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单向度的人 豆瓣
One-Dimensional Man
8.4 (44 个评分) 作者: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译者: 刘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4
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 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疯癫与文明 豆瓣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9.1 (33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2 - 9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做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做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他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约翰·C·伯纳姆 译者: 钮卫星 2006 - 7
本书研究美国从1830年起的科学普及史,揭示了这样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曾经作为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的科学,在美国消费文化中,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导致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作者以19、20世纪美国的科学普及史为经,以公共卫生、心理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内的普及活动为纬,向读者展现了一部美国的科学与迷信的“战斗史”。
后现代转向 豆瓣
作者: 斯蒂芬·贝斯特 / 道格拉斯·科尔纳 译者: 陈刚 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7
本书关于后现代概念领域的入门,对后现代转向的轮廓作了初步的描述,并解释了一些基本概念、争端和问题等内容。
2018年7月19日 已读 20世纪以来科学的普遍称呼是现代科学。真不知道“后现代科学”“机械主义”“有机主义”“牛顿主义”“后牛顿主义”这些空洞肤浅的标签有什么意义。把相对论量子力学混沌理论生态学作为“后现代科学”我好像只在后现代主义自我吹嘘的话语中见过。符合后现代价值观的称之“后现代科学”,不符合的斥之“机械决定论”——用价值凌驾事实对科学毫无意义。最后在关于科学战的评论上将格罗斯、列维特和索卡尔被视为“右派”“三人帮”批判,也没有看到关于科学事实本身的分析。
后现代 文化研究 文学理论 社会学 艺术
后现代与大众文化 豆瓣
作者: 【澳大利亚】约翰·多克尔(John Docker) 译者: 王敬慧 / 王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8
本书介绍了现代主义的历史,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区别,以及关于它们的讨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学术讨论。本书考察了分别持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支持者--多数与左派联盟--对流行文化的态度,是一部关于流行文化的性质的翔实而又充满思想性的著作。
文化研究概论 豆瓣
作者: 陆扬 2008 - 1
《文化研究概论》作为国内第一部文化研究方面的高等教育本科生教材,《文化研究概论》深入浅出,旨在充分显示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一方面可以适应专业课及通识课的教学之需,另一方面也希望为那些对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入门向导。
两种文化 豆瓣
The Two Cultures
作者: C.P.斯诺(英) 译者: 纪树立 三联书店 1994 - 2
这是本世纪中的一部名著。著名科学家和作家C.P.斯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两极分化给人类带来损失,作者为此提出警告,并呼吁两者的合作。
2018年6月27日 已读
「科学区别于其他种类认知方式的独特之处,科学家和理科生都不一定读过以前的原著,他们一般也不会想到要这么做。人文文化有变化但是没有内在的进步,没有一致意见的增加。121」
文化研究 社会学 科学文化
社会学概论 豆瓣
作者: 边燕杰 / 陈皆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 5
社会学概论》编著者边燕杰、陈皆明。
《社会学概论》内容提要:本书是社会学入门教材。全书分十四章,不但勾勒了社会学学科的基本面貌,还对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如社会化、角色互动、婚姻家庭、群体组织、人际网络、分层流动、行为越轨、老龄问题、社区治理、现代化道路等,作了生动、翔实、学理性的叙述。本书章节衔接紧密,内容全面充实,联系当代中国实际,反映时代变迁,接轨国际理念。在秉承严谨的编写规范基础上,本书力求体例编排活泼新颖,既保证了教材应有的专业性、科学性,又兼顾了可读性、趣味性和通识性。
本书可作为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教材,亦可作为理、工、文、管、医等专业在校学生学习使用的通识教材。
现代性与大屠杀 豆瓣
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9.6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齐格蒙·鲍曼 译者: 杨渝东 / 史建华 译林出版社 2002 - 1
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正是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不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现代主义的临界点 豆瓣
作者: [美国] 查尔斯·詹克斯 译者: 丁宁 等 2011 - 9
作者指出,在艺术上,后现代主义由现代主义所孕育,是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的产物。作者使用了许多图表,从社会、经济等角度揭示了驱动后现代主义这一新的全球文化的各种力量。批判的现代主义有两个层面,一方面各种现代主义相互批评、相互竞争,都希望成为主导,另一方面,这些相继发生的运动,正使批判成为潮流,使其成为现代主义新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