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常识 豆瓣
Countries and Concepts: Politics, Geography, Culture
9.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迈克尔·罗斯金(Michael G. Roskin) 译者: 杨勇 / 夏维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4
本书通过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对世界的部分典型国家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选取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尼日利亚、伊朗这9个国家作为分析的模型,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从历史、制度、政治文化、现状、争论等5个方面讲述公民需要了解的“国家常识”。
作者将国家的历史、地理与当代的发展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运用大量篇幅追溯各国的历史,穿插地图直接展现各国所处的地缘环境,并且着重阐述了历史源流与地理环境对政治文化的变迁、制度的变更与当代议题的发展的影响。在叙述过程中,作者还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性、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制度。
暗夜行路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志贺直哉 译者: 李永炽 海南出版社 2017 - 8
《暗夜行路》由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历时16年创作而成,是私小说的典范、心境小说的极致,也是被日本作家全篇背诵的经典小说。
主人公时任谦作虽然生长在不错的家庭,但个性执拗的他却总觉得背负着不明的黑暗命运:自记事起,便不被父亲喜欢,在兄弟中没有存在感。六岁时母亲亡故, 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室荣娘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长大后,谦作以写作为业,想娶亡母密友的女儿却遭拒。在难以言说的苦涩中,他开始放荡、麻痹自我。几经思量,他想娶荣娘,那个让他感觉唯一亲近的人。哥哥写信阻止他,并道出了谦作扭曲的身世秘密。谦作对此虽然感到巨大的精神痛苦,但是自小所遭遇的一切有了合理的解释,也算获得了解脱。此后,谦作娶了直子为妻,直子家族并不在意谦作身世,这让他有了向上的力量与盼望。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就此放过谦作,扭曲的不祥命运又再度显现……
豆瓣
作者: 刘捷 凤凰出版社 2011
花,一位来自北京的青年教师,初到巴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中,她往返于大学与自己狭小的学生公寓之间,也在旧男友和新朋友之间徘徊。一天,她偶遇马蒂欧,一个市场搬运工。这个鲁莽的男人与她身处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却极其神速、极其蛮横地闯进了她的生活,搅乱了她的情感。她感到天崩地裂、身心失衡。这个疯狂而神秘的拉丁情人给了她最炽烈的爱情,也给了她最莫明的困扰。终于有一天,这爱情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赤身裸体地呈现在她的面前,她的双眼、她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决定离开他。为此,她作了无数次挣扎,而每一次挣扎之后,却发现自己越陷越深……
关于小说《花》:
这本书曾经是我邮箱里的附件,打开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离开它。整整一个下午,我遍体鳞
伤。
—— 毕飞宇
我读到《花》里有一种“风景”,那是由一些不同的人物构成的“风景”,这风景有时候特别好,那是一种人的风景,而不是物的风景。
—— 娄烨
今年九月,娄烨携新片《花》(Love and Bruises)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影片改编自法籍华人刘捷的同名小说,男主角为凯撒奖影帝塔哈•拉希姆(曾出演《预言者》)。本片在法国上映后,获得《世界报》、《解放报》影评人的好评,也因风格化的电影语言、过度的激情场面引发争议。
预告片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NDAwMDg4.html
《花》是旅法女作家刘捷的最新长篇小说,由娄烨导演改编为同名影片《花》参加了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展映。书中描写了中国女教师“花”与法国青年马蒂欧无限美好又备受煎熬的一段情感,十分真实又残酷地还原了这段异国爱情从诞生到消逝的整个过程,让人怦然心动又潸然泪下。
2019年6月29日 已读
熟悉的,太熟悉的。
Novel
福柯的生死爱欲 豆瓣
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
8.5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詹姆斯·米勒 译者: 高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10
作者詹姆斯・米勒在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很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作者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流行音乐的秘密 豆瓣
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 Culture
作者: [新西兰]罗伊·舒克尔(Roy Shuker) 译者: 韦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4
消失的罗伯特·约翰逊带着令人惊异的技艺回归
他是否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出色的演奏?
仙妮亚·唐恩从贫民窟灰姑娘一夜变为国际巨星
难道竟是因为传奇的“录音室之吻”?
科伦拜血腥枪击案的凶手皆是玛丽莲·曼森的粉丝
工业金属乐真的会诱发暴行犯罪?
流行音乐为何流行?
乐坛巨星 如何出现?
本书将告诉你流行音乐产业的门门道道
揭开它为万人所爱又遭重重争议的深层秘密……
全景展现文化大生产时代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
--------------------------------------------------------
本书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并讨论了围绕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分析展开的问题和争论。作者介绍了音乐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的政治、社会环境,探讨了塑造音乐体验的关键因素,包括音乐制作、音乐人和明星、音乐文本、音乐媒体、观众、乐迷和亚文化,以及音乐的政治行动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
书中涉及十余流行音乐流派,重点介绍了近三十名典型音乐人及其代表作品,引用近两百首经典流行曲目。本书既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读本,也是一本翔实全面的流行音乐发展百科全书。
--------------------------------------------------------
流行音乐是一种工业制造。这个显在的事实或者被粉丝们匍匐在地视而不见,或者被文化批判家高高在上一笔带过。现在,这个人细致而客观地剖开它,进入其制造业内部,展现其中的秘密。由此你发现,即便是摇滚英雄、文化全球事件,也并非那么纯粹崇高,当然,也并非只是一出提线木偶剧那么低劣。
简单说,流行音乐既是商品也是作品,既具有商业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一出流行大戏的面目,往往比前工业时代一个艺术现象的面目,来得更广阔而复杂,并充满了内部的矛盾。在产业震荡、全球流行音乐大变局的当下,《流行音乐的秘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提供了广泛反思的可能性。
——李皖
年轻的教宗 (2016) 豆瓣 TMDB
The Young Pope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年轻的教宗
8.9 (257 个评分) 导演: 保罗·索伦蒂诺 演员: 裘德·洛 / 黛安·基顿
裘德·洛主演,《绝美之城》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执导的八集迷你剧。裘德扮演连尼·贝拉尔多(虚拟的庇护十三世),一个复杂又充满争议的教皇,对贫民满怀怜悯,在与梵蒂冈众臣的对抗中,习得如何驾驭权术。本剧预计15年夏季开拍,Sky、HBO和Canal+三家电视台联合制作。
2019年6月28日 看过
I love god because it’s so painful to love human beings.
Series
情色論 豆瓣
L'Erotisme
8.5 (12 个评分) 作者: 喬治‧巴代伊 Georges Bataille 译者: 賴守正 聯經出版公司 2012 - 4
內容簡介:
情色是無言的、情色是孤寂的。
所謂情色,可說是對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
情色所有作用的目的在於直搗生命最內部的核心處,直至令人停止心跳。
戰爭並非君王或某一民族藉著征服累積己身財富的手段;戰爭是場擺闊的侵略性洋溢行動。.褻瀆一面與神聖的純潔面結盟,另一面則與神聖的淫穢面有染。
世俗世界的邪惡與神聖的魔鬼掛勾,良善則與神奇結盟。
法國大師巴代伊逝世50年後,我們終於可以公開閱讀、討論──情色
沒有巴代伊,不會有這本震撼人類世界的《情色論》!
沒有巴代伊,我們看不到今天的
傅柯、德希達、羅蘭‧巴特、李歐塔、布希亞……!!
情色是問題中的問題。
在所有問題中,情色最神祕、最普遍、也最遙遠。
──喬治‧巴代伊
人異於禽獸者幾兮?
在從動物進化到人類的過程展中,
性與死亡為何成為人類文明所特有的兩大禁忌?
亂倫禁忌是否真是出自優生學的考量?婚姻與交換女人/禮物又有何人類學上的關聯?性是否等同情色?性、暴力、與死亡為何老是糾纏不清?男人為何偏愛美女?什麼是脫「俗」入「聖」的情色?18世紀法國薩德侯爵驚世駭俗的情色作品有何意義?
喬治‧巴代伊的重要論述《情色論》,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可算是巴代伊一生思想的縮影。對作者而言,情色絕非如一般所想像,是個輕浮議題;相反地,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我們想要誠實面對人生在世的根本問題,就必須正視情色的赤裸真相。
情色是巴代伊對人生關鍵時刻、態度的寫照。就其狹義意義而言,情色是人類性禁忌下的產物,是人類面對性禁忌的踰越舉動。廣義而言,情色則代表著人類踰越其先天存在侷限與後天人為禁忌、脫「俗」入「聖」、不斷探索生命各種可能、追求極致(內在與外在,甚至與死亡息息相關)經驗的企圖;這也是為何巴代伊說情色是對生命「至死方休」的探索、肯定。
一言以蔽之,身為文明人的你/妳如果對性感興趣,為慾求不滿所困擾,對極致經驗有所好奇,對性禁忌的踰越/愉悅有著憧憬,卻又對情色再現作品中性、暴力、死亡「三位一體」的現象感到迷惑,亟思超脫一己自我的侷限、探索存在的顛峰,一窺生命的赤裸真相,《情色論》將為你/妳揭開其神秘面紗。
巴代伊是有史以來首位以嚴肅的態度有系統地探討情色議題的思想家。他一生的作品涵蓋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小說、詩歌、電影劇本的創作外,也發表文學與藝術評論、討論神祕宗教哲學、社會學的論文、甚至還出版過與經濟學、徽章學相關的專論,但他的終極關懷卻非「情色」莫屬。這種以情色為代表的異質論述可說上承自薩德「踰越寫作」的傳統。
《情色論》是巴代伊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展現了情色在巴代伊整個思想體系脫「俗」入「聖」的獨特觀點,因為對他而言,情色絕非是個輕浮議題;相反的,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具有深刻的人生意涵。在不同場合中,巴代伊雖曾以「異質學」、「排泄學」、「神聖社會學」、「內在經驗」等不同用語指涉其思想,但在晚年則宣稱其所有作品可以「情色」一詞涵蓋、代表。
《情色論》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深入地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在巴代伊的眼中,性與死亡跟獻祭、節慶一樣,迥異於以工作為取向、著眼於累積的理性「世俗」生活,是屬於著重花費、消耗的非理性「神聖」時刻。因此,性與死亡成為巴代伊在討論情色時所一再出現的子題。對巴代伊而言,情色是人類存在中許多看似矛盾,實則不斷辯證,甚至相依相存現象──生與死、禁忌與踰越、世俗與神聖──的最佳注腳。
2019年6月27日 已读
Erotic Trangression. 情色从禁忌中诞生。喜欢第二部的案例研究
Eroticism
重读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比无限清单更好的阅读,那就是重读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唐诺
上课记2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5
《上课记2》内容简介: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上课记2》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上课记 豆瓣
8.0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2019年6月23日 已读
“真正的诗意必须是新鲜的,是那些还没有被赋予诗意的,只有偶然被赋予了新鲜的感受之后,它才忽然获得了诗意” 三分之一后渐入佳境
Essay
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 豆瓣
作者: 王恩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1
《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嬉皮士文化研究》在条分缕析其历史成因、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对反正统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叛形式和追求目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精辟地揭示了嬉皮士文化的根本特性和内在本质。《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嬉皮士文化研究》资料翔实,分析绵密,论证严谨,文字流畅,是国内研究美国嬉皮士文化的最新学术成果。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力图从根本上否定和颠覆美国主流价值观及其伦理道德,不仅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时至今日余波依存。
1968年法国革命 豆瓣
作者: 帕特里克·西尔(Patrick Seale) / 摩林·麦康维尔(Maureen McConville) 译者: 南灿 信达出版社
序 言
一九六八年的五月革命是法国社会的一场大动荡,其规模达到使地震仪破裂的程度。这是那样的一种事件:它令你在好几个月之后想弄清楚它的意义的时候,还觉得头晕目眩。
这本书企图做到三件事情:第一,叙述在那动乱的几个星期中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其次,说明这一场爆炸在法国政治上的前因后果;最后则把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形势的新鲜和有创造性的一些特点指出来。这些特点就是本书的中心部分《革命的实验》那几章的内容。这几章是曾在一时之间代替了旧制度的那种新制度的概观,它们严格地说明了这次革命是为了什么。
法国这场震动,不是西方工业社会在满怀着自信心向前迈进中发生一个小差错这么简单。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这场震动几乎把欧洲最具威严的那个政府推翻了。这事件的教训,应该好好地加以考虑,因为这些教训提示出,七十年代的西方政治,会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
1968年8月1日于巴黎
目录:
译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造反的学生
第二章 拉丁区的政治
第三章 起飞
第四章 争取巷战胜利
第五章 革命的背景
第六章 革命的实验 (1) 学生苏维埃
第七章 革命的实验 (2) 行动委员会.
第八章 革命的实验 (3) 少年队伍
第九章 革命的实验 (4) 自由职业
第十章 大罢工
第十一章 小型革命实验:一九六八年的南特
第十二章 流产的协议
第十三章 成人的左派与政治危机
第十四章 情势危急的一周
第十五章 意志的胜利
第十六章 反革命在选举中的胜利
结论
附录一 工人眼中的五月运动
附录二 雪铁龙汽车厂行动委员会的活动
附录三 “捣乱份子”——法国革命青年团体
附录四 康边迪:学生与社会
附录五 曼德尔:从反对资产阶级大学走到反对资本主义社会
附录六 弗朗:禁闭十日记
附录七 克礼文答覆戴高乐
附录八 “小集团”的作用
附录九 戴高乐的下台和总统选举
《1968年5月》(录自《战后资本主义大繁荣的形成和破产》)
少林很忙 豆瓣
American Shaolin
7.8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修•波利 译者: 陈元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6
那天夜里,直到那场较量开始前,少林寺还是很平静的。
一家法国杂志来少林寺拍些僧人的照片,我便安排我的朋友兼武艺指导德清和尚、成浩和尚还有严师父给他们摆了几个姿势。拍照非常成功,于是对方邀请我们所有人共进晚餐。
我们刚刚开始吃饭,另一桌的女服务员就走了过来,在德清和严师父耳边低语了些什么。
“他真的说想切磋一下?”德清问道,手中紧紧握着酒杯,看样子随时都可能把酒杯捏碎似的,“就是要挑战我们喽。”
“哪个人?”严师父问。
“他姓吴,”服务员说,“说是从天津来的武术大师,那些是他的弟子。”
“那就让我和他过过招,”德清继续说道,“我一定要打死他!”
严师父按住德清的手,“让我想想。”
严师父为人谨慎,深谋远虑;德清则天真率直,大大咧咧。严师父二十五岁了,比十九岁的德清和他师兄都要年长,于是德清不说话了。严师父的脸是功夫片里标准的恶棍脸,极其丑陋,让人过目难忘。我挺喜欢他的。
至少那晚之前一直如此。
我扭头发现严师父正看着我,脸上微微露出笑意。
“包默思,”严师父叫着我的中文名,“你先和他打。”
德清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能让他先打,要是输了怎么办?这可事关少林的声誉和脸面啊。”
严师父端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包默思,我已经决定了,”严师父眼里闪烁着期许,脸上又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一刻钟之后,你和吴大师在训练大厅较量。”
“一刻钟之后?”我傻眼了。
“咱们去吧。”严师父说。
2019年6月16日 已读
轻松有趣,一个未经学术训练的普通白人中国游历录
Sociology
这不是一只烟斗 豆瓣
7.6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邢克超 漓江出版社 2012 - 10
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著名的烟斗系列,在绘有一只烟斗的画中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的句子,展现了图形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哲学和绘画领域引发了诸多兴趣和讨论。福柯在本书中从图形诗的角度入手,对马格利特这组烟斗画进行解读,在显示出他强大的哲学思辨力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以及幽默有趣的一面。这是本书第一次以简体中文单行本在国内出版,同时收入马格利特致福柯的两封信,以及国内学者关于福柯和马格利特的两篇研究文章。
无缘社会 豆瓣 Goodreads
無縁社会
8.1 (19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高培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3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2019年6月10日 已读
想不到日本2030年就会有30%的男性终身未婚率了
Sociology
勒阿弗尔 (2011)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Le Havre
8.1 (152 个评分)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演员: 安德烈·维尔姆斯 / 卡蒂·奥廷宁
其它标题: Le Havre / 温心港湾(台)
马塞尔(安德烈·维尔姆斯 André Wilms 饰)曾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可是,热爱自由的他厌倦了作家高高在上的枯燥生活,于是来到了勒阿弗尔,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擦鞋匠。勒阿弗尔可爱而又热情的居民让马塞尔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在这里,马塞尔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平静而又安定的生活。
一个非洲男孩的出现打破了马塞尔规律的生活,出于同情和本能,马塞尔收留了这个被警察追得到处跑的可怜男孩。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此节骨眼上,马塞尔的妻子阿勒提(卡蒂·奥廷宁 Kati Outinen 饰)患上了恶疾需卧床休养,一边是凶神恶煞的警察,一边是病危的妻子,马塞尔一下子被推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凉灯 豆瓣
作者: 黄于纲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9 - 3
画家黄于纲寄居凉灯15年,在用画笔描绘这座村庄的动人风物与岁月更迭之际,也用文字记录了凉灯这一湘西苗寨独具特色的民族生活,叙述了数十个家庭的生活与变迁,聚焦式地呈现了一个特殊家庭的人和事,探讨了他们的生死、欲求、爱与前途。作者视角独特的观察、细致纤柔的笔触,使得那些平凡的人、朴拙的事以及常规的人生变得丰富动人、诗情画意起来。本书不仅是一个画家对“边城”风情人物的深情记叙,更是一部有着恢弘社会学意义的村落及族群心灵史。
保龄球的意识流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陆源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1
王小波的后继者,烧脑的智性写作
◎编辑推荐
★80后新锐作家陆源,“王小波门下走狗”代表人物,中短篇小说首次结集出版。
★小说采取一种非常自由的表现手法,纵横恣肆,有意识流,又不仅是意识流。
★作者同时是舒尔茨作品的译者,塞利纳小说的编辑,其创作中可以看到如塞利纳、舒尔茨般意象纷繁、绵绵不绝的气象。
★《保龄球的意识流》写的不纯粹是80后年轻人的境遇,也不完全是毫无边界的意识流穿越,作者将两者结合,同时强调遣词造句,信息量很大,用这种方式来抵抗爱恨交加的命运。
◎内容简介
★《保龄球的意识流》是陆源创作的一系列风格相近、富有幻想性质的中短篇小说集。故事多游走于现实和奇幻之间,文笔汪洋恣意而不失幽默。另外,它们通过“瀛波庄园”这一地点或多或少相互关联,一群奇人在这里你追我打,不断碰撞出异样的火花。这些作品展现了叙事的另一种可能性,既是作家对自己以往作品风格的更新,也是突破文学传统的尝试。小说内容天马行空,折射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意识活动,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创作集。
丧尸未逝 (2019)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IMDb
The Dead Don't Die
6.0 (174 个评分) 导演: 吉姆·贾木许 演员: 科洛·塞维尼 / 亚当·德赖弗
其它标题: The Dead Don't Die / 死无可死(港)
电影故事发生在寂静的小镇森特维尔,有些事情不太对劲。月亮又大又低地挂在天空中,白天的时间变得不可预测,动物开始表现出不寻常的行为。没人知道原因。新闻报道是可怕的,科学家们对此感到担忧。但没有人预见到,人们很快就会迎来最奇怪、最危险的后果:死人不会死——他们从坟墓里爬出来,野蛮地攻击活人,并大肆享用——镇上的居民必须为生存而战。
2019年5月25日 看过
Pathe. 说真的那个抢咖啡壶和喊着Chardonnay的僵尸都是我本人日常写照了!一次性彩蛋喂到饱的感觉意外的还不错~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