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自体的分析 豆瓣
作者: 海因茨·科胡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9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教师和学者,海因茨•科胡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胡特反对许多主流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挑战正统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思想在美国医疗领域的控制。《自体的分析》是科胡特极具影响力的书,它建立一代分析师治疗人格障碍的行业标准。本书以其开创性地分析了自恋而著称,是学者和从业人员寻求理解人格的必备读物。
科胡特对于自恋症所做的贡献正如19世纪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对穷人所做的贡献:每个人都觉得这些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已经演变成为一些问题……而他们成功创造了一种形式,呼吁大家行动。 ——《国际心理分析》杂志
科胡特从一个精神分析治疗师的角度撰写此书,文笔清晰流畅。但他又不是一般的精神分析治疗师,他呼吁进行一些理论上的修订工作,例如重新定义精神分析的本质。
——《美国心理治疗》杂志
《自体的分析》,是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Kohut)在1971年第一次系统地对自体心理学做出最初描述的作品,同时他也为当时已经过度理性的精神分析拾回了共情的人性能力。这部作品也是自体心理学发展旅程的开始。——徐钧
在这样的精神分析运动中,科胡特最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魅力。我们可以在科胡特温暖的镜影中,点石成金,把冰凉的概念变为闪耀的金矿。——吴和鸣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豆瓣
Freud and Beyond: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oanalytic thought
8.7 (13 个评分) 作者: 史蒂芬·A·米切尔 / 玛格丽特·J·布莱克 译者: 陈祉妍 / 黄峥 商务印书馆 2007
本书全面易懂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
介绍丛书:拉康 豆瓣
Introducing Lacan
作者: 达瑞安·里德 / 朱迪·格罗夫斯 译者: 李新雨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 - 1
雅克·拉康是现今与弗洛伊德齐名的一位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尽管有关其思想复杂性的激烈争论曾延迟了此一地位的确立。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首屈一指的拉康派精神分析家,他清晰地阐明了拉康理论的中心思想,引领读者从拉康早期的妄想狂研究到其后来的精神分析理论创新——包括他把结构语言学引入弗洛伊德主义,以及他关于婴儿“镜子阶段”、同一性建构还有精神动力学等方面的那些新思想。书中还明确地指出,尽管拉康在文学、艺术、哲学以及女性主义等方面均带来了后现代的重要影响,但是,他的理论却并不只是文化的知性产物,更是根植在临床实践之中的。
本书的文笔清晰,插图精美。对于任何想要了解拉康的思想,却又因其作品明显带有的神秘晦涩而不敢问津的读者而言,它都将是一本理想的入门读物。
雅克•拉康 豆瓣
9.2 (15 个评分) 作者: 吴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5
雅克•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和理论煽动力的精神分析学家,其理论不仅在今日的文化研究及艺术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在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也有深刻影响。本书既结合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及拉康学派的传奇,也对拉康本人庞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目前国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为庞大的一部专著。
导读拉康 豆瓣
Jacques Lacan
8.7 (47 个评分) 作者: (英)肖恩·霍默 译者: 李新雨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9
雅克·拉康是最富挑战性与争议性的当代思想家之一,也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理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诊疗室的范围,从而波及到了诸如文学理论、电影理论、性别理论与社会理论等不同的学科。本书不但完整地涵盖了拉康的学术生涯,而且还针对一些拉康的概念以及他关于这些概念的作品而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的导读,这些概念包括:
• 想象界(Imaginary)与象征界(Symbolic)
•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与阳具的意义(meaning of the phallus)
• 主体(subject)与无意识(unconscious)
• 实在界(Real)
• 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
肖恩·霍默(Sean Homer)把拉康的作品定位在了当代法国思想与精神分析历史的语境之中,因而他的这本《导读拉康》是对于这位极具影响的理论家的一部理想的导读。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豆瓣
Freud: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英国] 安东尼·斯托尔 译者: 尹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 1
什么是潜意识、阻抗与移情?自我、本我与超我有何关系?梦意味着什么又传达了什么?俄狄浦斯情节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人类原欲冲动的“升华”?本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影响,并客观介绍了他在艺术、文学、哲学、文化与宗教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的争议。
在我们跟随作者走近这位心理学大师的同时,或许能够获得一种对自己心灵崭新的洞见。
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豆瓣
作者: David E. Scharff 译者: 张荣华 / 武春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 9
作者大卫·沙夫在本书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呈现了他在与来访者心理治疗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共鸣,以及他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运用这些共鸣,从而形成了其对心理治疗独特的观点: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在帮助来访者重寻客体和重建自体的同时,自身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过程,而来访者的成长恰恰见证了治疗师自身的成长,反之亦然。可以说,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都是在关系中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成为自己的人。能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才可以帮助来访者成为自己;而一位可以找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发展自体的人,最终将不再需要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豆瓣
作者: 林万贵 福建教育 2008 - 1
以质的研究方法论为指导,采取目的性抽样(个案研究),对主动寻求治疗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按照克恩伯格及其他精神分析学者发展出的精神分析治疗学原理,进行参与式观察,在治疗的过程中循环式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以减轻患者的病情为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收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信息资料,深入了解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病理特征、病因、人格组织的特点,以验证克恩伯格所创立的移情焦点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适用性,进而探讨文化差异对边缘性人格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的影响。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豆瓣
8.9 (62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伦·霍尼 译者: 冯川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作者的代表作,全面分析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由卡伦·霍尼编著。
自我的挣扎 豆瓣
作者: [美国] 卡伦·霍尼 译者: 邱宏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11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内容简介:霍妮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与亚历山大、苏利文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派”。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原欲”的观念,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详细叙述了神经官能症者的发展倾向,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包含了一个基本的道德问题――涉及人类的欲望、动力或探求完美的宗教教条。霍妮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与亚历山大、苏利文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派”。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原欲”的观念,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详细叙述了神经官能症者的发展倾向,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包含了一个基本的道德问题――涉及人类的欲望、动力或探求完美的宗教教条。
霍妮亦排除弗洛伊德的原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构造组织的想法,而提倡真我、实我和理想自我等组合的人性发展。依她的看法,对精神官能症患者的治疗而言,应瓦解对其人格发展有阻碍的理想化自我形象,并在实我里找出真我而抒发其个性成长的有能,这才是精神分析的精髓。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不只介绍关于精神官能症的知识,并探讨正常人的人性发展过程。因此,对对探究人性有兴趣的一般读者,这的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厄勒克特拉vs俄狄浦斯 豆瓣
作者: [荷] 伊基•弗洛伊德 译者: 蔺秀云 漓江出版社 2014 - 4
荷兰著名心理学家伊基•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些女性会在分娩后出现心理问题。其中一些还会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觉得自己无法像自以为应该做的那样去爱新生的宝宝,因而心怀愧疚。她由此开始意识到,这些女性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往往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少涉及母女关系。因此,伊基•弗洛伊德便着手填补这一重要空白。在这本部分地基于患者经历的著作中,她指出了母女关系悲剧的根源。受弗洛伊德的启发,她选择古希腊神话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厄勒克特拉——来作为母女之间复杂关系的象征。
对于许多患者,伊基•弗洛伊德成功地将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她们的生活大有改观。而对于那些适应性强的母亲和女儿,这本书也对她们总是复杂的母女关系做了深入洞察。通过填补传统精神分析中缺失的这一重要维度,本书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均拥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编辑推荐
女性的梦中情人
是一位酷似自己父亲的男子,
还是自己的母亲?
《厄勒克特拉vs俄狄浦斯》一书深入探索了母女间的内在情结和常常动荡不安的关系。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坚信父亲才是核心人物不同,本书提出另一观点:事实上,女性受母亲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基于作者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借助大量的实际案例,阐明了女性的情绪发展问题。本书的主题包括:
•母女之间的爱与恨
•母爱的起源
•分娩与抑郁
•被拒绝的母亲
对于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治疗师以及所有对母女间的动力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的参考价值堪称非凡。
媒体推荐
《厄勒克特拉vs俄狄浦斯》可以被当作关于学术研究前沿的综合性著作来阅读:书中提出了当代精神分析对女性的性心理发展的看法,而这是一个在传统分析中被严重忽视的重要课题。
——《自由荷兰》周刊
我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许多女性患者的表现都很有欺骗性,惯于把她们的真实欲望隐藏在“反转机制”的背后。比如,她们在明明很生气的时候,偏说自己没有生气;在向他人吹嘘自己喜欢的性爱姿势时,其实却有负罪感。的确,当女人说“不”时,她的真实意思通常是“是”。伊基•弗洛伊德在《厄勒克特拉vs俄狄浦斯:母女关系的悲剧》中向我们表明了,为什么要确定女性的真实欲望是如此地困难。
——Tracy D. Morgan, New Books Network
精神分析入门 豆瓣
An Elementary Textbook of Psychoanalysis
作者: 查尔斯·布伦纳 译者: 杨华渝 北京出版社 2000 - 7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内驱力、心理结构、梦、心理冲突、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基础,以及日常生活中心理现象等基本理论。
对从事心理学及医学的专业人员具有指导作用,亦可帮助普通读者了解自己,增强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