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
自主性技术 豆瓣
Autonomous Technology : Technics-out-of-Control as a Theme in Political Thought
作者: [美] 兰登·温纳 译者: 杨海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温纳在本书中探讨了技术在现代社会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技术不仅仅参与造就了现代社会的形态,同时也内在地塑造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温纳吸取了马克思、芒福德、艾吕 尔、马尔库塞、阿伦特等思想家关于技术与工业的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技术系统如此巨大和复杂,与政治和人性紧密交织在一起,我们不仅利用技术实现我们的想象和欲求,同时技术也塑造和限定着我们会产生何种想象和欲求。
技术哲学讲演录 豆瓣
作者: 吴国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技术哲学讲演录》讲述了:2007-2008年间,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技术哲学讲演录》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则得到了新鲜而生动的说明。
目录
技术的人文本质
什么是技术
对现代技术的一种理解
问答
技术与人性
生物本能贫乏论
心理能量冗余论
技术的三个类别
问答
技术与政治
技术有政治吗
技术的政治批判
三种技术观
技术与哲学
技术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技术哲学的兴起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准备性的说明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
什么是科学
希腊理性科学
现代求力科学
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督教背景
世界的图景化
技术批判理论 豆瓣
Transforming Technology : A Critical Theory Revisited
作者: Andrew Feenberg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 10
《技术批判理论》是美国哲学家安德鲁·芬伯格在自己以前的“技术哲学三部曲”的基础上,最新修订出版的一本技术哲学专著。在这部著作中,芬伯格从马克思对技术的“设计批判”出发,借助马尔库塞、福柯、拉图尔等人的著作和观点,通过对技术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阐明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斗争的舞台,它是由技术标准和社会标准共同决定的,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真正解决技术产生的问题,就需要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内在因素来考虑,将它们融合到技术的设计中,这样才能在事前避免技术的负面效应。芬伯格认为,通过一种技术政治学,可以创造出一种替代的技术体系。该书的出版在西方学术界内外引起了文学的设计中,这样才能在事前避免技术的负面效应。该书的出版在西方学术界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技术哲学概论 豆瓣
作者: 姜振寰 2009 - 5
《技术哲学概论》的书名为《技术哲学概论》,显然,其内容也就是对技术从哲学的角度概而论之。《技术哲学概论》用了一定篇幅讨论了技术认识论,其中主要是技术的概念问题。在内容安排方面,《技术哲学概论》更倾向于与实际的联系,即哲学研究的实践性。对于技术哲学界所忽视的关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技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技术哲学概论》单立章节试作分析,期望会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豆瓣
作者: 刘大椿 2011 - 5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力倡全面审视科学一从知识层面、精神层面、器物层面和社会层面等不同维度来进行。对现代科技观和自然观问题、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时代的伦理建构问题、科学发现与科学辩护问题、科学认识的经验基础和理论建构问题、技术和工程的概念基础问题、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社会科学的哲学反思问题等,既有基本论述,又有深入解读。全书各章均设有重点问题、小结、思考题和延伸阅读,并有配套网络教学资源可供参考。
高科技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 豆瓣
2012 - 11
《高科技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是一部中德两国学者关于高科技前沿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的对话录,内容涉及高科技的科学与哲学特征、纳米科技、生物和基因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等具体领域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两国学者一致认为,高科技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研究范式和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模式,而且以新的方式实现了对人的外部自然和内部自然的干预,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构成了挑战。但是,不同社会的认知差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高科技的意义和后果,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理解与阐释。《高科技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不仅记载了两国学者对高科技伦理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也反映了这些思考背后的差异,包括视角、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
2018年6月10日 已读 「最基础的研究毫无疑问当属纳米技术,纳米科学研究的是微小粒子单位,往往只有几个原子大小,也就是1到100纳米。6」信了你的邪
伦理学 技术哲学 西方哲学
科技与人性 豆瓣
作者: 吴文新 2003 - 1
《科技与人性(科技文明的人学沉思)》揭示了科技与人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科技异化的人性和科技根源,以及人类走出困境的途径;书中还说明了科技与人性的含义、选题的意义、学术状况、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等。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 豆瓣
作者: 潘洪林 2007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方法论上始终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并揭示了西方学界普遍采用的抽象方法的局限性。自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他们对其现代化的方案进行反思。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对西方社会展开了批判,得出的结论是西方社会的危机就是理性的危机,是科技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的危机。“技术统治”、“知识霸权”、“工具理性”、“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等成为流行话语,交织而成了一股相当强大的反科技理性思潮。西方学界在这一论题上处于全球话语霸权的地位,其反科技理性的论调对我国学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为事实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梳理了中、西方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对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进行了学理性的解读,吸收了西方文化批判理论的合理要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主干上的两大枝干,是人类把握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两种能力,两者统一于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西方学界不仅片面强调了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对立性,而且设置一个前提性错误,是在赋予西方价值理性具有先天合理性的前提下,对科技理性进行批判,从而得出了科技理性就是工具理性的结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摆脱了西方话语的控制,提出了价值理性工具化的观点,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际,以价值理性为工具实施侵略和扩张的事实;提出了中国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建构策略,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是营造精神家园;三是建设生态文明。
2018年6月9日 已读
「许多学者把价值理性的过失记在科技理性名下,甚至把功利主义也说成是科技理性的必然产物,而功利主义明显是一种价值观。9」
「由于科学对生态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核毁灭的危险技术的滥用人们开始谴责科学。这种谴责是不公平的,因为科学主要是一种认识方法,技术是科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运用,技术受政治军事经济的控制。35」
伦理学 技术哲学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 豆瓣
2008 - 8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所收录的文章可大致划为下列四个主题:其一,科学哲学部分,共有七篇文章;其二,技术哲学部分,收录了五篇文章;其三,科学、技术与文化部分,收录了七篇论文;其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收录了七篇文章。
技术哲学 豆瓣
作者: 费雷德里克·费雷 译者: 陈凡 / 朱春艳 2015 - 4
费雷德里克·费雷著的《技术哲学》系统阐述了技术哲学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全书从重新界定技术开始反思技术,进而分别阐述了技术与实践智慧、技术与理论智慧、技术与现代存在、伦理学与技术评估、技术与宗教、技术与形而上学等问题。本书被米切姆评价为具有“技术哲学的简明教材”的意义。
技术哲学 豆瓣
作者: 许良 2004 -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正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渗透着技术的力量。与之相应,对技术的思考与研究也正成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技术哲学便是其中从哲学的高度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新的学科。《技术哲学》对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技术本质论、技术价值论、技术发展模式论、技术与社会,以及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技术哲学》可作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研究者和科学技术政策决策部门工作者的参考书,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