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故园风雨后 豆瓣
Brideshead Revisited
8.3 (46 个评分) 作者: [英] 伊夫林·沃 译者: 王一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伊夫林•沃是一位在汉语文学界被严重低估的作家,他的《故园风雨后》有着深沉的怀旧意味和深厚的历史感,以一种缓慢的叙述节奏描写了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那种感觉简直就像是在阅读《红楼梦》。
——————
本书是一部关于责任与欲望的迷人小说,也是伊夫林•沃最深沉、最富有怀旧意味的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赖德对青春岁月的回忆,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反映了英国贵族阶层的世代荣光在“二战”前夕的消退与幻灭。
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赖德和贵族出身的塞巴斯蒂安的是牛津大学的同窗好友, 通过塞巴斯蒂安的介绍,赖德逐渐进入到对方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这个居住在布赖兹赫德庄园内的家族种种鲜为人知的往事。塞巴斯蒂安的父亲老马奇曼抛弃妻子,移居国外;他的母亲表面端庄贤淑,其实过着自私奢靡的生活,不负责任的父母给几位子女的生活留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塞巴斯蒂安受不了压抑的家庭氛围,离家出走,终日借酒浇愁。赖德与马奇曼的女儿朱莉娅虽然互生情愫,但宗教的原因使得这两个年轻人终究没能走到一起。赖德也因此认识到了自己在社会地位和精神信仰上与他们有着不可忽视的距离。
——————
《故园风雨后》讲述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想象力丰富。伊夫林•沃是个艺术家、天才,在准确与清晰方面,不输给同时代任何一个用英语写作的作家。
——《纽约时报》
一部永恒的、迷人的作品……《故园风雨后》有一种当代文学中少有的魔力。它自成一个世界,读者可以栖居其中,并且在翻到最后一页时仍会不愿离开。
——《星期六评论》
伊夫林•沃最成功的小说……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
——英国文学评论家 弗兰克•科莫德
伊夫林•沃是我这一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格雷厄姆•格林
自萧伯纳以来英国出现的唯一一位第一流的喜剧天才。
——爱德蒙•威尔逊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豆瓣
7.7 (30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吉拉·卡特 译者: 严韵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The Bloody Chamber
《染血之室》是卡特最为著名的一个短篇集,收录了包含题名故事在内的十个短篇。
这是一个纯粹以民间传说和童话为素材的集子,是蓝胡子、美女与野兽、小红帽、白雪公主等故事主题的多重变奏与盛大交响曲。
在这个集子里,卡特凭借强大想象力和文字表现力营造出来的那个奇异华美、幽暗诡异的艺术世界达到极致,而其中蕴涵的女性主义和现世视角也敏锐清晰,引人深思。
午夜之子 豆瓣 Goodreads
Midnight's Children
8.2 (33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尔曼·鲁西迪 译者: 刘凯芳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 - 9
很久很久以前,在古阿拉伯的萨桑王国,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每天夜里给国王山努亚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在这“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流传了差不多一千零一年后(也许实际年头比一千零一长很多),一个印度穆斯林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在身体一天一天干裂、生命即将告终的境况下,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故事,一个和“一千零一”有关的故事。他说:“有这么多的故事要讲,太多了,这么多的生命、事件、奇迹、地方、谣传交织在一起,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件和尘世间常见的东西紧密地混杂在一起!”不过他必须加紧工作,要比山鲁佐德快。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富家少年阿达姆阿齐兹,有个硕大的鼻子,他的朋友说:“你简直可以把你这个鼻子架在水上过河了。”这个长着大鼻子的医生,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却伴随着故事的始终。他的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也有一个大鼻子;这个也有大鼻子的外孙子就是这个讲故事的人。
他的故事,是关于一千零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一千零一个孩子出生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的午夜前后。这一千零一个孩子或多或少具有某种魔力,有的相貌平平却能让人不顾一切爱上自己,有的天生就具有泰戈尔一样的诗才,有的漂亮得真能亮瞎别人的眼,有的能在水中随意变性,有的能够从地球上任何可以反射的表面自如进出,有的能随意使身体变大或者缩小,有的说话能对别人造成肉体的伤害,有的能吃金属……这些午夜出生的孩子,由大鼻子娃娃萨里姆组织,在他的大脑里进行过一次次的午夜聚会……这些带着魔力的午夜之子,“是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历史播下的种子”,伴随着新生的国家,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走向了毁灭。
诞生在午夜整点、魔力最强大的大鼻子萨里姆见证了这一悲剧。故事的结尾,身体面临分崩离析的大鼻子萨里姆,幽幽说道:“是的,他们会把我踩在脚底下,人群走过去,一个两个三个,一起有四亿五百零六个人,把我踩成了无声无息的尘埃,就像时候一到,他们也会踩在我的儿子(其实不是我生的)、以及我儿子的儿子(其实不是他生的)、还有我孙子的儿子(其实也不是他生的)身上,直到第一千零一代,直到一千零一个午夜给予他们可怕的本事,一千零一个孩子死去,因为午夜之子既要成为他们的时代的主人又要成为其牺牲品,他们要摈弃隐私,被成千上万个群众的消灭一切的旋涡所吸收,他们既不能安宁地活着也不能平静地死去,这一切正是午夜之子的特权以及对他们的诅咒。”
夜莺与玫瑰 豆瓣
The Nightingale & the Rose
9.2 (75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谈瀛洲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 4
除了《小王子》,成人童话我们还看王尔德《夜莺与玫瑰》。
第一部真正写给成人看的童话,他第一个提出成人童话概念。
王尔德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
译者谈瀛洲,翻译家、作家、学者,复旦大学外文教授,王尔德及唯美主义研究专家,为读者带来 更精准及深入文风和作者思想的翻译。
奥斯卡·王尔德,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不但是英国文学经典,更是世界文学经典,已被收入语文新课标。
他第一个提出成人童话概念,并宣布他的童话为成人而写。
所写童话以唯美的爱与善闻名世界。
《夜莺与玫瑰》收录了王尔德全部九篇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 年轻的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渔人和他的灵魂》《星孩》。另外还收录了国内罕见的六篇王尔德散文诗《艺术家》《行善者》《弟子》《导师》《审判所》《智慧的教室》。
译者谈瀛洲是复旦大学外文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尔德及唯美主义研究专家,为本书带来更精准及深入文风和作者思想的翻译。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在鲸腹中 豆瓣
Inside the Whale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贾文浩 贾文渊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 - 4
乔治•奥威尔除了小说创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书评家。本书是奥威尔的文学评论集,收录了著名的《我为什么写作》《一个书评家的自白》等及关于亨利•米勒、莎士比亚、吉卜林、马克•吐温、甘地、丘吉尔等作家、作品的评论。奥威尔的文学评论行文流畅、观点独特犀利,他因此被誉为文体作家。
甜牙 豆瓣
Sweet Tooth
7.7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黄昱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4
像麦克尤恩近年来的其他小说一样,《甜牙》也是那种情节与其所处的时代咬合得格外紧密的作品。表层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一位出身教会保守家庭,在剑桥读书时又被年迈的教授兼情人招募到军情五处的女特工。尽管塞丽娜只是职位最低且倍受女性歧视政策压制的文职助理,她仍比一般的女性更有条件叙述英国七〇年代的整体状况,毋宁说是腹背受敌的社会困境——冷战意识大面积渗入普通人的生活,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活动和全国性罢工运动此起彼伏,中东危机导致能源匮乏,嬉皮士运动退潮,将一大批精神幻灭、身体困倦的青年扔在了沙滩上。
作为五处中惟一热衷于读小说的“女文青”,而且“碰巧”长着仿佛直接从小说中走出来的身材和相貌,塞丽娜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甜牙行动”旨在以间接而隐蔽的方式资助那些在意识形态上符合英国利益且对大众具有影响力的写作者,而塞丽娜负责接近并引诱其加盟的是这项行动中惟一的小说家,汤姆•黑利。
汤姆和塞丽娜相爱了,爱得步步为营,爱得亦真亦假,爱得绝处逢生。但你猜中了开头,却未必能猜到结尾。阅读《甜牙》的快感之一就是等待结尾向前文的反戈一击,等待充盈在文本中的那些关键词——政治与文学、间谍与作家、读者与作者、欺骗与爱情——如何被赋予崭新的意义。你会看到,那些你在前面的情节中已经熟识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怎样在突然间都站到了镜子的另一面,怎样在叙事光芒的照耀下产生别样的张力。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 豆瓣
Ten Tales Tall & True
作者: [英] 阿拉斯代尔·格雷 译者: 唐江 译林出版社 2014 - 5
★ 一位伟大的作家,也许是当今健在的最伟大的英国作家。 ——威尔•塞尔夫
★ 沃尔特•司各特之后最伟大的苏格兰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
★ 他是当代最接近布莱克的人,是最温和、忧惶不安的玄想家。——《标准晚报》
★ 他也许是怪人, 天才,无疑是一位富有原创性和主见的 发言人。——《洛杉矶时报》
★ 格雷对于严肃性与他笔下色情狂表现出的极端愚蠢同样安之若素。他在当代作家中独树一帜,因而可以让自己的作品在令他自己都备感意外的地方收尾。——《卫报》
★ 配以作者亲汇插图和独特的排版,具有多渠道艺术表现力的稀有之作
当别的作家在“写书”的时候,艺术家阿拉斯代尔•格雷却在“创造书”。他的人生智慧举重若轻,幽默轻快的笔触下揭的却是人性最深的老底。本书中的三角恋绝无狗血,格拉斯哥的灰姑娘没有水晶鞋,劳工的生活也没有奇迹……离奇的故事总是太缺乏想象力,生活本身才是最能出人意料的冷面写手。
儿子与情人 豆瓣
作者: [英国] D·H·劳伦斯 译者: 陈良廷 / 刘文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3
通常人们把《儿子与情人》看做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因为故事内容取材于劳伦斯的早年生活。本书贯穿了劳伦斯三点主要思想:一是哀叹和抗议由于工业发展造成自然环境的污染;二是对社会地位的强列自卑感,决心挣脱所属阶级的枷锁;三是因不能正确对待婚姻与性生活的矛盾而感到苦闷。
虚构的贝斯伍德矿区位于德比群和诺丁汉群边界,自从十九世纪工业发展到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大规模剥削以来,这个小矿村的矿工越来越多,因而建造了许多居民区,虽然房屋构造结实,还有小院子,但是后院却杂乱无章,垃圾成堆。
小说的后半部环绕着保罗、他的母亲、米丽安和克莱拉这四个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发展。保罗这个生性腼腆、不合群的少年无意中认识了莱佛斯一家,居然同他们相处融洽,经常去做客聊天,和他家男孩子在田间一起劳动,并教他家女儿米丽安学法语。米丽安生性羞怯,从母亲那受到宗教影响,又沉迷于传奇小说,一心向往纯洁的精神恋爱。
本书在写作技巧方面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作者对自然景色,尤其是对花鸟的描写特别集中,而且经常出现。这是因为作者把自然景色的描写看成叙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法,所以不厌其详,不惮其烦。仔细阅读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有些片段是写得比较成功的,堪称情景交融,对刻画人物心理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书中这类描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的如恬静的田园诗,有的如素朴的风景画,读来回味无穷。
尽管如此,本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艺术精品,有些人物性格的刻画首尾不一,矿工瓦尔特·莫雷尔的心理变化就不能令人信服。小说结构也不平衡,这是因为劳伦斯写作时并不遵循十九世纪伟大前辈那种合情合理的方式,而是独民辟蹊径,所以小说情节脉络不清,场景不匀。故事平铺直叙,没有高潮,虽然有些头绪,但重复太多,文字也不够精练。然而,瑕不掩瑜,本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不失为英国现代小说中一部重要著作,在一九一三年出版时,英美还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与之匹敌。
诸神的黄昏 豆瓣
Ragnarok: The End of the Gods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A·S·拜厄特 译者: 姚小菡 重庆出版社 2012 - 7
《诸神的黄昏》取材于北欧神话中诸神之战即世界末日的传说。战时,英国,倾盆而落的弹雨之中,小不点儿随母亲疏散到了乡间。白昼四野明媚,夜空中却弥漫毁灭的声息。小不点儿心里知道,远赴战场的父亲已经一去不返。无意中,她读到了《仙宫与诸神》,一本记载了世界缘起与终结的神话。世界之树,海中之树,中土之城,巨人之国,黑暗冥界……万事万物孕于混沌,又酝酿出不同的神界与国度。诸神尽享世间美好,却轻狂鲁莽,终于导致恶魔的复仇。寒冬来临,继之以血与火的战争。当恶魔之军踏碎彩虹桥,生命之树凋零枯萎,一切都坠入幽深大海,被混沌的黑暗吞没……神话中的世界终于灭亡,可小不点儿的世界,是否真的如她所知的那般绝望?
云图 豆瓣 Goodreads
Cloud Atlas
8.2 (97 个评分) 作者: [英] 大卫·米切尔 译者: 杨春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 1
《Cloud Atlas》(《云图》,2004)是大卫.米切尔的第三部小说。这本书由六段故事构成,从1840年一位美国人从悉尼旅行到旧金山的日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居住在比利时的年轻作曲家、1975年卷入加利福尼亚灾难的年轻记者、当今伦敦出版回忆录的黑道、1984年韩国发生的故事与一个老人叙述当时在夏威夷的青春自语为终结。 《Cloud Atlas》入围2004年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