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谈话录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 张新颖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
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
◆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
王安忆认为:“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我们强调独创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
◆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迟子建等人的交往经历
“我觉得汪曾祺的小说,写两类东西最好,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享受。”
“王蒙是一个太聪明的人,真聪明啊,我觉得他真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你看,莫言这么粗壮的一个汉子吧,忽然之间能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真的就是神来之笔。”
“余华他会给你什么印象呢,他会让你觉得是一个找爸爸的孩子。”
“迟子建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就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 豆瓣
Nabokov’s Favorite Word Is Mauve: What the Numbers Reveal About the Classics, Bestsellers, and Our Own Writing
7.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本·布拉特 译者: 杜森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4
★★★
继《写作课》之后,用大数据分析文学、探究黄金写作法则的写作指导图书
……………………
◎ 编辑推荐
★ 马尔克斯、海明威、乔伊斯、纳博科夫、马克·吐温、福克纳、简·奥斯汀、斯蒂芬·金……这些伟大作家有怎样的创作偏好?
★ 布克奖、普利策奖作品、《纽约时报》畅销作品有何规律?
★《百年孤独》《老人与海》《尤利西斯》《洛丽塔》《傲慢与偏见》《动物农场》《哈利·波特》《五十度灰》的创作背后有怎样的趣味冷知识?
用大数据分析1500部文学作品,数百名伟大作者,数百万个奇妙单词,探求真相数字与文字的奇妙游戏。用理科生思维观测写作的隐秘模式,探索经典中的隐藏规律,发现难以忘怀的辞藻应用,继而优化自身,提高写作认知。
……………………
◎ 媒体推荐
一本由数字写成的关于文字的书
极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阅读体验……是一部基于数据的文学评论。
——《科克斯书评》
太有趣了!本·布拉特这本书充满魅力,利用数学技巧解答文学风格的问题,梳理了诸如悬念、副词、美国人比英国人“写作嗓门”更大等观点。(没错!我们就是嗓门大!)
——《数学教你不犯错》作者乔丹·埃伦贝格
与其说是文学史研究,不如说是统计学著作。这本书只用了点儿纸和笔,便揭开了困扰世人几个世纪的《联邦党人文集》谜案。本·布拉特以专注的调查精神、令人意想不到的揭示能力和洞察力探索了文学的标准,最终出版了这样一本书:有节奏感的、发人深省的、有趣的文学侦探故事。
——《生存算法》(Algorithms to Live by)合著者布莱恩·克里斯蒂安
本·布拉特这本可爱的书给了我们一个研究伟大作家作品的新颖视角——大数据。它的幽默、洞见和对数据的应用十分迷人,甚至能够鼓励我们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
——哈佛大学统计学系荣誉教授卡尔·N. 莫里斯
……………………
◎ 内容简介
将文学大数据视为文学标准,探究出隐藏在世界上伟大作家作品里的有趣之处。作者收集了数千本书籍的数据库,和数百万个单词,并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来启发爱书人和怀有好奇心的人:我们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用的是什么词?男性与女性的写作会有不同吗?畅销书会变不畅销吗?当代哪位作家喜欢用“陈词滥调”?最棒的开篇第一个句子有何特征?如何从封面判断一本书?哪些写作建议值得遵守,哪些可以一笑置之?
作者运用现有的统计技巧,加上自己设计的适用方法,所有调查与实验都原创亲自执行,读者不需特殊数学知识也可以轻松理解得出的结果。作者将发现以清晰幽默的语言、充满说服力的视觉呈现,提供了一个认识经典作家作品——不论是其中隐含的模式结构,或者令人难以忘怀的词藻——的全新观点,对写作者而言也能有所启发。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申慧辉、丁骏、金绍禹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6
《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和《堂吉诃德讲稿》组成的“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套装,与三本讲稿的单行本一同推出,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纳博科夫的文学价值观及独特的文本分析方法。其中《文学讲稿》专注于欧美作家,对简·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七位大师的七部名著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与探讨。《俄罗斯文学讲稿》则聚焦俄罗斯的六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以此绘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光谱。《堂吉诃德讲稿》阐述了对塞万提斯其人其文,以及这部传世巨著的独到见解。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学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