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aries】
环球同此凉热 (2012) 豆瓣
导演: 祁少华 / 张晓敏
这是一部科学纪录片,但是不仅仅是一部科普片,确切地说,这是一部科学伦理片。胡锦涛主席曾经说过,气候变化的问题核心是发展的问题,我们的片子并不简单地停留于对气候现象科学知识的解读,或者对于气候变化危机的展示,而更重要的是从气候变化角度,从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角度,从文明发展的角度重新梳理人类的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从而为今天处在困惑中的人们提供关于未来文明持续发展下去的某种积极意义的思考和启迪。
全篇分三部曲:
第一部 黑色•困惑
主题是17世纪欧洲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观念的改变,主要涵盖人类工业文明史阶段的一些大的事件。近两百年的工业文明史,人类都不曾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破坏自然生存环境,而环境提出的警示并没有提起人们的注意。尽管有科学家再三提出告诫,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多数人的观念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这种方式造就了人类世界快速进入现代文明 但是却以牺牲自然生态作为条件。
第二部 黄色•回忆
主题是基于人类诞生之后的主要文明方式,农耕或者游牧文明,这是人类诞生以来的跨度最长的一段文明。在工业文明诞生之前的时间中,人类更多是扮演着一个配角的角色,人类更多的被动地接受自然界的支配,而气候与生存环境直接或者间接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兴亡与发展脉络。
第三部 绿色• 抉择
人类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与自然生态产生了矛盾,而且造成了恶果,人类需要思考一种新的文明方式,即生态文明,一种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方式,这一切都基于我们千百年文明史的教训和基奠。
三部曲其实折射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农牧文明,崇拜自然;生态文明,和谐自然。从大的格局来讲,我们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人类的生态关系史,气候变化是其中重要一环,也是这部片子诞生的重要的诱因,因为人类面临气候变化产生的危机,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历史做以回顾与反思,这也是我们这部片子的意义所在。
永远 (2006) IMDb 豆瓣
Forever
8.6 (28 个评分) 导演: 赫蒂·霍尼格曼 演员: 木村佳乃 / Bertrand Beyern
其它标题: Forever / 跟永恒照面 (港)
本部纪录片主要围绕世界上最美丽、最知名的公墓之一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展开。拉雪兹神父公墓是来自世界各地极富才华的艺术家们的安葬地。他们生处在不同时期,可至今仍受世人景仰。本片记录下了慕名而来的很多祭拜者,他们有的在墓前留下自己的书信,有的则是放置一束鲜花。镜头跟随着这些虔诚的敬慕者,一起谈论着艺术带给他们的生活馈赠。
《永远》以其宁静优美的视角,让我们讲述着爱与死亡交融生辉的不朽艺术。本片荣获2006年荷兰乌特勒支纪录片节最佳纪录长片、最佳剪辑提名等,又在2007年美国Full Frame纪录片节灵感奖等多项大奖。
2014年1月10日 看过
诞生新愿望:等到读普鲁斯特的十年的来临。
【Documentaries】
幼童 (2004) 豆瓣
9.3 (51 个评分) 导演: 胡劲草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
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
《幼童》五集简介
第一集
留美幼童的故事和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中国最早的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容闳。1854年,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到1872年中国开始派遣第一批留美学生,期间历经了18年的风云变幻和漫长的等待。有人说,如果没有容闳,虽说中国迟早也会派遣学生出洋,但既不可能这样早,更不可想像会有幼童出洋这样的奇想。容闳个人的传奇经历,造成了大清国历史上出现的留美幼童这样一个破天荒的事件。一个从来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古老帝国为何要做出这一千古奇事?这120名幼童是谁?当年谁家的父母甘愿送年幼的孩子出洋?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派留学生选拔条件如何?
第二集
公元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他们从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来到了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的大陆的蒸汽
火车
,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被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他们来到了引领这场工业革命变化的最前沿。1876年,中国幼童在美国参观费城世界博览会时,在西式服装外面仍然加罩长衫,而若干年后 当他们脱去长衫,和美国孩子一起在运动场上追逐,甚至剪去辫子的时候,命运将把他们推向何方?
第三集
在美国新英格兰工业重镇的机器声中,在马克·吐温的小说的陪伴下,中国幼童在一天天地长大。中国学生分散在康州和麻省不同的中学学习,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让美国人惊叹不已。根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超过五十名中国幼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二十二名进入耶鲁大学,八名进入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一人进入哈佛大学,三名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迅速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学习。当他们平时性灵上受到的沉重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便都和旧教育的规范不合,当孩他们脱去长袍厚靴,穿上运动装,当他们学会划船、溜冰、跳舞、唱歌、野营,日甚一日地爱上异国的文化习俗,他们已经身不由己踩到了危险的禁区边界……
第四集
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招回国。中国首次官派学生回国之后遭到社会的谴责,《申报》写到,“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的建设。他们历经中法海战,中日甲午海战……当年,李鸿章和曾国藩策划选送幼童出洋这一“千古未有之奇事”时,满怀期望这些出洋学生在掌握西人擅长之技后,可以帮助中国渐图自强。可是,当留美幼童回国之后,在变革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的国家却接二连三遭受致命的重创,濒临亡国的边缘。二十世纪初年,在灾难深重的中国,留美幼童--这些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们是否已经成为李鸿章的陪葬,将永远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消失……
第五集
晚清政坛的变化,使得这批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曾经被认为西化过重失信于朝廷的这一批留美学生,在20世纪初年,纷纷成为朝廷重臣,他们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这些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1919年,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龄已是六十岁的时候,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群在号称在民主、科学国度长大的留学生显然已经被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的新青年们遗忘。他们满口地道的英文,保留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在一个革命了的社会,他们不但会被人看成前清遗老,还有洋奴之嫌,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是他们谢幕的时间了。
这是一个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人,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他们欢乐、哭泣、成功、失败,他们亲历激荡的百年,被遗忘,又被重新发现。
2013年10月20日 看过
个体参与时代的程度是相同的吗?我们存在的意义是只在于存在本身吗?
【Documentaries】
圆明园 (2006) 豆瓣 TMDB
圆明园
8.0 (97 个评分) 导演: 金铁木 / 薛继军
其它标题: The Imperial Garden / The Old Summer Palace
◎简  介
有谁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
有谁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
有谁亲身游历过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历史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
圆明园不仅是一部中华的屈辱史,
圆明园应是让国人更具民族自豪感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自1707年建园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
但记忆应该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为圆明园的历史填补空白。
还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圆明园!
语言在这350公顷,三大主题园林区,百余处园林景观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高清晰,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
绚丽的三维动画将一座恢弘壮阔的圆明园呈现,好似游历其中。
与真实演员相结合的拍摄手法,使影片更具真实性。
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真实,不仅是重现了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
同时他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
及一个帝国,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
圆明园不仅有着与故宫同样大小的占地面积,
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其地位比故宫更为重要!
在长达150年的存园历史中,
清,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
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挣,
同样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曾经实现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天子的相聚,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的设计者就是当朝统治者。
圆明园在精艳绝伦的建筑背后,
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制国的雄心壮志。
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
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
都难在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中,寻找300年前的伟大,
绚丽的华服只有在亲眼目睹后,才回赞叹她的完美,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就再现了一件举世珍宝的绚丽多姿。
历史也将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1981) 豆瓣
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
9.0 (76 个评分) 导演: 默里·勒纳 演员: 艾萨克·斯特恩 / 戴维·戈卢布
其它标题: 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 /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1979年斯特恩在中国
艾萨克·斯特恩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在文革结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传记片、艺术纪录片导演艾伦·米勒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此电影获第7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尖叫的经典 (2005) 豆瓣
Gargandi snilld
8.3 (14 个评分) 导演: Ari Alexander Ergis Magnússon 演员: Steindór Andersen / Björk
其它标题: Gargandi snilld / Screaming Masterpiece
这是一部关于冰岛音乐界的记录片,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风格、无政府状态和伟大的乐队。还记录下像Bjork、Sigur Ros和Mum这些世界知名的乐手和乐队的现场表演,反映出这个国度对音乐的内在看法。
Screaming Masterpiece captures all the energy of the world’s hottest indie music scene in Iceland’s cool capital city of Reykjavik. There are masterful performances by international superstars like Björk, Sigur Rós and Múm, as well as insider looks at the music being played in local clubs by a host of other bands with unpronounceable names but unforgettable music. The film journeys through Iceland’s breathtaking landscape and back down the centuries to Viking times in search of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asked again and again by the music press and eager fans: Why is this music so hot? This is a feature-length powerhouse film, throbbing with musical energy and fast-moving visuals. If you have ever wondered at the distinct and captivating music of Iceland, this is the film that will take you to the source and show you where it’s all coming from. An inspirational rock-documentary, Screaming Masterpiece is a piece of music history.
重金属之旅 (2005) 豆瓣
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
8.5 (17 个评分) 导演: Sam Dunn / Scot McFadyen 演员: Tom Araya / Alice Cooper
其它标题: 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
2005年,一部火力生猛,恭身向金属乐致敬的铁血记录片----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 掀起全球重乐狂潮,所到之处无不赢得万千金属死党泣血膜拜。伴随着被光线利刃永久镌刻于菲林之上隆隆的金属号角,影片横扫欧美大小电影节若干。从伦敦到奥斯陆,从鹿特丹到华盛顿,无数戏院因为影片的公映而相继沦陷。当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亮相时,翘首已久的乐迷影迷更是将放映大厅与演出现场混淆,沸腾场面紧邻混乱边缘。
影片导演之一,“自从出生后便开始痴迷金属乐已有30余年”的加拿大人类学家兼电影人Sam Dunn与他的搭档---- Scot McFadyen,Jessica Joy Wise,历时两年时间将这部影片由构思变为现实,Sam的双重身份使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成为了一场金属音乐的撒欢庆典,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赋予了该记录片立足于社会学层面之上的使命:追寻金属文化发展本源,探究公众与金属音乐的联系,深入金属文化为何导致狂热与误解的关键重心。力求详实的为人们打开了展示金属音乐这种外表直接但内核纷繁复杂的艺术形式的首扇窗口。
在影片的第一集与观众成功见面后,时隔一年,我们激动地得知死硬派制片/导演Sam Dunn,Scot McFadyen与Jessica Joy Wise已再度聚首,三位一体准备卷土重来,拍摄影片的第二部分----亚洲集锦。因为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与他们同样流淌着热血的金属战士,在与一直鼎力支持本土金属音乐发展的[重型音乐]杂志取得联系后,摄制组原班人马决定亲临北京,在11月10日的演出现场,用他们的镜头与[重型音乐]杂志一起见证与记录中国金属乐坛的现状与发展,首度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金属音乐的力量与魅力。
2012年6月12日 看过
【它触及我们不愿正视的事,歌颂我们经常否认的事,沉溺我们最害怕的东西。】愿还能看见那个15岁的自己。
【Documentaries】
在一起 (2010) 豆瓣
8.6 (22 个评分) 导演: 赵亮 演员: 郭富城 / 章子怡
2009年,导演顾长卫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寻人启示,邀请HIV染者参与电影《魔术外传》的演出及幕后工作,套拍记录片《在一起》则记录了从寻访到电影拍摄的整个过程。工作人员从开拍一年前便开始通过网络寻访感染者,然而由于害怕身份曝光受到歧视,绝大部分的HIV感染者不愿意接受采访。本片主要通过网络寻访,记录网络聊天内容以及口述和实地采访方式,并对不愿曝露身份的感染者进行后期遮挡处理。在多从采访者之中,有少不更事的儿童,有涉世未深的青年,有深喑世事的成人,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了解感染者的感染途径、生存现状以及之后的打算。记录片记录了寻访过程以及三位愿意在电影中以真面示人的感染者老夏、刘老师、涛涛在剧组的生活。
  本片由资深记录片导演赵亮执导,入围第6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展映单元。