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大众文化通论 豆瓣
作者: 刘自雄 2007 - 10
作为导论性教材,本书的旨趣重在介绍、描述和分析,尽量减少硬的价值判断,更有意弱化批判学派式的批判。作者尽力保持对大众文化的冷静立场。为了尽量避免论述上的浮光掠影,作者在缩写教材时收窄了关注的焦点,主要围绕流行文学、流行音乐、电视和电影等四个主要领域来展开介绍和论述。
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体创意学生编写一本教材,是本书的直接目的。
回归 豆瓣
作者: 彭锋 2009 - 3
《回归:当代美学的11个问题》主要内容是:纽曼曾经说过现代艺术的冲动“就是要摧毁美”。这一论断在20世纪的西方艺术历程以及中国当下的艺术实践中都可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和美还会继续彼此蔑视吗?而关于美学理论,基维宣称如今的美学界是狐狸当道的时代,是一个被分割成众多领域,每个领域都被一些专家统摄的时代,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一种宏大理论包罗万象的刺猬时代已经逝去。
美学还会走向统一吗?
作者通过对当代艺术和美学界最为热议,同时也和当下中国最相关的11个问题的梳理,呈现了三个回归的趋势:其一,当代艺术重新肯定一些正面的价值;其二,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开始形成放下成见和独断、重新建构一种统一理论的趋势;其三,中国美学开始了一种回归古典资源,并以此参与到世界美学对话的过程。
后现代转向 豆瓣
作者: 斯蒂芬·贝斯特 / 道格拉斯·科尔纳 译者: 陈刚 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7
本书关于后现代概念领域的入门,对后现代转向的轮廓作了初步的描述,并解释了一些基本概念、争端和问题等内容。
2018年7月19日 已读 20世纪以来科学的普遍称呼是现代科学。真不知道“后现代科学”“机械主义”“有机主义”“牛顿主义”“后牛顿主义”这些空洞肤浅的标签有什么意义。把相对论量子力学混沌理论生态学作为“后现代科学”我好像只在后现代主义自我吹嘘的话语中见过。符合后现代价值观的称之“后现代科学”,不符合的斥之“机械决定论”——用价值凌驾事实对科学毫无意义。最后在关于科学战的评论上将格罗斯、列维特和索卡尔被视为“右派”“三人帮”批判,也没有看到关于科学事实本身的分析。
后现代 文化研究 文学理论 社会学 艺术
艺术哲学 豆瓣
作者: 王德峰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艺术哲学》讲述在人类生活体系中,艺术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法设想一个没有艺术的人类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是,艺术又是神秘的,它始终抵御对它的理论的解释和法则的规定,它使历史上的种种美学一再陷入困境。《艺术哲学》主张由美学向艺术哲学进展,围绕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这一核心问题,重新思考艺术与人类生活的本质关联;反对把艺术看成是伴随人类现实生活的装饰物、娱乐品,或实现其他社会价值的工具。《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艺术的事业是真理的事业。
2018年6月20日 已读 「真理是指对超越性存在的领会,至于对现实事物的理智把握,掌握它们之间的因果和定律则是科学的知识,不能称为源本的真理。痛苦与哲学联系在一起,也与艺术、宗教联系在一起,总之是与真理联系在一起。在对恐惧的感受和欣赏中隐藏着人的生存的超越性,这番话若是在科学讲坛上说出恐怕会引起哄堂大笑,但是在人文讲坛上讲却是十分自然的。56」
「艺术是感性的,在其中有真理的发生。而逻辑和科学的真理则是派生的真理。72」
直接说感性高于理性,审美情感高于逻辑知识,艺术真理是最高真理得了。
艺术 西方哲学
艺术的终结 豆瓣
The End of Art
作者: [美] 卡斯比特 译者: 吴啸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6
20世纪艺术因为越来越古怪的形式和理念使此前几千年的美学和艺术传统被颠覆,以至于如今在艺术领域内外普遍产生了一种困惑:“什么才是艺术?”或者是相反的一个问题:“有什么东西还能不是艺术?”
本书作者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质,它与审美相分离的原因,现代艺术的大师杜尚等的创作所带来的艺术转向,以及现代艺术彻底消融到商业娱乐和招贴生产体系中去的现状。书中认为,要反制“后艺术”的空洞与沉滞,有赖于艺术家回省前贤大师,以启迪美学与人性的未来。
艺术的终结 豆瓣
The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of Art
作者: (美)阿瑟・丹托 译者: 欧阳英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的写作起源于哲学发动的两场对艺术进行剥夺的运动。作者试图解说有关艺术和阐释、艺术和哲学、艺术和历史意识的主题,其目的是要表明: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时期,对艺术不断的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阅读此书就像阅读一部独立的哲学史话。
外国美术史 豆瓣
作者: 宋玉成 2010 - 8
《外国美术史》内容简介:在考古学断定的前后相连的奥瑞纳文化、索留特文化租马格德林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丰富多彩的雕刻和岩画作品,可谓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表明从旧石器时代后期开始,人类已经把艺术发展到相当惊人的水平。
穿越后现代 豆瓣
作者: 邵亦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本书以穿越后现代为主题,着重阐释和分析当代西方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趋势,特别是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当代西方艺术如何走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困境和面临的新问题,继《后现代之后》之后再次提出: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时代、一个不再受主义和理论束缚的时代已经来临。
后现代之后 豆瓣
作者: 邵亦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修订版)》帮读者解答为什么当代艺术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恐怖的作品?为什么有的作品中甚至有鲜血、烂肉?这还算是艺术吗?难道令人震惊是艺术的目的吗?艺术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前卫艺术再次独占鳌头,绘画“死亡”了很久之后,它怎么又回来了?现代博物馆如何展示这些新的作品?理论如何解读这些作品?新的美学观念形成了吗?等相关后现代相关问题。
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 豆瓣
作者: 马永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 1
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谁建构,谁解构,谁重构,作为非艺术家和非文艺青年的你并不需要搞得太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你在神灵浮躁的下午打开这本书来给大脑冰镇降温。你可能更偏激,可能更冷静,也可能一无所获,谁知道呢?没关系,你看到过, That's enough。
现代主义艺术20讲 豆瓣
作者: 马永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 10
马歇尔·杜尚曾经说过:“我不相信艺术。我相信艺术家。”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反传统和反美学偶像在这里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艺术”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迷信“艺术”是永恒性或者以固定不变的概念来限定“艺术”的行为都是愚蠢的。这种观念实际上也就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出现以来一切艺术变革的潜在动力。所以我们看到,现代主义艺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文化舞台上之后,就一直以一种革命的性的姿态,不断地突破传统的艺术体系和美学规范。艺术家们试图推翻原了“艺术”的定义,把各种新的观念、形式和材料纳入到艺术表达的范畴之内。
大多数人全然无法喜欢现代艺术,每一个社会阶层都十分普遍地表面了这一精神障碍。因为一般说来,人人都有循规蹈矩;现代艺术扰乱了他们的传统感和安全感。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现代艺术,它以表达主观性、紧张感和危机感而真正开始。
就像有人所说,现代艺术很快就会过时:事实上,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仅“代表它的时代”,这一事实反而增加了它的价值。换言之,艺术总是现代的。
艺术学通论 豆瓣
作者: 彭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艺术学通论》试图对艺术学理论的系统和问题做出全面勾勒和初步研究,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学理论的知识体系。全书分学科、问题和门类三个部分,共33章:在学科部分,分章梳理与艺术研究有关的各分支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如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形态学等。在问题部分,分章选择与艺术研究有关的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如艺术的定义、艺术创造、艺术解释、艺术风格等进行研究,梳理问题的历史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答。在门类部分,分章分析和介绍有关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的理论研究,突显不同艺术门类研究所共有的问题。
2018年5月30日 已读
「艺术在根本上是文化事务而非科学事务,艺术的概念与共识和科学的概念与标准的确立方式和传播方式都不相同:艺术靠约定来确立,科学靠发现来确立;艺术在文化间传播需要解释,科学无需解释。艺术没有标准,批评才有用武之地。任何有明确标准的地方,都没有任何批评存在的余地。正因如此科学批评无法构成科学真理,艺术批评却可以构成艺术价值。127」
艺术 西方哲学
艺术学概论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8
本书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西方艺术简史 豆瓣
作者: 杨先艺 2008 - 1
《西方艺术简史》简要地介绍了西方艺术从原始艺术到20世纪现代主义流派的发展历程,引导读者漫步于西方艺术的长廊之中,使其了解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并引发其思考。读者在《西方艺术简史》中不但能欣赏到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领略到一个又一个伟大艺术家的风采,而且能看到诞生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们的人文背景。《西方艺术简史》作为普及型的入门读物,在对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进行叙述时,不仅交代该时期人文背景、艺术思潮、艺术流派的演变,而且对该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同时注重学术性。
世界艺术史 豆瓣
作者: 修•昂纳 (Hugh Honour) / 约翰•弗莱明 (John Fleming) 译者: 吴介祯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3 - 5
《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内容简介:在过去的1/4个世纪甚至更漫长的时间里,这本艺术史的力作一直是探寻人类艺术遗产的经典读本。从旧石器时代的过去到数字化的当下,每一块大陆、每一种文化都被涵盖,《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清晰的表达以及不偏不倚的论述,如同展开了一幅广阔史诗般的画卷,纤毫毕现。在本次第7版修订本里,当代艺术史家迈克尔•阿切尔详细叙述了过去20年的当代艺术,娓娓道来,真实地勾勒出我们文化史的最新进展。
《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配有1459幅插图,其中包括714幅彩图,20幅地图,123幅图表以及22张时间表。
书中所选内容均为最具历史意义时期的艺术作品,按照经纬划分章节,从建筑、雕塑、绘画、摄影等领域甄选最出众最具历史背景的作品供读者博览。更分享了同时代不同大师风格迥异的作品,让身临其境的你体会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
通读《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你可以恰切的感受世界艺术史的绚烂以及历史的变迁,真实的体会那些被历史遗留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