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刺客聂隐娘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刺客聶隱娘
7.8 (1067 个评分) 导演: 侯孝贤 演员: 舒淇 / 张震
其它标题: 刺客聶隱娘 / 聂隐娘
寂寞天宝后,巍巍大唐辉煌告终,朝廷的威严和向心力进一步削弱。此时藩镇林立,派系迭起,在四分五裂的乱象之下李氏帝国勉强维持着不堪一击的和平与威信。河北三镇之一的魏博镇,刚愎暴戾的节度使田季安(张震 饰)野心勃勃,相机而动。会朝廷派神策兵讨伐王承宗,魏博主从各执一词,纷争连 连。与此同时,田季安自幼被公主道姑带到山上修炼剑法的表妹聂隐娘(舒淇 饰)满师归来。她谨遵师父教诲,奉行杀一人以救万人的理念,接连手刃多位大僚,而此次归来则将狙击目标锁定在田季安身上。剑术已成,道心未坚,侠女聂隐娘捷若猿猱,隐迹红尘……
本片根据唐人裴刑的传奇小说《聂隐娘》改编,并荣获第68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十年,再见杨德昌 (2017) 豆瓣
9.4 (51 个评分) 导演: 吴乙峰 演员: 杜笃之 / 余为彦
楊德昌導演離開我們十年了。
「1982年,小野邀請甫留學歸國的楊德昌參與中影的《光陰的故事》拍攝計畫起,「楊德昌」這個名字便正式走入臺灣電影圈。1983 年《海灘的一天》籌備期間,因楊德昌提出諸多反動體制的作法,中影幾乎下令停拍,最後談判前一天,他寫了一篇〈光陰的童話故 事〉給小野,那是一個老米舖老闆夾在有幹勁的小學徒和捧鐵飯碗的老員工之間的故事,用此比喻改革舊體制之必要。楊德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廿多年的創作歲月裡,用最大的熱忱與獨立精神,戮力達到創作的完美,一輩子都沉浸在電影的世界裡。
「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選映《光陰的故事》等多部經典作品,另邀請楊德昌的弟子們帶來早期創作,呈現他們因受楊德昌的啟發而走上電影之路。除了影片放映之外,吳乙峰導演專訪了柯一正、小野、余為彥、杜篤之、虞戡平、張震、陳湘琪、魏德聖、唐從聖、陳希聖、鴻鴻、姜秀瓊、王維明、陳駿霖等人,請他們談及和楊德昌當年的互動細節。以此紀念離開我們十年的楊德昌導演。
1 柯一正
2 余为彦
3 小野
4 王维明
5 **圣
6 虞戡平
7 陈俊霖
8 姜秀琼
9 鸿鸿
10 唐从圣
11 杜笃之
12 陈湘琪
13 陈博文
14 张震
15 魏德圣
爱你爱我 (2001) 豆瓣
愛你愛我
7.0 (12 个评分) 导演: 林正盛 演员: 李心洁 / 张震
其它标题: 愛你愛我 / Betelnut Beauty
一场大雨,让菲菲(李心洁 饰)和小风(张震 饰)相遇,两个人虽然擦肩而过,但缘分并未结束。菲菲是个个性叛逆的女孩,她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是却彼此有很深的芥蒂。终因受不了母亲偷看日记的行为,愤怒的菲菲决定离家出走,她先是跟好友怡丽在夜店贩卖槟榔,后来干脆合伙开了一家槟榔店……
服完兵役的小风是个无业青年,他曾试图在面包店工作,但终究没有继续。在菲菲的槟榔摊,两个人再度重逢,不久便堕入爱河。看到菲菲给父亲打电话时伤心的表情,小风决定靠奋斗改变两人的生活,但是在遇到黑道朋友阿光(高明骏 饰)后,小风和飞飞的命运都发生了转变……
本片导演林正盛曾获得5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李心洁获最佳新晋女演员奖。
目击者之追凶 (2017)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目擊者
7.6 (404 个评分) 导演: 程伟豪 演员: 庄凯勋 / 许玮甯
其它标题: 목격자 / 目撃者 闇の中の瞳
冲劲十足、富有野心的社会线记者小齐,在报导一则事故车还魂新闻时,意外发现9年前一宗肇事逃逸命案并不单纯,虽然提案不被长官邱哥重视,但相信直觉的小齐找上菜鸟警员阿纬帮忙,并说服女主管Maggie连手调查当年的真相。当小齐、Maggie 好不容易找到命案中唯一生还的受害者徐爱婷,并取得采访同意后 ,徐爱婷却无故失踪了…到底九年前被隐瞒的真相是什么?
停车 (200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停車
7.3 (97 个评分) 导演: 钟孟宏 演员: 张震 / 桂纶镁
其它标题: 停車 / Parking
台北,入夜,母亲节的晚上,陈莫(张震 饰)约好与妻子(桂纶镁 饰)一起晚餐,归家途中想买个蛋糕,将车停在店门外。转身功夫,陈莫的车被另一辆车并排停放堵死在那里。回不了家的他开始在附近公寓寻找车主,岂料遇到的尽是奇人异事:失去独子的老夫妇将他的到来误认为儿子归家,独臂理发 店老板(高捷 饰)把鱼头摆在厕所,内地来的妓女(曾佩瑜 饰)夜市落跑,香港来的裁缝店老板(杜汶泽 饰)被黑道追杀……一个被卡的停车位,好像解开了连环套索,只想移车回家的陈莫,莫名其妙被卷入许多陌生人的是非,他心系在家等待的妻子,本也是因为二人关系面临破裂边缘,今夜本来是个挽回的契机……
台湾广告片导演钟孟宏首部长片,入围戛纳影展一种注目单元。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豆瓣
7.6 (14 个评分) 作者: 廖信忠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4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
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
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
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