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道与庶道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韩明士 译者: 皮庆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 10
《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探讨了中国宗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民间诸神是否为现实官僚的投影。作者以宋、元时期源于江西抚州华盖山的三仙信仰、道教天心派为例,穿梭于古今之间,融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为一体,既提供了一幅宋、元时期抚州地方宗教实践的真实图景,又令人信服地指出,中国人眼中的神祗有两种模式——官僚模式与个人模式,也就是书中所说的“道”与“庶道”。信众固然会将神祗当作官员,但更常见的是以个人化方式向神祗祈求、许愿。神祗是官僚还是个人化的保护者,一直取决于信奉者、陈述者在何种语境,以及出于何种目的。
2020年7月19日 已读
书的内容很有意思,尤其是地方精英由军山神到华盖三仙信仰的转变,但是。。。。。翻译真的差,甚至连句型都是英文句型,每读一句都仿佛清楚地看到原文的句式。。。。
中国古代史 历史 宋史 宗教 社会学
牲人祭 豆瓣
作者: 皮埃尔·伯恩鲍姆 译者: 唐运冠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本书通过一个犹太人的悲惨故事描绘了从欧洲近代早期肇始的排犹运动的起因。1669年,犹太人拉斐尔•列维无端被指控以邪教祭祀方式杀害了一名男孩,经过审判被确认罪行。*终,列维经过残忍的折磨而被处决。这次判决开创了之后一个世纪的“血祭诽谤”的开端。作者通过对史料的细致发觉,终于发现了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和真正成因。本书对欧洲排斥犹太人与种族歧视的历史有着深入揭示,对理解现代欧洲也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豆瓣
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作者: [美] 太史文 译者: 侯旭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本书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该书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
布拉格精神 豆瓣
The Spirit of Prague
8.0 (22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伊凡·克里玛 译者: 崔卫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1
*简体中文完整版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思考威权与民主的思想杰作。“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
*一座充满悖谬与磨难终究寻获自由的城市,一个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建立的精神家园。
*“我花了相当时间才完全明白,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夫卡中引出的最重要的教导。”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
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布拉格精神》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著名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首次出版即为英文版。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1968、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它“悖谬”、文化丰富、屡经灾难却始终乐观。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对话录《重返布拉格》中,克里玛谈论了当代捷克知识界对瓦茨拉夫·哈维尔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的看法。最后一个部分《刀剑在逼近》详细分析了卡夫卡的人生、作品与书中人物,是克里玛对卡夫卡的精彩评传。
人体交易 豆瓣
8.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斯科特•卡尼 译者: 姚怡平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3 - 1
美国惊悚销售200万册 一上市即引发舆论震动
10年追踪、暗访 全球第一本器官交易全景实录
让人震惊的全球十大类人体、器官贩卖真相
收录超过数十张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真实照片
人体的每一个部位:
小至骨头、韧带、角膜、心脏、血液,大至整具遗体,
每天都有人在进行交易这份深入的纪实报告引领读者踏上惊异之旅,
进入令人毛骨悚然的全球化黑社会,
一探器官、人骨、活人买卖的人体市场。
别再提那些深山老林里的食人族了,
现在的人类对人肉的欲望程度才是史上最高的。
“在印度境内的其他地区,人们说起要去马来西亚或美国时,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火花;但海啸难民安置区的人,只有在说起卖肾的时候,眼里才会闪动希望之光。”
——印度 马利亚•塞尔文(Maria Selvam)
我们需要大量的人体原料。我们要提供尸体给医学院,让那些未来的准医生们充分认识人体解剖学;领养机构把第三世界的数千名儿童送到第一世界,填补美国家庭中孩子的空缺;制药公司需要活人来测试新的超级药物;美容产业每年要处理数百万磅的人类头发,来应对消费者对新发型永不休止的渴望。
斯科特•卡尼花费10年心血,亲自走访最黑暗的全球人体市场,揭露市场上每桩血淋淋交易的残忍真相。在这里,你可以兜售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也可以买到任何一个你需要的身体部位。穿梭在此市集的往来者,不是器官掮客、人骨窃盗者、血牛、儿童贩子,就是身有残缺或年纪老迈的卖家。这些人在市场上吵吵嚷嚷,就像卖白菜一样,叫卖着一个肾脏的价钱,甚至出租某个女人的子宫……赤贫的欧亚村落和高科技的西方实验室,盗尸人和代理孕母,人骨贩子和卖身体部位维生的穷人。面对此情此景,你很难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地狱。
本书分为10个章节,分别涉及:人骨交易、肾脏买卖、贩婴、卵子贩卖、子宫租赁、卖血、人体临床实验、长生不老解药干细胞、人发捐赠等10个人体交易方式,为您揭露让人震惊的全球人体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