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淑女的眼泪 豆瓣
7.7 (14 个评分) 作者: 萨德 译者: 李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 5
本书是萨德的代表作,是他恣意放纵的奇书之一。他笔下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变态行为,将病态的人性描写得淋漓尽致,刻画了人们欲望的尴尬与人性的困境, 直到今天才让人们了解到了它的真实性和它所具备非凡的价值。他的作品一直是广为流传的奇书,尤其在艺术家和作家之间备受推崇,深深影响了近代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潮。
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鞠斯汀娜的少女遇到的十次经历、十段故事。由于父母的破产,她和姐姐不得走上流浪的道路。姐姐毫不犹豫地投身妓院。但鞠斯汀娜坚信上帝的万能,为自己的命运苦苦挣扎。然而她却屡遭劫难,她所遭遇到的是:吝啬、抢劫、同性恋、无人道、奸淫、奴役、忘思负义、偷窃、诬告、栽赃陷害。她本想通过虔诚的忏悔,求助宗教的力量以得到拯救,但却跌入了更为苦难的深渊。她落入了一群承险邪恶习的伪君子之手,被他们肆意欺辱。她极为维护自己的清纯,珍爱自己的人格,但一个弱女子终究还是难逃厄运。
L'étranger 豆瓣 Goodreads
9.4 (16 个评分) 作者: Albert Camus Gallimard 1971 - 3
L'Etranger has the force and fascination of myth. The outwardly simple narrative of an office clerk who kills an Arab, 'a cause du soleil', and finds himself condemned to death for moral insensibility becomes, in Camus's hands, a powerful image of modern man's impatience before Christian philosophy and conventional social and sexual values. For this new edition Ray Davison makes use of recent critical analysis of L'Etranger to give a full and concise description of Camus's early philosophy of the Absurd and the ideas and preoccupations from which the novel emerges. Davison also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pattern of Camus's notion of the art of the novel, his views on 'classicism', simplicity and ambiguity, his fondness for paradox, and his love of everyday situations which yield to mythical interpretation.
僧侣与哲学家 豆瓣 谷歌图书
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
8.5 (15 个评分) 作者: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 马修•理查德 译者: 赖声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僧侣与哲学家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赖声川
恶之花 豆瓣
8.7 (3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 钱春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4
全书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风光”、“酒”、“恶之花”、“叛逆”、“死亡”和“增补诗”七部分。在诗人的笔下,巴黎风光阴暗而神秘,吸引他目光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时间、美、死亡、偶然、羞耻、愤怒、仇恨……都被拟人化。诗人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恶,认为恶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