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不二 豆瓣 Goodreads
6.3 (94 个评分) 作者: 馮唐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1 - 7
都是草,干,都是跟下体有关的,医生是不把人当人的,所以在动物世界里,作者没有给我们留一点尊严,
这不是最好的黄书,是一本满足一些动物欲望的动物看的书,
谁都能写这样的书,只要你还有生物属性,但是作为进化到人的您,已经没有必要和这本书动物计较了
2011年11月30日 已读
小黄书儿里有小反动~
冯唐 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11年11月10日 已读
虽然读到后边处开始对大段大段的第三人叙述有点不耐烦,但静心琢磨着还是蛮带感的。
小说 毛姆
那么,爱呢? 豆瓣
7.5 (22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 - 11
So,How About Love?
海外留学生论坛上点击率与争鸣度最高的幽默小说!
中国留美族群网上求偶的“轻冷喜剧”!
人们潜意识里都知道爱让人脆弱,
所以都选择用不爱来保护自己。
“是的,我们计算实力,计算长相,计算金钱,计算各种条件……那么,爱呢?”
2011年10月27日 已读
确实是一篇论坛小文,辛辣是有,醉钢琴姐姐不至于出书吧...
刘瑜 小说
舞!舞!舞! 豆瓣
8.3 (1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6
六具白骨摆列在一间亦真亦幻的死亡之屋里。“我”的老朋友“鼠”已经死于寻羊冒险。“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投缘的老同学五反田,可这位被演艺界包装得精神分裂的电影明星,却接连勒死了两名高级应召女郎,自己也驾着高级跑车“玛莎拉蒂”葬身大海。孤独的女孩“雪”和她孤傲的母亲“雨”,虽然还能在这疯狂世界上勉强生存,可“雨”的守护神笛克,却也躲不过一场莫名的车祸。度过了一段死亡陪伴的惊魂日子,“我”终于在宾馆女服务员由美吉那里找到了安全感,也有了在安静城市过安静生活的具体计划。可是,那第六具白骨到底意味着谁呢?“我”依然脱不出死亡之屋。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村上春树把这句话重复了不知多少遍,他是想寻找所有这些死亡和罪恶的源头吧?
2011年8月8日 已读
这才是五颗星的村上嘛。原汁原味,地地道道,如梦如幻,真真切切,新鲜得很,怅惘得很,好像“雨水落入了安安静静的大海里”。
小说 日本 村上春树
心是孤独的猎手 豆瓣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8.7 (1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译者: 陈笑黎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 8
《心是孤独的猎手》作者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17位,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
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主旨凸显的是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2011年7月12日 已读
文如其名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小说 美国
Le Petit Prince 豆瓣 Goodreads
9.8 (11 个评分) 作者: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Gallimard 1999 - 2
Le premier soir je me suis donc endormi sur le sable à mille milles de toute terre habitée. J'étais bien plus isolé qu'un naufragé sur un radeau au milieu de l'océan. Alors vous imaginez ma surprise, au lever du jour, quand une drôle de petite voix m'a réveillé. Elle disait<br />- S'il vous plaît... dessine-moi un mouton !<br />- Hein !<br />- Dessine-moi un mouton...<br />J'ai sauté sur mes pieds comme si j'avais été frappé par la foudre. J'ai bien frotté mes yeux. J'ai bien regardé. Et j'ai vu un petit bonhomme tout à fait extraordinaire qui me considérait gravement.
冰与火之歌(卷三) 豆瓣 Goodreads
Song of ice and fire. Ⅲ, a storm of swords
9.6 (12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屈畅 / 胡绍晏 重庆出版社 2007 - 1
《冰与火之歌》乃是马丁集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大成之作。甫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成为了当代奇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
《冰与火之歌》原著共约七卷,现已出版《权力的游戏》、《列王的纷争》、《冰雨的风暴》三卷,第四卷《群鸦的盛宴》将于今年夏季正式出版。
2011年5月19日 已读
卷三可比卷二精彩多了!人物越来越丰满~对詹姆和猎狗好感度上升
奇幻 小说 美国
冰与火之歌(卷一) 豆瓣
A Game of Thrones
9.4 (21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谭光磊 / 屈畅 重庆出版社 2005 - 5
《冰与火之歌》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所著,是当代奇幻文学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于1996年刚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迄今,本书已被译为数十种文字,并在各个国家迭获大奖。
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书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书名“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时代和社会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从写作上说,本书与莎翁的《哈姆雷特》颇有共通之处。从中,读者便能与之产生呼应,共同经历这冰与火的洗礼。
那么《冰与火之歌》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在阅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关注呢?
首先,本书采用了独特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通俗地说,就好比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影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个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后,便换为乙人物来讲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翻开本书可看到,每章节的名称皆为一人物名,该人物便是本章的视点人物。这样的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代入感,尤为重要的是,它主观地限制了读者(通过视点人物的视野)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书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作者的另一巧思在于,相对于采取这一写法的同类作品常出现的时间线索混乱,叙事搅成一团等弊端,本书经过精心梳理后,每个章节的时间互不交叉,而是呈现精巧的上下承接的关系,虽然视点人物不同,但故事却在不断前进。
其次,本书每个章节张弛有度,节奏感非常强烈,能吸引人连续地阅读。作者在写作《冰与火之歌》之前,已获得多次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等,并在好莱坞担任编剧长达十年之久,丰富的经历,使本书成为了他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总括和升华之作。在本书每个章节,读者都可以很轻松地发现其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本书的每一卷,也形成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乃至在由整个七卷组成的《冰与火之歌》,也呈现出这样完整的结构。不仅互相串联,其中更包含了无数的情节兴奋点。作者曾经说,担任编剧,最痛苦的是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在四十五分钟一集的时间内释放出来,而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对自身抱负的一种实现。
第三,这本书,诚如上面已提及的,其核心在于“人”本身。由是,它没有简单的答案,并不是一本可以懒洋洋浏览的书。它不仅包括无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所描述的情景,往往是真实人生中无可回避,必须面对的东西。因为人本身是最复杂的。看过本卷《权力的游戏》的读者朋友,不妨在下列问题上作深入的思考,如琼恩·艾林死亡的真相,行刺布兰的真相,乃至琼恩的父母等等,相信作者最后会让你大吃一惊。同时,相对于其他的奇幻作品,习惯于主角落地百尺毫发无伤,或危机时刻总能化险为夷的读者,本书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惊愕。在作者笔下,每个角色均以其真实的轨迹在运行,有成功,也有痛苦,甚至死亡,本书正是通过这样的构架翻动着读者的情绪。
第四,本书是典型的西方史诗奇幻文学。既然是史诗,其落脚点就是整个书中呈现的世界,关注的问题宏伟,全书的格局庞大。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交织在一起,展示出一个亦幻亦真的世界。或许会有读者认为,本书更像一本历史小说,这种论断有其合理之处。马丁本人曾在采访中言道:“我喜欢历史小说,但历史小说最大的局限是结局已经基本注定,不论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悬念点和高潮处-结尾。”所以,他选择了《冰与火之歌》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奇幻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魔法”的处理上,作者马丁秉承托尔金的精神,运用得非常谨慎,着意刻画神秘感。读者或许记得,《魔戒之王》虽是一部典型的奇幻作品,且出现大量的神灵和超自然现象,乃至伟大的法师甘道夫等等,但书中却没有具体描述一种魔法。针对这一特点,马丁曾经说“魔法等元素就好比调料,不用则无以凸现奇幻氛围,滥用则会串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相对于无数火球满天飞的“奇幻”作品,《冰与火之歌》之中的魔法显得非常精细、神秘和巧妙。
一直以来,国内的奇幻文坛苦于少有优秀奇幻文学作品的引进。少量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作品,甚至使得文学界将在西方百花齐放,无比兴旺的幻想文学归入了少儿读物和幼稚作品一类。纵然在关注奇幻文学的读者群中,参差不齐的玄幻文学,也蒙蔽了人们的视线。透过本书的出版,阅读一本真正的奇幻作品,感受一下奇幻小说无穷的魅力,让她真正地扎下根来!
可以想见,本书的成功,必将推动新一轮奇幻文学作品引进和阅读的风潮!
一个人的好天气 豆瓣
ひとり日和
7.5 (30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9
《一个人的好天气》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对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一大警讯。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
灿烂千阳 Goodreads 豆瓣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8.6 (262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9
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
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1Q84 BOOK 3 豆瓣
7.4 (27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1
1Q84简体中文版官方网站:http://www.douban.com/minisite/1q84/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放进陌生 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村上春树
2011年2月8日 已读
怎么就这样完鸟= =. 难道那般复杂、野心磅礴的设定到最后只是为讲这么一回事儿咩.....我不懂。 果然不看第三本反而会更喜欢。另外就是 有点想念林少华的那份矫情
小说 日本 村上春树
豆瓣 Goodreads
7.6 (42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12
《萤》是村上春树198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共五篇。其中1983年发表的《萤》是《挪威的森林》的前奏曲,四年后村上春树以此为基础写出了《挪》。另外四篇,《跳舞的小人》是有趣的求爱故事,《烧仓房》、《盲柳与睡女》描写人生的和无奈,表现了村上春树深沉的另一面,《三个德国幻想》描写了东西德统一前的柏林。
山楂树之恋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畅销过百万,精装新版上市!
2010年春,电影版《山楂树之恋》火热开拍
冯小刚、陆川、张纪中、张元、尹丽川等名导遗憾落败
张艺谋 独占花魁
孙俪、桂纶镁、安以轩,谁是你心中最美的“静秋”
《亚洲周刊》2007年度华语小说第一名
近年,人们一再看到历史大叙述被个人小叙事所颠覆、冲突的惊人场面,面对所谓的政治正确,人性具有催枯拉朽的爆发力。长篇小说《山楂树之恋》的问世就是明证。
《新周刊》2007年度“十大感动”
《山楂树之恋》再现纯爱年代
在人人从网上寻找无删节版《色•戒》下载的时代,《山楂树之恋》让人对“纯爱”有了新的争论。将门虎子老三喜欢上了家庭成分不好的漂亮姑娘,可以为她做任何事。他为她挡住风雨,直到她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直到自己得白血病去世。一本书让名利场上的诸多大腕流泪,“有一种爱情叫成全”的观念,触动的是我们早已失却感动的神经。
《当代》2007年度长篇小说读者奖
--------------------------------------------------------------------------------
讲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感动中国6亿人!
所有男人都想娶静秋,所有女人都想嫁老三。
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
--------------------------------------------------------------------------------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2010年9月22日 已读
火车上消遣的口袋书版本 不懂为毛分那么高=。。=
小说
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上下册) 豆瓣
作者: 曹雪芹 / 霍国玲(校勘) 东方出版社 2006 - 5
曹雪芹留给后人的《石头记》仅八十回,但带有脂砚斋批语。这部书看似不完整,实际上在前八十回中已交待了八十回后的主要情节和结局,已形成完整的故事。《石头记》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后面的故事内容,作者只馏下一些线索、隐词、批语,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并完成。由于《石头记》的这一特点,便出现了两种现象: 第一种是续书现象:现存流行的百二十回《红楼梦》中的后四十回,即是后人补缀的,原误认为是出刍高鹗之手,其实高鹗是补订者,非续书者,到现在为止,续书人还无从考证,乃是无名氏。除这种版本外,后来也还出现过其他续书。
第二种是探佚现象:由于现有续书,尤其是高鹗所补订的那种,流传极广,但并不符合曹雪芹本意,于是研究者便纷纷探索《石头记》八十回之后的结构、情节和结局,逐渐形成一种“深佚学”。存这方面,俞平伯、周汝昌、梁归智、王国华等都作出过不少努力。
对于这种现象如何看呢?续书是不必要的。作者既然已经砍去了八十回后的部分,他人再去狗尾续貂,实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尤其是这样做违背了作者的原意。但探佚却应当提倡,有佚当然就该探。八十回本《石头记》包含着正反两面:其正面,看似半部。实则已是完整的小说;背面隐写着一段真实的历史。如何看到背面隐史,这是“索”的任务;如何了船八十回后的小说,则需要去“探”。
L'étranger 豆瓣 Goodreads
9.4 (16 个评分) 作者: Albert Camus Gallimard 1971 - 3
L'Etranger has the force and fascination of myth. The outwardly simple narrative of an office clerk who kills an Arab, 'a cause du soleil', and finds himself condemned to death for moral insensibility becomes, in Camus's hands, a powerful image of modern man's impatience before Christian philosophy and conventional social and sexual values. For this new edition Ray Davison makes use of recent critical analysis of L'Etranger to give a full and concise description of Camus's early philosophy of the Absurd and the ideas and preoccupations from which the novel emerges. Davison also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pattern of Camus's notion of the art of the novel, his views on 'classicism', simplicity and ambiguity, his fondness for paradox, and his love of everyday situations which yield to mythical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