唐代诗人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注重分析文本本身,试图以西方人的视角多方面解读唐代诗人和他们的创作,从而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阅读体验。
《诗的引诱》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多年读诗的心得结晶:既有对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晚唐的李贺、杜牧等大诗人及其作品的独家分析,也有对极具代表性、能反映一时文化风潮的诗歌的深度剖析。作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国学者,他一方面注重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及规律,寻找解读唐诗的密码;另一方面,从西方人的视角解读唐代诗人的生活轨迹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角度和阅读体验。
2025年3月29日 已读
2025年3月29日 评论 短评写不下 - 五篇谈诗人,三篇谈读法。 王维篇有点太刻意以简朴的技巧去审视王维的诗,但审视诗后诗人情感思绪的读法对王维的诗确实贴切——否定、回归、无意;李白独出一枝,他将自己的天才全部用来写名为李白的诗篇,讨论过程中涉及李白所述的真实性、对虚构想象的热爱与深入刻画、对常规的违反与改造;杜甫一篇强调浩瀚博大,对既往诗歌传统的使用与发展,复杂,无处不在的复杂:题材的复杂、句法的复杂、转折的复杂、时空的复杂、形象的复杂、内外的复杂、解读的复杂,无所不包又至臻至美;李贺从对后来者的影响入手写,奇妙的想象、超脱现实的描绘、奇异的境界,神秘和多义并且不是美丽;杜牧一篇以杜牧诗歌中自我形象为线索串起解读,诗人写出的自我形象与外在政治、诗名、社交的关系,最根本的问题似乎是诗的意义,田园诗一节谈田园从日常生活到想象生活,诗人与田园距离的变化与田园世界对现实的对抗。 李商隐《燕台》新解,从《柳枝诗序》中柳枝的反应逐步将整首诗解读为女子视角,过程中不断强调当时的浪漫文化、吟诵传统,批评前人解读太过于偏重李商隐后来诗歌与经历,但多义与晦涩何来稳定的解读呢?透明一篇题目很大,诗言志,但语言必然不能充分表达情意,那读者如何从文字求取意义呢——诗人和诗境,诗歌的内与外,景与人,熔铸而成的整体。苦吟的追溯涉及诗人对诗歌价值、写作价值的确认与矛盾,诗歌要被当作神圣之事不牵扯功利,但同时诗歌从来是求取功名、庇护的手段,苦吟一词在诗歌中的运用体现了其中的认同与纠结。 还是得读诗,李杜读得多,读相关内容更能见到见解的趣味,其他诗人还是隔。可能是读诗兴趣的不同,宇文所安很强调从诗歌情景看背后的诗人,自己读诗总是将一切诗作诗人眼中之物,诗人自始至终操纵着视角。历史性、诗人主体、细密分析贯穿始终,但似乎过于追寻诗歌背后的宇宙和世界秩序,以其与现实的差异来审视诗歌的情境与变化。
微信读书 汉学 美国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豆瓣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
8.2 (9 个评分) 作者: 杨庆堃(C. K. Yang) 译者: 范丽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 - 11
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杨庆堃是)对中国宗教进行功能分析之第一人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精装)
(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名人推荐: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提供了中国自身文化的重要信息,阐述的是对中国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宗教、祭祀仪式和信仰。对此,杨庆堃从众多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发掘了详细而客观的证据。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表明了宗教的仪式和信仰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包括家庭、阶级、民间团体、行业、经济活动和朝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所有的这些阶层、宗教和社会都是相互影响,又互为支撑的。宗教的传统同时又是个人以及社会道德的基础。他所有的这些贡献,都对我本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欧大年(Daniel L. Overmyer)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杨庆堃的这部著作是研究中国的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之作,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杨氏从众多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发掘了详细而客观的证据,证明了宗教的仪式和信仰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宗教和社会各方面相互影响、互为支撑,同时证明了宗教传统构成了个人以及社会道德的基础。
——金耀基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这部著作是中国宗教研究中最新的尝试:试图把中国宗教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并将其思考和实践融合进社会。迄今,……因为杨氏的书,社会学传统在此到达了一个顶峰,他使中国宗教成为一个实体。
——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
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