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
民主:沉醉在数据中 (2015) 豆瓣
Democracy: Im Rausch der Daten
导演: David Bernet 演员: Jan Philipp Albrecht / Viviane Reding
其它标题: Democracy: Im Rausch der Daten / Democracy
由“棱镜门”事件,斯诺登让全世界认识到:数据就是21世纪的石油,掌控数据就能拥有财富和权利。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点击,支付和下载都在透露我们的信息。但由谁来掌控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又对我们的社会意味着什么?《民主:沉醉在数据中》将镜头对准了欧盟的立法进程,深入欧盟内部,记录了欧盟委员会委员维维亚娜·雷丁和年轻的绿党议员让·菲利普·阿尔布莱希特在两年半的时间中,为制定欧盟首部数据法案做出的努力。本片以数据法案为切入点,真实而又感性地展现了欧盟复杂的权力架构和民主议程。(豆瓣电影字幕翻译2.0小组)
2021年1月10日 看过
完全不同于netflix为例的美式纪录片的节奏。欧陆对于数据独裁的警惕确实非常的可贵。能看到即使在欧盟会议中,英国也是那个更重视经济利益而轻视ideology的。
Documentary Europe Germany
白夜 (195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e notti bianche
7.7 (74 个评分) 导演: 卢基诺·维斯康蒂 演员: 玛丽亚·雪儿 /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其它标题: Le notti bianche / 白色之夜
这是个很朴素的爱情故事,一边是坚守着1年后再见面的诺言,一边则是3个晚上一见钟情式的热恋。是非取舍之间,犹豫挣扎的是女主人公Natalia。对一年的不知不闻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男主人公Mario。在最后一个晚上,当Natalia刚刚放下心中的防御,准备接受Mario的请求的时候,却发现她等待了一年的那个男人站在那边的桥头……

意大利导演维斯康提改编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将俄罗斯变成威尼斯,把宏篇改成小品,维斯康提驾驭体裁的能力让人信服。
2021年1月10日 看过
故事从陀翁原著的19世纪彼得堡平移到20世纪的威尼斯后,人物气质完全变化了(但又如此合情合理)。几乎完全省去了男主在原著里的大段独白,于是一个神经质社恐变成了意式痴情浪荡儿。维斯康蒂的打光太棒了,就是我想象中“白夜”的模样。喜欢后半段即兴的酒吧起舞、贡多拉夜游和雪景告别。“喜欢这个属于我俩的时刻,因为所有的人都沉睡着,不知道美景正在发生。”
Europe Italy
英格玛·伯格曼与厄兰·约瑟夫森对人生、死亡与爱的思考 (2000) 豆瓣
Ingmar Bergman: Reflections on Life, Death and Love with Erland Josephson
导演: Stefan Brann 演员: 英格玛·伯格曼 / 厄兰·约瑟夫森
其它标题: Ingmar Bergman: Reflections on Life, Death and Love with Erland Josephson
Legendary director Ingmar Bergman rarely gives interviews, but in 1999 he made an exception for journalist Malou von Sivers of TV4 International Sweden. Together with his best friend and frequent collaborator, the renowned Swedish actor Erland Josephson, Bergman discusses life, death, and love in this charged and highly candid interview. Courtesy of TV4 International.
2021年1月9日 看过
“我决定抛弃愧疚感,这开始像一种故作姿态的形式,去对你造成的痛苦愧疚。内心的愧疚是一回事,感受愧疚是另外一回事。”主持人的问题很八卦,甚至常常显得冒犯,但直球提问反而引出了很珍贵坦白的回答。
Director Documentary Europe Sweden
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194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
7.3 (40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演员: 保罗·贝尔纳 / 玛丽亚·卡萨雷斯
其它标题: 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 / 布朗森林的贵妇
本片取自狄德罗小说中的一个片断,讲一个上流社会女子被情人抛弃后,想出一招:她鼓励对方跟一名有卖淫背景的女子结合,先实行广泛的保密工作,事成后再把这则天塌地裂的消息公诸于众。
2021年1月9日 看过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love,only proof of love
Europe France
房间 (197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a Chambre
6.7 (20 个评分)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演员: 香特尔·阿克曼
其它标题: La Chambre /
在360°圆形全景拍摄相机慢慢平移整个公寓(或内部)。当它第一次通过卧室没有人有,但每次它说明了房间又香特尔·阿克曼是坐在床上,一动不动,再忙着做什么(剥橘子,吃一个橘子等)。当她最后被看见她打哈欠和躺在她的床上。相机继续平移不过10分21秒的电影之后玩完,她无法看到睡着了。
我的城市 (1968)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Saute ma ville
8.2 (58 个评分)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演员: 香特尔·阿克曼
其它标题: Saute ma ville / 毁掉我城
一个年轻女孩把自己关在公寓里,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做自己的事,她在厨房里度过了一个夜晚——一直哼着歌。
我饥肠辘辘,我寒冷难耐 (1984) 豆瓣 TMDB
J'ai faim, j'ai froid
7.8 (33 个评分)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演员: 玛丽亚·德·梅黛洛 / Pascale Salkin
其它标题: J'ai faim, j'ai froid / I'm Hungry, I'm Cold
Two girls come to Pari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ry to live.
关于帕斯卡尔的对话 (1965) 豆瓣
Entretien sur Pascal
7.1 (7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Brice Parain / Dominique Dubarle
其它标题: Entretien sur Pascal
2021年1月9日 看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asA8x2lIk 《慕德家的一夜》
Europe France Short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Min reol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6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荣格危机 (2018) 豆瓣
Crisis Jung
7.9 (41 个评分) 导演: Baptiste Gaubert / Jérémie Hoarau 演员: Martial Le Minoux / Karim Tougui
Welcome to a world ravaged by explosions of violence, a world without love. Jung, the broken-hearted hero, pursues his quest: reunite with Maria, his lost love, savagely decapitated by Little Jesus. He can count on the support of allies met along his bloody path, encounters that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but especially of himself. He also has to deal with his “violent outbreaks,” an incontrollable curse that springs from his murderous soul.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Regi Andrej Tarkovskij
9.4 (8 个评分) 导演: 米哈尔·莱斯斯卡齐洛斯基 演员: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布莱恩·考克斯
其它标题: Regi Andrej Tarkovskij / 塔可夫斯基拍电影
纪录片“塔可夫斯基执导/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Regi Andrej Tarkovskij”,取材于拍摄《牺牲》期间留存下来的超过50小时的幕后影像资料,加上选取塔氏的著作《雕刻时光》以及塔氏接受的访谈,由剪辑师Michal Leszczylowski剪成97分钟的纪录片,带中文字幕。该片详尽地介绍了一代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工作,思考,以及对电影的感受,是非常珍贵的关于塔氏的资料。
幕后:·1986年冬,正在巴黎拍摄摄影片《牺牲》的塔科夫斯基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多年来被苏联政府扣为人质儿子来到巴黎。在得到塔科夫斯基的同意之后,法国纪录片大师克里斯?马尔凯立即带着摄像机来到拍片现场,记录了这位当代电影史上别具一格的电影诗人最后的工作瞬间。一个月后,塔科夫斯基因病卧床不起,只能躺在床上观看刚刚拍完的电影素材。
·房屋在燃烧的时候,胶片却卡在了摄影机里面,工作人员无法重新安装。于是只好重新建造了一栋房子,然后再把它烧了。
谜一样的双眼 (2009)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Eggplant.place
El secreto de sus ojos
8.2 (304 个评分) 导演: 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 演员: 里卡多·达林 / 索蕾达·维拉米尔
其它标题: Il segreto dei suoi occhi / Øjnenes Hemmelighed
本杰明·艾斯玻希多(里卡杜·达林 Ricardo Darín 饰)是一名退休的检察官,几十年的司法工作经验让他积攒下诸多素材,而多年前一起奸杀案始终让他念念不忘,他希望将其付梓出版,了却心愿。25年前,23岁的美丽女教师莉莉安娜·科洛托(Carla Quevedo 饰)和银行职员里杜卡·莫拉莱斯(帕博罗·拉格 Pablo Rago 饰)相识相恋,然而就在两人已谈婚论嫁之际,莉莉安娜在公寓被人残忍强暴并杀害。是时司法腐败,为求尽快结案,本杰明的同事甚至随便找个外来移民顶罪。也许是为莉莉安娜死亡现场所震撼,本杰明执着地展开调查,从此卷入这桩扑朔迷离的爱恨疑案之中……
本片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哈瓦那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男主角奖(Ricardo Darín)、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评审团特别奖。
朱丽叶与魔鬼 (196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Giulietta degli spiriti
7.8 (84 个评分)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演员: 朱丽叶塔·马西纳 / 桑德拉·米洛
其它标题: Giulietta degli spiriti / 神游茱丽叶(港)
费里尼拍摄了另一部自传性很强的电影《朱丽叶与魔鬼》,在这部电影里,费里尼过分追求求神秘主义的梦境空间,在影片里极尽详能的描述描写一个资产阶级的女人遭到丈夫的欺骗,精神迷惘,陷于离奇古怪的幻觉,最后终于清醒的故事。虽然费里尼和茱莉埃妲两人携手共度一生,而且费里尼也从来没有传出与其他女人的诽闻,但是我想所有对费里尼非常熟悉的影迷都不相信费里尼从没有出轨的行为。尤其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因为在费里尼的电影中充分的表现出费里尼是一个性欲旺盛且对女人充满遐想的导演,他甚至在他的男人外遇只是把自己的性器官借给别人用一下罢了,并没有出卖自己的灵魂。或者这正是费里尼的迷人之处吧,他永远是神秘的,让人无法捉摸的。
2021年1月5日 看过
真的很想知道那个印度女人演绎的老子的寓言故事是什么......
Europe Italy
再见语言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Adieu au langage
7.2 (50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海洛依丝·戈多 / 卡迈勒·阿德里
其它标题: Adieu au langage / 告别言语(港)
开始很简单, 一个已婚女人遇到一个单身的男人, 他们相爱,吵架,哭泣。 一只狗,在城市和郊外游荡。 时光飞逝。 男人找到女人。狗遇到他们。 然后第三个人物出现。 前夫破坏一切。 电影第二部分开始, 和第一部分一样, 又不尽相同。 人类变成隐喻。 结束于狗叫,和婴儿哭泣声。
——来自@快雪时晴 翻译的戈达尔《再见语言》手稿
金银岛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Île au trésor
7.5 (31 个评分) 导演: 吉约姆·布哈克
其它标题: L'Île au trésor / 美好夏日
《电影手册》2018年年度十佳。
一个夏天在巴黎地区的一个休闲岛上。对某些人来说,这是冒险、拖拉和犯罪的地方,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避难和逃避的地方。从收费的海滩到隐蔽的角落,探索一个童年的王国,与世界的动荡产生共鸣。
夏日纪事 (1961)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7.8 (54 个评分) 导演: 让·鲁什 / 埃德加·莫兰 演员: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 Marilù Parolini
其它标题: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 Chronicle of a Summer
1960年的夏天,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和让·鲁什对巴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部论述电影连续几个月跟踪调查的进行,也记录了主人公们的变化。调查中被采访的人最后在影片第一次放映的时候聚集在一起观看进行讨论,有人的赞同,有的人驳斥。两位导演通过这部真实电影,经历了既极具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体验。
"In the summer of 1960, Jean Rouch and Edgar Morin investig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people living in Paris. ""Are you happy? How do you live?"" These are some of questions they asked young people on the street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ir idea of happiness.
From manual labourers, students, to a couple of office workers, the different protagonists reveal themselves in conversation, unconcerned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e camera. With no script, and no professional actors, this film sets out to frame the limits of cinematographic truth."
1961 戛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奖
景观社会 (197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8.2 (26 个评分) 导演: 居伊·德波 演员: 居伊·德波
其它标题: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作者:明瀚


一:生平与实践

Guy-Ernest Debord,理论家、电影导演和社会运动者,生於1930年11月28日,卒於1994年11月30日(自杀身亡),是国际情境主义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简称SI)的创始人和理论贡献者。他曾是Lettrist International和Socialisme ou Barbarie的一员(此二团体皆是发起於二战後法国的左翼社群,前者是脱离Lettrist的极端分支,後者则源自於扥洛斯基主义-第四国际),此外,1953年德博也参与了这群Lettrist International者所标志了巴黎的精神地形学地图,藉由自由联想式的行走步调漫游於巴黎城中,这些活动之後被收录在Naked Lips一书之中。

1967年《景观社会》一书的出版造成了许多知识人和学生的,1968年学运中在巴黎街道上的墙上不时有著从这本书中徵引的话语。他该书的理论是试图去解释日常生活中公私领域在於欧洲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导致的精神衰弱的问题,而他假设「景观」就是罪魁祸首,而他对於景观的批判基本上是承袭於马克思、马库塞、卢卡奇对商品的批判。1972年因为他涉及Gerard Lebovici(他的好友兼他的出版者)的暗杀命案而遭致名声诋毁,因此他的著述和多部重要的电影也因此无法在他有生之年出版发行,他五部电影也是於这两年才陆续在法国本土重新由私人释出、出版,2005年11月15日也才真正完整发行。(台湾目前买不到,要订)

二:情境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介绍

「情境国际」对社会的批判和主张对当下生活采取的行动和作为是当时知识青年主要思想的来源之一,除了奇德博之外,还有Asger Jorn以及另外一位撰写《日常生活的革命》(The Revolution of Everyday Life) 的哈伍尔˙范内哲姆(Raoul Vaneigem)也是大将之一。「情境国际」1959年正式从Lettrist(单字主义:一支後结构主义的作家和诗人派别,主张用低限和抽象形式的方式作出艺术表达,源自达达Dada,主要想区辨当时布尔乔亚的品味)分裂出去,「情境国际」同时也是68五月学运的主要催化者。

「情境国际」(1957-1972)相信思考当下性的时刻能有作出改变的高度潜力,并且从中藉由有效的权力关系去转化社会,而自我的解放也来自於此;而这个对社会结构的转化也就是去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知觉方式。「情境国际」试图去创造一连串源自於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的策略,例如世俗启迪、衍生(encounters:行动的流窜和无以名状的偶遇)、创旧手法(Dtournement:运用已存在的形式、概念,将之加以改造後对原先的意义和作用产生反噬和颠覆力,并以此传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讯息 ),在当时,他们与「眼镜蛇」(CoBra)这个艺术团体(北美馆有展过)交往也十分密切。

之後,研究显示(参考【今艺术】156期)从英国的庞克运动也可以看出「情境国际」的些许传统,当情境主义见用於80、90年代的政治领域时,许多以Psychogeography(暂译「精神地形学」,该词首用於【情境国际】1958年第一期的刊物中)一词为名的派系则纷纷出现於世界各地。

三. 德博拍过哪几部电影:

Howls for Sade (1952) :从原声带译文揣想,第一到三音轨不同的voice在说著不同的话,但是没有一个提到萨德(But no one talks about Sade in this film)。这部片似乎是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每个段落看似互不相关,但又有其特殊观关联的方式,路如不同音轨的间续叙事,以及一个大叙事/後设叙事的旁白。

On the Passage of a Few Persons Through a Rather Brief Unity of Time (1959):
从原声带译文揣想,应近似於1953年德博参与了那群Lettrist International者藉由自由联想式的行走步调漫游於巴黎城中去标志了巴黎的精神地形学地图,这个传统的延伸可以在高达早期新浪潮电影或是瑟铎(De)的“Walking in the City“文章中可见一般。

Critique of Separation (1961)
片中就是一个短发女性和男性友人不断地在巴黎街头行走、或坐下喝咖啡,就像是《爱在黎明破晓前》上集的维也纳或下集的巴黎那样相知相随,见片段:@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1973)
这部片利用大量的电影片段拼装而成,其中插入一些颇具意象的片段或是街头暴动的纪录片,德博以覆颂他於1967年写成的《景观社会》段落的方式进行影片的画外音叙事,在有限的下集阅听中,德博用了不少关於战争或革命的电影来说明革命的时间观,从布尔乔亚革命到後续的无产阶级革命,透过陆续放映《埃及战役》、《波坦金战舰》、史达林政权阅兵、1968年学运纪录片等片,来达成他的影像实践。其中有许多问题性留待之後课堂举证与讨论。

Refutation of All the Judgments, Pro or Con, Thus Far Rendered on the Film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1975)
In girum imus nocte et consumimur igni (1978)
在有限的影片阅听中,这部短片似乎是以360度摇镜的方式将巴黎某处的广场周边景观全数摄尽,而片末重新回到摄影机一开始拍摄之处,这看似无意义的拍摄其实可能是有对话性和政治性的,例如对蒙太奇的省用、以及俗常市民生活的捕捉,或是对城市景观化的批判(这似乎有些薄弱)。见片段:@

四:《景观社会》的阅听札记

与本堂课讨论读本同名的《景观社会》那部电影主要在演什么,很可惜我无法获得上集,所以不能窥知全貌,但是我可以针对下集作出解释、批判和一些根据该片内容具高度关联也具联想性的切题方向:

札记1:女子听到曲调的多愁善感而後又豁然惊醒,是否意味者班雅明强调超现实主义化「入梦」之後必须「出梦」的实践重要性。麻醉的问题一向是神游者的问题。而资本主义的新纪元是一种内在去历史的历史观,正如流行会不断循环,历史在其中自己取消了,而这便是德博所说的历史的瘫痪,时间的错误意识。(但是德博在电影後半段又说,不能只一昧地否命资产阶级历史,无产革命有更无限和完整的任务要实现。)

札记2:在《埃及战争》(War in the Land of Egypt)的选映片段中,德博讨论到权力如何规避其自身获取的方式,正如编年史也没有记载任何权力更迭的事件细致是如何发生的,总用一种模糊化的技术让权力或神话永远置於高位。德博说:「这是一个沉默的表演,统治者走出门外,对群众招招手,不发一语,不加解释自身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和让何往後的政治主张」

札记3:布尔乔亚和农耕者(平均地权者)曾经同心合力过,但後来布尔乔亚取得统治地位後则幸存者(Survivals)逐一灭绝,布尔乔亚的历史变成了统治阶级的历史,个体在其中仍然牺牲,而商品经济成为宿命,以物之拥有这件事来评断一切也是宿命。(History was, but is no more, new immobility in history,资本主义让time unify。)

札记4:所谓资本主义让time unify,同一的不可逆转的时间是世界市场的时间,同时也是全球的一般化时间,而这便是世界景观的必然结果(景观是资本高度积累的必然结果)。

札记5:而劳动阶级也不外於此同一化的时间,所以第二次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的新纪元兴起也来自布尔乔亚的发展,{电影中有氢弹大爆炸的画面}则,历史又动了,无产阶级点出了一种为著新的历史生活的可能之点
札记6:在现代景观中,工人也可以被再现为阶级自身的对立物。要如何能抿除景观,则必须够过思维对景观的穿越,意识则於此成形。

札记7:不能只一昧地否命资产阶级历史,无产革命有更无限和完整的任务要实现。正如同意识形态不能将部份目标伪装成整体目标,无产阶级革命也不臣服於意识形态之下,基於这样的实践氛围,劳工应该是更多变的、自发的并且范围更大的(故不被特定化利用)。

札记8:革命和理论的关系德博身为国际情境的理论创建者也有讨论,他说,是有理论需求这件事,但是他们并不被理论地塑造,他举例:苏维埃政府并不是一个理论的发现。

问题1:德博挑选几段当成旁白来念,与影片有一种对应、无关也有扞格,到底他的叙述策略为何?这些电影的选用有什么样的策略性、批判性(或教条意味),会不会他所正面支持扬言的革命在他的影像化时间中也变成了一种景观,如果这是一个社会资本宏大实现後的景象背後,又是一种完美的决裂?他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盲点,阶级斗争完全无法影像化、也无法理论化。

问题2:如果这部影片是基於史达林集权主义的思考,是否便是呈现了那一代知识人对左翼热情的逐渐淡却,虽然在片尾看似庆功般赞许(可以讨论本片中那神来多笔的配乐)者68学运的活跃和罢工(推翻布尔乔亚社会)的全面胜利,但是不免嗅到镇暴烟硝味後的那一股沧凉且永不止歇的官僚臭气。

五: 相关电影作品网站、68电影与书籍
˙德博电影作品文字载录:

˙德博影像全集网站:

˙德博影像全集法国fnac贩售网:

˙文章:“Henri Lefebvre on the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路况,<五月之砖---68学运影想录>,《五月之砖》2005.1唐山出版社
˙贝托鲁奇,The Dreamers《巴黎初体验》,金马影展片名译为《爱做爱作梦》
德国前卫摇滚:重生的德国 (2009) 豆瓣 TMDB
Krautrock: The Rebirth of Germany
8.4 (31 个评分) 导演: Ben Whalley 演员: can / neu!
其它标题: Krautrock: The Rebirth of Germany / Krautrock:重生的德国
该片关注了激进的一代音乐人为德国战后的文化废墟创造新音乐身份的历程。以1968至1977年间的“新乐队”、罐头乐队、浮士德和发电站等电子音乐先锋为例,分析了其作品的原创性和毫不妥协的特征。他们分享着共同的目标,以难得的前瞻性来突破阴森的过去,但尽管如此,依旧沉迷于战争的 英国音乐媒体仍将这些作品称为“泡菜摇滚”[Krautrock]。(小易甫字幕组)
博斯,梦幻花园 (2016) 豆瓣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7.7 (30 个评分) 导演: José Luis Lopez-Linares 演员: Miquel Barceló / 蔡国强
其它标题: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 波西失乐园(台)
2016年是艺术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逝世500周年。《博斯,梦幻花园》是一部关于他的作品《人间乐园》的纪录片,这幅画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画作之一。这幅画的涵义十分复杂,即便如今它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中久经高科技和再三修复的考验,依然潜藏着无数隐喻尚待能够理解它的人去解读,而本片正是希望通过记录这幅画给当今世界各地无数作家、画家、音乐家带来的灵感,从而激发人们去发掘其更深层次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