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
先秦学术概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先秦学术概论
作者: 吕思勉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之外,兼及纵横家、兵家、农家、数术、方技、小说家、杂家。第二,着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关系。第三,不仅分析各学派重要著作的内容,并论辨其真伪。本书在评论各个学派的著作中,颇多独到的见解。例如作者反对胡适的《诸子不出王官论》。又如近人都认为现在的《尉缭子》和《六韬》是伪书,作者却认为“此书义精文古,决非后人所能伪为”。现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士了两书的残简,足证作者论断的准确。
2017年7月10日 已读
对老庄是真爱啊,对钱宾四先生的学术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想要重新看一下钱的书了。。。另外那个时代谈国学的学者们还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不像现在一说传统就大有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之感了。。。
先秦学术 吕思勉 思想史
田园诗与狂想曲 豆瓣
所属 作品: 田园诗与狂想曲
9.2 (20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 金雁 语文出版社 2010 - 1
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2016年10月15日 已读
在八十年代即已预言集权专制体制下民主革命将无法成功并有走上法西斯的可能,今天读来真是后背一凉。无论是叫封建社会、农民社会还是前现代社会,我们面对的问题本质究竟是什么,要如何走出这种困局,本书厘清这些概念之深刻犀利,让我第一次觉得站在了巨人肩上。[奋力摆脱迷妹心态而不能。。。
历史 思想史 秦晖 金雁
传统十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传统十论
9.4 (10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东方出版社 2014 - 4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宅兹中国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宅兹中国
8.2 (39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中华书局 2011 - 2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2013年4月22日 已读
观点清晰,论述平易近人,材料翔实,在地铁看也没觉得吃力。不过讨论的问题比较大,蛮需要想一想的。
历史 思想史 葛兆光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豆瓣
所属 作品: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8.3 (6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儒学在的代的解体过程,并进而展望儒学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方面可能发挥的效用。所讨论的范围以政治、社会思想为限,不涉及形而上学或宇宙论,以求论旨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