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朝话 豆瓣
作者: 梁漱溟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4
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厌离之后——
梁漱溟与青年说:何为理想的生活态度。
透辟短谈,明心见性自省;穿透岁月,80年再版11次。
习气——一切罪恶过错皆由懈惰中来。
反省——念头要转,感情要平。
对异己者——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为是。
合作——气要稳,心要通。
~~~~~~~~~~~~~~~~~~~~~~~~~~~~~~~~~~~~~~~~~~~
《朝话》是梁漱溟先生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期,每日朝会上与研究部同学们的部分谈话辑录。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或谈论人生修养,或讲述治学方法,或议论社会、学术文化等问题,莫不本于梁老个人感悟,出自切身体认;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对于被浮躁的社会裹挟着前进的我们来说,这本讲求身心修养的书意义尤为重大。
2021年3月30日 已读
2021年3月末重读,读的比较快,但是与第一次读一样,有力量,有鼓舞,像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不停有个好玩的老头叮嘱你一步一步应该怎么往下走。
喜欢梁漱溟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吧,把自己沉下来但同时一直看着自己,往下来做事。
人生 哲学 微信读书 文化 梁漱溟
奇石 豆瓣
Strange Stones :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7.7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2020年5月30日 已读
依旧是何伟的风格,读起来很舒服。
但因为是之前在报纸上的文章,虽然有着中国、美国、阿拉伯这三个地方来作为基点,但还是很难把整本书联系起来。
就值得一看,历史的碎片吧。
何伟 微信读书 纪实 随笔
宪在 豆瓣
作者: 张千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 - 10
《宪在:生活中的宪法踪迹》内容简介:感受法学与人文之美栖息思想与诗意之间,“独角札丛”丛书作者以国内法学界卓有名望的法学家和崭露头角并颇具人望的青年法律学者组成。集中体现了法律人的法学悟思与人文情怀,或庄重,或深刻+或诙谐,或睿敏,淋漓尽致地揭示了法学者对于置身其中的法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理解与省思,各有千秋,别具情致。字里行间彰显着严谨而活跃的风度与气象,堪为当代法律人的人文情怀与现实关怀之精神图绘。
自由之魂 豆瓣
作者: 刘台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9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2020年3月18日 已读
以七个人为中心的对在台偏自由主义的七位历史人物的叙述,每个人由一段段小故事串起来,读起来很轻松,但稍显支离破碎。
以及,说是自由主义,更多是五四时代文化思想遗产的创造者、继承者秉持五四一路走下去的结果。
今日之大路距离当初的台湾又有多远呢?
传记 历史 台湾 民国 自由主义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豆瓣
8.2 (35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5 - 9
★当我感到黑暗,便走上前直接推开窗子,投入阳光或星光。
——————————————————————————————————
★“阿勒泰”系列作家李娟最经典随笔集 全新插图典藏版
★ 韩寒「ONE 一个」人气插画师大吴倾情绘制38幅温暖插图
★ 收录新版自序,精致双封, 全彩印刷
★赠送特别定制版全彩「夜路手账」1本,明信片2张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作为“阿勒泰”系列散文作家李娟最珍视的随笔集, 不仅书写了遥远空旷的阿勒泰,更展露了自己丰饶辽阔的内心世界。
戈壁滩上的快乐与清贫一样坦坦荡荡,生活中的波折和欢喜一样深深浅浅。这一次李娟讲述更多自己的故事,写下生而为人的青春和成长,也写出了那与生俱来的孤独与彷徨、达观与坚强。
当我感到黑暗,便走上前直接推开窗子,投入阳光或星光。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若不唱歌,不惊醒这黑夜,就永远也走不出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在李娟的文字里,世界很明亮,人情很温暖,生存的苦难变成了诗与爱。世上也许有很多无奈与悲伤,不过没关系,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2020年3月10日 已读
喜欢李娟的文字,把所有的痛苦化作一捧水饮下再娓娓道来。
其中描述的痛苦、孤独、风景、经历、心绪,在眼前流转,总是联想起自己过去经历的一切和当下的生活,我们孤独的生活在世界上,平庸地流转。
《晚餐》《报应》《小学坡》是最喜欢的。
中国 微信读书 散文 文学 李娟
顾左右而言史 豆瓣
作者: 王彬彬 2018 - 5
编辑推荐
学界“独行侠”、文坛“照妖镜”。
知识分子的良知担当,长江学者的人间大爱。
钩沉岁月,品藻人物,秉笔炎凉,洞见世相。
《顾左右而言史(精)》是著名学者王彬彬最新的文化随笔精选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中所发生的耐人寻味的社会事件的文化思考,作者层层深入,条分缕析,严密论证,兼具勇气、良知和方法,其文化随笔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媒体推荐
王彬彬是一个学界的独行侠,做事独来独往,拒绝拉帮结派;说话快人快语,不愿吞吞吐吐;下笔行云流水,讨厌诘屈聱牙。他本来想以一己之力,为端正学风呐喊一声,收到激浊扬清之效,结果招来无数咒骂。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学者 丁东
2020年3月8日 已读
好久没读过这样的书了,历史故事的阐释吧,有观点,但更好玩的是一个个故事,历史的纷繁复杂,人情事理的流变,真的好玩。
要多读历史书啊。
中国 历史 微信读书 王彬彬 随笔
深思与省悟 豆瓣
作者: 梁漱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7
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编选其父文稿三十余年,从读过的无数文章中,精选出印象特深、一读再读、不忍释手的四十篇,并亲自为每篇撰写了编者导言。梁漱溟一生东奔西走,经历之多,常人少有。书中既有人生的思索与领悟,亦有自述经历、思亲忆旧的回忆文章,也有读书与论政的独特心得,其中《谈禅宗》《谈静》《纪念先妻黄靖贤》等皆为首次发表。
2020年3月7日 已读
还是喜欢梁漱溟,娓娓道来人生的困境和走向,这本依旧是由他儿子编的,摘录的东西很散,很多内容之前都读过,这次印象最深的是从香港回大陆之后给儿子的信,里面提到我若死,天地必将改辙等词句,真的圣人气度。
修心 儒家 微信读书 文化 梁漱溟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2020年2月21日 已读
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感慨一句真的太有人类学的味道了,尤其是最后何伟谈到,在最后他要离开的时候他发现他对涪陵有了更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可能并不是他想要的,太有人类学那种进出理解的感觉。

在阅读过程中带给人享受的地方是何伟一直非常诚恳地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他在涪陵所遇到的一切,不着急做任何评判,先进入其中,去理解和感受,这也应该是我们理解任何地方应该带着的态度和想法。
何伟 微信读书 旅行 社会 纪实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7
独一无二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指南,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
打开这本无限之书,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页上。这是一册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如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一样,西西用比译文更流畅的语言重述了当代外国文学中打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略萨、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冯内古特……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就像这一个读者向另一个读者讲他喜欢的一本本书。一次,说到一座桥,这位旅行者不厌其详,反复叙说一块块石头。大汗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于是问:究竟哪一块才是支撑桥梁的石头?他答:桥梁并非由石块支撑,乃由桥拱。大汗又问:然则,为什么只讲述石头呢?马可波罗说:有石头就沒有桥拱了。
读者,也未必都是忽必烈,但这书陈述的,的确只是一块块石头;石头上面的什么,固然合该由其他读者自己去摸索,而更主要的,或许是我这个读者,根本就不能也不想去胡乱认定。本书的编排,就按石头小大为序,最后的一块最大(何况我本来就是巴尔加斯·略萨迷),不过,如今只呈露一小部分,更多的——就看像你们这样的一个个读者是否有兴趣再说。
——西西
2019年10月31日 已读
真舒服,长长的故事短短到来。

在后现代破碎的文本中厘清故事 同时把握作者的所思所感,这是所有作者都想要的读者吧,想把西西推荐的书都认真读一遍。
关于书的书 文学 理想国 网易蜗牛 读书
闲话闲说 豆瓣
9.1 (17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4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阿城
2019年10月23日 已读
很久之前在pad上读过书友制作的版本,当时一口气读了阿城的大多数东西,就是觉得干净,平实。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内容有所删减,但还是能感受到其核心的论点,世俗生活是小说真正的土壤,很多外力在侵入,应该怎么复归世俗,或者说怎么反击意识形态对世俗入侵,是必须思考的事情。

顺便,世俗比天大!

2021.4.13重读
很快读完,梳理世俗和小说两个方面,世俗在变,小说在变,不变的是书写,而讨论的目的也是为了自为或者说自由的书写。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理想国 网易蜗牛 美学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豆瓣 Goodreads
8.6 (202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2019年9月14日 已读
前面几节中提及的观点很吸引人,对于我这样对于历史学基本一无所知的人类说,很多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启迪去思考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应用方式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学者在其中的位置。后面大部分文章更多地从专业分析的角度对几个历史事件进行详尽的剖心来阐明事实的同时对前述的观点进行佐证,看着用一个个细枝末节的东西还原出一个事件大致的始终,还是很让人喜欢的。
kindle 中国史 历史 历史学 罗新
容忍与自由 豆瓣
8.0 (41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0
《容忍与自由》是一部杂文选集,收录了18篇胡适先生的经典杂文,行文流畅,说理深致,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
2019年4月13日 已读
关于容忍和自由的讨论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价值。昨天下午李志被全线封禁。

整体而言,是把胡适的很多文章叠在了一起,很多文章现在来看带有的民国气息太浓厚了,但想到当时的情形、当下的情形,真的是保守自由的典范之作了。
人文社科 民国 胡适 随笔
被贬低的思想 豆瓣
作者: 景凯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本书乃昆德拉作品早期中译者、东欧“萨米亚特”写作盗火者景凯旋先生首部思想随笔,主要从文学批评和历史叙事着眼,分析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谈论的对象有鲁迅、巴金、胡适、昆德拉、克里玛、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红色戏剧与极权美学,以及中国与东欧知识群体。所选文章都是从问题意识出发,围绕当代人的存在困境和争论予以思考,试图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表现出个人的思想和阐释风格。
2019年3月24日 已读
值得一读,尽管视角基本一致,但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视角。

三部分分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文学、以昆德拉为主的捷克文学、东欧文学的分析和批判,很多观点以文学分析的视角和话语讲出来,还是很有趣的。
文学 景凯旋 知识分子 随笔
天真的人类学家 豆瓣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Notes from a Mud Hut
9.2 (43 个评分) 作者: [英] 奈杰尔·巴利 译者: 何颖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8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一种学术作品罕见的软性触角,以一种英国式幽默风趣的笔调彻底摧毁了田野工作的美丽幻想,将隐匿于严肃人类学专著背后的鲜活经历与感触一一呈现给读者。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豆瓣 Goodreads
Reading Notes
8.2 (119 个评分)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罗长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6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
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
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2018年11月13日 已读
在这漠然的宇宙之间,从我们出生至死亡,周围总是避免不了一些险恶的事情,善良虽然算不上一种挑战,或者一种回复,至少是对我们自我独立的一种确认。这善良是幽默对命运荒唐和悲哀的一种反驳。
文学 毛姆 随笔
文学或者音乐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译林出版社 2017 - 11
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在330页的字里行间。在这里,他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引领我们走近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 、契诃夫、马尔克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抵达他们创作中的秘密所在,而这些经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阅读和解读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无论共鸣也好,反驳也好,这些缤纷时刻的来临,都激荡出阅读和原典之间的应力。打开书,一趟文学与音乐经典的启蒙之旅由此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