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贫穷的本质 豆瓣 Goodreads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7.2 (60 个评分) 作者: 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 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 译者: 景芳 中信出版社 2013 - 4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内容简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巨人的观点 豆瓣
作者: Kenichi Ohmae 译者: 蔡连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 5
这本关于企业家战略思维的畅销书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一本经典著作,本书作者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经营战略家,他对某些公司为什么可以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具有优势的原因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说明。本书介绍了战略有关的卓越见识,如战略家的思维过程和计划技术,以及公司怎样从关注战略计划的三个必要要素——公司、顾客及和竞争对手——中获得好处。 这本经典著作中列举了许多关于战略的例子,可以帮助各处层次的管理人员提高其富有想像力的战略思维能力。
本书介绍了战略思维的一般过程、实现战略优势的途径,制定成功战略思路及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作出相应调整等。本书内容详实,列举了许多具体的案例,具有极大启发意义,同时书中也对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能力,战略计划制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经济学原理 豆瓣
9.0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N·格里高利·曼昆 译者: 梁小民 / 梁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4
《经济学原理(第5版):宏观经济学分册》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经济学原理(第5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5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和部分“案例研究”;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本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点击链接进入: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海报:
经济学原理 豆瓣
9.1 (59 个评分) 作者: [美] N·格里高利·曼昆 译者: 梁小民 / 梁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4
《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5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和部分“案例研究”;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本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策略思维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 巴里・J・奈尔伯夫 译者: 王尔山/译 / 王则柯/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7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着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试看一例:  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最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成。事后他回忆那天酒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领先的时候要采取让对手先行的保守策略。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享奖励的女士手下(参见本书第1章)。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本书将帮助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  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赢一场网球,少数如何战胜多数,为什么要“喜爱”你最讨厌的对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读者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就会上升一个层
预知社会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豆瓣
Critical Mass: How 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
7.2 (5 个评分) 作者: 菲利普·鲍尔 译者: 暴永宁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 11
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个体的行为是无法预知的,但是,当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群体的行为反而表现得有章可循,于杂乱中显现秩序和稳定。这是为什么呢?
围绕这一问题,作者从统计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中探寻其中的缘由,发现了自然与社会之间奇妙的结合点,以及它们共同的法则。从细菌生长的形态到交通流的运行,从流体相变到政治结盟,从电脑网络到市场交易,等等,莫不于纷繁多样中遵从一致的奇妙规则。
结论或许令人充满遐想,论证的过程却平易生动。作者小心翼翼地择取例证,谨慎地驱遣词句,以所有人都看得懂的方式,讲述各门类的知识与道理,实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