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
爱上几个人渣 豆瓣
6.8 (12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4
香港知名作家马家辉“颓废笔记”,正宗香港制造观点,在旖旎交织的湾仔酒吧,叙述“人渣”们混杂淌流的城市记忆。他漫谈电影,闲话旅途与 “纸上的旅行”,也讲民国沧桑、中年体悟、社会洞察、时事观点。Part 1:在各种悲喜交集处;Part 2:在机场里写作;Part 3:能不能叫我一声老爷;Part 4:爱上几个人渣。笔尖凝着一点冷眼旁观的幽默刻薄,亦有诚挚的同情与理解。他以香港仔特有的“阿飞气氛”叙说各路人间故事,在文字中叠现出另一时空的香港,和他一路穿梭过的城市脸孔。
依旧是触角敏锐独特的马氏风格,在茫茫人海的寻常场景中,捕获“人们的尊严和不为人知的温暖事迹”。有电影,有旅行,有议论,有杂感,包罗日常生活的各种随想,“你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它都有”。
◎ 编辑推荐
▲ 香港马家辉的“颓废笔记”——正宗香港制造观点。马家辉在鱼龙混杂的湾仔长大,看尽了妓女小偷流氓乞丐赌徒,也听尽了他们的故事,不觉可怕,只感可亲。他以香港仔特有的“阿飞气氛”,叙说茫茫人海的寻常场景中,“人们的尊严和不为人知的温暖事迹”。
▲ 彭浩翔电影《春娇与志明》的“逗趣对白”——书名来自这里,“一世人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流流长”是广东话,意指悠久漫长;“一世人”,就是一辈子。马家辉在自序里严正说明,“我不是人渣”。他真正想强调的是,“正因曾经爱上几个人渣,始会成熟,始会懂得”。
▲ 台北作家骆以军的“被迫写序”——他真的是被迫的!马家辉某夜亲自电邮狙击道:“你不守诺言……下回你来香港,如果在旺角被人斫手斫脚,你报警时,不必乱猜,大可直接指控是我所为,一定是我做的,不会有错。”骆立即回邮道:“我会写的,别叫人斫我啊,大哥!”马又回他:“好吧,我已经请福建刀手暂时撤回,让你保住手脚!若不对劲,我立即派他们搭船偷渡经金门马祖到台北找你算账!”骆的最后一个电邮是:“好可怕!我写!我写!”
▲ 旅行朋友于丹的“某回对话”——“家辉,你可记得四年前我们初见面,我曾说,女人只有爱过混蛋之后,才会成长?我说得很好,对不对?”“是呀,说得好。所以四年前那天,回家后,我立即对老婆张家瑜说,恭喜,你成长了!”“我是说爱上一个混蛋,可没说嫁了一个混蛋呀!嫁,不一定会成长!”“我可没说让她成长的那人是我啊!她爱过的混蛋是别人啊!”
推荐人语
梁文道——学院的奥秘换成了用心经营的文字,但他(马家辉)始终守住了最初的诺言,是港式专栏文学里一把不从流俗的声音。
骆以军——马家辉大哥是田纳西•威廉斯那个年代,或费兹杰罗《大亨小传》那个世界里的人物……他冷眼旁观,却从不犬儒,他看到那浮华男女一些愚蠢行径时,也会笑骂一声:“人渣!”但你发现他是软心肠的,甚至宝爱着这些虚幻搭景里庸碌趁热闹活得起劲的人们。
杨 照——读马家辉的文章其实是常常会吓一跳的,因为真的我们认识很久了,大概也知道他在香港的一些事情,可是他在这些文字里面写到很多,尤其是他小时候的经验,让我一直就觉得说,啊,跟马家辉相比我们过得非常的平淡。
林青霞——每天买多一份《明报》,只为了要看马家辉的专栏……最喜出望外的是读到有关电影的评论,家辉真的是喜爱电影,他从来不曾恶意地批评任何一部戏,总是很仁慈地和你分享电影的观后感。
张家瑜——他(马家辉)长时间坚持写作,因为他对写东西有热忱,所以有发表力。他很会琢磨他自己,怎样写出自己的风格……他的文笔在整个华文圈子里比较少有,有一点点讥讽、幽默,没那么沉。
2013年5月7日 已读
馬家的小女孩變作了大女孩,我都從未成年走到了今時今日
马家辉
他們 豆瓣
作者: 马家辉 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2009 - 1
二○○七年有《我們》,二○○八年有《你們》,二○○九年當然不能沒有《他們》。
一們三書,各有副題,分別是「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喜悅與憂傷」、「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綺麗與崩壞」和「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臉容和成敗」,題如其文,馬家輝想向讀者表達的,就是這些了。
三本書的封面顏色格調一致,一言蔽之,就是「怪雞」。
一切由胡恩威開始。
二○○七年他替《我們》設計封面,選擇了搶眼的蘋果綠,效果不錯,故在二○○八年,作者自行決定替《你們》封面套上妖艷的紫色;到了二○○九年,膽粗粗地用了檸檬黃,一種看見便會引發口腔分泌酸味的挑逗顏色。黃紫綠,綠紫黃,三書列架,僅是顏色便夠曖昧擾攘,亦足襯托書內文章所觸及的紛雜世情。
你们 豆瓣
作者: 马家辉 花千树 2008 - 6
書 的 名 字 有 如 人 的 容 顏 , 《 你 們 — — 關 於 這 個 時 代 的 一 些 綺 麗 與 崩 壞 》 這 個 有 些 拗 口 的 名 字 , 就 讓 人 想 到 近 代 中 國 知 識 分 子 那 種 夾 雜 了 耽 溺 頹 廢 但 又 憤 怒 焦 慮 的 批 判 容 顏 。 「 綺 麗 」 是 耽 溺 頹 廢 的 代 碼 , 「 崩 壞 」 則 是 憤 怒 焦 慮 的 記 號 , 而 「 你 們 」 則 是 批 判 的 距 離 。 「 綺 麗 」 、 「 崩 壞 」 、 「 你 們 」 這 三 者 是 個 彆 扭 不 自 在 的 組 合 , 而 這 個 彆 扭 不 自 在 不 正 是 近 代 中 國 , 包 括 兩 岸 三 地 在 歷 史 發 展 的 過 程 裡 , 由 於 受 到 時 代 的 擠 壓 而 顯 得 格 外 光 怪 陸 離 所 造 成 的 嗎 ?
— — 著 名 政 論 家 南 方 朔
一 起 加 入 「 拜 們 教 」 !
— — 狙 擊 陳 方 安 生   研 究 汪 偽 政 權
馬 家 輝 去 年 出 版 《 我 們 》 , 入 圍 「 香 港 書 獎 」 , 引 動 各 方 議 論 , 有 人 喜 之 , 有 人 厭 之 , 但 大 家 都 想 讀 之 。
馬 家 輝 今 年 出 版 《 你 們 》 , 顯 是 故 意 挑 釁 , 在 喜 與 厭 的 喧 嘩 裡 , 再 向 世 界 宣 示 他 的 個 人 喜 厭 。
跟 《 我 們 》 相 同 , 《 你 們 》 議 論 縱 橫 , 從 李 安 的 水 銀 燈 到 曾 蔭 權 的 選 舉 騷 , 從 陳 冠 希 的 生 殖 器 到 梁 朝 偉 的 床 上 戲 , 從 沈 殿 霞 之 死 到 羅 志 華 之 逝 , 從 漢 奸 汪 精 衛 到 漢 奸 的 粉 絲 湯 家 驊 , 從 天 星 的 朱 凱 迪 到 皇 后 的 林 鄭 月 娥 , 從 虛 偽 的 陳 方 安 生 到 慓 悍 的 葉 劉 淑 儀 … … 統 統 談 及 , 或 嘲 之 , 或 罵 之 , 總 之 , 沒 有 保 留 。
而 繼 《 你 們 》 之 後 , 馬 家 輝 說 , 日 後 還 會 再 出 《 他 們 》 、 《 她 們 》 、 《 它 們 》 甚 至 《 牠 們 》 。 以 「 們 」 為 志 , 眾 志 成 城 , 不 亦 快 哉 ? 你 怎 可 以 不 加 入 「 們 」 之 系 列 , 成 為 「 拜 們 教 」 的 忠 實 信 徒 ?
江湖有事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4
名曰“目迷”,因为自从让眼睛第一次盯着银幕,便迷路了,在光影丛林里回不了头;也曰“耽美”,因为流连于光影之美,注定久久沉溺,无法自拔。
卷一谈的主要是阳刚味道浓烈的电影,包括英雄片、警匪片、黑社会片、刀剑片、战争片等等。江湖是作者的一个青春梦,于是,他开始在纸上谈黑社会,也终于借电影起始、以江湖为题,完成了自己心事的述说。更多地,我们读到的不是电影上的江湖,而是现实中香港、台湾社会的奇诡多姿的人情世态。
爱恋无声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4
卷二可称为“爱情卷”,通过王家卫、张爱玲,通过《艺伎回忆录》、《巴黎最后的探戈》,“执笔写下对于男女情事的一些看法、一些想法、一些说法,终而结集成书”,读者亦可从光影里的爱情中看到作者的梦想与幻想。王安忆和林青霞作序。
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系马家辉专栏作品汇编。包括“书页上的事情”和“城市里的情事”两部分,前者体现读书人对于文化、尤其是香港本土文化的理解,后者则是作者对于生命中诸多私事的感悟,从幼年跟随父母出入澳门赌场,到求学时期学校墙上的英女皇头像,再到成人后的各种经历,以及为人父母后的各种思索。作者行文老道风格辛辣,时富有卓见。
自序:让时间迷路
In the mood of Love
樱花下的脸容
凤凰似火
摄影机前的小习作
我的死亡笔记
春节两帖
足球的身体政治学
前进澳门:To赌,or not to赌?
伤城:梁文道,和我的香烟
小女孩和她的香港十年
In the mood of Sex
色欲观音
湿吻王家卫
因为不问,所以美好
Happy Enough?
别低估了张爱玲
墙上的英女皇
In the mood of Reading
有一个人,有个夜晚,死在书下
死在这里也不错
星期天的早上
哈德逊河畔失去了一位沉思者
In the mood of Viewing
长江上有一艘船叫作七号:我们仍爱周星驰
谁最快乐?
电影明暗
自大狂曹操
因为他叫赵子龙
人在棋盘
含蓄的悲恸
日出之所在
英伦男子与纽约女子
愚蠢的好人
怒目蜘蛛
蝙蝠侠遗忘了我们
这一群沧桑的男子
谢谢了,大师
Fin
女孩四帖:Love is永远一起看电影
明暗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7
本书是香港著名作家马家辉继《江湖有事》和《爱恋无声》之后的最新影评力作,评论所及均为当下热门的电影和电影人、文化人。从夺得奥斯卡大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生死朗读》到新近电影《南京!南京!》、《天水围的日与夜》、《赤壁》、《梅兰芳》、《叶问》等;从老伍迪、西恩•潘、黑泽明谈到王家卫、徐克、许鞍华、吴宇森、陈可辛、沈殿霞、李小龙、张爱玲等。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借影像起始,写尽人间情事。银幕上下戏里戏外的人生交织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妙画卷。
书中除了影评,更有一些时事评论文章把马家辉的学院派理论根底、传媒人的开阔视野与文人的笔墨功夫展露无遗。从钱钟书、柏杨、高信疆谈到塞林格、苏珊•桑塔格,从一段段关于个体生活的曲折轮廓与隐约纹路中,作者写出了所寄身的民族和国家共同经历的时代,以及时代背后所有的缱绻顾念与微言大义。
日月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8
第一部分“日落”辑录作者在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课程时所写的随笔杂感,是马家辉的成名之作。这些文章写作的时间大约是1989至1996年间。当时作者的身份有时是学生,有时是助教或讲师;有时候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有时候在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有时候是春光明媚,有时候是风狂雪暴;有时候是情绪亢奋,有时候是意志消沉;有时候挫败,有时候顺遂;有时候狂傲,有时候自怜……
第二部分“月升”辑录作者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的游历体验。从中国的上海、苏州和澳门到英国的伦敦和牛津,从德国的汉堡,马来西亚的新山和槟城到日本的大阪、有马和神户。
作者集结岁月流逝中的小感想,小故事,汇成一条关于生死爱欲、悲喜交加的隐秘激流。既有对青春岁月的缅怀和感伤,也有人到中年的淡定和从容。一篇篇文字纠结串联起来的,不仅是一出个人的生活史,更是关于一个城市,乃至当代文化的简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