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 豆瓣
作者: (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曼罗 / 子清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5 - 4
译序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尼古特(Kurt Vonnegut,1922-)⑴在他的第五本小说《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的一开头就风趣地告诉读者:“在这个关于人的故事里,主要情节是一笔钱;这和在关于蜜蜂的故事里,主要角色按理总是一摊蜂蜜是一样的。”这笔大款项是美国第十四个大家族罗斯瓦特的“罗斯瓦特基金会”的八千七百万美元,外加日利一万美元。这笔钱免交所得税,利息基金会可以任意使用。与基金会并列的是“罗斯瓦特公司”,它可以任意投资经营,牟取大量利润。这两个组织相互独立,互不制约。根据罗斯瓦特的家规,罗斯瓦特的家族成员,除精神病患者外,都可以在基金会任职。野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姆沙利费尽心机想证明罗斯瓦特基金会主席埃利奥特患有精神病而让另一罗斯瓦特的家族成员——傻瓜费雷德接任该会主席,以便在金钱转手之际从中渔利至少一半金额。小说的主要情节便以围绕姆沙利挑拨两家罗斯瓦特的矛盾而展开。
这本小说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种种罪恶现象:无情的压迫与剥削;处处以势利衡量一切;为了发财而不择手段地欺诈、贿赂,甚至同胞相残。小说还巧妙地预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将覆灭的命运。这在当代的美国小说中是不可多见的。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埃利奥特的“狂人”形象。埃利奥特在疯狂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疯病,而在他的疯话里又不时透露出真理。不少西方评论家为此而把埃利奥特这类人喻之为“神圣的傻瓜”,即博爱,读者不难看出,是不现实的,在阶级社会里纯属幻想。
冯尼古特小说的特点是:作者企图站在宇宙的高度①,时而诙谐、时而玩世不恭地暴露美国当代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使读者看了感到荒唐可笑。作者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致而生动;所用语言十分幽默、耐人寻味,尽管有不少粗话。有不少西方评论家把他列为黑色幽默小说家(虽然他本人不十分同意)。同其它的西方现代派作家一样,冯尼古特在小说的思想内容上是反社会潮流的;在艺术形式上试验着打破传统,没有传统的情节,没有传统的时间概念。作者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对我们习惯于传统小说的人来说,不仅会觉得新鲜,而且也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冯尼古特1922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在中学和大学期间,担任过报纸编辑、主编和专栏作家。1943年入伍,次年在突击部战役为德军所俘,在德累斯顿服苦役,目击了这个不设防城市被同盟国所炸毁的场面,随后不久被遣送回国。1947年他在通用电气公司及其研究所当对外宣传联络员。1967年,他获古根海姆奖金,并去东德德累斯顿参观访问。1970年,他在哈佛大学教授文学创作。1972年,被选为国际笔会美国分会副主席和国家文学艺术协会会员。冯尼古特早在学生时代就学习了多种专业知识,在各方面取得的经验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他在德累斯顿和通用电气公司的经历在他的小说里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他是一位多产作家,除写了不少短篇小说、戏剧、文学评论以及少量诗歌外,长篇小说已有九部之多:《自动钢琴》(Player Piano,1952)、《泰坦星上的海妖》(The Sirens of Titan,1959)、《黑夜母亲》(Mother Night,1961)、《翻绞绞》(Cat's Cradle,1963)、《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God Bless You,Mr. Rosewater,1965)、《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 Five,1969)、《优胜者的早餐》(Breakfast of Champions,1973)、《滑稽剧》(Slapstick,1976)和《囚犯》(Jailbird,1979)等。
冯尼古特的小说特别受到美国青年的欢迎。他的小说差不多都被译成别国文字。他被著名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m Greene)誉为“当代美国在世的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承蒙陈嘉先生以及在南京大学短期任教的美国弗莱特里教授的指教,在有关史实方面,曾得到南京大学历史系吴世民同志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译者 于南京大学
1981.12.1
①根据美国文艺理论家的理论,西方作家从八种不同的角度(dynamic Viewpoints)创作不同的文学作品。这八种角度是:(1)个人;(2)家庭,小孩,性;(3)集团(国家);(4)人类;(5)生物;(6)物质;(7)思想,精神;(8)上帝。冯尼古特是从第四个角度即从人类或宇宙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社会。
⑴冯内古特于2007年4月11日夜晚逝于纽约曼哈顿家中。
2019年7月31日 想读
泰坦的女妖 豆瓣
THE SIRENS OF TITAN
8.3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0
“《泰坦的女妖》,是我特别喜欢,也是写得特别愉快的一本书。”——库尔特•冯内古特
----
★ 入围雨果奖年度最佳长篇
★ SCIENCE FICTION网站百大最佳科幻小说
----
温斯顿•伦福德乘坐私人太空飞船进入时间同向曲面漏斗后,就一直以波现象的形式存在,在起点为太阳、终点为参宿四的一条变形螺线上断续跳动,直到被地球截断。
所以每隔五十九天,他就会在太阳系地球美国罗得岛的纽波特市,物质化一小时。
穿梭时空的伦福德因此能通晓过去、预知未来。他预告,玛拉基•康斯坦特这个地球上的首富,即将和伦福德的太太共同前往火星;他还知道从特劳法玛多尔星来的机器人,在泰坦星上为了一个修理宇宙飞船的零件等了整整两千年。
伦福德不知道的是,到底是谁设计了这荒唐命运的剧本?
而依据安排踏上时空旅程的康斯坦特,又有什么在终点等着他?
谜底,就在特劳法玛多尔星人手上的那封信里……
2019年7月31日 想读
西南联大国文课 豆瓣
作者: 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 编 / 刘东 导读 译林出版社 2015 - 10
【暌违七十载,西南联大国文课本首次完整再现】
【一部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
大师云集,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
杨振声、朱自清、闻一多、王力、魏建功、浦江清、余冠英、刘文典、罗常培、罗庸……他们授过的课;
杨振宁、黄昆、邓稼先、邹承鲁、朱光亚、汪曾祺、王希季、何兆武 、许渊冲、吴讷孙……他们读过的文。
西南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1938至1942年间,由杨振声、朱自清、浦江清、罗庸等人主持参与的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编订了《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作为大一国文课的教材。《西南联大国文课》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予以校订整理出版,由刘东作序,并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从文、汪曾祺等人对西南联大“大一国文”的回忆及解读文章。
★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有一些和别的大学不同的特点。一是课文的选择。……联大学生为人处世不俗,夸大一点说,是因为读了这样的文章。这是真正的教育作用,也是选文的教授的用心所在。……严家炎先生编中国流派文学史,把我算作最后一个“京派”,这大概跟我读过联大有关,甚至是和这本“大一国文”有点关系。这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
——汪曾祺
★其实,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如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等等。
——许渊冲
★对于西南联大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不能只理解为留下过哪些传世的名著,和培育过哪些成器的学生。那里曾经盛行过的校风,和那里曾经传授过的教材,也都应被视为它在精神上的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这本在内容上既“喜新”又不“厌旧”、既灵活不居又立场笃定的国文教材,也同样是在向我们启迪着自由与传统的会通,和昭示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刘东
★这本西南联大的国文教材是那个年代的经典,值得我们所有的人一直读下去。
——钱理群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我的天才女友 豆瓣 Goodreads
L'amica geniale
8.6 (734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2019年7月30日 已读
三星半,没想象中的那么好。语言细碎,流水账般繁复的叙事,记不住名字的人物冒来冒去,如同天涯热帖貌似还没有展开,就阅读体验而言很一般。不过这种文字的好处就是细致地还原了贫民生活的情况,包括矛盾的内心冲突,烟花和楼顶聚会段落女主对莉拉的情感描写是亮点。
外国文学
荒原狼 豆瓣
9.7 (11 个评分) 作者: [德] 黑塞 译者: 张文思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本书选录了作家的诺贝尔获奖作品《荒原狼》和小说《彼得·卡门青》。其中《荒原狼》作者的自传体小说。 荒原狼是个年近50的人,名叫哈立?哈勒。几年前,他租下了我姑妈家的阁楼,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沉默寡言,不爱交际,确实像他自称的那样,是一只狼,一个陌生的、野性而又胆怯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动物。他的脸充满智慧,表情温柔,但内心世界动荡不安。他想的比别人多,智力上具有那种近乎冷静的客观性。这种人没有虚荣心,他们从不希望闪光,从不固执己见。
红色骑兵军 豆瓣
КОНΑΡМИЯ
9.2 (16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伊萨克·巴别尔 译者: 戴骢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6
《红色骑兵军(精)》主要讲述了:他的小说像盐一样平凡而珍贵,《欧洲人》杂志评选世界百名最佳小说家第1名,他的短篇杰作《盐》是博尔赫斯最珍爱的作品,伊萨克·巴别尔、博尔赫斯、海明威最推崇的短篇小说大师。
“红色骑兵军”——生与死、残忍与善良、月亮与人头就这样平静地共处着,没有夸张,没有煽情,连一点惊异都没有。
当我们沉醉于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那精巧的结构,那传神的场景,那宁静而神秘的语气,我们不要忘了,再去看看那些奇妙写作技巧的发源地,那就是伊萨克·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大师和玛格丽特 豆瓣
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
9.5 (67 个评分)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钱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6
《大师和玛格丽特》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它是一本“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现实进行恶意嘲讽”、“主张向恶势力投降并为它服务”的怪诞小说呢?抑或是“启迪人们内心的善,净化人的心灵”、“帮助人们牢牢把握住自己内心的道德准绳”、歌颂“人对真善美的大胆追求的”“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一部主要杰作”呢?众说纷纭。本书作者布尔加科夫又究竟是一个“不理解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暴露了本身的人道主义弱点”的平庸作家呢?还是一位思想深邃、“以大无畏精神向一切恶提出挑战”、“集讽刺作家、幻想题材作家、现实主义作家的天才于一身”的文学大师呢?他为何曾把花费两年心血写到第十五章的这部作品的原稿付之一炬,后来又重新握笔,前后历时十二载,八易其稿呢?他在自知身患绝症、不久人世的情况下,在生活困苦、精神压力沉重、明知这部作品不可能发表的处境中,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坚持修改并补充它,直至生命之烛燃尽呢?现在看来,至少可以说:盖棺时某些人论定他为“反政治的小说家和不严肃的幽默家”,把他的作品说成是“存心取悦于读者”、“恶意讽刺现实”等,这些结论是下得过于仓促了。为布尔加科夫恢复名誉成为苏联文艺界一桩重要事件,他的作品在八十年代仍如此畅销,这里必定有其内在原因。我们应该努力通过作者的思想、生活及创作道路探索他的创作意图,在作品本身中寻找其艺术魅力的源泉及上述问题的答案。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鸟,看见我了 豆瓣
8.2 (57 个评分) 作者: 阿乙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 9
一个夜晚,一个外地人为何突然出现镇上,仅以一把小刀,连杀六人?却能无罪释放?到底他为何杀人,并在一个夜晚两个小时内杀掉六个人?而这六个人到底有何关系? 他从不与人多说一句话,唯一一次醉酒时,说鸟看见我了,鸟看见我了?鸟看见他什么了?这句话背后到底藏何秘密? 一辆公交车发生爆炸,死亡20余人,肢体残骸四处散落,惨不忍睹。没有任何线索,公交车上的人互不认识,甚至连尸体都没有一个完整,杀手到底是谁?活着还是死了?如果活着,他为何要爆炸一辆公交车,如果死了,一个死人如何来对他定罪?只有一个模糊看见的面孔,表情扭曲,似乎极极害怕,爆炸是一瞬间的事情,为何他会有如此表情?他到底是谁?剩下的两个无人认领的尸体究竟是谁? 《鸟,看见我了》为阿乙力作,处处伏笔,丝丝入扣,层层推进。时有意外却合理,给人柳暗花明的畅快,然而又常给人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留有余韵。笔为刀,笔为绳,笔为手,文字时旖旎,时华丽,时暴烈,时温柔,丰富展现了人在极端环境的逼迫下,人的幻灭,孤独,癫狂,甚至善良和原罪,乃至我不可活,人人不可活的绝望与挣扎。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都市传说 豆瓣
7.7 (18 个评分) 作者: 朱川湊人 译者: 曹逸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5
★惊悚怪异,同时莫名温馨。
★不看到最后绝对无法说出其中的滋味!
★真正不可思议的并非传说本身,而是没有道出的弦外之音。
日本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得主朱川湊人 ,凭借处女作《都市传说》一炮走红,成为日本独树一帜的当红作家与文坛奇才。本书由五篇异彩纷呈的短篇构成,其中《猫头鹰男》 获得2002年度“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由《昨日公园》改编的短篇电视剧,是日本国民电视巨作“世界奇妙物语”开播24年以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名篇。
朱川湊人将人心的黑暗之处描绘得逼真且恐怖,也让世间的温情跃然纸上。他的故事让读者在体味惊悚的同时,不可思议地感受到,幸福正在心中慢慢扩散。
作家才华横溢。单就《昨日公园》的光芒,便足以夺人眼球。令人想一读再读。——北方謙三
这是一部恐怖与诗情并存的作品,文章也很美。——田边圣子
他之所以能够一炮而红,幕后隐藏着长达十七年的努力心血。——茂吕美耶
真是不可思议的作品。故事性虽然还需加强,但读后的感觉至今在我心中犹存。——林真理子
作家的独特才气,让人联想到昭和初期的新兴艺术派作风。怀旧之情中有新鲜之气,看似现代却古风尚存。——五木宽之
《昨日公园》写得太好了,可谓佳品!——井上厦
(在所有候补作品中)我最喜欢这部作品。——宮城谷昌光
非常期待作家之后的作品,(这本书)没有得到直木奖有点可惜。——平岩弓枝
极致细腻的笔触。恐怖背后渗透人性。——阿刀田高
临场感超群,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津本阳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荒野侦探 豆瓣
Los Detectives Salvajes
8.2 (9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饮酒、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最后他们是否找到了失踪的女诗人,还是让自己也成了失踪者?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阴谋与爱情 豆瓣
作者: [德] 席勒 译者: 杨武能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3
本书系“外国文学经典”系列丛书的一本。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长日留痕 豆瓣
The Remains of the Day
8.3 (2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冒国安 译林出版社 2011
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务于达林顿府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尽力使自己成为男管家中的杰出人物,追求这一阶层所特有的“尊严”,同时,他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作者以最能代表英格兰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男管家为主角,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英格兰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与人的思想意识。本书是著名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曾获1989年“布克奖”。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诸神的微笑 豆瓣
8.6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小Q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诸神的微笑: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是该套文库的其中之一,愿能给读者亲切感和阅读价值,也让读者见到与众不同的风光。本套文库本精选爱伦•坡、马克•吐温、莫泊桑、王尔德、契诃夫、欧•亨利、杰克•伦敦、茨威格、芥川龙之介、菲茨杰拉德这十位短篇小说大师的名篇,邀请一批年轻译者,以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对作者语言风格的揣摩,用生动而具时代感、准确而更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中文译出。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高野圣僧 豆瓣
7.9 (1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泉镜花 译者: 文洁若 重庆出版社 2009 - 1
《高野圣僧》主要内容:一个年轻的修行僧云游诸国,在通往信州的深山幽谷中,发现一户人家,由于天色已晚,便上前乞宿。美丽的女主人允诺了,并陪僧人上溪涧沐浴。女人在溪边褪下衣裳,替僧人洗擦身体,僧人心神迷醉,但及时清醒过来,抑制住自己的欲念。晚上她将僧人安顿在茅舍里。夜深后,屋子周围传来一阵阵野兽的脚步声、猿猴的啼叫声、女人的呻吟声,令人毛骨悚然。他未敢合眼,屏息念经。捱到天亮,向女主人致谢后慌忙下山。当他来到山脚时,却怀恋起美丽的女主人,想返同去找她。犹豫不决时,女主人的男仆路经此地,告诉他那山中美女实为女妖,时常勾引旅途中的男子,并用魔法将他们变成野兽,僧人间言,断绝欲念,继续上路。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东北游记 豆瓣 谷歌图书
IN MANCHURIA
7.8 (80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麦尔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
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
17世纪早期,东北,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在有记载的古代历史中。当时在世界的另一边,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经典戏剧,英格兰的清教徒登陆普利茅斯岩,开始创建美国。
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我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浓缩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
1993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不再把农民的数量算在统计范围内,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居住在农村。但中国,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大概七亿人,还住在荒地这样的乡村。不过,这个数字正在直线下降:2000年以来,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乡村已经悄然消失。
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无规则游戏 豆瓣 Goodreads
Games without Rules: The Often-Interrupted History of Afghanistan
8.4 (45 个评分) 作者: [美] 塔米姆·安萨利 译者: 钟鹰翔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塔米姆·安萨利是一位阿富汗裔美国人,他出生和成长在喀布尔,于1964年移居美国,兼有阿富汗和美国两国血统。他讲述的阿富汗故事饱含对故国家园的深切关怀,从局内人的视角为我们解读阿富汗动荡不安的内在原因。他坦言,在阿富汗,西方式的民主没有植根的土壤;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阿富汗人将无法生存。
阿富汗是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邻国,然而,我们对这个深陷战争漩涡的国家知之甚少。干旱、贫瘠的土地,培育出阿富汗人独特的群体意识;永无休止的争夺、频繁的政权更迭,造就了阿富汗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它提醒每一个潜在的入侵者:你们能留下的只有坟墓,而且什么也带不走。
阿富汗的先民在史前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原始文明,这里自古就是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各种政治势力的交结之处,不断处于外族的征服和统治之下。过去的200多年,阿富汗每隔40年就会有强权侵入,干预其发展,破坏已取得的进步。阿富汗深陷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断裂的洼地,对于阿富汗人来说,辉煌的往昔是模糊的,历史必须重新开始。
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
这是一个被自己的恶魔破坏的国家,这是一个被反复争夺和统治的国家。塔米姆·安萨利通过阿富汗人的视角来解读祖国的历史,他驳斥了“帝国坟场”的论断,讲述了长期以来外部世界从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内部斗争,剖析了现代入侵者屡战屡败的致命原因。在这里,外国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们只是扰乱了阿富汗的发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这是与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权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极端思想、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塔米姆·安萨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阿富汗”。本书叙事流畅,为我们了解阿富汗这个长期处于国际话语权之外的国家提供了启示性的见解。
2019年7月30日 想读
謎好き乙女と奪われた青春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瀬川 コウ 新潮社 2015 - 2
藤ヶ崎高校一の美少女、早伊原(さいばら)樹里は恋愛に興味がない。友情にも興味がない。もちろん、部活にも。彼女が愛してやまないこと、それは日常に潜む謎。衆目の中ですり替えられた花束。学年全員に突如送られた告発メール。教室の反対側からの不可能カンニング。やがて僕の過去が明らかになるとき、「事件」の様相は一変し……。彼女と「僕」が織りなす、切なくほろ苦い青春ミステリ。
2019年7月28日 想读
謎好き乙女と壊れた正義 豆瓣
作者: 瀬川コウ / 赤坂 アカ 新潮社 2015 - 8
その青春(ミステリ)は間違っています。紫風祭。藤ヶ崎高校の学園祭を早伊原樹里と回ることになった春一は、その道中で相次いで“謎”に遭遇する。開会式で用いる紙ふぶきの消失。模擬店と異なる宣伝看板を並べる実行委員。合わない収支と不正の告発。初夏の一大イベント真っただ中で起こる事件を追う中で、二人は学祭実行委員長・篠丸の暗躍を知る……。正義とは何か。犯人は誰か。切なくほろ苦い青春ミステリ、第2弾。
2019年7月28日 想读
鹭与雪 豆瓣
鷺と雪
9.0 (2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北村薰 译者: 吴冬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3
第141届直木奖获奖作品
充满了“时代味”的历史推理小说
“日常之谜”背后隐藏着令人“醍醐灌顶”般的真相
昭和时期的日本,波云诡谲,如同一团迷雾遮盖着各种真相。
上流贵族家的小姐花村英子和和花村家雇佣的女司机、被英子尊称为“别姬小姐”的别宫美津子因缘际会之下遭遇了一系列谜团——
名门华族家的子爵离奇失踪,却又有人在流浪汉聚集之地浅草发现了他的身影;老字号点心店鹤之丸家的小少爷夙夜游荡在上野街头,只为寻找口中念着的“狮子”;贵族小姐千枝子在银座大街拍下的一张照片中发现了未婚夫的身影,然后事实上此时此刻的他却正在千里之外的海上航行着。照片中的男人到底是谁?
花村英子和别姬小姐能否解开谜团找出真相?这重重迷雾掩盖之下的,是人性的善或恶?美或丑?残酷还是温情?
2019年7月27日 已读
就趣味性而言第二篇狮子最佳,而第三篇寓意最深,雪与鹭的意象,打错的电话,日常的崩坏,悲剧即将来临,结局如雷霆万钧。
推理 日本文学
屠宰场之舞 豆瓣
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曾筱光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7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马修在拳击场查案,不经意勾起了另一桩记忆。
既然我们都要死,为何不选择互相残杀?
◎ 编辑推荐
☆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试看生活安稳、戒酒成功的马修如何拆解“人民的意志”抛出的一个个疑案。
一盘录像带引出了所有的故事,罪恶之源永枯竭,正义缺失时,试看马修如何还击。
◎ 内容简介
马修为了调查一桩案子到拳击场,在观众席他注意到一名带小男孩的男人,那个男人不经意用手抚摸男孩头发的动作,轰开了马修的记忆:他在一盘录像带上看到一男一女残忍性虐杀一个男孩的全部过程。随着马修追索,两桩案子竟然交集在一起。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朱天心
◎ 获奖记录
世界推理迷大会的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s):1987、1991年度长篇小说、
1994、2001年度短篇小说集;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埃德加•爱伦•坡奖(Edgar Awards):1978年度平装本初版, 1983、1992、1995年度长篇小说,1985、1991、1992、1994、1998、1999、2017年度短篇小说,1994年获颁终身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
美国私人侦探作家协会的夏姆斯奖(Shamus Awards):1982、1983、1987、1990、1991、1992、1994、1995年度长篇小说奖;1985、1994年度短篇小说奖,2002年获颁终身成就奖,2009年“马修‧斯卡德”获年度角色奖。
英国推理作家协会的钻石匕首奖(Cartier Diamond Dagger Award,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2004年度;
日本的马耳他之鹰奖:1987、1992年度。
2019年7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