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ducated:A Memoir
8.7 (405 个评分) 作者: [美] 塔拉·韦斯特弗 译者: 任爱红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0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陀思妥耶夫斯基 豆瓣
Dostoevsky: A Writer in His Time
9.8 (9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瑟夫·弗兰克 / [美]玛丽·彼得鲁塞维茨 编 译者: 王晨 / 初金一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 - 10
◆透过“人类灵魂的审问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睛 重新审视充满“罪与罚”的19世纪欧洲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全面、细致、公正的传记,最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化史
◆五卷本陀氏传的浓缩精编 19世纪俄罗斯智识生活的画卷
···
【内容简介】
从陀氏的家族到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成长,从他的苦役羁旅到文学生涯,一直到隆重的葬礼,约瑟夫·弗兰克穷经皓首,呈现出一名作家、编辑、论战者、传道者的生活与事业,也同时展现出一幅19世纪俄罗斯智识生活的画卷——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冈察洛夫轮流登场,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民粹主义、保守派、激进派、无神论、基督教交叉现身——在宏阔的比较分析视野中,弗兰克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位“人类灵魂的审问者”,更透过他的视角,为我们解读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俄罗斯社会的深度”。
约瑟夫·弗兰克耗数十年之功,撰写了恢弘壮阔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通过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放置于个人生活、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作品与其生活的时代之间相互映照、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回首19世纪的俄罗斯,弗兰克对陀氏其人其作以“小说式”的叙事形式,进行了全面、透彻的重新阐释。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传记,也成为一道透视19世纪俄罗斯智识史的棱镜。如今,这部厚达2500页的五卷本被玛丽·彼得鲁塞维茨缩编成现在这个更具普及意义的单卷本。
...
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抓住了人类的灵魂上的理想,比其他人更为清醒地努力去实现这些理想,比其他人更为强烈地用他的传道影响着其他人。
——约瑟夫·弗兰克
···
《纽约时报书评》:一位渊博而深刻的文化批评家对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的多层面致敬。
《华尔街时报》: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最好的向导。
勒内·韦勒克(美国文学理论家):美国文学研究界最为出色的成就之一。
A. S. 拜厄特(英国作家):伟大的学术和艺术作品。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美国作家):关于最好的小说家之一的最权威可靠的文学传记。
弗兰克致力于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背景——既有个人方面,又有社会、历史、文化、文学和哲学方面——弗兰克取得了巨大成功。
——J. M. 库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毫无疑问,这是所有语言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全面、细致、公正的传记——信息最为丰富,这一点更不必说。它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洛杉矶时报书评》
这是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做出了最好的解读,是最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化史。
——罗宾·米勒(古根海姆奖得主,俄罗斯文学专家)
这本卓越的传记将那些伟大的思想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使其易于理解。这既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也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星期日泰晤士报》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 豆瓣
作者: 黄宇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4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国际知名的孙中山研究学者黄宇和院士,继其《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英文原著在1986年出版后,再用二十五年时间的努力,遍访广东省、香港、澳门、夏威夷、英国和美国的档案馆,并频频到翠亨村、香港、澳门和夏威夷等地作实地调查,经过细致的考证,最终把孙中山前半生的曲折经历,以及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最忠实地呈现出来。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解答的重要问题包括:
孙中山祖籍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他是否中原贵胄的后裔?
孙中山的国学根底如何?是否只是一名“番书仔”?
在檀香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孙中山身心变化有何影响?
孙中山曾有过当传教士的念头,为何最终放弃,
孙中山是否真的曾在香港拔萃书室念过书?
孙中山自称其走上革命道路是由于在香港念书时所受到的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什么?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是否同时策划革命'
1895年的广州起义,号称有“决死队”三干人,为何却未举先败?是否真如史书所云杨衢云调度失宜所致?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是否曾如他自己所言,由朋友在城墙上用吊萝载着他降下城墙而逃离广州城这么惊险?
孙中山逃至香港时,是否曾在域多利监狱作客?
通过对类似上述微观细节问题的研究,本书最终解答了孙中山为促使中国“现代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这一宏观历史问题。
孙中山前半生的事迹过往由于原始史料的缺乏,大多数研究者都只能语焉不详。通过黄宇和院士的不懈努力,相信《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巳成功还原了孙中山前半生的最真实面目,为“孙中山研究”以至历史学研究,立下了良好的典范。
诸葛武侯 豆瓣
諸葛武侯
作者: [日] 内藤湖南 译者: 张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 - 4
《诸葛武侯》出于日本“东洋史巨擘”内藤湖南之手,观点新颖,考证严谨,言必有据,据必翔实,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从《诸葛武侯》开始,内藤湖南正式转入中国学研究,并以秋田师范学校的低学历而被京都帝国大学破格聘任,成为京都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诸葛武侯》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更为关注的是世运的变迁。如他说:“世运之转移,其治平之日,大抵以每三五十年为一期而起变态,当其动荡扰乱之际,十年或十五年,便面目全非,以致旧物荡然,决非希觏之事。”作者还把明治前后的日本与三国时代相比较,对日本知识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俾斯麦 豆瓣
Bismarck: Ein Preuße und sein Jahrhundert
9.1 (7 个评分) 作者: [德]克里斯托弗·诺恩 译者: 陈晓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8
【帝国英雄?德意志魔鬼?——“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定调之作!】
·
经常被提起的两位德国政治家,一个是希特勒,另一个就是俾斯麦;人们对前者的评价众口一词,而对俾斯麦的评价则根本无法统一。
·
俾斯麦的一生首先是普鲁士的,然后才是德国的,除此之外也还是欧洲的。作者诺恩就是从这样三个角度来写俾斯麦的,而且特别强调了其中的欧洲视角。另外,正如俾斯麦本人所说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总归不会写进档案里”一样,作者充分考虑了历史表述的主观性和史料的局限性,将俾斯麦平凡生活的一面、与其所处时代之间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他把这个“帝国缔造者”嵌入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写作出一部独特的俾斯麦传。
·
【媒体评论】
数年来最杰出的俾斯麦传记。——《明镜周刊》,2015年3月28日
·
克里斯托弗•诺恩的这部传记让铁血宰相走下了神坛。——沃尔夫冈•施耐德,《世界报》,2015年3月
·
一部文字优美、带有英式幽默的传记。——西格弗里德•魏希莱恩(Siegfried Weichlein)《每日镜报》,2015年5月27日
·
这本传记值得一读的原因在于,作者立场客观冷静,少有发表对俾斯麦倾向性很强的评价,而是将俾斯麦的思想和行动放在欧洲的全景下观察,将他的政策与英国的迪斯雷利、意大利的加富尔的政策进行比较。——《法兰克福汇报》,2015年3月31日
·
克里斯托弗•诺恩……应当被视作从最独特角度审视俾斯麦的作家。
——路易莎•莱辛斯泰特尔(Louisa Reichstetter),《时代周报》
·
克里斯托弗•诺恩……成功地将这个戴着“帝国缔造者”光环的超级英雄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凡人政治家。——卡斯滕•尧赫(Karsten Jauch)《图林根汇报》,2015年4月19日
·
一本碰撞思想的好书。——黑森广播公司,2015年3月19日
·
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星期日报》,2015年3月
·
作者叙述了俾斯麦的生平和思想史,内容详实且通俗易懂。
——米夏埃尔•布拉克曼(Michael Brackmann)弗兰克•韦伯(Frank Wiebe)《商报》, 2015年2月13日
·
克里斯托弗•诺恩的这本书将视野扩展到了整个欧洲。——克里斯托弗•雅尔《新苏黎世报》,2015年3月28日
·
诺恩……能纠正好些关于俾斯麦手腕片面和言过其实的评价。——乌尔里克•博瑟,北德广播资讯频道,2015年3月31日
·
杜塞尔多夫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诺恩所著的俾斯麦传在诸多新近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史蒂芬•内尔克,2015年4月1日
·
不同寻常的耳目一新。——克里斯蒂安•鲁夫 (Christian Ruf)《德累斯顿最新消息》,2015年9月7日
布拉格之冬1937-1948 豆瓣
Prague Winter: A Personal Story of Remembrance and War, 1937-1948
作者: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 (Madeleine Albright) 译者: 一熙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8
《布拉格之冬》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发现其家庭犹太身世后,回忆其童年时期以及祖国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段历史往事:从布拉格的一山一水,一街一景为记忆的起点,揭开了德国以保护丹麦的苏台德区德意志人为借口,逐步拉开入侵丹麦乃至整个欧洲的野心和计划。全书感情真挚,引发对战争、人性的深思,并穿插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
帝国英雄 豆瓣
Hero of the Empire: The Boer War, a Daring Escape and the Making of Winston Churchill
作者: [美] 坎蒂丝·米勒德 译者: 陈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3
《纽约时报》2016年畅销书
《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2016年度好书
【主要内容】
本书记述了年轻的丘吉尔在1899年布尔战争中的经历与其令人感佩的一次勇敢出逃。
24岁时丘吉尔深信,成为英国首相就是他的命运,而此时的他在选举中遭遇了失败。他认为要达成目标,必须要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军功章是赢得认可、获得成功最保险、最快捷的渠道。
1899年,丘吉尔抵达南非,在那里,他参与了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之间为了争夺南非殖民地而展开的战争) 。然而,两个星期过后,丘吉尔就成了战俘,被关在比勒陀利亚的战俘营里,随后,一次令人惊叹的勇敢出逃拉开了序幕。
坎蒂丝•米勒德撰写了丘吉尔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既令人激动,又令人生畏。她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采访了数位布尔战争中与丘吉尔一同身陷囹圄的战俘以及在他出逃中帮助过他的人的亲人,从而把故事讲得既惊心动魄又相当真实,让读者从一个极其新鲜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一位政治军事伟人——布尔战争是丘吉尔奠定其日后成功事业基础的关键之一。这本书不仅是对年轻丘吉尔成长与经历的精彩撰述,更是对布尔战争和那一时代、地域的绝对翔实的记录。
【媒体评论】
激动人心的描写……这本书将紧张的故事和一流的人物研究糅合在了一起……会不会有人被这本书打动,决定拍一部有关丘吉尔这段经历的电影?我很想去看。
——《纽约时报》
米勒德的这本巨著是对丘吉尔的智慧和计谋进行的杰出研究,丘吉尔在布尔战争中来回穿梭的样子就像是詹姆斯•邦德的原型一样。
——《今日美国报》
追寻记忆的痕迹 豆瓣 Goodreads
In Search of Memory
9.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里克·坎德尔 译者: 罗跃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 1
书中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这一兴趣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和精神分析的爱好,然后转到脑生物学领域,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从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了满足人们对追寻记忆痕迹的好奇和渴求,坎德尔教授娓娓道来,把个人成长融入科学发展历程,讲述他传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治学之道和大家风范。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他对前辈和同行的尊重与谦和,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鼓励,对故土维也纳的眷念,以及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南渡北归 豆瓣
7.5 (17 个评分) 作者: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8
《南渡北归(增订版)(套装共3册)》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是著名作家岳南所著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梵高传 豆瓣
Lust for Life
8.7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文·斯通 译者: 常涛 北京出版社 2001 - 2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现代作家欧文·斯通,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成80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亲爱的提奥 豆瓣
Dear Theo
8.7 (9 个评分) 作者: [荷] 文森特·凡高 译者: 平野 南海出版公司 2001 - 7
这是一部书信体自传,由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几百封信组成。书中不仅真实地记述了凡高贫困孤独的生活,突出地反映了他艺术上艰苦卓绝的探索与独到的见解,还充分地反映了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真挚的手足之情。
辛普森:美国制造 (2016) 豆瓣
O.J.: Made in America 所属 : 辛普森:美国制造
9.6 (187 个评分) 导演: 伊斯拉·埃德尔曼 演员: O·J·辛普森 / 罗伯特·卡戴珊
继《纽约灾星》和《制造杀人犯》 之后又一部极佳的纪录剧集。本作是导演伊斯拉•埃德尔曼摄制的5集纪录电视电影。将震惊美国的著名橄榄球运动员O.J. 辛普森杀人案事件再度搬上荧幕,通过对辛普森人生轨迹的深入展现,探究美国社会最关注的两个话题:种族和名人……
战地摄影师 (2022) 豆瓣
It's What I Do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员: 斯嘉丽·约翰逊
其它标题: It's What I Do / It's What I Do: A Photographer's Life of Love and War
根据Deadline网站消息,华纳日前赢得了了战地记者回忆录《It’s What I Do: A Photographer’s Life Of Love And War》的电影版权争夺战。 华纳筹划的《It's What I Do》电影版的主创班底相当强大,他们为这部电影找来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掌舵执导,詹妮弗·劳伦斯则将出演回忆录的主人公琳赛·阿达里奥。 作为曾经直击阿富汗、伊朗和非洲动荡局势的战地摄影师,琳赛·阿达里奥不仅是《纽约时报》普利策获奖团队的一员,也曾在前线遭遇过绑架威胁等各种惊险时刻。据悉,与华纳一同竞争该片版权的韦恩斯坦等公司也纷纷祭出了名导加实力女星的阵容,寄希望影片能在下一个颁奖季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