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ducated:A Memoir
8.7 (405 个评分) 作者: [美] 塔拉·韦斯特弗 译者: 任爱红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0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陀思妥耶夫斯基 豆瓣
Dostoevsky: A Writer in His Time
9.8 (9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瑟夫·弗兰克 / [美]玛丽·彼得鲁塞维茨 编 译者: 王晨 / 初金一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 - 10
◆透过“人类灵魂的审问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睛 重新审视充满“罪与罚”的19世纪欧洲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全面、细致、公正的传记,最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化史
◆五卷本陀氏传的浓缩精编 19世纪俄罗斯智识生活的画卷
···
【内容简介】
从陀氏的家族到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成长,从他的苦役羁旅到文学生涯,一直到隆重的葬礼,约瑟夫·弗兰克穷经皓首,呈现出一名作家、编辑、论战者、传道者的生活与事业,也同时展现出一幅19世纪俄罗斯智识生活的画卷——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冈察洛夫轮流登场,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民粹主义、保守派、激进派、无神论、基督教交叉现身——在宏阔的比较分析视野中,弗兰克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位“人类灵魂的审问者”,更透过他的视角,为我们解读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俄罗斯社会的深度”。
约瑟夫·弗兰克耗数十年之功,撰写了恢弘壮阔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通过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放置于个人生活、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作品与其生活的时代之间相互映照、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回首19世纪的俄罗斯,弗兰克对陀氏其人其作以“小说式”的叙事形式,进行了全面、透彻的重新阐释。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传记,也成为一道透视19世纪俄罗斯智识史的棱镜。如今,这部厚达2500页的五卷本被玛丽·彼得鲁塞维茨缩编成现在这个更具普及意义的单卷本。
...
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抓住了人类的灵魂上的理想,比其他人更为清醒地努力去实现这些理想,比其他人更为强烈地用他的传道影响着其他人。
——约瑟夫·弗兰克
···
《纽约时报书评》:一位渊博而深刻的文化批评家对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的多层面致敬。
《华尔街时报》: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最好的向导。
勒内·韦勒克(美国文学理论家):美国文学研究界最为出色的成就之一。
A. S. 拜厄特(英国作家):伟大的学术和艺术作品。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美国作家):关于最好的小说家之一的最权威可靠的文学传记。
弗兰克致力于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背景——既有个人方面,又有社会、历史、文化、文学和哲学方面——弗兰克取得了巨大成功。
——J. M. 库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毫无疑问,这是所有语言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全面、细致、公正的传记——信息最为丰富,这一点更不必说。它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洛杉矶时报书评》
这是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做出了最好的解读,是最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化史。
——罗宾·米勒(古根海姆奖得主,俄罗斯文学专家)
这本卓越的传记将那些伟大的思想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使其易于理解。这既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也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星期日泰晤士报》
修道院纪事 豆瓣 Goodreads
Memorial do Convento
8.2 (29 个评分) 作者: [葡]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 范维信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6 其它标题: 修道院纪事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代表作
★ 获葡语文学桂冠奖项“卡蒙斯文学奖”,被译成四十余种语言
★ 时隔20年,简体中文修订版全新上市!
-
★ 一部虚构而极富原创性的历史小说,足以比肩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时期的任何作品。——《费城问询报》
★ 阅读《修道院纪事》,就会明白:“世界对思考者而言是喜剧,对感 受者而言是悲剧。”——《图书馆期刊》
★ 一部强力的小说,有下流也有高尚,有愤怒也有温柔,在书中你会发现历史、喜剧、超现实、科幻、魔法以及无数个精彩故事。——《独立报》
-
★《修道院纪事》是一部丰富、多面、多层次的小说,同时运用了历史、社会及个人三种视角。萨拉马戈用这部作品展示了他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精彩程度。——瑞典文学院
★ 和博尔赫斯一样,萨拉马戈是一个自由的人,他的作品也完全展示了这样的自由。读者会为《修道院纪事》而着迷。——哈罗德·布鲁姆
===
墙壁会渐渐倒塌,而天堂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堂,在这里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只不过是沙滩上的一粒小沙子;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要在地上建造教堂和修道院呢;因为我们不明白大地就是一座教堂,一座修道院,是信仰和责任的所在,是隐居和自由的所在。
---
这是宗教裁判所阴影下的压抑和愚昧的时代,在战场上丢了左手的士兵巴尔塔萨,有特异视力的姑娘布里蒙达,被疯狂的天才、科学怪人洛伦索神父邀请一起建造飞行器。飞行器确实起飞了,但接下来呢……欢笑紧挨着眼泪,平静和焦急只有一步之遥,轻松与惊恐是近邻,每个人的生活莫不如此,每段历史莫不如此。
诗词格律 豆瓣
8.8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2009 - 5
本书是王力先生讲解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名作,自出版以来,已售出几十万册。因作者的初衷便是将诗词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故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学习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本书长期受到读者好评的原因。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介绍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韵、四声、平仄、对仗等;第二章分别讲解律诗、绝句、古体诗的诗律;第三章讲词律,分为词的种类、词谱以及词韵、词的平仄与对仗三小节; 第四章讲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书后附录《诗韵举要》、《词谱举要》。此次再版又增加了一篇《诗律余论》,是本书出版后,作者对诗律部分内容的补充。
谈话录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 张新颖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
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
◆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
王安忆认为:“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我们强调独创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
◆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迟子建等人的交往经历
“我觉得汪曾祺的小说,写两类东西最好,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享受。”
“王蒙是一个太聪明的人,真聪明啊,我觉得他真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你看,莫言这么粗壮的一个汉子吧,忽然之间能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真的就是神来之笔。”
“余华他会给你什么印象呢,他会让你觉得是一个找爸爸的孩子。”
“迟子建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就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写作的禅机 豆瓣
Zen in the Art of Writing
7.3 (9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巨超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2
文学大师创作心法首度披露
不可不读的经典写作指南
◎ 编辑推荐
☆《写作的禅机》被《作家》杂志(The Writer)选入“十大最佳写作指导书”,出版二十余年,长踞美国亚马逊图书分类榜前列。
☆ 集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诗人、编剧于一身,二十世纪科幻文学巨匠,《华氏 451》作者雷·布雷德伯里数十年写作经验淬炼而成,为你解锁不可言说的灵感密码!
☆ 在记忆和夜梦中不懈搜寻,于潜意识中探察自我,抓住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在创造力的火焰中将其永远凝固转化,释放你内在的灵感与天赋!
◎ 内容简介
灵感从何而来?故事怎样开始?记忆中出现过的瞬间是否为素材埋下了伏笔?创意构思时有无路径和经验可循?这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它们看上去如此神秘又不可言说——“体验,创作,它们就像铜板的两面。铜板旋转时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一种天启的瞬间。”——而现在,这本书将带我们接近这些“天启的瞬间”。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华氏451》作者雷·布雷德伯里创作心法首度披露。引领你回到过去,探勘科幻大师如何把爱意或愤怒化为写作动力;如何丰富身体的各种感知以喂养缪斯;如何抓住人生中某个吉光片羽,并将之永久凝固……全书共十二篇,行文幽默风趣,如诗般轻盈巧妙,犹如穿越时空与大师促膝长谈,帮助有意写作的你厘清创作迷思,一路前行。
◎ 媒体推荐
布雷德伯里,写作时全身通电,痛饮生命,欣喜若狂的家伙,将这几篇关于写作与创造的散文呈现给我们,它们释放了他身上每一盎司的兴味与热情。
——《柯克斯书评》
《写作的禅机》这本书,可以说纯粹是布雷德伯里为他个人的写作技法所唱的爱的赞歌。
——《洛杉矶时报》
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像布雷德伯里那样,把语言的创造性与禅意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
——《星期日电讯报》
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豆瓣
19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
8.6 (5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略特.温伯格 / [墨西哥] 奥克塔维奥·帕斯 译者: 光哲 商务印书馆 2019 - 2
◆入选 豆瓣·2019年外国文学非小说类年度十佳
◆编辑推荐
有关汉语诗歌翻译的经典之作。
当今昔皆为汉语的一首诗,变成一首英语诗、一首西语诗、一首法语诗,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发生呢?
伟大的诗歌正是在不断的变形、不断的翻译之境中活着:诗作死于穷途末路。
◆名家推荐
温伯格如同一位古中国的琴师,在山间,寂寞地调音、眺望世间 。
——北岛
世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本书是最经典的标本。艾略特.温伯格让我们眼界大开。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所构造出的文化差异令人深叹翻译之难。但有意义的翻译总会带给我们诸多启发。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完成自己的方式超出我们的想象。
——西川
◆内容简介
温伯格逐一检点了王维的《鹿柴》这首五言绝句的十九种以及更多种译本。在这段文本的细读之旅中,一面在翻译的横向上挪移,一面在诗的纵向上深入,向我们展示翻译的艺术、存心的得失,展示诗的幽微迷人、难以把捉。当然,也展示了汉语以及英语、法语、德语、西语等每种语言的质地、特色,以及运用。
一部简短而深美的经典小册。
对所有喜欢汉语、英语,喜欢翻译、喜欢诗的人来说,将开启一段迷人的短旅,尤其对于那些爱诗的人,更将如此。而那些在古典诗歌与当代诗歌两地犹疑,甚至把彼此划为敌对阵营并投戈相向的人,也许,会在这次短旅中温和地走向彼此,走向更远。
◆媒体推荐
温伯格对文字的敏感以及清晰思考的天赋在本书处处可见……渊博而迷人……
——《纽约书评》
……有关翻译最好的一个微型读本……同样最有趣、最渴切。
——《巴黎评论》
任何一个对翻译感兴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一次阅读。
——Complete Review
写作之书 豆瓣
The Book on Writing The Ultimate Guide to Writing Well
作者: [美] 保拉·拉罗克 / Paula LaRocque 译者: 张铮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5
得到App人气作者万维钢推荐
商务沟通、新媒体写作、广告文案、小说与戏剧……适用于所有写作场景的表达原则
学会调动读者的情绪与胃口,什么内容都能写得引人入胜 !
◎ 编辑推荐
★ 入选美国出版商协会(The Americ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十佳图书”。
★ 全美备受赞誉的“写作教练”为你赋能,从修辞规范到表达策略,全效提高写作水平!
★ 告别废话 连篇、词不达意、扭捏作态、枯燥乏味……你可以写得更简洁出彩、更切中要害、更引人入胜!
★ 千百年来人们为何迷恋故事?故事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读者到底想看什么样的故事?“故事原型”研究专家为你解密故事的力量——以及如何将这种力量运用到所有文体的写作中。
◎ 内容简介
无论是写新闻报道、人物传记、广告文案还是小说或戏剧,写作者首先需要牢记一点:写作的本质在于实现表达与交流。作为一种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所有人都必须懂得通过写作得体、有效、快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本知识高度浓缩的实用写作指南,形式简洁、内容翔实、极具启发性。作者保拉·拉罗克有三十余年写作教学经验,本书是其在教学与实践中总结出的各种写作规范,旨在为所有患“写作困难症”的读者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作者既关注语法、标点和风格等常见的遣词调句问题,也关注如何讲述一个故事,并利用故事的力量使文章更具可读性。所有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雷区都被作者悉数列出,同时给出了专业的修改建议。每个小节都穿插了来源广泛、教科书级别的句例,能够极大地加深你对方法的理解。跟着作者的步调阅读并实践,你能精准地掌握实用文本写作的要义,并能触类旁通地把这些经验和技巧应用到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享受写作的快乐。
◎ 媒体推荐
拉罗克的建议明智且可靠……写作入门者将从这本书中找到清晰有用的指导。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词语是每个人都持有的乐器,而拉罗克是操控这乐器的大师。
——《多伦多星报》(The Toronto Star)
想写得一手好文章?那你至少每几个月就得把这本书读一遍。
—— 罗伯特·哈特韦尔·费斯克(Robert Hartwell Fiske)
《简明写作字典》(The Dictionary of Concise Writing)作者
这本书是个百宝箱,装着能帮助你精确表达的提示——显然它们是无价的。
—— 简·C.查恩斯(Jean C. Chance),佛罗里达大学新闻学荣誉教授
节制地、有的放矢地运用简单准确的词语,保拉·拉罗克知道这才是通向写出优雅、灵动故事的道路。她展示了为什么简明、庄重的表达总是胜于松散的结构和臃肿的描写。《写作之书》正是读者需要的那种书。
—— 鲍勃·贾尔斯(Bob Giles),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学基金会创始人与负责人
职业作家和业余选手在写作上的根本区别是职业作家写每一句话都是在安排和调动读者,而业余选手只会自说自话。从这个意识出发的写作指南才有用。拉罗克的这本书是来自一线的方法和技巧,全是真功夫。我当初读的时候击节赞叹,至今仍在演练和揣摩。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万维钢·精英日课》作者
布罗茨基谈话录 豆瓣
作者: [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 所罗门·沃尔科夫 译者: 马海甸 / 刘文飞 作家出版社 2019 - 4
本书是沃尔科夫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历时14年的对谈辑录。这本书在西方被认为和埃克曼的《歌德谈话录》齐名,仅仅在俄国就有多个版本同时发行。书中以两个人关于20世纪的诗歌、诗人如罗伯特·佛罗斯特、奥登、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的谈话为主,包括布罗茨基自己的生平,关于青年时代和列宁格勒生活时期,“布罗茨基案件”、流放北方和流亡西方以及在纽约的生活等,是一部有深度的对谈录。
乌鸦 豆瓣
Crow
7.2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博里亚·萨克斯 译者: 金晓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4
★本书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名列2019中国25种“最美的书”之一。
★乌鸦,扑朔迷离的黑色精灵,其角色千变万化:阿波罗的圣物、女巫的魔宠、死亡的信使、吉祥婚姻的象征、爱伦·坡的古鸟、梵高的墨点……
★它从古埃及穿越中世纪的欧洲,飞到我们居住的城市,从希腊罗马神话穿越文学艺术经典,飞进我们耳熟能详的 格林童话和乌鸦喝水的故事。
★《权力的游 戏》里的三 眼乌鸦背后有什么故事?《名侦探柯南》终极大boss乌丸莲耶家族徽章上的乌鸦有什么秘密?让这本《乌鸦》给你揭秘。
★这是一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乌鸦史,这是一部以乌鸦为主角的奇幻故事集,这是一部鸟类爱好者绕不开的经典作品,出版后被《卫报》《出版人周刊》等各大媒体联合推荐。博里亚•萨克斯抛开枯燥的科学语言与学术语言,将关于乌鸦的经典或鲜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以罕见的开阔视野与生动笔触颠覆了人类对乌鸦的刻板印象,又以乌鸦为切入点,一探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民俗、自然等多个领域的神秘之处。
★本版经作者全新修订,并增加了新版序言。
★中文版从新版译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知名书评人马凌作序倾情推荐。
★装帧和版式设计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毛边书工艺特制,爱德人手工精装,极具收藏价值;内文黑底印银,极尽低调的奢华,给人奇妙的阅读体验;穿插栩栩如生的博物画、逼真再现的世界名画等近百幅珍贵的资料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随书附赠印制精美的梵高名作《麦田里的乌鸦》明信片。
【内容简介】
什么是乌鸦?没有任何动物的形象比它更简单、更具标志性、更明确无误。它有着大地和黑夜的颜色。它是冬季白色天空下的一个轮廓。这种与死亡一样古老和神秘的鸟类唤起人类所有的好奇与想象。在这部黑色的诡谲之作里,你读到的不是冷冰冰的科学知识,而是一个个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故事。在博里亚•萨克斯笔下,乌鸦从远古的神话里飞出,从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飞出,从爱伦•坡的诗歌里飞出,从梵高的麦田里飞出。它聪明、幽默、忠于爱情。它无法被人类驯服,却与人类有着奇妙的相似性。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 豆瓣
Nabokov’s Favorite Word Is Mauve: What the Numbers Reveal About the Classics, Bestsellers, and Our Own Writing
7.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本·布拉特 译者: 杜森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4
★★★
继《写作课》之后,用大数据分析文学、探究黄金写作法则的写作指导图书
……………………
◎ 编辑推荐
★ 马尔克斯、海明威、乔伊斯、纳博科夫、马克·吐温、福克纳、简·奥斯汀、斯蒂芬·金……这些伟大作家有怎样的创作偏好?
★ 布克奖、普利策奖作品、《纽约时报》畅销作品有何规律?
★《百年孤独》《老人与海》《尤利西斯》《洛丽塔》《傲慢与偏见》《动物农场》《哈利·波特》《五十度灰》的创作背后有怎样的趣味冷知识?
用大数据分析1500部文学作品,数百名伟大作者,数百万个奇妙单词,探求真相数字与文字的奇妙游戏。用理科生思维观测写作的隐秘模式,探索经典中的隐藏规律,发现难以忘怀的辞藻应用,继而优化自身,提高写作认知。
……………………
◎ 媒体推荐
一本由数字写成的关于文字的书
极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阅读体验……是一部基于数据的文学评论。
——《科克斯书评》
太有趣了!本·布拉特这本书充满魅力,利用数学技巧解答文学风格的问题,梳理了诸如悬念、副词、美国人比英国人“写作嗓门”更大等观点。(没错!我们就是嗓门大!)
——《数学教你不犯错》作者乔丹·埃伦贝格
与其说是文学史研究,不如说是统计学著作。这本书只用了点儿纸和笔,便揭开了困扰世人几个世纪的《联邦党人文集》谜案。本·布拉特以专注的调查精神、令人意想不到的揭示能力和洞察力探索了文学的标准,最终出版了这样一本书:有节奏感的、发人深省的、有趣的文学侦探故事。
——《生存算法》(Algorithms to Live by)合著者布莱恩·克里斯蒂安
本·布拉特这本可爱的书给了我们一个研究伟大作家作品的新颖视角——大数据。它的幽默、洞见和对数据的应用十分迷人,甚至能够鼓励我们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
——哈佛大学统计学系荣誉教授卡尔·N. 莫里斯
……………………
◎ 内容简介
将文学大数据视为文学标准,探究出隐藏在世界上伟大作家作品里的有趣之处。作者收集了数千本书籍的数据库,和数百万个单词,并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来启发爱书人和怀有好奇心的人:我们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用的是什么词?男性与女性的写作会有不同吗?畅销书会变不畅销吗?当代哪位作家喜欢用“陈词滥调”?最棒的开篇第一个句子有何特征?如何从封面判断一本书?哪些写作建议值得遵守,哪些可以一笑置之?
作者运用现有的统计技巧,加上自己设计的适用方法,所有调查与实验都原创亲自执行,读者不需特殊数学知识也可以轻松理解得出的结果。作者将发现以清晰幽默的语言、充满说服力的视觉呈现,提供了一个认识经典作家作品——不论是其中隐含的模式结构,或者令人难以忘怀的词藻——的全新观点,对写作者而言也能有所启发。
爱情就是堆积如山的笔记 豆瓣
作者: 苏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3
本书以《第凡尼早餐》《情人》《包法利夫人》《霍乱时期的爱情》《老妇还乡》《革命之路》《聊斋志异》等10部名著中的女性角色为书写对象,通过对书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的剖析,来解读古往今来女性的诸多生存现实和自我救赎之路,尤其重点剖析了当下女性所处的困境和应对之策,呈现出作者对女性这一身份的深入思考、对女性觉醒的向往、和为唤醒女性付出的努力。困局、复仇、信任、浮华、暴力……苏美以其特有的毒舌,以名著为参照,深入解读当下爱情与婚姻中的困境与真相。
耶鲁文学小历史 豆瓣
A little history of Literature
8.4 (10 个评分) 作者: [英]约翰·萨瑟兰 译者: 王君 中信出版社 2016 - 1
继E. H. 贡布里希从1935年德文版翻译而来的《世界小历史》一书于2005年出版以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小历史”(Little History),涵盖包括这一本文学在内的众多宏大主题。
约翰•萨瑟兰几乎在文学的所有领域,均进行过研究、教授过相关课程并著书立说。他对书籍和阅读充满了极富感染力的热情,也书写了他自己的一生。现在他将带领青年读者们“穿过衣橱”,跨越辉煌的文学图景,踏上一趟充满乐趣的旅程。从希腊神话到图像小说,深刻认识到文学如何指引我们,并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意义。
萨瑟兰用一种独有的、让人无法抗拒的方式介绍伟大的文学经典,并使他的指引轻松活泼而又极富启发,这包括《贝奥武甫》、莎士比亚、《堂吉诃德》、浪漫主义、狄更斯、《白鲸》、《荒原》、伍尔夫、《1984》等等。除此之外,他还增加了一些自己挑选的平常少见的作者及作品,包括通常被认为“不值得严肃关注”的文学作品,从盎格鲁-撒克逊文中粗鲁的玩笑话到《达•芬奇密码》。成功涵盖了审查、叙述技巧、自我出版、品位、创造力和疯狂等不同的主题,萨瑟兰展示出了他丰富且有深度的阅读。对于年轻读者来说,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寓教于乐的文学指导,而这对于其他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也是如此。
当图书进入战争 豆瓣 豆瓣
When Books Went to War: The Stories that Helped Us Win World War II
7.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译者: 犹家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一段炮火纷飞之下仍要读书的动人往事
一场图书与赢得和平的奇妙联结
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献给所有爱书、捍卫自由之人的精神之书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胜利图书运动”,募集了2000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
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军供版图书”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绝无仅有的阅读体验。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畅销书作家,而且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本书为历史爱好者与爱书之人讲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编辑推荐】
1. 献给所有爱书、捍卫自由之人的精神之书。战火终将熄灭,而图书永存。一段图书与战争的动人往事,一个文化软实力的最佳诠释,一场没有硝烟的平装书革命。炮火纷飞之下、泥泞之中,士兵们平静读书的场景,给人极大冲击;当时那种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依旧打动人心。
2. 图书与赢得和平的奇妙联结中,看图书如何成为战士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书。读书既帮助士兵度过了战争的等待间隙,也抚平了战士的情绪,激励了士气,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同时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为战后培养了一代新的读者。在这里,图书便是另一种武器。
3. 随书赠送笔记本,还原军供版图书的特殊版式、厚度和质感。二战期间,为了使图书便于携带、翻阅,尤其考虑到需适应战时环境、光线,美国印制了特殊版式的军供版图书,只为给士兵提供最佳阅读体验。本书此次加印随书赠送的笔记本,仿照“军供版图书”样式印制,让读者对该版本有更直观的认识,体会战时图书细节设计的用心,同时感受图书带来的振奋力量。
【媒体推荐】
引人入胜……为我们审视战争的磨难和书籍的力量提供了一个新颖独到的视角。
——《柯克斯书评》
行文如流水,研究细致入微,在依托第一手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此书将二战文化中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部分依数呈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结论:此书可读性强,妙趣横生,对任何对战争大后方故事感兴趣的藏书家或历史学者而言,都是一部完美之作。
——《图书馆杂志》
无论你是否爱读书,都会被这个经无懈可击的调查而写成的故事打动。曼宁不仅为我们照亮了二战历史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尘封片段,也提醒现今在电视、电影等娱乐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里生活的我们,文学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娱乐周刊》
曼宁不仅把这段平淡无奇的战争经历描绘得精彩纷呈、跌宕起伏,而且也可作为一部文化史,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现代美国做出了阐释。
——今日美国网
布拉格之冬1937-1948 豆瓣
Prague Winter: A Personal Story of Remembrance and War, 1937-1948
作者: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 (Madeleine Albright) 译者: 一熙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8
《布拉格之冬》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发现其家庭犹太身世后,回忆其童年时期以及祖国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段历史往事:从布拉格的一山一水,一街一景为记忆的起点,揭开了德国以保护丹麦的苏台德区德意志人为借口,逐步拉开入侵丹麦乃至整个欧洲的野心和计划。全书感情真挚,引发对战争、人性的深思,并穿插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
语言与沉默 豆瓣 Goodreads
Language and Silence
9.3 (63 个评分) 作者: [美]乔治·斯坦纳 译者: 李小均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1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著名学者李欧梵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其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卡拉马佐夫兄弟 豆瓣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9.7 (172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矛盾和人性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最后的对话 Ⅱ 豆瓣
Conversations, Volume 2
作者: [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 [阿根廷] 奥斯瓦尔多·费拉里 译者: 陈东飚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本书是拉美文坛泰斗博尔赫斯生前最后的、也是最大规模的对谈录,对话者是同为拉美文学名家的费拉里。118篇涉及不同话题的平等对谈,秒杀市面上所有单调、短小的博尔赫斯“采访稿”。
对话集是了解一位哲学家、作家思想最直白、最坦荡的方式。在博尔赫斯生前的最后三年,阿根廷国立电台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要义。他们策划了一档连续时间长达三年的对话节目,不同于以往流于形式的记者采访,这次他们请来的是深受博氏影响的拉美文坛后起之秀——奥斯瓦尔多·费拉里,与博尔赫斯展开针对学术甚至生活领域的各个话题的对谈,并集结成册付梓。
对话的电波始自1984年,历经三年,到1986年博尔赫斯溘然长逝而戛然终止。这是博氏生前最后的声音,也是他的遗作,集其最后的人生哲思于大成。
★ 中文版首次引进:拉美文学之父、一代巨匠博尔赫斯在生命最后三年的隽永对话
★ 媲美《理想国谈话录》的智慧诤言,荡涤心魂
★ 博尔赫斯生前最大规模的对谈,涉及话题空前辽阔,引领读者穿越大师的文学迷宫
★ 原版火遍拉美,千万博尔赫斯迷奉若至宝
1.媲美《歌德谈话录》……在坊间流传的诸多与博尔赫斯的对话中,没有一部足以与此相提并论。 ——诗人 豪尔赫·安德烈斯·派塔
2.从他的宇宙,一个文学的宇宙之中,他对我向他提出的问题尽情畅谈。哪怕讲的是哲学、神秘主义、政治等等,也总是从文学出发的,因为那里是他的天才之所寄,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为此而生的,这就是他的命运。
——对谈合著者、作家 奥斯瓦尔多·费拉里
3.第一次阅读博尔赫斯,就像在字母表里发现新的字母,从音阶里跳出新的音
符。 ——BBC
小说鉴赏(双语修订第3版) 豆瓣 Goodreads
Understanding Fiction,3e
作者: [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 Brooks) / [美]罗伯特·潘·沃伦(R. P. Warren) 译者: 冯亦代 等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2 - 10
美国新批评派学者布鲁克斯和沃伦合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是新批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小说批评与理论领域的体现。选用各种题材和多种风格的短篇小说,加以分析讨论和互相比较,提出鉴别好小说的一些原则,阐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批评与赏析的范例;目的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使读者更新近于成功小说的真谛。
作为新批评派细读式批评和理论阐述的名著,本书帮助新批评派在美国大学的文学讲坛中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地位,对文学教学与批评实践影响深远。它既是一本文学教科书,也是文学爱好者的自修读物。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对于广大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文学爱好者和英语专业的师生来讲,它又是一部极佳的小说读本和难得的英语阅读材料。
文艺心理学 豆瓣
作者: 朱光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 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