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死于黎明:洛尔迦诗选 豆瓣
8.3 (59 个评分) 作者: [西]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Federico García Lorca ) 译者: 王家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洛尔迦是西班牙著名诗人,他把安达卢西亚民间抒情谣曲的韵律、现代诗歌的技艺和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完美地结合起来,被视为西班牙“二七年一代”诗人的杰出代表。
今年是诗人蒙难八十年周年纪念,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从洛尔迦一生创作的诗歌中译出了这部《死于黎明——洛尔迦诗选》,它不仅在戴望舒等前辈译者之后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也将激活、拓展和刷新人们对洛尔迦的认识。
本诗集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120多首有代表性的长短诗和一部诗剧,附录有英美诗人和译者对洛尔迦的评论文章。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手法,融入了西班牙民间歌谣,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优美哀婉,想象力形象丰富,富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易于吟唱,又显示出超凡的诗艺,对世界诗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塞壬史 豆瓣
作者: 叶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塞壬史》是作者叶美生活跌宕之后,动用反思之力书写的一部精选集。正如诗人批评家苏晗所说:“作者拒绝以轻柔的笔调纾解记忆,相反,她执拗地逼视它、否定它,走向另一条无人的道路。其后,诗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景观:异质的、自动陌生化的字词大量出现,句法也显得拗怪一颇类似塞壬的歌声,神秘地摇曳着,又携带彻骨的锋利与危险。”
十亿个流浪汉,或者虚无 豆瓣
作者: [斯洛文尼亚]托马斯·萨拉蒙 译者: 高兴 花城出版社 2014 - 4
【内容简介】
托马斯•萨拉蒙是一位让诗歌惊人出场的诗人。他怀疑且叛逆的精神使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他的诗歌自由不羁、热情狂放,具有丰沛的想象力和强劲的破坏力,并透过事物的解构与重塑来审视现实社会的意义。这种荒诞戏谑的超现实主义表达,将斯洛文尼亚带进了新的诗歌维度,也为萨拉蒙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本诗集精选了萨拉蒙诗作160多首,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萨拉蒙诗集,展示了这位斯洛文尼亚优秀诗人背后的精神国度。
【推荐语】
戏谑而又厚重,沉思而又雄辩,这些诗确立了萨拉蒙作为中欧重要诗人的地位。
——《纽约客》
萨拉蒙的所有诗歌都富有刺激性和想象力,是一种美学历险。
——罗伯特•哈斯(美国著名诗人)
打开窗户,拉过一把椅子,享受这想象的盛宴吧。
——埃德华•赫希(美国诗人)
萨拉蒙的诗歌意象总是在暗中诡异地行走,又如陨石从天而落,穿过玄妙之门。他的诗歌除了痛楚和挣扎,也弥漫出时光的魔幻与游戏的愉悦,闪烁着非同寻常的冒险。在他神秘的超现实主义诗歌里,世界得到了意外的揭示。
——“诗歌与人•诗人奖”授奖词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豆瓣
作者: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15 - 1
叶嘉莹先生在书中详列出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品评诗作,细数人生,在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诗人的历史地位,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和诗作。
诗词散论 豆瓣
作者: 缪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诗词散论》初版原收论文十篇,1982年重印后增为十一篇。其中论诗之文章四篇,按时代内容言之,依次为《〈诗〉三百篇纂辑考》、《六朝五言诗之流变》、《论李义山诗》及《论宋诗》四文。《〈诗〉三百篇纂辑考》一篇,纯属考据性之论文,与书中其他偏重评赏之篇稍有不同,故初印时未尝收录,此次重印始编入集中。此文印证旧籍,考寻《诗》三百篇当年纂辑之情况,征引翔实,考论精简,为考证文中难得之著作。其《六朝五言诗之流变》一文,以简驭繁,掌握重点,以为此一时期五言诗之演变,可以举三位诗人为代表作者:谢灵运融合玄释,模写山水;鲍照仿吴歌,发唱惊挺;谢胱用声韵,圆美流转,均能除旧拓新,开创风气,所论极为精要。其《论李义山诗》一文,结合李义山之性情为人与当日之历史背景加以分析,有烛微探隐之发挥。其《论宋诗》一文,论及唐诗与宋诗差别特异之点,分为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及声调数项,加以析论,对宋诗之优点及流弊,论述精辟。
诗的八堂课 豆瓣
8.1 (33 个评分) 作者: 江弱水 商务印书馆 2017 - 1
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又如何去读?本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话题,来展开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讨论。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既能用于学诗入门,也可作为诗学进阶。
古典诗的现代性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江弱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用一把欧美名牌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然而,作者却“想拿西方诗学的试纸,来检测一下中国古典诗的化学成分”。本书以现代诗学的观点对中国古典诗词加以重读、复述与解释,论证了自南朝文学起,经唐诗里的杜甫、李贺、李商隐,到宋词中的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已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连贯叙述及说教倾向的独特传统,体现出文学精神的“颓加荡”、艺术理念的“讹而新”,语言形式的“断续性”、“互文性”。而这些历久弥新的现代性品质,为中国古典诗在现代语境里的转生提供了契机。
顾随诗词讲记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顾随先生作为她的授业恩师,对其人生学问的影响自不待说,而听顾随讲课的八本笔记一直被叶氏视为一生治学之圭臬,此次,《顾随诗词讲记》则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考到的属于所谓记问之学的知识,先生一向都极少讲到,先生所讲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之经验所体会和掌握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之所在,并且更能将之用多种之譬解,作最为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
张枣的诗 豆瓣
8.5 (64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7
这本诗集首次结集了张枣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诗歌作品130多首,展示了这位当代最“低产”的杰出诗人的全部诗歌面貌。其中首次收集了诗人《镜中》之前的许多作品,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镜中》之前张枣。也收入了张枣后期的全部重要诗作。如《大地之歌》、《父亲》、《告别孤独堡》以及诸多短诗,包括张枣在病中的诗作。张枣生前的好友及学生搜集了诗人迄今能见到的全部诗作,编成这本诗集。
与友人谈里尔克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程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6
“不管在什么领域里,每逢基本问题时,总不免要想一想:里尔克曾经说过什么?”
无论在人生历程还是精神境界上,程抱一与里尔克,有很多息息相通之处。所以,程抱一对里尔克人生、诗文作品的阐释、解译,就有了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该书包括程抱一三封解读、阐释里尔克诗文作品的长信,以及程抱一翻译的里尔克诗文作品,包括《致奥非斯商籁》、《杜伊诺哀歌》、《祈祷书》《图象书》、早期诗、中期诗、《关于塞尚的信》、《马尔特手记》等。
他是个真诗人。面临“机器的统治”,面临“欲望的混浊”,他坚持足以保全生命真粹的精神。他的有些观点近乎“道”,有些经验近乎“禅”,基本上却是继承奥菲斯的传统,也就是欧洲诗最真纯的传统:出死入生,让爱的裂心开向一切;将一切纳入内心的空间,提升为灵魂的旋律与节奏。——程抱一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豆瓣
顾随
9.1 (16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6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全三册) 豆瓣
Марина Цветаева. Жизнь и творчество
作者: [俄] 安娜·萨基扬茨 译者: 谷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茨维塔耶娃(1892—1941)是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一生大开大合,亢奋悲凉,忽而天马行空,雷鸣电闪,忽而惶恐交加,如坠深渊,才华横溢,秉性孤傲,心比天高,命运多舛,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一部生命交响乐,琴弦迸断,戛然而止。
安娜·萨基扬茨(1932—2002)是俄罗斯研究茨维塔耶娃的资深编辑和传记作家,她不仅负责编辑了茨维塔耶娃去世后第一本抒情诗选、主持编辑了茨维塔耶娃的两卷集和七卷集,还披沥十载,数易其稿,撰写了带有总结性的传记著作《茨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安娜·萨基扬茨以生动的语言讲述诗人年轻时期的创作,初登莫斯科文坛的神采飞扬,青春时期的展翅腾飞,漂泊国外的一度辉煌与痛苦、坎坷,一次次感情风暴的刮起与消逝,返回俄罗斯的煎熬与绝望;她阅读了大量的书信、笔记、评论、回忆录等历史文献资料,深入分析诗人的作品、诗人的日常生活与生存意识、创作心理及人生感悟,揭示其作品与岁月之间的联系,真实地展现诗人非凡的一生及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还获得了茨维塔耶娃女儿阿里阿德娜、妹妹阿娜斯塔西娅的信任,从她们那里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增加了传记的可信度。这部平实丰赡的传记其广度与深度与茨维塔耶娃的声名是相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