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我执 豆瓣
7.8 (15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2011年8月22日 已读
2011年8月22日 评论 黑暗情书 -   暑假开始后的前一个月最为值得自豪的两件事,一事终于摆脱家人出游了一次;另外,就是读完了道长的《我执》。 记得一年多前当时刚刚读完《常识》,通篇下来,言辞不晦涩,总能轻易的切入事件要点。而恰好看到同《常》封面同等风格的《执》,于是毫不犹豫的购入囊中。殊不知,对我我自己来说,晦涩比之《常》不知道多了多少。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终于在这个暑假,下定决心要读到最后一页,遂重新通读了一遍。 道长在《题解》这样解释我执: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 于是,从开篇开始,一眼看去,倒好像没有那种大彻大悟者明镜似的境界,反倒是像陷落红尘中的浪子为情所困而生出的无奈。原来此间“执念”,竟似连道长亦无法六根清净。 作为旁观者,书中的各种故事既仿佛真是如心灵日记,偶尔又虚幻得像是黑暗的童话。但都有一种由心底叩响的声音。这种声音发自那连自己本身都已遗忘的内心深处,空洞、幽暗、孤寂,饱含有不甘与愤懑,时而还流露出惊悚。 全文的语调,平缓而又单调,与其说是从容大度,倒不如说是书写的故事恍若心死,泛不起一丝的波澜。很难想象,平时幽默、风趣的梁文道,竟然会用这样的口吻,来表明解释一个“情字”,来吧种种情话娓娓道来。 从整本书中,总可以独到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怀。那种绝望过后的心死,倒还营造出一种氛围,死寂的氛围。通过这种氛围供人得闲好好考虑些东西。然后,虽说总不能完全放下,但至少,把它们藏得更深,以致连自己都假装忘掉,成为伪装的大彻大悟者。
人文 我执 文学 梁文道 随笔
孤独天使 豆瓣
Desolation Angels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杰克·凯鲁亚克 译者: 娅子 重庆出版社 2008 - 1
“我独自来到孤独峰顶,将其他所有人抛诸脑后,将在这里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一劳永逸地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在虚空中来去自如。” 凯鲁亚克在孤独峰上63天的孤绝世界里冥思沉吟,试图参悟生命的玄机,然而下山后他又不得不重新让自己淹没于生活的洪流。他用脚步丈量美利坚合众国的宽度和广度,他穿越不同的国度,然后再度出发。他以一个年轻人的目光审视二战后的美国,而他已经丧失了他的美国梦;为了去了解他的时代,他失去了所有的安全保障,将自己暴露于危险、困苦和生活的悲喜之中。
这是一部孤独天使的手记,孤独、迷狂、悲哀而充满质疑——正如金斯堡在《嚎叫》里曾经写道的:“每一天都是永恒,每个人都是天使。”
这是一部孤独天使的手记,孤独、迷狂、悲哀而充满质疑! 这是自海明威以来对美国浪漫文学传统的第一个清晰可见的发展,凯鲁亚克的写作充满了疯狂的性、滑稽的幽默感、淫邪、视野广泛的路上写作、对美国童年时代以及青春记忆永远的抒情呼唤。 凯鲁亚克在孤独峰上63天的孤绝世界里冥思沉吟,试图参悟生命的玄机,然而下山后他又不得不重新让自己淹没于生活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