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潮骚 豆瓣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代珂 2022 - 8
在歌岛以打渔为生的新治邂逅了美丽活泼的初江,二人两情相悦,开始了青涩的恋爱。而富家子弟安夫亦对初江动情,暗恋新治的千代子也心生妒忌。面对外界的阻挠、家境的悬殊差距、甚至来自大海的挑战,等待新治和初江的将会是怎样的未来?
2023年10月31日 已读
读完《金阁寺》再读这本……感受到一种被拔高的期待瞬间落空引发的失望……
文学 日本文学
斜阳 豆瓣
8.9 (82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杨伟 / 张嘉林 重庆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收录太宰治最著名的三部作品:《斜阳》、《维庸之妻》和《人间失格》。
一九四五年,太平洋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城市的废墟弥漫着精神危机。太宰治的文学以耀眼的光芒照射在废墟之上。他的文学本来就是以现代的危机意识、世纪末的颓废意识作为出发点的,因而当战后的现实陷入危机之际,他的文学以强有力的现实感诉诸于人们的心灵。他原先悲歌“人世恐怖”,而在一九四七年发表的《维庸之妻》中,那种悲歌进而发展为一种对虚无的叹息和幻灭感。小说借妻子之口,讲述了一个因生来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灵为莫名的不安所攫住,以致终日借酒浇愁的诗人的故事。颓废堕落的缘故,被妻子一语中的:“像玩扑克牌一样,负的全部收齐,就交成了正的。”太宰治似乎相信,人只有内心深处抱有虚无感,才会具有善的秉性。一九四七年,太宰治发表了《斜阳》。这部以没落贵族家庭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的《樱桃园》”,描写了战后这一道德过渡期的牺牲者的悲剧,为他赢得了如潮的赞美。他临终前写成的《人间失格》,可以说是他整个一生的自画像,从中可以看到他从多愁善感的少年一步步丧失为人资格的过程,被誉为日本文坛“不朽的杰作”,是“太宰文学的总清算”。
太宰治,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
年度最畅销作品,没有《斜阳》就没有斜阳族,可以不读村上春树,却不能不读太宰治。
2023年10月13日 已读
太宰治这种废,属于是很想打他一顿,但又会觉得打他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气力的那种。完全无语了……瞬间完全理解了三岛由纪夫对他的评价……
文学 日本文学
斜阳 豆瓣
作者: (日) 太宰治 译者: 陈德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7
《斜阳》写于太宰治去世前一年、1947年6月前后。战后身为贵族出身的母亲家道中落,为生计跟女儿和子被迫搬到伊豆的小别墅度日。不久后被征入伍的弟弟直治从南洋回来,每日跟着作家上原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与此同时,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一儿一女的陪伴下与世长辞。母亲死后,和子决定无牵无挂地为爱革命,前去与仰慕的上原求爱。次日清晨,弟弟直治于家中自杀,留下一纸遗书描述自己的痛楚与过去……《斜阳》写作于日本战败之后,全书充满了战争的伤痛和成长的痛楚,是日本著名的成长小说之一,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奥野健男评《斜阳》
2023年10月6日 已读
读的过程中,常常会觉得跟人物之间有情绪隔膜,部分描述让我不能理解。尤其是搬到伊豆之前的部分描写,差点就让我以为女儿对母亲抱有乱伦的百合情了……子女眼中的父母,会是这么富有鲜明性别特色的形象吗?略惊讶。不过,最惊讶的是,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但这个“我”却是一个女性,与直男作者本人相异相对立的性别。所以整本书读下来,对于作品本身没有什么感觉,反而对于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心理与考量,兴趣大增……
文学 日本文学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豆瓣
顾随
9.1 (16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6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豆瓣
Der König verneigt sich und tötet
9.1 (77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李贻琼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2023年9月21日 已读
此刻的我读过去的赫塔•米勒写下的文字,也是我的现在与她的过去的交叠相逢,是社会主义集权体制的当下受难者与过去受难者的相逢,我的苦难因她的文字被确认,被扩展,被丰富。
德国文学 文学 随笔
围城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1 (791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2023年9月11日 已读
前三分之二的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没意思,是故意用油腻的腔调来调侃油腻的观感。但是最后的三分之一太可怕,真实而血淋淋得让人不敢直视。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何处是蓬莱 豆瓣
作者: 于溯 / 程章灿 凤凰出版社 2014 - 1
本书共收20篇小文,自2009年起,应《古典文学知识》杂志之约,曾以专栏“故典新说”的形式陆续刊出。这20篇文章的话题,集中在典故的形成及其使用,涉及“画蛇”“天下白”“蓬莱仙境”“荔枝侧生”“龙涎香”“环佩”“点鬼”“乌台梅花”“金错刀”“阮籍失眠”等趣味横生的内容。收入本书时,一些篇章的内容文字作了修订。
风诗的情韵 豆瓣
8.3 (12 个评分) 作者: 李山 东方出版社 2014 - 4
《风诗的情韵》是国学名师李山教授潜心研究20年心血之作。书中以《诗经》中160篇国风作品为底本,广泛涉及婚姻、家庭、恋爱、农耕、狩猎、战争、劳役等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似多棱镜,如万花筒。李山教授运用周代重视婚姻关系等古代文史知识,结合《诗经》具体篇章,以最浅白的语言、最有趣的角度娓娓道来这部比《论语》更原生的国学经典,使普通读者不再对《诗经》中流传千古的动人篇章望而却步。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无不滥觞于此,李山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再现《诗经》的文字之美、艺术之美,并运用时代、器物、铭文等新材料重新解释被国人误读千年的篇章。
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7 - 1
阮籍流传下来的87首诗中,其中有85首题名“咏怀”,这是一个乱世诗人的悲苦写照。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时代的诗人。当时正处于魏晋之交,社会上一群文士从外表上看放浪、恣纵、旷达、不守礼法,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份内在的悲哀和痛苦。阮籍的诗寄托深远,而其志气狂放、纵逸,幽微、深隐,蕴藉深厚,在痛苦无人可诉的时候,把零乱、悲苦的内心感情用诗文表现出来。
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 豆瓣
作者: 黄云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 9
《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旨在从建筑学的角度,从规划、建筑、室内、景观,这建筑学的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展现《红楼梦》为我们所描绘的迷人的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世界。《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明了。也可以说是对《红楼梦》一书中的建筑的图像注释。借此帮助读者在阅读原著时能更清晰直观正确地了解原著中的建筑含义,进而能更真实地感受到《红楼梦》为我们所展现的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更重要地是,通过对于《红楼梦》中的建筑分析,从而推导出来的大观园平面图,从本质上揭示出《红楼梦》一书的主旨及大观园的象征意义之所在。
2022年3月10日 已读
主要是参考绘制的建筑复原图,复原图非常棒!
建筑学 文学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桶川ストーカー殺人事件
8.9 (291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水洁 译者: 王华懋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2
推动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的凶杀案件!
是谁杀害了一个女孩三次?
调查记者全程追踪,直击日本官僚体制的结构性罪恶
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日本记者会议大奖作品
◎编辑推荐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罪犯,
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
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前男友跟踪骚扰、买凶杀害 + 警方坐视不理 + 媒体污名化报道,无辜的受害人被一次次推向深渊。
遭遇骚扰和暴力、受到死亡威胁的女性,保留证据,奋力求救,为何无人听见?
饱受白眼的“三流”记者,为何挺身而出,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揭露警方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 调查记者清水洁全程追踪,秉持“人”的良心而报道,传递受害人的真实声音。先于警方找到实行犯,揭露警察与官方媒体的罔顾事实、操纵舆论的“共犯”结构。
■ 十幅照片还原侦破过程,直击逮捕现场。
■ 本作“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编辑选择杂志报道奖”,被誉为 “记者的教科书”“日本纪实文学的金字塔”。
■ 此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出台。
◎内容简介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最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遗言”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媒体评论
此书除了让我们重新审视公权力的体制内在、媒体载舟覆舟的能力,也揭示了这样的意义:每个人都可能是促成社会之恶的原因,但每个人也都可以有所选择、选择自己不去构成社会之恶,甚至可以交付一己之力成就善的一部分。
——2019台湾OPENBOOK年度好书推荐语
清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曾采访报道过“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足利事件”等大案,放出过许多推翻警方与检方调查结论的独家特写。
——伊藤诗织在《黑箱》中评价清水洁
用这种方式,清水洁在调查上面把警方绝对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内幕给揭露出来,当然他绝对来不及救回被害者,但他尽到了作为一个调查记者最重要的责任,他不放弃把警方不愿意被大众知道的事实给揭露出来。这本书值得大家看一下,想一下。
——《杨照读书》
为了回应被害者的「遗言」而开始活动的清水记者,带着甚至是「愚直」的执念,最终将犯人和警察双方逼迫得走投无路,真的很精彩。我认为这才是记者的精神,这就是正义。我不常使用“感动”、“正义”等词语(而我这次使用了),所以我关于这部著作的感想,应该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明治大学法科大学院教授 瀬木比吕志
2023年2月1日 已读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太复杂了。从正文部分到作者的后记再到后浪出版社的后记,所涉各方的经历际遇都有太多值得慨叹的地方。
外国文学 文学 日本文学 纪实文学
金阁寺 豆瓣
金閣寺
8.6 (38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代珂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10
★两次入围诺贝尔奖的文学大师三岛由纪夫代表作,享誉世界的经典小说
★一部穷究美的灵魂之书,一个人走向毁灭的心理独白,一次惊心动魄的阅读体验
★阎连科推荐阅读,莫言、余华曾撰文解读
★梁文道、梁朝伟、高晓松、黄磊、张若昀都在读的三岛由纪夫
★获第8届读卖文学奖,日本销量超330万册
★不被人理解就是我唯一的骄傲!
——————————————————————————————
《金阁寺》故事简介:沟口从小患有口吃,受尽同学和心爱女子的嘲笑,但精神世界无比丰沃,无数次幻想着被视为世间至美之物的金阁。沟口成为金阁寺住持的弟子,开始与金阁朝夕相处,并结识了两个对他影响至深的人。渐渐地,沟口发现他对所有事物的看法都在剧烈变化,一个可怕的念头悄然升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夸张地说,我人生中初遭遇的难题,便是关于美。我从小就被告知,这世上再无比金阁更美之物。在自己未知的某处已有了所谓美存在,这一感知不禁令我不满又焦躁。美就是金阁吗?如果是,那么我想,我必须毁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我看 了三遍。一本小说能让人读三次,证明那小说中文学的魅力一定非常丰富。——阎连科
★《金阁寺》闪耀着的光辉中,美丽与毁灭并存,残酷与牺牲同在,奉献与背叛共生。——《泰晤士报》
★我写《金阁寺》是要探讨罪犯的动机。仅仅靠“美”这种浅薄愚昧的观念,就足以成为他对国宝纵火的犯罪动机。另一方面,要在现代生活下去,相信一个愚昧浅薄的观念并将其敷衍为生的根本动机,这完 全可能。——三岛由纪夫
姥爷, 我们天上见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蒋雯丽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 1
姥爷和我,一个九十岁,一个十岁。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扶持我长大,我陪他走完人生的路。
一个生命像小树一样长高,长壮实。一个生命却像一棵老树一样,慢慢地倒下了,无声无息。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豆瓣
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8.4 (37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6
★ 【全新雅致开本、典藏封面】
★ 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齐名。马尔克斯自认《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艺术成就超越 《百年孤独》。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 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举世公认的中篇巨作,其饱满的张力、谨慎的节奏和杰出的结局几近完美。——(文学评论家)杰拉德·马丁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而固守尊严的生活。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记者:有人说《百年孤独》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作品,即使它的作者也不能超越。对此你怎么看?
马尔克斯:它在问世之前就已经被我自己超越了。事实上,我认为我最好的作品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一部完美杰作。——《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我认为,从叙事技巧这方面来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在多年前就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我一直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哪怕是《百年孤独》,也没有能超越其带来的震撼。——著名作家、学者格非
愚者的片尾 豆瓣
愚者のエンドロール
8.1 (46 个评分) 作者: [日] 米泽穗信 译者: 方宁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 - 8
“我很好奇。”
看了要在文化祭播放的班级制作独立电影后,千反田爱瑠轻声嘟囔道。在那部电影的最后,一名受害者死在了上锁的废墟密室之中,凶手是谁?作案手法又是怎样的?电影完全没有交代,就有头无尾地结束了。在意后续的千反田与她的伙伴——折木奉太郎等人一道,开始着手探究结局。大人气青春悬疑故事,“冰菓(即古籍研究社)”系列第2弹!
冰菓 豆瓣
氷菓
7.9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米泽穗信 译者: 方宁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 - 6
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变成了密室的教室,每周必定会被借走的书,坚称本应存在的文集并不存在的少年。以及在名为《冰菓》的文集中所隐藏的,33年前的真实——
尽量不让自己与任何事情扯上关系的“节能”少年折木奉太郎,因为诸多原因而不得已加入了古籍研究社。之后,受同个社团的成员所托,他接连解开了潜藏在日常中的不可思议谜团。爽朗但又带有一丝苦涩的青春推理“冰菓”系列(又名“古籍研究社”系列)开幕!纪念碑一般的出道作!!
枯枝败叶 豆瓣
La hojarasca
7.9 (15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8
《枯枝败叶》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成名作。故事发生在《百年孤独》的小镇马孔多。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折射出小镇被香蕉公司侵入后二十余年来的变迁。因其具有《百年孤独》雏形而被誉为“《百年孤独》序篇”,开启了马尔克斯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传媒与真相 豆瓣
作者: 内山精也 译者: 朱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8
本书所收论文以苏轼、王安石以及黄庭坚等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为论题,考察了这些文人及其作品与政治、传媒以及与其他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过去一些学者涉及颇多的论题,作者通过新的视角,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爬梳,得出了新的诊断,展现了海外学人对这些论题的研究所达到的深度。谁精微而严密,资料引证翔实,极具学术参考价值。
倾城之恋 豆瓣
9.1 (42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3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2021年7月5日 已读
中间几篇比较一般的,连着读会有疲倦感,但是也有几篇特别喜欢的。观感最无味的三篇:《第二炉香》、《封锁》、《琉璃瓦》
中国文学 文学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